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用钻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46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加工工具,具体涉及pcb钻头。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为了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刷板。pcb的基板多由绝缘、隔热、并不容易弯曲的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布类材质所制作成,有一定的厚度和強度,可以安装电子元件並承受一定的机械力,即硬板。

机械钻孔作为加工电路板附属行业,投入大量精力开发适用于pcb板的专用钻头。由于常规的pcb钻头的直径非常的小,并且在使用时需要进行高速旋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钻孔孔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提供一种适用于pcb的高精度钻头为本领域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常规的pcb钻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的pcb用钻针,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cb用钻针,包括相互连接的刃部和柄部,所述刃部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刀面结构,所述两组刀面结构对称分布设置,每组刀面结构包括一主刀面、第一辅刀面以及第二辅刀面,所述主刀面与第一辅刀面以及第二辅刀面绕刃部的顶部中心呈扇形依次相连分布设置;每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二辅刀面的内端与相邻刀面结构中的主刀面的内端相连设置,并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刃部上还设置有两个螺旋排屑槽,所述两个螺旋排屑槽分别与两组刀面结构中的主刀面配合形成相应的削刃。

进一步的,所述主刀面上的削刃由直刃部与凹刃部组成,所述直刃部分布在主刀面的自由端部,所述凹刃部由直刃部分延伸至主刀面上与第二辅刀面的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刀面的边缘设有一刃带。

进一步的,所述凹刃部整体呈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每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一辅刀面与及第二辅刀面之间形成呈钝角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刃部上的两个螺旋排屑槽相互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通过两个主刀面以及其上特定的台阶结构形成钻尖,可使钻针在钻孔时不会滑动,而直接钻入板材中,大幅度提高孔位精度。

再者,本拿方案通过每组刀面结构中两辅刀面呈钝角的夹角设置,这使得钻钻尖部的排屑空间增大,使切屑顺畅排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例中pcb用钻针的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例中pcb用钻针刃部的主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例中pcb用钻针刃部的顶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其所示为本实例给出的pcb用钻针的结构示例。由图可知,本钻针整体由钻针刃部10与钻针柄部20两部分构成。

在具体构成时,该钻针柄部20整体为圆柱形,其外径与钻针刃部10的最大外径相同,并与钻针刃部10的尾端连接形成钻针。

本钻针中的刃部10用于实现具体的切削功能。该刃部1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形成有对称且同角度的2个螺旋排屑槽11、12,这两个螺旋排屑槽11、12从刃部10的顶部开始沿刃部10的延伸方向呈螺旋状分布,且角度范围是20~50°。

参见图2和图3,在刃部10的顶部形成切削结构,主要由两组刀面结构配合构成。

作为优选,这两组刀面结构相同且两者之间呈中心对称分布。每组刀面结构呈扇形分布。

具体的,第一组刀面结构主要由第一主刀面13、第一辅刀面14以及第二辅刀面15配合构成;第二组刀面结构主要由第二主刀面16、第一辅刀面17以及第二辅刀面18配合构成。

由于第一组刀面结构与第二组刀面结构的结构相同,这里将以第一组刀面结构为例来具体说明。

在第一组刀面结构中,第一主刀面13、第一辅刀面14以及第二辅刀面15之间绕刃部的顶部中心30呈扇形依次相连分布设置,由此形成呈扇形分布刀面结构。

在此基础上,每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二辅刀面的内端与相邻刀面结构中的主刀面的内端相连设置,并形成台阶结构。

即,第一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二辅刀面15的内端与第二组刀面结构中第二主刀面16的内端相连,并且连接结构呈台阶结构19(如图2所示);同时第二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二辅刀面18的内端与第一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一主刀面13的内端连接,并且连接结构呈台阶结构(图中未示出)。

