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生防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8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生防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是一种重要的土壤传播植物病原体,在全世界75科的数百种植物中引起疾病,包括油菜、大豆、白菜等重要作物,导致其产量减少、品质降低。其中,油菜籽产量损失可能很大,在中国的损失在10%到80%之间。目前,杀菌剂和轮作是控制这种病原体的传统方法。但杀菌剂既昂贵又危险,某些杀菌剂如多菌灵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由于核盘菌种群的抗性发展而失去效力。并且,长期使用杀菌剂会导致核盘菌出现抗药性、杀菌剂农药残留、破坏土壤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

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是一种经济上重要的真菌病原体,可通过空气传播,寄主范围超过470种植物。油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一种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性真菌病害,造成如草莓、葡萄、黄瓜、辣椒、花卉等植物的花果及绿色组织部分产生灰霉病。目前,防治灰霉病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灰霉菌对传统的杀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对杀菌剂抗性发展的高风险,造成防治效果降低、增加了防治灰霉病的难度。

油菜黑胫病(blackleg)是由包含leptosphaeriamaculans和leptosphaeriabiglobosa的子囊菌属复合体引起的全球重要疾病,可导致超过100种植物发病。由lm和lb的物种复合物与油菜(brassicanapus)的最具破坏性的疾病相关,并且油菜黑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产量的显著损失。

近年来,农业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获得更高的农作物产量。环境条件,品种质量和植物病害严重影响植物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化学防治引发的生态问题不断出现,几种内生芽孢杆菌已成为目前作物管理实践的补充,有效和安全的替代品。前人报道认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nzens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属于同种异名,而在2016年dunlap等人将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nrrlb-41580t基因组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dna–dna相关性计算表明,它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并不接近,反而与甲基芽孢杆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聚为一枝。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nzensis)形成抵抗不利条件的孢子的能力是用于制剂的属的优点,作为近年来新起的一类生防细菌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中。

本研究旨在研发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nzensis)bv-6菌株可湿性粉剂及其生物防治效果的测定及应用,包括利用该菌株制备成植物病原菌的防治剂,或为作为植物种子的包衣剂在油菜上实现农药化肥减施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bv-6,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106。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生防菌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植物抗病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种子包衣剂中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分离自湖北省武汉市采集的油菜内生菌样品,因其经过抗病菌株、促生菌株筛选有明显效果,申请人将于2019年12月25日送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分类命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bv-6,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106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贝莱斯芽孢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菌体为杆状,大小为0.5μm×(1.5~3.5)μm,镜检下常见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也呈短链排列,在菌体中间或者尾部可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芽孢呈椭圆状。在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三区划线培养,单菌落呈乳白色,表面粗糙且边缘不规则。

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生防菌剂中的应用,包括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bv-6为有效成分或是有效成分之一制备成生防菌剂。

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bv-6还制备成抑菌剂,其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biglobos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植物抗病剂中的应用,包括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bv-6为有效成分或是有效成分之一制备成植物抗病剂,本发明的菌剂代谢产物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从而提高植物抗病性。

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种子包衣剂中的应用,用本发明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种子后,对种子无毒性,且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bv-6发酵液、可湿性粉剂可有效抑制油菜上重要病原菌核盘菌、灰葡萄孢等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及菌核萌发;

2.bv-6可湿性粉剂田间应用可以使油菜增产、减轻油菜病害发生;

3.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的方法(spme-gc-ms)从贝莱斯芽胞杆菌bv-6固体发酵物中鉴定得到6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7种挥发性物质具有生防功能,12种具有抑菌功能,3种具有提高植物系统性抗病性的功能,2种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4.bv-6发酵液对油菜种子无毒害作用,发酵液浸泡处理油菜种子,种子能正常萌发。

因此可以考虑在防治土壤病害时灌根bv-6发酵液,避免化学防治对环境和作物安全的潜在不良影响,还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系统抗病性。最后,该菌粉剂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快速繁殖、抗逆性强、无毒性等特点,可将其作为代谢产物剂型加工开发。

