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集成灶包括灶具和台面,灶具安装在台面上,台面包括不锈钢板和玻璃面板,玻璃面板通过螺钉固定在不锈钢板上,玻璃面板和不锈钢板相互贴合,不锈钢板由于温度的变化容易发生形变,这样会增加玻璃面板的局部应力,从而增加玻璃面板的爆板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集成灶的玻璃面板容易爆板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成灶,包括柜体和玻璃面板,所述柜体的上端设置支撑框组件,所述支撑框组件包括前框、左框和右框,所述前框上具有第一顶板,所述左框上具有第二顶板,所述右框上具有第三顶板,所述玻璃面板的前端部、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上。支撑框组件主要对玻璃面板的周缘进行局部支撑,而集成灶的灶头所处位置不具有支撑框组件,这样支撑框组件受灶头燃烧的影响较小,不易发生变形,即使发生局部变形,由于玻璃面板和支撑框组件的接触面较小,玻璃面板也不易发生爆板现象。
优选的,所述前框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后端缘具有向上延伸折边,所述左框和右框的前端都具有向下延伸的限位部,所述左框和右框的前端分别嵌在所述前框的两端,所述限位部抵在所述折边上。这样使得前框和左框、右框之间在固定前能够实现限位,便于后续固定操作的进行,也便于连接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向前凸出于所述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三顶板都与所述第一顶板平齐。这样前框、左框和右框都能够对玻璃面板进行支撑,避免支撑力向一侧偏,避免玻璃面板得不到多方位支撑而产生较大的内部应力,减少爆板的潜在隐患,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左框和右框之间还设置后框,所述后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框和右框的后端部。后框能够加强左框和右框后端部的连接固定,避免左框和右框的后端部晃动,使得支撑框组件形成更加稳定的支撑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框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后端部内凹形成台阶,所述后框卡在所述台阶处,所述右框和所述左框对称设置,所述后框包括第四顶板和立板,所述立板的两端凸出于所述第四顶板的两端,所述立板的两端分别嵌在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中,所述第四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第三顶板平齐。台阶便于后框的定位,便于后框准确定位在左框、右框的对应位置而不发生偏移,第四顶板能够对玻璃面板进行后方支撑,提高支撑框组件对玻璃面板支撑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的后端部的端缘向下延伸形成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贴合在所述柜体的内侧。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快捷地将支撑框组件安装到柜体上。
优选的,所述玻璃面板粘接在所述支撑框组件上,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三顶板上具有溢胶孔。胶水凝固后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缓解支撑框组件变形对玻璃面板的影响,减少爆板风险,溢胶孔能够加快胶水凝固,减少玻璃面板在胶水凝固过程中移位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柜体的中部设置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顶面抵在所述玻璃面板的中部,所述支撑条前后延伸与所述左框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条的中部向下弯折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前后延伸,所述支撑条的顶面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条的顶面上具有两列溢胶孔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所述支撑条的顶面和所述玻璃面板通过胶水粘接。支撑台能够对玻璃面板的中部进行支撑,减少玻璃面板因大面积没有支撑而形成的较大应力,减少爆板风险。
优选的,所述玻璃面板上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缘下表面粘接有框形支架,所述支架上具有螺柱,所述螺柱通过螺钉固定有显示框,所述显示框内安装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嵌入所述安装孔。这样就将显示板安装在了玻璃面板上,便于用户查看数据或操作。
