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8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炉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电炉结构,大部分外壳,在外壳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于加热的炉盘,然后对应每个炉盘的安装一个散热用的风机,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风机工作,使炉盘形成多个散热风道,导致风噪加大,该结构的电炉由于需要装配多个风机,因此导致电炉的生产成本上升,装配工序增加,降低生产效率。而且由于预留空间安装风机,因此导致电炉体积增加,不利于闲置收纳摆放;还有制造成本高、生产效率慢,噪音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其作用是优化散热通道路径,使单个风机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炉盘进行散热,降低电炉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整机工作时的噪音。

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包括面框和底板,面框和底板内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至少两个炉盘,对应每个炉盘的安装腔内设置有散热风道,每个散热风道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机,所述进风口与风机对应设置,风机外围设置有导风罩,导风罩上设有与散热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排风口,使得气流通过风机引导,由进风口进入后经过排风口吹向散热风道上的炉盘,并由出风口导出,该结构的电炉通过优化散热通道路径,使单个风机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炉盘进行散热,能够降低电炉的生产成本和减少安装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噪音的产生。

进一步说明,所述导风罩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组成,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构成适于风机安装的风机安装腔,以及与散热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排风口,由于风机在转动时由于离心力产出径向的气流,气流通过排风口流出,而流出的方向对应炉盘,从而实现对炉盘的散热降温。

进一步说明,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两个炉盘,两炉盘对应的两散热风道共用一个进风口,两排风口对应朝向两炉盘的方向设置,第一导风板的一侧延伸有与风机产生的气流形成对撞的迎风板,且迎风板朝向该散热风道上的炉盘延伸;而迎风板能够拦截和改变风机产生的气流,实现散热通道的优化,使单个风机能够实现对两个或以上炉盘进行散热。

进一步说明,第二导风板的两端沿风机安装腔的反方向设有两第二导风延伸板,且第二导风延伸板朝向炉盘,能够将排出排风口的气流引流到炉盘方向,对炉盘进行散热,结构简单。

进一步说明,第一导风板的另一侧延伸有第一导风延伸板,且第一导风延伸板朝向该散热风道上的炉盘延伸,能够将排出排风口的气流引流到炉盘方向,对炉盘进行散热。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主板支架,主板支架可拆式安装在安装腔内,主板支架的一侧对应进风口开设有进风开口,主板支架上沿进风开口外围一体式延伸有导风罩,风机安装在导风罩内;该结构使风机、主板支架以及底板之间构成模块化安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装配难道。

进一步说明,主板支架的另一侧设有适于电路板安装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靠近炉盘的一侧设有挡墙;使电路板靠近排风口,便于对电路板进行散热,另外,挡墙阻隔炉盘的热量干涉到电路板,同时挡墙起到导风散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结构简单,该结构的电炉通过优化散热通道路径,使单个风机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炉盘同时进行散热,减少风机的数量,能够降低电炉的生产成本和减少安装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减少多个风机对安装腔的空间占用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散热,以及减少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包括面框1和底板17,面框1和底板17内形成安装腔3,安装腔3内安装有至少两个炉盘4,对应每个炉盘(4)的安装腔3内设置有散热风道,每个散热风道设置有进风口5、出风口6以及风机7,所述进风口5与一个风机7对应设置,风机7外围设置有导风罩8,导风罩8上设有与散热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排风口9,使得气流通过风机7引导,由进风口5进入后经过排风口9吹向散热风道上的炉盘4,并由出风口6导出,该结构的电炉通过优化散热通道路径,并使单个风机7同时对两个炉盘4同时进行散热,减少风机的数量,能够降低电炉的生产成本和减少安装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减少多个电机对安装腔的空间占用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散热,以及减少噪音的产生。

所述导风罩8包括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11组成,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11之间构成适于风机7安装的风机安装腔12,以及与散热通道一一对应的两排风口9,由于风机4在转动时由于离心力产出径向的气流,气流通过排风口9甩出,而流出的方向对应经过炉盘4最后由出风口6排出面框1以外,从而实现对炉盘4的散热降温。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安装腔3内安装有两个炉盘4,两炉盘4对应的两散热风道共用一个进风口5,两排风口9对应朝向两炉盘4的方向设置,第一导风板10的一侧延伸有与风机7产生的气流形成对撞的迎风板13,且迎风板13朝向该散热风道上的炉盘4延伸;由于该进风口5开设在两个炉盘4之间下方位置,如果风机7的叶片此时为逆时针转动,通过风机7在导风罩8内形成逆时针的旋转气流,由于位于图中右侧的排风口9的朝向与气流旋转方向一致,所以气流可以在右侧的排风口9顺势甩出并吹向对应位于右侧的炉盘4,并由该侧的出风口6排出面框1以外;而位于左侧的排风口即使与前述气流旋转的方向相反,但由于设置了迎风板13,气流在导风罩8内旋转的过程中,当经左侧的排风口9的a点时,部分气流被负压分流形成散流,其余气流继续沿主旋涡继续旋转,当与迎风板13形成对撞后,对撞后的气流会马上反弹并跟随前述形成的散流朝向位于左侧的炉盘4快速流动,最终由该侧的出风口6排出面框1以外。上述结构实现散热通道的优化,使单个风机7能够实现同时对两个炉盘4进行散热。

