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更具体而言是设在空气调节机内的送风机的电动机周边的构造。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设有用于将经调温的风送出到室内的送风机。作为室内机的送风机,采用例如横流风扇。
一般而言,送风机具有沿室内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形状。而且,在送风机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配置有用于驱动送风机的电动机。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室内机具有用于内置热交换器1及风叶2的机柜3。热交换器1及风叶2沿着机柜3内的左右方向而设。驱动风叶2的电动机22设在风叶2的轴方向的一端侧(具体而言,从正面观察机柜3时的右侧)。电动机22被收容在电动机罩24内。
电动机罩24可装卸地安装于构成机柜3的背面板10上。具体而言,电动机罩24可沿轴方向相对于机柜3移动。而且,机柜3上设有一面支撑电动机罩24一面对轴方向上的移动进行导引的导引部。当电动机罩24移动到远离风叶2的出入空间s时,电动机罩24可与导引部相离或与导引部卡合。另外,出入空间s的一部分中收容电力盒2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五940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空气调节机具有上文所述的结构,因此,当卸下电力盒20之后,能使电动机罩24沿轴方向滑动而向出入空间s移动,并从机柜3上卸下。这样,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空气调节机中,无须卸下热交换器1的主体部分,也能装卸电动机罩24。在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电动机罩中,仍须进一步进行改良以使得能更容易地从室内机进行卸下作业。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具有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送风机、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电动机、收容所述电动机并可卸下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电动机罩、及位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电动机罩之间且供所述电动机罩安装的电动机承托部。该空气调节机中,所述电动机罩与所述电动机承托部之间形成密封部。而且,所述电动机罩侧的所述密封部具有向所述送风机侧成尖端细的锥形,所述电动机承托部侧的所述密封部具有与所述锥形对应的倒锥形。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能提高可装卸用于驱动送风机的电动机的空气调节机中的电动机的安装动作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该图中表示从下表面侧观察室内机的状态。另外,该图中表示从排水盘卸下各风向板后的状态。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该图中表示从图2所示的室内机卸下排水盘后的状态。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该图中表示从图3所示的室内机卸下横流风扇及电动机部的状况。
图5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室内机卸下电动机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室内机的构成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室内机中所设的电动机承托部的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室内机卸下电动机部后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中所设的电动机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室内机的a-a线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室内机的b-b线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图8所示的室内机的c-c线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零件标注相同符号。它们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对它们不重复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空气调节机的整体结构>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的整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为分体式空气调节机,主要由室内机1及室外机(未图示)构成。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的外观结构。图2及图3中表示室内机1的内部结构。图2中,表示从室内机1卸下构成壳体10的前面面板11、主体面板12、及风栅15后的状态。图3中,表示从图2所示的状态卸下排水盘23后的状态。而且,图2中,表示从排水盘23卸下各风向板(上下风向板24及左右风向板25)后的状态。
