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车门护板由上体、本体、扶手、地图袋等部分组成,子零件与子零件使用热风焊接焊点紧固。
目前使用的热风焊接可以一次实现60个焊点的焊接,效率高,焊点强度高。
但热风焊接会导致零件局部受热,从而导致零件局部热变形,装配后门板裙边与钣金间隙尺寸不良。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通过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热风焊接,通过对车门板的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热铆焊接,通过对易变形区域的焊点由热风焊接变更为热铆焊接,解决了热风焊接后车门板局部变形的情况,保证装配后的车门板裙边与钣金间隙尺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洁:
将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进行清洁;
s2、组装:
将s1中清洁后的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组装起来,组成完整的车门板;
s3、装夹:
将s2中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装夹在治具上,使得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
s4、预热:
待s3中车门板装夹完成后,采用热风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进行预热,预热热风的温度为80-120℃;
s5、热风焊接:
待s4中预热完成后,将车门板转至热风焊接区,根据热风风管的位置对车门板进行精确定位,使得热风风管对准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通过热风风管吹出热风对不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焊接,热风温度为300-320℃;
s6、冷却:
待s5中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热风焊接完成后,采用冷风风管吹出冷风对车门板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5-10min,完成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热风焊接;
s7、热铆焊接:
待s6中车门板冷却后,将车门板从治具上取下,再将车门板转至热铆焊区,根据待焊接的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位置,选择好热铆模块,将车门板放置在热铆模块的底模上,通过热铆模块的铆焊头对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进行铆焊,完成对车门板的易变形区域的热铆焊接;
s8、检验入库:
将s7中热铆焊接完成后的车门板放在检验台上,对焊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入库。
优选的,所述s3中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45-75°夹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s4中车门板的预热时间为20-40s。
优选的,所述s5中车门板热风焊接后进行保温一段时间。
优选的,所述保温温度为120-150℃,保温时间为60-120s。
优选的,所述s5中的热风风管的出风口设置于车门板的上方,热风风管出风口与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距离为5-15㎜。
优选的,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冷却时间歇式工作,每工作20s,暂停10s。
优选的,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吹出的冷风初始温度为60℃,并以10℃/min的速度逐步下降,直至降低到25℃为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通过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热风焊接,通过对车门板的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热铆焊接,通过对易变形区域的焊点由热风焊接变更为热铆焊接,解决了热风焊接后车门板局部变形的情况,保证装配后的车门板裙边与钣金间隙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洁:
将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进行清洁;
s2、组装:
将s1中清洁后的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组装起来,组成完整的车门板;
s3、装夹:
将s2中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装夹在治具上,使得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
s4、预热:
待s3中车门板装夹完成后,采用热风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进行预热,预热热风的温度为80℃;
s5、热风焊接:
待s4中预热完成后,将车门板转至热风焊接区,根据热风风管的位置对车门板进行精确定位,使得热风风管对准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通过热风风管吹出热风对不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焊接,热风温度为300℃;
s6、冷却:
待s5中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热风焊接完成后,采用冷风风管吹出冷风对车门板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5min,完成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热风焊接;
s7、热铆焊接:
待s6中车门板冷却后,将车门板从治具上取下,再将车门板转至热铆焊区,根据待焊接的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位置,选择好热铆模块,将车门板放置在热铆模块的底模上,通过热铆模块的铆焊头对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进行铆焊,完成对车门板的易变形区域的热铆焊接;
s8、检验入库:
将s7中热铆焊接完成后的车门板放在检验台上,对焊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入库。
具体的,所述s3中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45°夹角设置。
具体的,所述s4中车门板的预热时间为40s。
具体的,所述s5中车门板热风焊接后进行保温一段时间。
具体的,所述保温温度为120-℃,保温时间为120s。
具体的,所述s5中的热风风管的出风口设置于车门板的上方,热风风管出风口与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距离为5㎜。
具体的,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冷却时间歇式工作,每工作20s,暂停10s。
具体的,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吹出的冷风初始温度为60℃,并以10℃/min的速度逐步下降,直至降低到25℃为止。
实施例2
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洁:
将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进行清洁;
s2、组装:
将s1中清洁后的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组装起来,组成完整的车门板;
s3、装夹:
将s2中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装夹在治具上,使得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
s4、预热:
待s3中车门板装夹完成后,采用热风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进行预热,预热热风的温度为100℃;
s5、热风焊接:
待s4中预热完成后,将车门板转至热风焊接区,根据热风风管的位置对车门板进行精确定位,使得热风风管对准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通过热风风管吹出热风对不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焊接,热风温度为310℃;
s6、冷却:
待s5中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热风焊接完成后,采用冷风风管吹出冷风对车门板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7min,完成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热风焊接;
s7、热铆焊接:
待s6中车门板冷却后,将车门板从治具上取下,再将车门板转至热铆焊区,根据待焊接的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位置,选择好热铆模块,将车门板放置在热铆模块的底模上,通过热铆模块的铆焊头对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进行铆焊,完成对车门板的易变形区域的热铆焊接;
s8、检验入库:
将s7中热铆焊接完成后的车门板放在检验台上,对焊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入库。
具体的,所述s3中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60°夹角设置。
具体的,所述s4中车门板的预热时间为30s。
具体的,所述s5中车门板热风焊接后进行保温一段时间。
具体的,所述保温温度为135℃,保温时间为90s。
具体的,所述s5中的热风风管的出风口设置于车门板的上方,热风风管出风口与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距离为10㎜。
具体的,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冷却时间歇式工作,每工作20s,暂停10s。
具体的,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吹出的冷风初始温度为60℃,并以10℃/min的速度逐步下降,直至降低到25℃为止。
实施例3
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洁:
将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进行清洁;
s2、组装:
将s1中清洁后的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组装起来,组成完整的车门板;
s3、装夹:
将s2中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装夹在治具上,使得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
s4、预热:
待s3中车门板装夹完成后,采用热风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进行预热,预热热风的温度为120℃;
s5、热风焊接:
待s4中预热完成后,将车门板转至热风焊接区,根据热风风管的位置对车门板进行精确定位,使得热风风管对准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通过热风风管吹出热风对不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焊接,热风温度为320℃;
s6、冷却:
待s5中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热风焊接完成后,采用冷风风管吹出冷风对车门板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10min,完成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热风焊接;
s7、热铆焊接:
待s6中车门板冷却后,将车门板从治具上取下,再将车门板转至热铆焊区,根据待焊接的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位置,选择好热铆模块,将车门板放置在热铆模块的底模上,通过热铆模块的铆焊头对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进行铆焊,完成对车门板的易变形区域的热铆焊接;
s8、检验入库:
将s7中热铆焊接完成后的车门板放在检验台上,对焊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入库。
具体的,所述s3中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75°夹角设置。
具体的,所述s4中车门板的预热时间为20s。
具体的,所述s5中车门板热风焊接后进行保温一段时间。
具体的,所述保温温度为150℃,保温时间为60s。
具体的,所述s5中的热风风管的出风口设置于车门板的上方,热风风管出风口与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距离为15㎜。
具体的,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冷却时间歇式工作,每工作20s,暂停10s。
具体的,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吹出的冷风初始温度为60℃,并以10℃/min的速度逐步下降,直至降低到25℃为止。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通过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热风焊接,通过对车门板的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热铆焊接,通过对易变形区域的焊点由热风焊接变更为热铆焊接,解决了热风焊接后车门板局部变形的情况,保证装配后的车门板裙边与钣金间隙尺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洁:
将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进行清洁;
s2、组装:
将s1中清洁后的车门板本体、上体、扶手和地图袋等部分组装起来,组成完整的车门板;
s3、装夹:
将s2中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装夹在治具上,使得组装完成后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
s4、预热:
待s3中车门板装夹完成后,采用热风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进行预热,预热热风的温度为80-120℃;
s5、热风焊接:
待s4中预热完成后,将车门板转至热风焊接区,根据热风风管的位置对车门板进行精确定位,使得热风风管对准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通过热风风管吹出热风对不易变形区域的焊点进行焊接,热风温度为300-320℃;
s6、冷却:
待s5中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热风焊接完成后,采用冷风风管吹出冷风对车门板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5-10min,完成对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热风焊接;
s7、热铆焊接:
待s6中车门板冷却后,将车门板从治具上取下,再将车门板转至热铆焊区,根据待焊接的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位置,选择好热铆模块,将车门板放置在热铆模块的底模上,通过热铆模块的铆焊头对车门板上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进行铆焊,完成对车门板的易变形区域的热铆焊接;
s8、检验入库:
将s7中热铆焊接完成后的车门板放在检验台上,对焊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入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车门板与水平面呈45-75°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车门板的预热时间为20-40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车门板热风焊接后进行保温一段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温度为120-150℃,保温时间为60-120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的热风风管的出风口设置于车门板的上方,热风风管出风口与车门板的不易变形区域的待焊接焊点的距离为5-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冷却时间歇式工作,每工作20s,暂停10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板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冷风风管吹出的冷风初始温度为60℃,并以10℃/min的速度逐步下降,直至降低到25℃为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