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0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剂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



背景技术:

药敏试验简称药物敏感试验(或耐药试验),旨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或耐受)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一种抗生素如果以很小的剂量便可抑制、杀灭致病菌,则称该种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敏感”,反之,则称为“不敏感”或“耐药”;

为了解致病菌对哪种抗菌素敏感,以合理用药,减少盲目性,往往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其大致方法是:从病人的感染部位采取含致病菌的标本,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随后将分别沾有一定量各种抗生素的试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结果,由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药物纸片周围便出现不同大小的抑制病菌生长而形成的“空圈”,称为抑菌圈,抑菌圈大小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关系,于是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目前进行药敏实验的时候,由于从患者病变部位取得的病菌标本需要在处于密封状态的培养基上培养,而且药敏实验也需要在处于与外界密封的环境中进行才能保证实验的精准性;

但是,目前所使用的药敏检测试剂盒存在一定缺陷,实验人员将沾有一定量的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培养基上时,需要将培养皿打开,随后将试纸片贴在培养基上,将培养皿打开从而容易使得空气中的灰尘或者其他菌种进入到培养皿中,而且将沾有抗生素稀释液的试纸片放入至培养皿的时候,试纸片与外界空气接触,使得外界的细菌、杂质容易沾染在试纸片上,进而影响实验的结果,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该试剂盒可以在中途不打开培养皿的情况下,实施对位于培养皿内的病菌标本进行药敏实验,整个实验过程抗生素稀释液不会与外界空气接触,为整个实验过程的进行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准性,为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包括试剂盒且试剂盒内固定设置有试剂台,试剂条上设置有多个试剂槽且试剂槽内放置有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配合有第一盖体且第一盖体同轴心一体连接有圆筒,圆筒内壁底部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承托装置,圆筒位于培养皿上端部分配合有第二盖体且第二盖体同轴心一体连接有水管,水管底部连通有喷洒腔,水管置于圆筒外一端连通有l形管且l形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封堵板且封堵板上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与触发装置配合的传动装置且传动装置与承托装置连接,所述触发装置满足:当封堵板在控制阀门内向下移动并且使得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相配合时,不能驱动承托装置,当封堵板在控制阀门内向上移动时,通过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配合可带动承托装置从圆筒内撤出。

优选的,所述承托装置包括设置于圆筒内壁底部轴向两侧的滑孔,滑孔内滑动连接有承托块且两承托块相背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圆杆向外穿出圆筒且与圆筒之间滑动配合,两承托块相背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圆杆同轴心设置的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孔底壁,两圆杆置于圆筒外一侧与传动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圆杆置于圆筒外一端的l形杆且两l形杆相向一端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杆,两l形杆之间设有转动安装于圆筒外壁上的驱动板且驱动板上下两端分别与两连杆另一端转动安装配合,所述驱动板经皮带轮组与触发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阀门包括与l形管连通的矩形腔且矩形腔且封堵板竖向滑动连接于矩形腔内,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封堵板底部的齿条且齿条配合有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上的单向齿轮,所述单向齿轮与皮带轮组连接,所述封堵板底部横向两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另一端与矩形腔底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封堵板底部远离齿条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拨杆且封堵板背离水管一侧壁竖向间隔设有两定位孔,所述矩形腔能滑动连接有定位块且定位块与矩形腔之间连接有定位弹簧,定位块背离齿条一侧固定连接有穿出矩形腔的第二拨杆。