室外机中设有压缩机、室外侧热交换器、四通阀、膨胀阀等。它们与设在室内机1侧的室内侧热交换器22构成冷冻循环。
接着,使用图1及图2说明室内机1的概略结构。如图1所示,室内机1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形状,通常,挂在房间墙壁的上部使用。如图2所示,室内机1内设有室内侧热交换器22。室内侧热交换器22经由2根辅助管(冷媒配管)而与室外机侧的压缩机等连接。另外,2根辅助管被绝热材26覆盖。由此,该室内机1与室外机构成了冷冻循环,并作为空气调节机发挥作用。
如图1所示,室内机1的外形由壳体10形成。壳体10是大致长方体状的树脂成形品。如图1所示,壳体10主要由前面面板11、主体面板12、背面面板13、及风栅15构成。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前面面板11配置之侧作为室内机1的前面侧,将背面面板13配置之侧作为室内机1的背面侧。而且,将从室内机1的前面侧至背面侧、或从背面侧至前面侧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而且,在室内机1的通常的设置状态下,将上方至下方或下方至上方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或铅垂方向。
而且,室内机1的右侧是指从正面(前面侧)观察室内机1时的右侧,室内机1的左侧是指从正面(前面侧)观察室内机1时的左侧。而且,将与室内机1的上下方向交叉或正交的、从室内机1的右侧至左侧、或从室内机1的左侧至右侧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或水平方向。
前面面板11位于壳体10的前面(正面)。前面面板11可开闭地安装于主体面板12。通常,打开前面面板11后,滤网(未图示)便呈现在前面部。滤网(未图示)设在吸入口14下方,吸入口14设在主体面板12的上表面。滤网捕捉从吸入口14进入室内机1内部的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污垢。在滤网的背面侧,配置着室内侧热交换器22及横流风扇(送风机)21等。
而且,在主体面板12的下部,设有用于将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送出的出风口,风栅15可开闭地设于出风口。风栅15连结于驱动电动机(未图示)。驱动电动机经由电配线(未图示)而与电基板(未图示)通信连接,在空气调节机运行过程中,根据电基板上所设的控制部发出的控制信号调节风栅15的转动角度。
而且,在背面面板13的右侧面部的背面侧的下方,形成有电源线的最终出口13a。前端具有插头的电源线的下游侧从最终出口13a通向室内机1外部。
<室内机的内部结构>
然后,参照图2至图6,说明室内机1的内部的更具体的结构。
图2及图3中表示从室内机的下方侧所见的室内机1的内部状态。如图2所示,室内机1的内部设有横流风扇21、室内侧热交换器22、排水盘23、电动机部30、及电力盒(未图示)等。图2及图3中表示电力盒卸下后的状态。
图4中表示室内机1内部所设的横流风扇21及电动机部30。图4中表示从室内机1卸下横流风扇21及电动机部30的状况。图5中表示从室内机1卸下电动机部30后的状态。图5中表示室内机1的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侧面的具体结构。图6中表示室内机1内部所设的各种零件分解后的状态。
横流风扇21配置在室内侧热交换器22的下方侧,且在室内机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横流风扇21连结于电动机部30内的驱动电动机(电动机)31。而且,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行过程中,横流风扇21受驱动电动机31旋转驱动,而从吸入口14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壳体10并供给到室内侧热交换器22,并且,将经室内侧热交换器22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出风口送出到室内。另外,驱动电动机31经由电配线而与配置在电力盒内的电基板(未图示)通信连接,并根据设在电基板的控制部发送的控制信号运作。
室内侧热交换器22是由多个热交换器像覆盖横流风扇21的屋顶(倒v字)那样组合而成。另外,各热交换器中,在左右两端多次折回的导热管(未图示)上安装着多个散热片(未图示),当制冷运行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当制暖运行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内侧热交换器22与被绝热材26被覆的辅助管(冷媒配管)连接(参照图6)。虽未图示,但室内侧热交换器22经由冷媒配管而与室外机侧的压缩机、膨胀阀等连接。