附图说明

图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发酵液和粉剂悬液在油菜上对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biglobosa侵染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示意图;

其中,粉剂指得是粉剂悬液,母液指的是bv-6发酵液。

图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及其发酵产物对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biglobosa生长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及其发酵产物对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生长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及其发酵产物在油菜上对油菜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侵染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5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挥发性气体gc-ms气相质谱图。

图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挥发性气体提高拟南芥抵抗灰葡萄孢抗性结果示意图。

图7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发酵液(含抗真菌物质)对油菜种子毒性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8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田间试验防治油菜病害效果统计图。

图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田间试验增加油菜产量的结果统计图。

图10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种子包衣田间试验数据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主要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案;所述试剂或材料,如未特别说明,均来源于商业渠道。

实施例1: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的筛选及鉴定:

本发明涉及到的菌株分离自湖北省武汉市采集的油菜内生菌样品,经过拮抗性测定、促进植物生长测定,菌株bv-6有明显效果。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该菌株已于2019年12月25日送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分类命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bv-6,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106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贝莱斯芽孢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菌体为杆状,大小为0.5μm×(1.5~3.5)μm,镜检下常见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也呈短链排列,在菌体中间或者尾部可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芽孢呈椭圆状。在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三区划线培养,单菌落呈乳白色,表面粗糙且边缘不规则。

实施例2: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的菌剂的制备:

发酵液制备:

将-80℃甘油中保存的贝莱斯芽抱杆菌bv-6划线接种于固体na培养基上,在温度为30℃恒温箱中培养24h,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于100ml的液体nb培养基中,在30℃、180rpm条件下振荡培养24h,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的10l发酵罐种子液。

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牛肉浸膏3g/l、大豆蛋白胨5g/l、葡萄糖20g/l、ph7。

将上述发酵培养基6l升在10l发酵罐中121℃下高压蒸汽灭菌0.5h,灭菌后降温至40℃立即接种1×107cfu/ml浓度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种子液300ml(5%接种量),培养温度30℃、转速300r/min、气压0.05mpa、通气量0.4(v/v·min),培养72h,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bv-6菌株发酵液,该发酵液的有效菌浓度是1×1010cfu/ml。

可湿性粉剂的制备:

上述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v-6的发酵液中,以1l发酵液加入100g可湿性淀粉,搅拌均匀,经过喷雾干燥机喷雾干燥得到母粉。

喷雾干燥指标: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65℃,进泵速度3000ml/h左右(实时调节)。

将收集得到的母粉按照以下配方比例进行配制:母粉10g,丁基萘磺酸钠5g,木质素磺酸钙5g,高岭土80g,混匀即得可湿性粉剂。

将上述可湿性粉剂样品,用无菌水稀释配至106-1010倍,取其0.1ml均匀涂布在na平板上,于28℃培养。48h后,观察并记录单菌落数量,重复3次。经检测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浓度为1×1011cfu/g,本发明或简称该可湿性粉剂为粉剂。

实施例3: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在油菜叶片上对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biglobosa,lb)侵染影响的测定

用无菌水将lb菌株分生孢子洗下,装在50ml离心管中,经过四层擦镜纸过滤后得到分生孢子悬浮液,将其浓度调至1×108个孢子/ml。

粉剂悬液制备:取实施例2制得粉剂3g稀释于30ml无菌水中,等浓度稀释至细菌浓度为1×107cfu/ml,得到粉剂悬液。

每片油菜真叶(中双9号)上分别用实施例2制备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发酵液、粉剂悬液均匀涂抹在表面(每片真叶上滴加约10μlbv-6发酵液、粉剂悬液)。以nb溶液处理的叶片作为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这里的4次重复是指4盆油菜,每盆油菜接种3片真叶)。然后分别从生长7d的新鲜黑胫病菌菌落边缘打取直径5mm的菌丝块。菌丝块接种至每片真叶主叶脉两边,随后将接种好的油菜苗放置在塑料盒中,顶部用保鲜膜封好,保湿培养,置于22℃培养室中光/暗(12h/12h)培养7d后观察病原菌侵染情况。