优选的,所述矩形腔背离水管一端连通有软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盖体轴向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水管上端与第二盖体配合部位轴向两侧分别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试剂盒上端转动安装有盖板且试剂盒一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锁扣。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该试剂盒可以在中途不打开培养皿的情况下,实施对位于培养皿内的病菌标本进行药敏实验,使得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处于密封的环境下,为整个实验过程的进行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准性,为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该试剂盒内设置有多个放置槽可放置多个培养皿,可用来一次性针对多种抗生素进行实验,每个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培养相同体量的病菌标本并且每个培养皿内放置有沾有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试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在试纸片周围出现不同大小的“空圈”,通过直接观察不同培养皿内“空圈”的大小,可清楚、直观的对比出病菌标本对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便于实验人员更好的得出实验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盖板关闭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试剂盒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板打开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与圆筒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与第一盖体分开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圆筒下端部分剖视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删去培养皿、第一盖体、圆筒后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盖体与圆筒分开后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矩形腔上端面剖视后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矩形腔、封堵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l形管与水管分离后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试剂盒1,试剂台2,试剂槽3,培养皿4,第一盖体5,圆筒6,第二盖体7,水管8,喷洒腔9,l形管10,封堵板11,滑孔12,承托块13,圆杆14,复位弹簧15,l形杆16,连杆17,驱动板18,皮带轮组19,矩形腔20,齿条21,单向齿轮22,伸缩弹簧23,第一拨杆24,定位孔25,定位块26,定位弹簧27,第二拨杆28,软管29,限位块30,限位槽31,盖板32,锁扣33,提手34,试纸片35,外齿圈36,转轴37,棘齿38,棘爪39,弹性抵接件40,密封腔41。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包括试剂盒1且试剂盒1内固定设置有试剂台2,试剂条上设置有多个试剂槽3且试剂槽3内放置有培养皿4,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4配合有第一盖体5且第一盖体5同轴心一体连接有圆筒6,圆筒6内壁底部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承托装置,圆筒6位于培养皿4上端部分配合有第二盖体7且第二盖体7同轴心一体连接有水管8,水管8底部连通有喷洒腔9,水管8置于圆筒6外一端连通有l形管10且l形管10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封堵板11且封堵板11上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第一盖体5上设有与触发装置配合的传动装置且传动装置与承托装置连接,所述触发装置满足:当封堵板11在控制阀门内向下移动并且使得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相配合时,不能驱动承托装置,当封堵板11在控制阀门内向上移动时,通过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配合可带动承托装置从圆筒6内撤出。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1,用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半定量计数和药物敏感试验,在进行药物敏感实验时,实验人员通常在患者发生病变位置处取一些病菌标本并且将其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且将其在培养皿4内培养一段时间,随后将粘有一定量的不同抗生素的试纸贴在培养基(培养基可为:琼脂又称冻粉,系用类、牛毛菜等为原料,除净杂质,用沸水,砂子,凝结后干制而成,琼脂可用来制作冷食品和的等)的表面,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结果,由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沾有抗生素的试纸片35周围便出现不同的抑制病菌而形成的“空圈”,称为圈,抑菌圈大小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关系,于是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我们设计一种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1,相对于传统的试剂盒1,该装置在中途实验过程中无需将培养皿4再次打开,即可完成试纸片35与带有病菌标本的培养基接触,确保了整个实验过程中培养皿4的密封性,从而较好的隔绝了外界的细菌、杂质的进入,使得实验结果的精准性更高;

具体使用的时候,实验人员首先将接种在培养基上的病菌标本放置于消完毒的培养皿4中并且与此同时实验人员将消完毒的试纸片35(试纸片35的材料即为滤纸,滤纸沾染液体后会变湿,因此我们在制备试纸片35的时候选用沾染液体后较为坚韧的滤纸进行制作,以保证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使得试纸片35被抗生素稀释液侵染后不会变软;或者我们可将普通的试纸片固定在材质较硬且透水性较高的纸片的上下两侧,即,以材质较硬的纸片为载体)放入设置于圆筒6底部的承托装置上,此时试纸片35上并未沾有抗生素并且试纸片35竖向间隔位于培养基上方,随后实验人员通过第一盖体5将培养皿4密封并且通过第二盖体7将圆筒6密封,此时与l形管10连通的控制阀门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封堵板11实现将培养皿4与外界空气的隔绝,在本方案中试剂盒1内设置有多个试剂槽3且可同时放置多个培养皿4,实验人员可同步将接种有病菌标本的培养基分别放置于每个培养皿4内培养,并且在将培养基放置于培养皿4的同时将试纸片35同步放入至设置于圆筒6内的承托装置上;