辅助管被具有柔软性及绝热性的筒状的绝热材26覆盖。绝热材26内部包含2根冷媒配管。
如图3所示,在室内侧热交换器22下方,横流风扇21由附属于室内侧热交换器22的侧部面板42等支撑。更具体而言,横流风扇21是以上方部分被倒v字状的室内侧热交换器22覆盖的方式配置。而且,横流风扇21以可旋转的状态由邻接于室内侧热交换器22的左右两侧的端部而设的侧部面板(侧板)42等支撑。本实施方式中,横流风扇21左侧的端部由左侧的侧部面板42支撑,横流风扇21右边的端部由右侧的侧部面板42、以及、背面面板13及排水盘23的结构部件支撑。侧部面板42与壳体10(背面面板13等)的侧面大致平行地设置(参照图6)。
侧部面板42配置在横流风扇21与电动机部30之间。侧部面板42用于抑制横流风扇21所在的送风路内的空气流向电动机部30侧,且抑制室内侧热交换器22所产生的排水流向电动机部30或电力盒侧。
排水盘23配置在室内侧热交换器22下方,承接室内侧热交换器22所产生的排水。而且,排水盘23下方支撑着上下风向板24及左右风向板25(参照图5)等风向变更板,且这些风向变更板可进行动作。即,排水盘23也作为风向板安装机构发挥功能。
电动机部30主要由驱动电动机31及电动机罩32构成。驱动电动机31与横流风扇21连接,并旋转驱动横流风扇21。电动机罩32收容驱动电动机31。电动机罩32可卸下地安装于室内机1的主体部(本实施方式中,为构成壳体10的背面面板13、设于室内侧热交换器22上的侧部面板(侧板)42等)(参照图4)。关于电动机部30的更具体的结构,将于下文叙述。
电力盒例如配置在壳体10内的右侧端部(即,电动机部30的右邻)。另外,图2及图3中,省略了电力盒的图示。电力盒具有电基板。电基板上搭载着中央处理运算部(控制部)、信号收发部等。电基板经由电配线而与冷冻循环的各构成部件连接。
如图4所示,横流风扇21是在室内机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零件。将沿着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配置的圆筒形状的横流风扇21的轴方向称为横流风扇21的长度方向。邻接于横流风扇21的长度方向而配置着电动机部30。
本实施方式中,在横流风扇21的右邻,配置着使横流风扇21轴旋转的电动机部30。构成电动机部30的驱动电动机31的轴部34(参照图9等)与横流风扇21的旋转轴21a(参照图5等)连结。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在横流风扇21的右侧端部,横流风扇21的旋转轴与驱动电动机31连接。然而,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横流风扇21的左侧配置电动机部30。该情况下,电动机部具有与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动机部30呈左右对称的结构。而且,该情况下,在横流风扇21左侧的侧部面板42等处设着电动机承托部40。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无须卸下室内侧热交换器22,便能卸下电动机部30及横流风扇21。由此,容易进行电动机部30及横流风扇21的维护、各构成零件的更换。当要卸下电动机部30时,首先,卸下配置在室内机1内的右侧端部的电力盒。之后,使电动机部30向右方滑动(参照图4的箭头a)。由此,能从室内机1卸下电动机部30。图4中表示排水盘23卸下后的状态,但电动机部30在排水盘23已安装于主体部的状态下也可卸下。
另一方面,横流风扇21可在卸下排水盘23后卸下。当要卸下横流风扇21时,将横流风扇21的右侧部分向下方(图4中为近前)抽出(参照图4的箭头b)之后,将横流风扇21的左侧部分从室内机1的主体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的侧部面板42)卸下。由此,能从室内机1卸下横流风扇21。另外,也可通过使出风口的直径大于横流风扇21的直径,从而无须卸下排水盘23,便可从出风口取下横流风扇21。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中,无须卸下室内侧热交换器22的主体部分,便能卸下电动机部30及横流风扇21。
另外,为了使作业人员更容易将电动机部30向箭头a方向移动,在电动机部30设有指扣部33。指扣部33设于在已卸下电力盒的状态下露出于室内机1的侧面侧的电动机部30的侧面(参照图3)。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指扣部33配置在电动机罩32的右侧端部。在电动机部30的卸下作业中,作业人员的手指会接触指扣部33。而且,指扣部33成为使电动机部30滑动移动时的抓持部。
<电动机部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4及图9,说明电动机部30的更具体的结构。图9中表示电动机部30的外观。图9是从驱动电动机31的轴部34侧观察电动机部30的图。以下的说明中,电动机部30及各构成零件的各部位的名称是以电动机部30安装在室内机1的状态下的位置为基准而命名。例如,电动机罩32左侧的侧面是指在电动机部30安装于室内机1的状态下,从正面观察室内机1时位于左侧的侧面。
如上文所述,电动机部30主要由驱动电动机31及电动机罩32构成。
驱动电动机3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部。而且,驱动电动机31具有轴部34及连接器部35等。
