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加,有机废弃物的产量上升速度很快,如何高效率地对这些有机废弃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有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食品加工业下脚料、有机性污泥和禽畜粪便等均具有有机质含量高、可被生物降解等共性,统称为可生物降解有机废弃物。但是现有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主要有:填埋或焚烧的方法、生物处理的方法,填埋或焚烧的方法会对环境尤其是地下水造成相当大的污染,而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生化处理方法处理过程中搅拌不均匀,影响发酵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混合均匀,发酵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包括筒体,筒体顶部设有布料口、排气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筒体中心设有沿筒体轴向方向布置的搅拌轴,搅拌轴至少一端穿出筒体和电机连接,筒体内从搅拌轴至筒体内壁依次设有若干层环形螺旋桨叶,环形螺旋桨叶和筒体内壁存在间距,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的螺旋方向相反,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之间设有和筒体轴向方向平行的若干支撑片。本实用新型中的物料进入筒体内后,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的螺旋方向相反可以使得物料在各层桨叶中的运动方向正反交替,形成厌氧发酵,搅拌均匀,发酵效果更好;支撑片既可达到支撑内部环形螺旋桨叶的作用,又相当于一个新的转动轴,用于连接外层环形螺旋桨叶。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为卧式筒体。
进一步地,最外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也设置有若干支撑片。对最外层的环形螺旋桨叶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每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均设有容纳支撑片的凹槽,支撑片焊接在凹槽内后支撑片顶面和环形螺旋桨叶外圈弧形边重合。
进一步地,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之间通过支撑片焊接。
进一步地,每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沿每层环形螺旋桨叶的外圈等间距布置。各层搅拌桨叶更为牢固,各层搅拌桨叶结合的也更为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螺旋桨叶的层数为四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四层在满足强度的同时起到最佳的搅拌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为6根,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均为12根。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口处设有布料管,布料管包括布料主管和若干布料支管。布料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底部设有若干供气口,供气口和风机连通,所述排气口为和筒体长度方向平行的长方形排气口,排气口上部设有和排气仓,排气仓和筒体通过排气口连通,排气仓上设有若干进风口、排风口、观察口;筒体底部设有支脚。可以实现好氧发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物料进入筒体内后,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的螺旋方向相反可以使得物料在各层桨叶中的运动方向正反交替,搅拌更为均匀,发酵效果更好。支撑片既可达到支撑内部环形螺旋桨叶的作用,又相当于一个新的转动轴,用于连接外层桨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截面图。
图4为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一种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为卧式筒体,筒体1顶部设有布料口2、排气口16,底部设有出料口3,布料口2处设有布料管8,布料管8包括布料主管和若干布料支管,筒体1中心设有沿筒体1轴向方向布置的搅拌轴4,搅拌轴4一端穿出筒体1和电机14连接,筒体1内从搅拌轴4至筒体内壁依次设有若干层环形螺旋桨叶5,环形螺旋桨叶5和筒体1内壁存在间距,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5的螺旋方向相反,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5之间设有和筒体1轴向方向平行的若干支撑片6,最外层环形螺旋桨叶5外圈也设置有若干支撑片6。每层环形螺旋桨叶5外圈均设有容纳支撑片的凹槽7,支撑片6焊接在凹槽7内后支撑片6顶面和环形螺旋桨叶5外圈弧形边重合,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5之间通过支撑片6焊接,每层环形螺旋桨叶5外圈的支撑片6沿每层环形螺旋桨叶5的外圈等间距布置。环形螺旋桨叶5的层数为四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层5.1、第二层5.2、第三层5.3、第四层5.4。第一层5.1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为6根,第二层5.2、第三层5.3、第四层5.4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6均为12根。
实施例2:一种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为卧式筒体,筒体1顶部设有布料口2、排气口16,底部设有出料口3,布料口2处设有布料管8,布料管8包括布料主管和若干布料支管,筒体1中心设有沿筒体1轴向方向布置的搅拌轴4,搅拌轴4二端穿出筒体1和电机14连接,筒体1内从搅拌轴4至筒体内壁依次设有若干层环形螺旋桨叶5,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5的螺旋方向相反,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5之间设有和筒体1轴向方向平行的若干支撑片6,最外层环形螺旋桨叶5外圈也设置有若干支撑片6。每层环形螺旋桨叶5外圈均设有容纳支撑片的凹槽7,支撑片6焊接在凹槽7内后支撑片6顶面和环形螺旋桨叶5外圈弧形边重合,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5之间通过支撑片6焊接,每层环形螺旋桨叶5外圈的支撑片6沿每层环形螺旋桨叶5的外圈等间距布置。环形螺旋桨叶5的层数为四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层5.1、第二层5.2、第三层5.3、第四层5.4。第一层5.1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为6根,第二层5.2、第三层5.3、第四层5.4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6均为12根。筒体1底部设有若干供气口9,供气口9和风机连通,排气口16为和筒体长度方向平行的长方形排气口,排气口16上部设有和排气仓10,排气仓10和筒体1通过排气口16连通,排气仓10上设有若干进风口11、排风口12、观察口13;筒体底部设有支脚15。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一种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包括筒体,筒体顶部设有布料口、排气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筒体中心设有沿筒体轴向方向布置的搅拌轴,搅拌轴至少一端穿出筒体和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筒体内从搅拌轴至筒体内壁依次设有若干层环形螺旋桨叶,环形螺旋桨叶和筒体内壁存在间距,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的螺旋方向相反,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之间设有和筒体轴向方向平行的若干支撑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卧式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外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也设置有若干支撑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均设有容纳支撑片的凹槽,支撑片焊接在凹槽内后支撑片顶面和环形螺旋桨叶外圈弧形边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环形螺旋桨叶之间通过支撑片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沿每层环形螺旋桨叶的外圈等间距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螺旋桨叶的层数为四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为6根,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环形螺旋桨叶外圈的支撑片均为12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口处设有布料管,布料管包括布料主管和若干布料支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维度全混料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设有若干供气口,供气口和风机连通,所述排气口为和筒体长度方向平行的长方形排气口,排气口上部设有和排气仓,排气仓和筒体通过排气口连通,排气仓上设有若干进风口、排风口、观察口;筒体底部设有支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