炉胆及附件构成的聚温、灭烟、热量缓流的柴火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6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柴火为热源的炉胆及附件构成的聚温、灭烟、热量缓流的柴火炉,用作家庭炒菜、取暖、蒸煮、烤食使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柴火炉,炉膛使用过大,燃烧产生的温度不集中,汽化温度不够且不均匀;投入的燃烧无限制用量较大;烟气灭除不彻底净烟率不高;排出的热量无节制热效率不高;一种炉具的主体结构不适应另一种灶具的使用而给使用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炉胆及附件构成的聚温、灭烟、热量缓流的柴火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由如下方案实现:具有炉体(8),炉底板(19),灰斗(17),灰斗口(16),下隔板(15),中隔板(12),上隔板(4),旋转盘(5),手柄(10),排气孔(6),炉盖(7),炉胆(3),锥形炉桥(18),阻温圈(2),投料通道(11),灶台体(25)炉膛(26):由炉胆(3)、锥形炉桥(18),阻温圈(2)构成燃烧聚温室(20);由炉胆(3)、阻温圈(2)至炉胆上出口构成烟柱灭烟室(21);由炉胆(3);上隔板(4)、旋转盘(5)、手柄(10)、排气孔(6),炉盖(7),构成热量缓流室(22);由上隔板(4)、中隔板(12)和炉胆(3)的外圆构成排气道(23);由炉胆(3)的外圆、中隔板(12)、下隔板(15)构成烘箱(24);由炉底板(19)、灰斗(17)、灰斗口(16)、下隔板(15)构成排灰进气结构;由燃烧聚温室(20)、焰柱灭烟室(21)构成的炉胆(3)直接设置在另一灶炉的炉膛(26)之中,上隔板(4)、下隔板(15)的外沿边由灶台体(25)支撑。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柴火炉相比:汽化温度高且均匀;灭烟彻底;由燃烧聚温室、焰柱灭烟室构成的炉胆作为置换件,可实施对另一灶炉进行改造。具有干净卫生,节省燃料,一炉多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局剖图。

图3:是另一个实施例。

图中:1、烟筒;2、阻温圈;3、炉胆;4、上隔板;5、旋转盘;6、排气孔;7、炉盖;8、炉体;9、石棉围布;10、手柄;11、投料通道;12、中隔板;13、食物投取口;14、食物烤盘;15、下隔板;16、灰斗口;17、灰斗;18、锥形炉桥;19、炉底板;20、燃烧聚温室;21、焰柱灭烟室;22、热量缓流室;23、排气道;24、烘箱;25、灶台体;26、炉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尽说明。

在图1、图2中,炉体(8)分别实施对炉底板(19)、灰斗(17)、灰斗口(16)、下隔板(15)、食物投取口(13)、中隔板(12),投料通道(11)、上隔板(4)、炉盖(7)、烟筒(1)和石棉围布(9)的支撑联结与固定。炉胆(3)在炉体(8)的中心位穿过旋转盘(5)、上隔板(4)、中隔板(12)、食物烤盘(14)、下隔板(15)的内孔与隔板(4)、(12)、(15)相固定。与旋转盘(5)、食品烤盘(14)实施滑动联结。在炉胆(3)的内腔:由设置在炉胆(3)下端的锥形炉桥(18)和设置在炉腔中部、投料通道(11)下沿的阻温圈(2)构成燃烧聚温室(20);由阻温圈(2)至炉胆(3)的上出口构成焰柱灭烟室(21);由上隔板(4)、旋转盘(5)、排气孔(6)、炉盖(7)构成热量缓流室(22);由上隔板(4)、中隔板(12)、炉胆(3)的外圆构成排气道(23);由炉胆(3)的外圆,下隔板(15)、中隔板(12)构成烘箱(24);由炉底板(19)、灰斗(17)、灰斗口(16)、下隔板(15)构成排灰进气结构;由燃烧聚温室(20)、焰柱灭烟室(21)构成的炉胆(3)直接设置在另一灶炉的炉膛(26)之中,上隔板(4)、下隔板(15)的外沿边由灶台体(25)支撑。