据此形成的切削结构中,呈中心点对称分布的第一主刀面13与第二主刀面16,分别通过其内端的台阶结构进行配合在刃部10的顶部中心形成钻尖30(即顶部中心部),这样可使钻针在钻孔时不会滑动,二直接钻入板材中,对孔位精度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实例中每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一辅刀面以及第二辅刀面之间呈夹角设置,具体的第一辅刀面以及第二辅刀面之间形成一夹角钝角a,且角度优选为130~160°,这使得钻钻尖部的排屑空间增大,使切屑顺畅排出。

进一步的,刃部顶部的第一主刀面13和第二主刀面16分别与螺旋排屑槽11和螺旋排屑槽12之间形成对应的刃部。

以第一主刀面13为例,本实例中的第一主刀面13与螺旋排屑槽11之前形成刃部131,且该刃部131由直刃部132与凹刃部133组成。

具体的,直刃部132分布在第一主刀面13的外端部(即自由端部),该直刃部132优选呈锐利结构。

而凹刃部133整体呈圆弧形,并由直刃部132起始延伸至第一主刀面13内端的连接部。并且该凹刃部133优选钝化结构。

进一步的,直刃部132的直线长度优选为凹刃部133直线长度的1/10-1/2,以提高刃部131的切削效果。但并不限于此,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设置方案。

同时,第二主刀面16上所形成的刃部方案同上,此处不赘述。

如此形成的第一主刀面13和第二主刀面16在钻孔过程中,其上的直刃先加工板材,而凹刃后加工板材,这样使得钻针的钻面磨耗减少,且直刃部比较锐利,而凹刃部比较钝化,这样在一些硬度较高的板材中不易造成钻针的崩角。

进一步的,本实例还在每个主刀面的边缘设有一刃带(或棱部)40,该刃带(或棱部)40由每个主刀面外端边缘开始沿与其配合的螺旋排屑槽的延伸方向设置。

这里的刃带(或棱部)40在延伸方向上采用同宽设计,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在刃带(或棱部)40上设置有若干的散热齿,这些散热齿可采用匀距的方式分布,也是采用逐渐增大间距的方式分布。

如此结构可以使钻孔时产生的热量有效的排出,同时钻针与孔壁的摩擦减少,可以保证良好的孔壁质量。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钻针柄部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凸起或环形凹槽,以便于钻针与操作装置的连接固定,保证使用时的可靠性。这里的环形凸起或环形凹槽沿钻针柄部的周向分布在钻针柄部上,若为多个时,采用分组分布设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pcb用钻针,包括相互连接的刃部和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刀面结构,所述两组刀面结构对称分布设置,每组刀面结构包括一主刀面、第一辅刀面以及第二辅刀面,所述主刀面与第一辅刀面以及第二辅刀面绕刃部的顶部中心呈扇形依次相连分布设置;每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二辅刀面的内端与相邻刀面结构中的主刀面的内端相连设置,并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刃部上还设置有两个螺旋排屑槽,所述两个螺旋排屑槽分别与两组刀面结构中的主刀面配合形成相应的削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用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刀面上的削刃由直刃部与凹刃部组成,所述直刃部分布在主刀面的自由端部,所述凹刃部由直刃部分延伸至主刀面上与第二辅刀面的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用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刃部整体呈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用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刀面的边缘设有一刃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用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一辅刀面与及第二辅刀面之间形成呈钝角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用钻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上的两个螺旋排屑槽相互对称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CB用钻针,包括相互连接的刃部和柄部,刃部的顶部设置有两组刀面结构,两组刀面结构对称分布设置,每组刀面结构包括一主刀面、第一辅刀面以及第二辅刀面,主刀面与第一辅刀面以及第二辅刀面绕刃部的顶部中心呈扇形依次相连分布设置;每组刀面结构中的第二辅刀面的内端与相邻刀面结构中的主刀面的内端相连设置,并形成台阶结构;刃部上还设置有两个螺旋排屑槽,两个螺旋排屑槽分别与两组刀面结构中的主刀面配合形成相应的削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通过两个主刀面以及其上特定的台阶结构形成钻尖,可使钻针在钻孔时不会滑动,而直接钻入板材中,大幅度提高孔位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利;陈清文;陈彦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尖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9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