轴部34形成为从主体部的大致圆形状的一侧面突出。本实施方式中,轴部34从驱动电动机31的主体部的左侧的侧面突出。轴部34与横流风扇21的旋转轴21a连接。
连接器部35与从电力盒延伸的各种配线连接。由此,经由连接器部35向驱动电动机31供给电源。而且,连接器部35还连接于从电力盒内的电基板延伸的配线。由此,电基板的控制部发出的控制信号经由连接器部35而被发送到驱动电动机31。驱动电动机31根据控制部所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运行的开始及停止、以及、转速等。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部35位于室内机1的正面侧。
电动机罩32的内部收容着驱动电动机31。电动机罩32具有与驱动电动机31的形状匹配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形。而动机罩32的背面部36(设置于室内机1时位于背面侧的部分)成为平坦的形状。这是因为电动机罩32的背面部36与室内机1的主体(更具体而言,为背面面板13)连接。
如图9所示,电动机罩32是由被分割成2个部分的前罩32a及后罩32b构成。在电动机部30安装于室内机1的状态下,前罩32a位于前方侧,后罩32b位于后方侧。后罩32b具有背面部36。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罩32具有指扣部33。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指扣部33具有从电动机罩32的右侧面(与横流风扇21的邻接面的相反侧的侧面)突出的形状。当要从室内机1卸下电动机部30时,作业人员将手指放入该倒l字状的指扣部33内,向外方(本实施方式中,为右方)推出指扣部33,从而容易进行卸下作业。
而且,在电动机罩32的、驱动电动机31的轴部34侧的侧面(与主体部侧的电动机承托部40相向的侧面),设有锥形部(电动机罩侧的密封部)37。锥形部37具有大致圆形状,设在驱动电动机31的轴承周围。
锥形部37具有向横流风扇21侧成尖端细的锥形。锥形部37形成为与下文将述的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倒锥形部45(41a、42a、43a)吻合。倒锥形部45对应于锥形部37的形状,形成为开口部的直径随着朝向电动机部30侧而变大的形状。若电动机部30安装于主体部,则锥形部37与倒锥形部45吻合,由此形成密封部。通过形成密封部,能抑制因横流风扇2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从电动机部30与电动机承托部40的连接部分泄露到侧方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锥形部37分别设在前罩32a及后罩32b。将前罩32a侧的锥形部记为37a,将后罩32b侧的锥形部记为37b。
如图9所示,在锥形部37(本实施方式中,锥形部37a)形成有缺口38。而且,如下文所述,在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倒锥形部45,在与缺口38对应的位置形成着突起51(参照图5)。在电动机部30准确地安装于主体部的状态下,突起51嵌入缺口38。即,通过设置缺口38及突起51,能抑制将电动机部30安装于主体部时发生位置偏离。
<电动机承托部的结构>
接着,以下,参照图5、图7、图8、及图10至图12等,说明供电动机部30安装的主体部侧的结构。图7是将构成电动机承托部40的各部件(背面面板13、室内侧热交换器22、及排水盘23)分解后的状态下的图。图8中表示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侧面。图10表示图8所示的室内机1的a-a线部分的截面结构。图11表示图8所示的室内机1的b-b线部分的截面结构。图12表示图8所示的室内机1的c-c线部分的截面结构。
电动机部30安装于主体部的电动机承托部40。电动机承托部40位于横流风扇21与电动机罩32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承托部40是由背面面板13的一部分(具体而言,为纵板部41)、设在室内侧热交换器22上的侧部面板42、及排水盘23的一部分(具体而言,为侧方板部43)组合而构成。
如图7所示,横流风扇21的周围被背面面板13、室内侧热交换器22及排水盘23覆盖。而且,构成电动机承托部40的各部件(纵板部41、侧部面板42、及侧方板部43)配置成与横流风扇21的右侧侧面相向。
在电动机承托部40,形成有大致圆形状的开口部。横流风扇21的旋转轴21a位于开口部的中央。该大致圆形状的开口部由背面面板13的纵板部41、室内侧热交换器22的侧部面板42、及排水盘23的侧方板部43形成。
而且,在该大致圆形状的开口部的外周,形成有倒锥形部(电动机承托部侧的密封部)45。倒锥形部45由纵板部41的弯曲端部41a、侧部面板42的弯曲端部42a及侧方板部43的弯曲端部43a构成。倒锥形部45形成为与电动机部30侧的锥形部37吻合。当电动机部30安装于电动机承托部40时,锥形部37与倒锥形部45成为接触状态(参照图11)。而且,锥形部37与倒锥形部45的接触面成为大致密闭的状态,从而形成密封部。
由此,能抑制因横流风扇2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泄露到旁侧的电动机部30侧。因此,能抑制室内机1的出风口送出的风量的损失。