第二导风板11的两端沿风机安装腔12的反方向设有两第二导风延伸板14,且第二导风延伸板14朝向炉盘4,能够将排出排风口9的气流引流到炉盘4方向,对炉盘4进行散热,结构简单。

第一导风板10的另一侧延伸有第一导风延伸板15,且第一导风延伸板15朝向该散热风道上的炉盘4延伸,能够将排出排风口的气流引流到炉盘方向,对炉盘进行散热。

所述炉盘4的中心位置以及该炉盘4对应的出风口6设置在第二导风延伸板14的延长线与迎风板13的延长线之间。

又或者炉盘4的中心位置以及该炉盘4对应的出风口6设置在第二导风延伸板14的延长线与第一导风延伸板15的延长线之间。

以附图3为例,风机转动时,外周形成逆时针的抛射线状气流,此时,第一导风延伸板15安装在风机7的右侧,而迎风板13安装在风机的左侧,由于右侧的炉盘4安装在抛射线状气流流动会经过的方向位置,因此在导风罩8上对应右侧的炉盘4开设有一个排风口9即能形成该炉盘4的散热风道,在该排风口9的两侧增加长度较短用于辅助的排风口9侧边气流的第二导风延伸板14和第一导风延伸板15。

还包括主板支架16,主板支架16可拆式安装在安装腔3内,主板支架16的一侧对应进风口5开设有进风开口1601,主板支架16上沿进风开口1601外围一体式延伸有导风罩8,风机7安装在导风罩8内;该结构使风机7、主板支架16以及底板17之间构成模块化安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装配难道。

主板支架16的另一侧设有适于电路板安装的安装空间18,安装空间18靠近炉盘4的一侧设有挡墙19;使电路板靠近排风口9,便于对电路板进行散热,另外,挡墙19阻隔炉盘4的热量干涉到电路板,同时挡墙19起到导风散热的作用。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包括面框(1)和底板(17),面框(1)和底板(17)内形成安装腔(3),安装腔(3)内安装有至少两个炉盘(4),对应每个炉盘(4)的安装腔(3)内设置有散热风道,每个散热风道设置有进风口(5)、出风口(6)以及风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5)与风机(7)对应设置,风机(7)外围设置有导风罩(8),导风罩(8)上设有与散热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排风口(9),使得气流通过风机(7)引导,由进风口(5)进入后经过排风口(9)吹向散热风道上的炉盘(4),并由出风口(6)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其特征是,所述导风罩(8)包括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11),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11)之间构成适于风机(7)安装的风机安装腔(12),以及与散热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排风口(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其特征是,所述安装腔(3)内安装有两个炉盘(4),两炉盘(4)对应的两散热风道共用一个进风口(5),两排风口(9)对应朝向两炉盘(4)的方向设置,第一导风板(10)的一侧延伸有与风机(7)产生的气流形成对撞的迎风板(13),且迎风板(13)朝向该散热风道上的炉盘(4)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其特征是,第一导风板(10)的另一侧延伸有第一导风延伸板(15),且第一导风延伸板(15)朝向该散热风道上的炉盘(4)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其特征是,第二导风板(11)的两端沿风机安装腔(12)的反方向设有两第二导风延伸板(14),且第二导风延伸板(14)朝向炉盘(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其特征是,还包括主板支架(16),主板支架(16)可拆式安装在安装腔(3)内,主板支架(16)的一侧对应进风口(5)开设有进风开口(1601),主板支架(16)上沿进风开口(1601)外围一体式延伸有导风罩(8),风机(7)安装在导风罩(8)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其特征是,主板支架(16)的另一侧设有适于电路板安装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靠近炉盘(4)的一侧设有挡墙。

技术总结
一种改进散热结构的电炉,包括面框和底板,面框和底板内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至少两个炉盘,对应每个炉盘的安装腔内设置有散热风道,每个散热风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风机对应设置,风机外围设置有导风罩,导风罩上设有与散热通道一一对应的若干排风口,使得气流通过风机引导,由进风口进入后经过排风口吹向散热风道上的炉盘,并由出风口导出,该结构的电炉通过优化散热通道路径,使单个风机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炉盘进行散热,能够降低电炉的生产成本和减少安装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减少多个电机对安装腔的空间占用和减少噪音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黎伟文
技术研发日:2019.10.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96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