结果表明,接种7d后,在nb溶液处理条件下接种黑胫病菌,该菌能够在油菜叶片上正常侵染,且病斑直径达8.58mm,而用bv-6发酵液、粉剂悬液处理过的油菜叶片再接种黑胫病菌,该菌在油菜叶片上的侵染明显受到限制,病斑直径仅为1.84mm和1.01mm(图1)。

实施例4: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对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biglobosa,lb)生长影响的测定

将lb菌株培养至大量孢子器产生,然后将形成分生孢子器的lb菌株用无菌水将分生孢子洗至无菌的50ml离心管中,经过四层擦镜纸过滤后得到分生孢子悬浮液,将其浓度调至1×108个孢子/ml。

粉剂悬液:将3g实施例2制备的可湿性粉剂溶于30ml无菌水等浓度稀释至1×107cfu/ml;

粉剂悬液上清:将粉剂悬液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得到;

粉剂悬液菌体:将粉剂悬液离心去上清后得菌体,用无菌水重悬,重悬后调整菌浓度为1×107cfu/ml;

发酵液上清:实施例2制备的发酵液离心后,取上清液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得到;

发酵液菌体水悬液:实施例2制备的发酵液离心后,取底层菌体,用水重悬浮,最终重悬浮后菌浓度为1×107cfu/ml;

以上各试验组制剂的制备方法也用于下述相关实施例。

然后向每200mlpda中加入20ml的lb分生孢子悬浮液充分混合倒平板,然后将200μl实施例2制备的bv-6发酵液(母液)、粉剂悬液(粉剂)、发酵液上清(母液-上清)、发酵液菌体水悬液(母液-菌体)、粉剂悬液上清、粉剂悬液菌体分别加到规格一致的孔径为6mm的牛津杯(以下同)中,同样的加入200μlnb培养液到牛津杯中作为阴性对照,22℃恒温培养3d。

结果表明,lb对bv-6发酵制成的粉剂敏感性最强,抑菌圈平均直径为3.1cm,且抑菌圈较透明,敏感性次之的是bv-6发酵液上清,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3cm,用nb作对照的带菌平板上无抑菌圈产生(图2,下表)。

实施例5: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对灰葡萄孢rosebc-3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测定

将灰葡萄孢rosebc-3菌株培养至大量分生孢子产生,然后将形成分生孢子的灰葡萄孢rosebc-3菌株用无菌水将分生孢子洗至无菌的50ml离心管中,经过四层擦镜纸过滤后得到分生孢子悬浮液,将其浓度调至1×108个孢子/ml。然后向每200mlpda中加入20ml分生孢子悬浮液充分混合倒平板,然后将200μlbv-6发酵液、粉剂、发酵液上清、发酵液菌体、粉剂上清、粉剂菌体分别加到规格一致的孔径为6mm的牛津杯(以下同)中,同样的加入200μlnb溶液到牛津杯中作为阴性对照,22℃恒温培养3d。结果表明,灰葡萄孢rosebc-3对bv-6发酵制成的粉剂敏感性最强,抑菌圈平均直径为3.5cm,且抑菌圈较透明,敏感性次之的是bv-6发酵液,抑菌圈平均直径为3.3cm,用nb作对照的带菌平板上无抑菌圈产生(图3,下表)。

实施例6: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对核盘菌1980子囊孢子萌发影响的测定

采集健康大小均一的油菜叶片、花瓣,保鲜备用,用无菌的镊子收集核盘菌1980子囊盘,放入无菌2mlep管中;将子囊盘用无菌镊子取出放入注射器管内,吸入1ml无菌水,利用注射器形成负压让子囊盘在水中吸水膨胀释放出子囊及子囊孢子。将孢子液吸出,测量浓度后调整浓度为4×105个子囊孢子/ml;