而且,在电动机承托部40,在侧部面板42与排水盘23的边界处(连结部分),设有由侧部面板42的一端部(钩52)与排水盘23的侧方板部43的一端部(重合端部53)形成的重叠部。
图10中表示该重叠部的截面结构。排水盘23是由强度高于侧部面板42的材料形成。因此,与侧部面板42相比,排水盘23不易变形。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重叠部,将强度较高的排水盘23配置在横流风扇21侧,将强度较低的侧部面板42配置在电动机部30侧。
当要将室内机1安装于房间的墙壁时,作业人员会挪动被绝热材26覆盖的辅助管,因此,强度相对较弱的侧部面板42会在上下方向上活动,从而,侧部面板42可能产生变形或畸变。此时,如上所述,在侧部面板42与排水盘23的边界的重叠部,在侧部面板42的钩52的内侧(横流风扇21侧)配置着刚性高的排水盘23的重合端部53,由此,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侧部面板42的变形。
另外,构成重叠部的侧部面板42的钩52及排水盘23的重合端部53优选在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上具有某种程度的长度。对此,将使用图12进行说明。
图12中,室内机1的前方侧位于图中左侧,室内机1的后方侧位于右侧。在室内机1的前方侧,存在由侧部面板42的钩52与排水盘23的重合端部53形成的重叠部。如图12所示,重叠部优选从形成密封部的倒锥形部45向前方侧具有规定值(例如,从倒锥形部45到横流风扇21的外周为止的长度)以上的长度。由此,当组装侧部面板42与排水盘23时,更容易使各部件彼此的位置对准。而且,能进一步提高由侧部面板42与排水盘23组合形成的横流风扇21的密闭性。
另外,在图12所示的例中,构成重叠部的侧部面板42的钩52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度l。而且,钩52的前方侧的端部优选延伸到与排水盘23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部件23a交叉的位置。由此,当要组装侧部面板42与排水盘23时,若重叠部发生位置偏离而使侧部面板42误进入横流风扇21侧,则排水盘23的部件23a会成为障碍而导致无法组装。因此,在组装电动机承托部40时,作业人员容易注意到位置偏离的发生。
而且,在电动机承托部40的侧部面板42与背面面板13的边界处(连结部分),设有由侧部面板42的一端部(钩54)与背面面板13的侧方板部43的一端部(重合端部55)形成的重叠部。
背面面板13由强度高于侧部面板42的材料形成。因此,与侧部面板42相比,背面面板13不易变形。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因与所述相同的理由,在重叠部,将强度较高的背面面板13配置在横流风扇21侧,而将强度较低的侧部面板42配置在电动机部30侧。
而且,如图5等所示,在形成于电动机承托部40的倒锥形部45,形成有突起51。本实施方式中,突起51形成于侧部面板42的弯曲端部42a的下端(更具体而言,是与侧部面板42的连结部侧的端部)。而且,突起51形成在与电动机罩32的锥形部37的缺口38对应的位置。由此,当将电动机部30安装于主体部时容易进行位置对准。
另外,设于侧部面板42的突起51优选位于排水盘23侧的端部,例如位于由排水盘23与侧部面板42形成的重叠部附近。这是因为,当组合背面面板13、侧部面板42及排水盘23而形成电动机承托部40时,在侧部面板42的与排水盘23重叠的部分最容易因变形或畸变引起位置偏离。本实施方式中,突起51设在最靠近由钩52及重合端部53形成的重叠部的密封部。
根据该结构,当将电动机部30安装于电动机承托部40时,在最容易发生位置偏离的位置上使突起51与缺口38位置对准。由此,能抑制安装电动机部30时发生位置偏离。而且,即便在侧部面板42略有变形等时,也能抑制电动机部30的安装作业受阻。
<第一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中设有在壳体10内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流风扇(送风机)21、及驱动横流风扇21的驱动电动机31。驱动电动机31收容在电动机罩32内,构成电动机部30。电动机部30可卸下地安装在横流风扇21的侧方。
电动机部30安装于电动机承托部40。电动机承托部40是由位于横流风扇21与电动机部30之间的板状部件构成。具体而言,电动机承托部40是由侧部面板42、背面面板13的纵板部41、及排水盘23的侧方板部43组合而形成。电动机承托部40在横流风扇21的轴承托部(旋转轴21a的周围)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
另一方面,在电动机部30的电动机罩32,且在轴部34的周围具有锥形部37。当电动机部30准确地安装于室内机1的主体时,锥形部37嵌入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所述开口部。在该开口部设有倒锥形部45,该倒锥形部45具有与锥形部37所形成的锥形对应的倒锥形。
而且,当电动机部30准确地安装于电动机承托部40时,由锥形部37与倒锥形部45形成密封部。由此,能抑制横流风扇21产生的气流从电动机部30与电动机承托部40的连接部分泄露到电动机部30侧。因此,能减少风量损失。
另外,形成于电动机部30侧的锥形部37成为向电动机承托部40侧(向其安装方向)成尖端细的形状。而且,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倒锥形部45对应于锥形部37的形状而形成为开口部的直径随着朝向电动机部30侧而变大的形状(参照图11)。