在设置的时候,初始状态时,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未接触,只有触发装置随封堵板11向下移动一端距离后,才与传动装置向配合接触,在培养皿4内培养一段时间后,实验人员可通过向下移动滑动连接于控制阀门内的封堵板11使得控制阀门打开(在此过程中,当封堵板11在控制阀门内向下移动并且使得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相配合时,不能驱动承托装置,即承托装置还位于圆筒6内且试纸片35放置于承托装置上),参照附图4、7所示,此时与水管8连通的l形管10与外界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实验人员将吸有抗生素稀释液的针管通过控制阀门注入到l形管10内,并且经水管8进入到与水管8固定连通的喷洒腔9内,参照附图6所示,喷洒腔9底壁设有多个漏孔进入到喷洒腔9内的抗生素稀释液经漏孔洒落在位于喷洒腔9下方的试纸片35上,实验人员通过针管将一定量的抗生素稀释液注入到喷洒腔9内,抗生素稀释液洒落在试纸片35上并且将试纸片35完全侵染,随后实验人员向上滑动封堵板11并且将控制阀门关闭,此时设置于封堵板11上的触发装置通过与传动装置相配合,带动承托装置从圆筒6内撤出,此时放置于承托装置上的被抗生素稀释液侵染的试纸片35由于失去承托装置的承托,则沿着圆筒6内壁向下滑落至位于其下方的培养基上,此时沾有抗生素稀释液的试纸片35与接种在培养基上的病菌标本接触,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结果;

该试剂盒1内设置有多个放置槽可放置多个培养皿4,可用来一次性针对多种抗生素进行实验,每个培养皿4内的培养基上培养相同体量的病菌标本并且每个培养皿4内放置有沾有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试纸片35,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在试纸片35周围出现不同的“空圈”,通过直接观察不同培养皿4内“空圈”的大小,可清楚、直观的对比出病菌标本对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便于实验人员更好的得出实验结果。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基础上,所述承托装置包括设置于圆筒6内壁底部轴向两侧的滑孔12,滑孔12内滑动连接有承托块13且两承托块13相背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14,圆杆14向外穿出圆筒6且与圆筒6之间滑动配合,两承托块13相背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圆杆14同轴心设置的复位弹簧15且复位弹簧1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孔12底壁,两圆杆14置于圆筒6外一侧与传动装置连接。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参照附图6所示,圆筒6内壁轴向两侧设置有滑孔12且承托块13滑动连接于滑孔12内,初始状态时,两承托块13位于滑孔12内并且处于如附图6中所示状态,并且试纸片35在两承托块13的承托下,处于如图中所示状态,当实验人员向上移动封堵板11时,设置于封堵板11上的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相配合并且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两圆杆14沿相背方向进行移动,即,圆杆14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承托块13在滑孔12内滑动并且带动承托块13从圆筒6内撤出,并且此时复位弹簧15被压缩,此时试纸片35失去承托块13对其的承托,则试纸片35沿圆筒6内壁向下滑落并且落至接种有病菌标本的培养基上。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圆杆14置于圆筒6外一端的l形杆16且两l形杆16相向一端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杆17,两l形杆16之间设有转动安装于圆筒6外壁上的驱动板18且驱动板18上下两端分别与两连杆17另一端转动安装配合,所述驱动板18经皮带轮组19与触发装置连接。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参照附图5所示,两圆杆14置于圆筒6外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杆16,且两l形杆16另一端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杆17,其中一个连杆17另一端转动安装于驱动板18竖向一端,另一连杆17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驱动板18的竖向另一端,当触发装置随封堵板11向下移动时,触发装置不能驱动传动装置,即触发装置不能驱动皮带轮组19转动,当触发装置随封堵板11向上移动时,触发装置带动传动装置,即,触发装置带动皮带轮组19转动并且经皮带轮组19带动驱动板18沿如附图5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即,驱动板18通过与之转动安装配合的两连杆17分别带动两l形杆16进行相背移动,从而实现带动两滑块沿与之配合的滑块进行相背滑动,由于初始状态时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未接触,当触发装置随封堵板11向上移动并且与传动装置脱离时配合时,此时两承托块13刚好完全滑入至滑孔12中,并且试纸片35向下沿圆筒6内壁滑落至培养基上,两承托块13由于失去触发装置的驱动力,则在被压缩的复位弹簧15弹力作用下沿滑孔12进行相向滑动并且通过两l形杆16带动驱动板18沿反向转动至初始状态,此时两承托块13再次滑入至圆筒6内并且恢复至初始状态。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阀门包括与l形管10连通的矩形腔20且矩形腔20且封堵板11竖向滑动连接于矩形腔20内,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封堵板11底部的齿条21且齿条21配合有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5上的单向齿轮22,所述单向齿轮22与皮带轮组19连接,所述封堵板11底部横向两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23且伸缩弹簧23另一端与矩形腔20底壁固定连接。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参照附图4所示,在本方案中单向齿轮22的构成为:外齿圈36转动安装于转轴37上且外齿圈36内壁上开设有棘齿38,棘齿38配合有转动安装于转轴37上的棘爪39且转轴37上固定有抵接在棘爪39上的弹性抵接件40,初始状态时,固定连接于封堵板11底部的齿条21与单向齿轮22并未接触且齿条21位于单向齿轮22侧上方,当实验人员带动封堵板11在矩形腔20内向下移动使得控制阀门打开时(此时伸缩弹簧23被压缩),齿条21向下移动并且与单向齿轮22进行啮合,此时齿条21向下移动不能带动转轴37转动,即只能带动套固于转轴37上的外齿圈36沿如附图4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进行空转(外齿圈36沿转轴37进行逆时针方向转动棘爪39在棘齿38的作用下压缩弹性抵接件40,当其中一个棘齿38越过棘爪39后,棘爪39在弹性抵接件40的作用下其头部一端再次抵接在另一棘齿38上),并不能驱动转轴37转动,当实验人员将控制阀门打开并且将抗生素稀释液侵染在试纸片35上后,封堵板11在伸缩弹簧23弹力作用下沿矩形腔20向上滑动并且通过齿条21带动转动安装于转轴37上的外齿圈3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外齿圈36通过相互配合的棘爪39、棘齿38带动转轴37转动,即,单向齿轮22带动皮带轮组19转动进而驱动转动安装于圆筒6外壁上的驱动板18。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封堵板11底部远离齿条2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拨杆24且封堵板11背离水管8一侧壁竖向间隔设有两定位孔25,所述矩形腔20能滑动连接有定位块26且定位块26与矩形腔20之间连接有定位弹簧27,定位块26背离齿条21一侧固定连接有穿出矩形腔20的第二拨杆28。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较好的,我们在封堵板11上竖向间隔设有两定位孔25并且矩形腔20内滑动连接有定位块26,如附图9、11所示,初始状态时,即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定位块26在定位弹簧27弹力作用下插入至位于封堵板11下方的定位孔25中,实现对竖向滑动连接于矩形腔20内封堵板11的定位,当需要将控制阀门打开时,实验人员首先通过第二拨杆28拨动定位块26使之从位于封堵板11下方的定位孔25中撤出,此时实验人员通过第一拨杆24向下移动封堵板11,当封堵板11向下移动以至将控制阀门完全打开时此时设置于封堵板11上方的定位孔25刚好移动至与定位块26相对应位置处,此时定位块26在定位弹簧27的作用下弹入至定位孔25中,此时实现对封堵板11的定位、锁定,随后实验人员可解放双手,通过控制阀门向喷洒腔9内注入一定量的抗生素稀释液,当需要将试纸片35向下滑落至培养基上时,实验人员通过第二拨杆28拨动定位块26使之从定位孔25中向外撤出,此时封堵板11在伸缩弹簧23作用下向上沿矩形腔20滑动,当齿条21随封堵板11向上移动以至齿条21与单向齿轮22脱离接触时,此时单向齿轮22刚好驱动两承托块13从圆筒6内完全撤入至滑孔12中,此时试纸片35向下滑落至培养基上;