优选的,所述左框、右框和所述前框、后框都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左框和右框的后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柜体上,所述前框通过螺钉固定在柜体上。支撑框组件的各配件焊接形成紧密的相互支撑,使得支撑框组件整体上不容易变形,减少爆板风险,支撑框组件和柜体的可拆卸安装,便于集成灶的后续保养维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集成灶,由于用于支撑玻璃面板的支撑框组件不易发生变形且变形对玻璃面板的影响较小,能够减少玻璃面板的爆板风险,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集成灶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成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集成灶的台板组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集成灶的台板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集成灶的支撑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集成灶的前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集成灶的前框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集成灶的左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集成灶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集成灶中支撑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集成灶中前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100、柜体;110、固定片;200、支撑框组件;210、前框;211、第一顶板;212、第一底板;213、折边;214、挡片;215、通气孔;216、凸台;217、凹槽;220、左框;221、第二顶板;222、限位部;223、台阶;224、限位片;225、溢胶孔;226、凸部;227、第二底板;230、右框;231、第三顶板;240、后框;241、第四顶板;242、让位角;250、支撑条;251、支撑部;300、玻璃面板;310、烹饪区;320、安装孔;410、支架;411、螺柱;420、显示框;430、显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如图1-2所示,包括柜体100和台板组件,台板组件固定在柜体100上并可用于安装灶头,对灶头供燃气并引燃,灶头就可以加热锅具以实现集成灶的烹饪功能。其中台板组件包括支撑框组件200、玻璃面板300和显示组件。台板组件可以不包含显示组件,本实施例的台板组件包含显示组件。
如图2-5所示,支撑框组件200设置在柜体100的上端,用于支撑玻璃面板300。支撑框组件200包括前框210、左框220和右框230,前框2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框220和右框230的前端部,前框210上具有第一顶板211,左框220上具有第二顶板221,右框230上具有第三顶板231,玻璃面板300的前端部、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固定在第一顶板211、第二顶板221和第三顶板231上。支撑框组件200主要对玻璃面板300的周缘进行局部支撑,即使发生局部变形,由于玻璃面板300和支撑框组件200的接触面较小,玻璃面板300也不易发生爆板现象。
玻璃面板300上具有用于安装灶头的烹饪区310,集成灶可以具有单灶头、双灶头或多灶头,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的玻璃面板300上具有双烹饪区310,可以安装两个灶头。烹饪区310及挨着烹饪区310的区域是不具有支撑框组件200的,即支撑框组件200离灶头具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支撑框组件200受灶头燃烧的高温影响就较小,不易发生变形,减少玻璃面板300因支撑框组件200变形而发生爆板的风险。
前框210、左框220和右框230都包含顶板,并不暗指三者必然包含立板或底板,前框210、左框220和右框230可以是平板状结构,相互固定后,在共同固定在柜体100上对玻璃面板300进行支撑,前框210、左框220和右框230也可以仅包含顶板和立板。本实施例中,前框210、左框220和右框230都包含顶板、立板和底板,顶板、立板和底板之间能够相互强化结构,提高支撑框组件200的强度。具体来说,如图4-8所示,前框210包括第一底板212,第一底板212和第一顶板211之间具有立板,第一底板212和第一顶板211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形成夹持空间,左框220和右框230的前端部嵌在该夹持空间中,第一底板212能够限制左框220和右框230向下移动,第一顶板211能够限制左框220和右框230向上移动。如图4、5、7所示,第一底板212的后端缘具有向上延伸折边213,左框220和右框230的前端都具有向下延伸的限位部222,左框220和右框230的前端分别嵌在前框210的两端,限位部222抵在折边213上。