构成上述结构的目的是:当燃料从投料通道(11)经阻温圈(2)的内孔放置在燃烧聚温室(20)中、空气从灰斗口(16)对其供氧、堆集的木柴整体燃烧形成燃烧体,在炉温不能通过炉壁四周向外迅速扩散和阻温圈(2)减小排温截面的作用下,对木柴表面及首尾实施高温汽化,促其全面均匀燃烧达到燃烧聚温汽化的目的;燃烧体产生的火焰在阻温圈(2)的内孔及炉胆(3)上部炉管的导引和排气道(23)、烟筒(1)的抽吸下,获取一明亮焰柱,在投料通道(11)二次供氧条件下,木柴燃烧产生的烟气均被焰柱二次燃烧灭除,达到灭烟的目的;由炉胆(3)上升的热量在炉盖(7)的阻挡下分布在热量缓流室(22)的四周并由设置在上隔板(4)、旋转盘(5)上的排气孔(6)排出,在初始点燃时需较大进风量以保证燃烧加速,将排气孔(6)的排气截面加大实施快速排气;在木柴燃烧正常时减少排气孔(6)的排气截面,使热量流出速度变缓,延长在炉内停留时间提高热能利用效率。旋转手柄(10)改变两孔遮档面即可实现热量缓流的目的;由中隔板(12)、上隔板(4)构成排气道(23)并与排气孔(6)和烟筒(1)联通。设置该气道的目的是:在烟筒(1)的吸抽作用下可均匀排出分布在炉盖(7)四周热气,热量倒流流过该道对炉胆(3)进行再次保温、加热和缓流,使燃料处于最佳燃烧状态。由中隔板(12)实施对烘箱(24)的烟气隔离,以免影响烘烤食物的品味;由炉胆(3)外圆、中隔板(12)、下隔板(15)构成烘箱(24),在该箱中设置有食物烤盘(14),一侧设置有食物放取口(13),使用时,利用炉胆(3)辐射的热量对土豆、薯类食物进行烘烤,达到一炉多用的目的。灰斗(17)设置在灰斗口(16)中并由炉底板(19)支撑,目的是:锥形炉桥(18)落下的灰尘由灰斗(17)收集运出;拉出或推进灰斗(17)即加大或减少灰斗口(16)的进风量,达到对炉温调节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炉体(8)呈圆柱形结构,外圆散热面设置一石棉围布(9),以便夏天用炉隔热防烫和冬天卸下散热取暖。灰斗(17)呈长方形设置,长度小于炉体(8)的直径:宽度大于炉胆(3)的直径以免灰尘漏出。灰斗口(16)大小与灰斗(17)相适应。燃烧聚温室(20)的容积是由炉胆(3)的直径和深度确定的,按照实验数据,炉胆(3)的直径按使用锅具直径的40%至45%确定;深度按该胆直径的50%至60%确定。该结构限制了过大使用炉堂和过量投入木柴,达到节约燃料的目的。炉胆(3)呈长柱形设置,其长度由锥形炉桥(18)的高度,燃烧聚温室(20)和焰柱灭烟室(21)的深度叠加确定。锥形炉桥(18)设置在炉胆(3)下端的出灰口,辐条均匀分布在锥体四周,辐条的夹角在10至20度间;辐条斜面在25至45度间选择;这样构成的目的是:在锥形炉桥(18)中心区辐条密度大漏隙小,未燃碳块不致漏出得以继续燃烧;燃剩的细粒和灰尘在锥体斜面作用下,从辐隙宽处落下实施自落排尘;锥形炉桥(18)设置在炉胆(3)的腔内,以减少温度损失有利于聚温效果的加强;锥形炉桥(18)外斜面与胆壁有一夹角空间,可以堆积较多燃料释放较高温度对木柴均匀快速汽化。

阻温圈(2)的直径为炉胆(3)内经的三分之二,该圈斜边的夹角为45度。该圈的大圈口放置在炉胆(3)上方,以保证燃料顺利投进和减缓热量上升的速度。

焰柱灭烟室(21)的深度大于投料通道(11)的高度与燃烧聚温室(20)的深度相同。

在炉胆(3)与炉体(8)的中上部之间设置一投料通道(11),该通道实施炉胆(3)与炉体(8)全封闭联结,便于烟筒(1)与排气道(23)排气时不将炉胆(3)内的热量和炉体(8)外的空气直接吸走。投料通道(11)的大小以方便投料确定,该通道不设置盖板以利对焰柱灭烟室(21)实施不间断二次供氧。