此时封堵板11在伸缩弹簧23弹力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因为初始状态时,我们设置使得齿条21位于单向齿轮22侧上方并且与单向齿轮22不接触),封堵板11移动至最顶端时,刚好将控制阀门关闭并且此时定位块26在定位弹簧27弹力作用下滑入至位于封堵板11下方的定位孔25中,并且实现对封堵板11的定位效果;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当齿条21随封堵板11向下移动时,若发生齿条21与单向齿轮22碰齿情况,实验人员可手动将单向齿轮2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使之与齿条21进行啮合,以确保齿条21与单向齿轮22啮合在一起。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所述矩形腔20背离水管8一端连通有软管29。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在将抗生素稀释液注入至喷洒腔9时,我们通过吸有抗生素稀释液的吸管与软管29连通并且将抗生素稀释液通过控制阀门注入到喷洒腔9中。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盖体7轴向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0且水管8上端与第二盖体7配合部位轴向两侧分别设有与限位块30相配合的限位槽31。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参照附图8所示,较好的,我们在第二盖体7轴向两侧与圆筒6上端面轴向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块30与限位槽31,使得每次在圆筒6上安装第二盖体7时,均能确保第二盖体7与圆筒6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即,使得齿条21与单向齿轮22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试剂盒1上端转动安装有盖板32且试剂盒1一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锁扣33。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在盖板32上固定有提手34便于实验人员携带、转移该试剂盒1,通过设置锁扣33实现盖板32与试剂盒1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