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v-6粉剂用无菌水等浓度稀释至浓度为1×107个芽孢/ml,作为粉剂溶液;

取油菜花瓣6瓣对称放置于叶片上,滴加20μl核盘菌子囊孢子悬浮液,加入20μl无菌水混匀作为ck;取油菜花瓣6瓣对称放置于叶片上,滴加20μl核盘菌子囊孢子悬浮液,加入20μl贝莱斯芽孢杆菌bv-6菌株粉剂溶液混匀作为处理1(fj);

取油菜花瓣6瓣对称放置于叶片上,滴加20μl核盘菌子囊孢子悬浮液,加入20μl贝莱斯芽孢杆菌bv-6菌株发酵液混匀作为处理2(fjy);

取油菜花瓣6瓣对称放置于叶片上,滴加20μl核盘菌子囊孢子悬浮液,加入20μl贝莱斯芽孢杆菌bv-6菌株发酵液稀释1000倍混匀作为处理3(fjy-1000);

取油菜花瓣6瓣对称放置于叶片上,滴加20μl核盘菌子囊孢子悬浮液,加入20μl贝莱斯芽孢杆菌bv-6菌株粉剂原浓度1×1011cfu/g的基础上稀释1000倍混匀作为处理4(fj-1000);

取油菜花瓣6瓣对称放置于叶片上,滴加20μl核盘菌子囊孢子悬浮液,加入20μl贝莱斯芽孢杆菌bv-6菌株粉剂稀释10000倍混匀作为处理5(fj-10000);

每个处理6次重复,20℃恒温保湿培养3d,测量病斑大小并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核盘菌1980子囊孢子对bv-6发酵制成的粉剂、粉剂稀释1000倍、bv-6发酵液3个处理敏感性最强,均未发病,对粉剂稀释10000倍敏感性较强,有轻微发病,病斑平均直径为6.4mm,对发酵液稀释1000倍敏感性最低,普遍存在发病情况,病斑平均直径为15.3mm,用水混匀孢子液处理的对照(ck)发病最重,病斑平均直径为25.6mm(图4)。并且,将核盘菌1980子囊孢子在培养48h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处理下花瓣上子囊孢子的萌发情况,每个处理随机统计100个子囊孢子,以此统计子囊孢子萌发率,结果如图所示(图4,下表)。

表1菌株bv-6发酵液(含抗真菌物质)及粉剂对核盘菌1980子囊抱子萌发的影响

实施例7: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挥发性气体主成分分析测定

1.取bv-6的nb液体发酵液1ml,接种于na固体培养基(100ml)上培养,得到固体发酵物装的顶空瓶中,利用(hs-spme)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在60℃水浴条件下萃取20min,利用na培养基萃取物作对照;

2.萃取完成后利用gc/ms气质联用仪进行质谱分析,得到结果,本试验重复3次。

3.根据结果(图5所示),鉴定得到17种具有生防作用的挥发性物质,详细信息见表2。

表2贝莱斯芽孢杆菌bv-6挥发性气体生防功能成分分析

实施例8: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挥发性气体提高拟南芥抗病性的测定

1.消毒拟南芥(col-0):75%酒精消毒5min,无菌水清洗6-7次,30s/次;2.5%naclo溶液消毒5min,无菌水清洗6-7次,30s/次。消毒结束后4℃春化3d。春化结束后,放置于20℃左右温室中培养6d,滴加30μl的bv-6发酵液(浓度为1×107cfu/ml)促生拟南芥。以滴加nb液体培养基为对照(无菌)。

2.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bv-6促生拟南芥21d的植株,在拟南芥叶片上滴加10μl灰葡萄孢rosebc-3孢子悬浮液(含1/2pdb),调整孢子液浓度为1×106个孢子/ml,每株滴加10片左右叶片。封好二分隔皿,20℃培养24h后,统计发病率、病斑大小结果如图6所示:

实施例9: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发酵物滤液(含抗真菌物质)对油菜种子的毒力测定

为了明确菌株bv-6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是否有影响,试验将品种为中双9号的油菜种子先用75%乙醇溶液(v/v)和5%次氯酸钠液(v/v)分别处理1min和5min,接着用无菌水清洗3次,最后将种子分别浸泡在实施例2制备的bv-6发酵液和无菌水中24h,之后将种子放在培养皿中的无菌滤纸上,保湿培养,在第4d观察并统计各处理间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情况。

结果如图7及下表所示,bv-6发酵液处理过的油菜种子与无菌水处理过的油菜种子在萌发、幼苗茎长及芽长上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处理下种子均能正常萌发且生长。这些结果说明bv-6发酵液对油菜种子萌发没有毒害作用,反而且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实施例10: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田间防效试验

分别在湖北省天门市、赤壁市两地试验田块随机划分小区进行试验。以喷施水为阴性对照处理,喷施咪鲜胺乳油为阳性对照处理,喷施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作为处理,分别在油菜不同时期喷施两次,时间分别为2019年1月22日(油菜抽薹期)、2019年3月1日(油菜开花期)。

具体用量:bv-6可湿性粉剂,100g/30l水/亩;咪鲜胺用推荐剂量(562.5ppm)。并于油菜成熟期即2019年4月30日赴天门市统计油菜黑胫病、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收集油菜植株带回测量产量,2019年5月6日赴赤壁市统计油菜黑胫病、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收集油菜植株带回测量产量。

其中,每个试验田均分成9个小区,每个处理3次重复,通过随机分布划分喷施区域,每个小区通过五点取样法测量发病率,每个点随机取100株油菜植株统计发病情况,每个小区取5个点测量种植密度(移栽田),对角线随机取5点每个点10株油菜植株测量每株单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

1.结果如图8显示,喷施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的小区,油菜菌核病、油菜黑胫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皆低于咪鲜胺处理和对照处理,且测量油菜产量得出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处理小区有明显增产效果。其中,天门市田间试验中,咪鲜胺对油菜菌核病防效为51.35%,对油菜黑胫病防效为40.01%,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效为58.10%,对油菜黑胫病防效为50.76%;赤壁市试验中咪鲜胺对油菜菌核病防效为30.13%,对油菜黑胫病防效为16.54%,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对油菜菌核病防效为51.47%,对油菜黑胫病防效为33.08%。

发病率(%)=(发病株数/100)×100%

2、通过测量油菜产量得出,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喷施油菜,天门市油菜产量增产14.4%,油菜增产11.8%,如图9所示。

实施例11:

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包衣田间试验

1、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v-6可湿性粉剂与包衣剂pva(聚乙烯醇)1.5%溶液混匀,其中可湿性粉剂浓度混合后终浓度调为1×107个芽孢/ml。

2、制成种子包衣剂后对油菜种子包衣,使用比例为10ml/100g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晾干后播种在田间,以水为对照,以pva包衣为阴性对照,每个处理3次小区为重复。

3、每隔24h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数(胚根露出1mm为发芽)。结果显示,bv-6包衣处理的发芽数显著高于ck,bv-6处理的鲜重较ck增重6%,株高也显著高于ck。统计结果如图10所示。


技术特征:

1.一株分离的贝莱斯芽孢杆菌,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bv-6,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106。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生防菌剂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抑菌剂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所述的抑菌剂为抑制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biglobosa)或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菌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植物抗病剂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莱斯芽孢杆菌在制备成种子包衣剂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生防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6,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1106。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或其粉剂可有效抑制油菜上重要病原菌(核盘菌、灰葡萄孢、油菜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萌发;发酵液浸种处理油菜种子能够正常萌发生长,能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此外,贝莱斯芽孢杆菌具有繁殖速度快、稳定性高、耐高温、无毒性的特点。因此,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Bv‑6存在着生防功能开发利用的潜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庆;孙力;刘晨;杨龙;吴明德;张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93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