根据该结构,更容易将电动机部30的锥形部37嵌入电动机承托部40的倒锥形部45。因此,当卸下电动机部30后,更容易进行再次将电动机部30安装于主体部时的安装作业。
另外,为了维护作业的高效化,理想的是尽量在排水盘23及室内侧热交换器22等大型结构部件已安装于主体的状态下进行电动机部30的装卸作业。该情况下,排水盘23等限制了作业人员的视线,从而在看不到电动机承托部40周围的状态下进行电动机部30的安装作业。
此时,像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那样,在电动机部30形成锥形部37,在电动机承托部40形成倒锥形部45,由此,即便在作业人员看不到电动机承托部40周围的状态下,也能将电动机部30准确地引导到安装位置。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提高电动机部30的卸下动作的作业性。
而且,当将电动机部30安装于室内机1时,若在电动机部30与主体侧的电动机承托部40之间发生位置偏离等安装不良,则在空气调节机运行时可能发生异响、漏气等。
根据上文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当锥形部37未准确地嵌入倒锥形部45时,会发现电动机部30出现倾斜或松动等不良状况,能更容易地感知电动机部30的安装不良。因此,能抑制电动机部的安装不良。
〔第二实施方式〕
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是针对由背面面板13的纵板部41、室内侧热交换器22的侧部面板42、及排水盘23的侧方板部43这3个结构部件形成电动机承托部4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因此,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对于由2个结构部件形成电动机承托部40的示例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1中,电动机承托部40由室内侧热交换器22的侧部面板42及背面面板13的侧方板部43形成。而且,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密封部(倒锥形部)45由设于侧部面板42的弯曲端部42a、以及设于排水盘23的侧方板部43的弯曲端部41a及弯曲端部43a形成。这样,弯曲端部43a也可并非由排水盘23形成,而是由背面面板13形成。
该结构中,优选在排水盘23的侧方板部43设置2个重合端部53及55。其中的一个重合端部53配置成与位于侧部面板42的前方侧的钩52重叠。另一个重合端部55配置成与位于侧部面板42的后方侧的钩54重叠。
电动机部3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在构成电动机部30的电动机罩32,且在与主体部侧的电动机承托部40相向的侧面,设有锥形部(电动机罩侧的密封部)37。
而且,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密封部(倒锥形部45)成为与锥形部37吻合的倒锥形。因此,当电动机部30安装于主体部时,锥形部37与倒锥形部45吻合,由此形成密封部。
根据以上的结构,可由室内侧热交换器22的侧部面板42与背面面板13的侧方板部43这2个结构部件形成电动机承托部40。而且,在电动机承托部40与电动机部30之间形成密封部,由此,能抑制因横流风扇21的旋转产生的气流从电动机部30与电动机承托部40的连接部分泄漏到侧方部分。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由2个结构部件形成电动机承托部40的示例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室内机中,电动机承托部40由侧部面板42与排水盘23形成。而且,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密封部(倒锥形部45)由设于侧部面板42的弯曲端部41a及弯曲端部42a、以及设于排水盘23的弯曲端部43a形成。这样,弯曲端部41a也可并非由背面面板13形成,而是由侧部面板42形成。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电动机罩32侧的锥形部37形成缺口38、在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倒锥形部45形成突起5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因此,作为第四实施方式,可列举在电动机罩32侧的锥形部37形成突起、在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倒锥形部45形成缺口的结构。
(总结)
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例如,室内机1)具有:壳体10;横流风扇(送风机)21,在所述壳体10内沿左右方向延伸;电动机31,驱动所述横流风扇21;电动机罩32,收容所述电动机31,且可卸下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0;及电动机承托部40,位于所述横流风扇21与所述电动机罩32之间,并供所述电动机罩32安装。所述电动机罩32在其安装位置上与所述电动机承托部40之间形成密封部。所述电动机罩32侧的所述密封部(锥形部37)具有向所述横流风扇21侧成尖端细的锥形,所述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所述密封部(倒锥形部45)具有与所述锥形对应的倒锥形。