参照附图10所示,皮带轮向上穿过第一盖体5且我们在第一盖体5上设有密封腔41,使得皮带轮组19位于第一盖体5上方部分位于密封腔41内,避免外界空气从皮带轮组19与第一盖体5配合部位的缝隙中进入到培养皿4内。

该试剂盒1可以在中途不打开培养皿4的情况下,实施对位于培养皿4内的病菌标本进行药敏实验,使得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处于密封的环境下,为整个实验过程的进行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准性,为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该试剂盒1内设置有多个放置槽可放置多个培养皿4,可用来一次性针对多种抗生素进行实验,每个培养皿4内的培养基上培养相同体量的病菌标本并且每个培养皿4内放置有沾有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试纸片35,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在试纸片35周围出现不同的“空圈”,通过直接观察不同培养皿4内“空圈”的大小,可清楚、直观的对比出病菌标本对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包括试剂盒(1)且试剂盒(1)内固定设置有试剂台(2),试剂条上设置有多个试剂槽(3)且试剂槽(3)内放置有培养皿(4),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4)配合有第一盖体(5)且第一盖体(5)同轴心一体连接有圆筒(6),圆筒(6)内壁底部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承托装置,圆筒(6)位于培养皿(4)上端部分配合有第二盖体(7)且第二盖体(7)同轴心一体连接有水管(8),水管(8)底部连通有喷洒腔(9),水管(8)置于圆筒(6)外一端连通有l形管(10)且l形管(10)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控制阀门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封堵板(11)且封堵板(11)上设有触发装置,所述第一盖体(5)上设有与触发装置配合的传动装置且传动装置与承托装置连接,所述触发装置满足:当封堵板(11)在控制阀门内向下移动并且使得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相配合时,不能驱动承托装置,当封堵板(11)在控制阀门内向上移动时,通过触发装置与传动装置配合可带动承托装置从圆筒(6)内撤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装置包括设置于圆筒(6)内壁底部轴向两侧的滑孔(12),滑孔(12)内滑动连接有承托块(13)且两承托块(13)相背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14),圆杆(14)向外穿出圆筒(6)且与圆筒(6)之间滑动配合,两承托块(13)相背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圆杆(14)同轴心设置的复位弹簧(15)且复位弹簧(1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孔(12)底壁,两圆杆(14)置于圆筒(6)外一侧与传动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圆杆(14)置于圆筒(6)外一端的l形杆(16)且两l形杆(16)相向一端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杆(17),两l形杆(16)之间设有转动安装于圆筒(6)外壁上的驱动板(18)且驱动板(18)上下两端分别与两连杆(17)另一端转动安装配合,所述驱动板(18)经皮带轮组(19)与触发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包括与l形管(10)连通的矩形腔(20)且矩形腔(20)且封堵板(11)竖向滑动连接于矩形腔(20)内,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封堵板(11)底部的齿条(21)且齿条(21)配合有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5)上的单向齿轮(22),所述单向齿轮(22)与皮带轮组(19)连接,所述封堵板(11)底部横向两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23)且伸缩弹簧(23)另一端与矩形腔(20)底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11)底部远离齿条(2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拨杆(24)且封堵板(11)背离水管(8)一侧壁竖向间隔设有两定位孔(25),所述矩形腔(20)能滑动连接有定位块(26)且定位块(26)与矩形腔(20)之间连接有定位弹簧(27),定位块(26)背离齿条(21)一侧固定连接有穿出矩形腔(20)的第二拨杆(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腔(20)背离水管(8)一端连通有软管(2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7)轴向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0)且水管(8)上端与第二盖体(7)配合部位轴向两侧分别设有与限位块(30)相配合的限位槽(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1)上端转动安装有盖板(32)且试剂盒(1)一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锁扣(3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药敏试剂盒在进行药敏实验时容易受到外界细菌、杂质污染的问题;该试剂盒可以在中途不打开培养皿的情况下,实施对位于培养皿内的病菌标本进行药敏实验,整个实验过程抗生素稀释液不会与外界空气接触,为整个实验过程的进行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准性,为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赵焕朝;胡晶洁;郭凯;关世轩;翟秋菊;曹彩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95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