炉盖(7)设置在炉体(8)顶部,该盖分设2至3个盖圈,方便适应不同锅具作炊具使用;盖上盖圈即作取暖炉具使用。

设置在上隔板(4)和旋转盘(5)上的排气孔(6),排气截面要大于烟筒(1)截面2至3倍;孔中心位之间的夹角为90度;相邻两孔之间的遮档面大于孔的排气截面;固定在旋转盘(5)上平面一侧的手柄(10),穿出炉体(8)的体外便于操作。炉胆(3)的上出口到炉盖的空距为该炉胆直径的二分之一。

烟筒(1)装置在炉体(8)的另一侧并与排气道(23)相通。

在烘箱(24)的内腔设置一食物烤盘(14),该盘的内孔与炉胆(3)外圆滑动联结;烤盘的外沿与炉体(8)内壁留有空隙;为减少摩擦,该盘的底部由3至4个点支撑;烤制的食物由设置在炉体(8)一侧与烘箱(24)对应的食物投取口(13)并旋转食物烤盘(14)实施放进或取出;可以对土豆、薯类或其它熟食实施烘烤。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有所不同的是:由燃烧聚温室(20)、焰柱灭烟室(21)构成的炉胆(3)直接设置在该灶炉的炉膛(26)之中;上隔板(4)、下隔板(15)的外沿边由灶台体(25)支撑;烟筒(1)设置在灶台体(25)的中下部,排气道(23)下延与烟筒(1)联通实施对现有灶炉的改造。


技术特征:

1.一种炉胆及附件构成的聚温、灭烟、热量缓流的柴火炉,具有炉体(8)、炉底板(19)、灰斗(17)、灰斗口(16)、下隔板(15)、中隔板(12)、上隔板(4)、旋转盘(5)、手柄(10)、炉盖(7)、烟筒(1)、排气孔(6)、炉胆(3)、锥形炉桥(18)、阻温圈(2)、灶台体(25)、炉膛(26),其特征是:由炉胆(3)、锥形炉桥(18)、阻温圈(2)构成燃烧聚温室(20);由炉胆(3)、阻温圈(2)至炉胆上出口构成焰柱灭烟室(21);由上隔板(4)、旋转盘(5)、手柄(10)、排气孔(6)、炉盖(7),构成热量缓流室(22),调整手柄(10)可以改变排气孔(6)的大小;由炉胆(3)的外圆、中隔板(12)、上隔板(4)、排气孔(6)构成排气道(23)并与烟筒(1)相通;由炉胆(3)的外圆、下隔板(15)、中隔板(12)构成烘箱(24);由燃烧聚温室(20)和焰柱灭烟室(21)构成的炉胆(3)可直接设置在另一灶炉的炉膛(26)之中;上隔板(4)、下隔板(15)的外沿边由灶台体(25)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胆及附件构成的聚温、灭烟、热量缓流的柴火炉,其特征是:灰斗(17)设置在灰斗口(16)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胆及附件构成的聚温、灭烟、热量缓流的柴火炉,其特征是:在烘箱(24)腔内设置有食物烤盘(14),一侧设有食物投取口(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胆及附件构成的聚温、灭烟、热量缓流的柴火炉,其特征是:在排气道(23)的一侧设置有投料通道(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胆及附件构成的聚温、灭烟、热量缓流的柴火炉,其特征是:在炉体(8)的外圆设置一石棉围布(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柴火为热源的炉胆及附件构成的聚温、灭烟、热量缓流的柴火炉,由炉体、炉盖、炉底板、灰斗、灰斗口、下隔板、中隔板、上隔板、旋转盘、手柄、排气孔、锥形炉桥、阻温圈、投料通道、灶台体、灶膛构成的燃烧聚温室、焰柱灭烟室、热量缓流室、排气道、烘箱及排灰进气、炉胆互置结构,提高了木柴燃烧效率,具有均匀汽化,灭烟彻底,节省燃料,环境干净和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操作、一炉多用的特点。摘要附图为图1。

技术研发人员:向尧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向尧之
技术研发日:2019.03.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99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