所述的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例如,室内机1)也可还具有邻接于所述横流风扇21的左右方向的端部而配置的侧部面板(侧板)42、及配置于所述横流风扇21下方的排水盘23。而且,所述电动机承托部40侧的所述密封部(倒锥形部45)也可由所述侧部面板42、所述壳体10(具体而言,背面面板13)及所述排水盘23中的至少任一方构成。
而且,以所述方式构成的所述电动机承托部40中,优选在所述侧部面板42、与所述壳体10(具体而言,为背面面板13)和所述排水盘23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边界处设置由所述侧部面板42与所述壳体10(具体而言,为背面面板13)或所述排水盘23形成的重叠部。重叠部例如由侧部面板42的钩52与排水盘23的纵板部41的重合端部53形成。或者,由侧部面板42的钩54与背面面板13的侧方板部43的重合端部55形成。
而且,以所述方式构成的所述电动机承托部40中,在所述电动机罩32侧的所述密封部(锥形部37)及所述侧部面板42侧的所述密封部(倒锥形部45)中的任一方设置突起51,而在另一方设置供所述突起51嵌入的缺口38。
而且,以所述方式构成的所述电动机承托部40中,由所述侧部面板42与所述排水盘23形成的所述重叠部也可从所述密封部向前方而具有规定值以上的长度。
而且,于在所述电动机罩32侧的所述密封部(锥形部37)及所述侧部面板42侧的所述密封部(倒锥形部45)中的任一方设置突起51、且在另一方设置供所述突起51嵌入的缺口38这样的结构中,设于所述侧部面板42的所述突起或所述缺口也可位于所述重叠部附近。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并非限制性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文所述的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含了与权利要求书等价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而且,由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彼此组合而成的结构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10壳体
13背面面板(壳体)
21横流风扇(送风机)
22室内侧热交换器
23排水盘
30电动机部
31驱动电动机(电动机)
32电动机罩
34轴部
37锥形部
38缺口
40电动机承托部
41(背面面板的)纵板部
42侧部面板(侧板)
43(排水盘的)侧方板部
45倒锥形部
51突起
52钩(重叠部)
53重合端部(重叠部)
54钩(重叠部)
55重合端部(重叠部)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具有:
壳体、
在所述壳体内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送风机、
驱动所述送风机的电动机、
收容所述电动机并可卸下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电动机罩、及
位于所述送风机与所述电动机罩之间且供所述电动机罩安装的电动机承托部,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罩与所述电动机承托部之间形成密封部,
所述电动机罩侧的所述密封部具有向所述送风机侧成尖端细的锥形,
所述电动机承托部侧的所述密封部具有与所述锥形对应的倒锥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邻接于所述送风机的左右方向的端部而配置的侧板、及
配置于所述送风机下方的排水盘,
所述电动机承托部侧的所述密封部由
所述侧板、及
所述壳体和所述排水盘中的至少任一方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承托部,
在所述侧板与
所述壳体和所述排水盘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边界处,
设有由所述侧板与所述壳体或所述排水盘形成的重叠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罩侧的所述密封部及所述侧板侧的所述密封部中的任一方设有突起,在另一方设有供所述突起嵌入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侧板与所述排水盘形成的所述重叠部从所述密封部向前方而具有规定值以上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罩侧的所述密封部及所述侧板侧的所述密封部中的任一方设有突起,在另一方设有供所述突起嵌入的缺口,
设于所述侧板的所述突起或所述缺口位于所述重叠部附近。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