这边和限位部222的配合能够避免左框220和右框230相对于前框210向后移动,前框210的立板和左框220、右框230的前端相抵,前框210的立板能够限制左框220和右框230相对于前框210向前移动。这样第一顶板211、第一底板212、立板和折边213分别对左框220、右框230的上、下、前、后方向进行了限位,有利于前框210和左框220、右框230之间的进一步固定,便于后续固定操作的进行,也便于连接的准确性,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第一顶板211和第二顶板221、第三顶板231可以不处于同一平面上。例如,第一顶板211高于第二顶板221和第三顶板231,可以在第二顶板221和第三顶板231上设置隔热垫来平衡与第一顶板211的高度差,隔热垫同时还能减少第二顶板221和第三顶板231的变形对玻璃面板300造成的影响,当第二顶板221和第三顶板231通过胶水与玻璃面板300固定时,可以采用增加胶水的量来平衡与第一顶板211的高度差。本实施例中,如图4、5、8所示,限位部222向前凸出于第二顶板221和第三顶板231,为与第一顶板211的对接提供让位,这样第二顶板221和第三顶板231就不会与第一顶板211交叠,第二顶板221和第三顶板231都与第一顶板211平齐。这样前框210、左框220和右框230都能够对玻璃面板300进行平衡的支撑,避免支撑力向一侧偏,避免玻璃面板300得不到多方位支撑而产生较大的内部应力,减少爆板的潜在隐患,提高支撑的稳定性,也便于控制玻璃面板300安装时能够更容易地处于水平状态。
如图5、7所示,第一顶板211的前端缘具有向上延伸的挡片214,挡片214能够限制玻璃面板300相对于支撑框组件200向前移动,便于玻璃面板300和支撑框组件200之间的准确固定。挡片214的高度可以低于、等于或高于玻璃面板300的厚度。当挡片214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玻璃面板300的厚度时,便于擦拭清洁玻璃面板300;当挡片214的高度高于玻璃面板300的厚度时,能够阻挡放置在玻璃面板300上的厨房用具从玻璃面板300前端滑落。
如图2、5、6所示,第一底板212上具有通气孔215,通气孔215多个小孔组成,第一底板212凸出于柜体100的前面板,通气孔215能够连通柜体100内部和柜体100外部的空气,使得柜体100内外能够进行更好的空气交换,减少柜体100内积聚热气或燃气而引起的安全隐患。
可选的,左框220和右框230之间还设置后框240,如图5所示,后框24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框220和右框230的后端部。后框240能够加强左框220和右框230后端部的连接固定,避免左框220和右框230的后端部晃动,使得支撑框组件200形成更加稳定的支撑结构,支撑框组件200更加容易定型和玻璃面板300、柜体100进行匹配。
如图5、8所示,左框220包括第二底板227,第二底板227的后端部内凹形成台阶223,后框240卡在台阶223处,右框230和左框220对称设置,即右框230包括第三底板,第三底板的后端部内凹形成台阶223,后框240卡在台阶223处,左框220和右框230镜像设置。后框240包括第四顶板241和立板,第四顶板241和该立板相互垂直,后框240上的立板向下凸出于第二底板227和第三底板,后框240的立板两端具有让位角242,左端的让位角242的顶部抵在第二底板227的上表面,其侧部抵在第二底板227的端缘,第二底板227的台阶223抵在后框240的立板的前侧壁,这样后框240的前、下、左、右都得到约束,能够较好地限定后框240的安装位置,便于后框240与左框220、右框230的后续固定操作。
立板的两端凸出于第四顶板241的两端,立板的两端分别嵌在左框220和右框230中,第四顶板241和第二顶板221、第三顶板231平齐。第四顶板241能够对玻璃面板300进行后方支撑,提高支撑框组件200对玻璃面板300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左框220和右框230的后端部相对于后框240向后方凸出,以左框220为例,第二底板227的后端部的端缘向下延伸形成限位片224,限位片224贴合在柜体100的内侧。将支撑框组件200安装到柜体100上时,限位片224能够限定支撑框组件200安装的左右位置,起到引导和限位作用,能够更加准确快捷地将支撑框组件200安装到柜体100上。此外,限位片224能够和让位角242的侧部相抵,增加让位角242的侧部和第二底板227的相抵长度,提高后框240和左框220之间相互支撑的稳定性。
玻璃面板30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框组件200上。本实施例中,玻璃面板300粘接在支撑框组件200上,相对于螺钉固定,胶水凝固后具有一定的弹性,粘接固定方式更加柔和,玻璃面板300不容易因固定发生爆板现象,胶水起到缓冲变形和隔热效果,减少支撑框组件200的变形对玻璃面板300的影响,进一步降低玻璃面板300因支撑框组件200变形而发生爆板的风险。第二顶板221和第三顶板231上具有溢胶孔225。溢胶孔225能够加快胶水凝固,减少玻璃面板300在胶水凝固过程中移位的风险。
柜体100的中部设置支撑条250,支撑条250的顶面抵在玻璃面板300的中部,支撑条250前后延伸与左框220平行设置,支撑条250的中部向下弯折形成支撑部251,支撑部251前后延伸,支撑条250的顶面相对于支撑部251对称设置,支撑条250的顶面上具有两列溢胶孔225对称分布在支撑部251的两侧,支撑条250的顶面和玻璃面板300通过胶水粘接。支撑台能够对玻璃面板300的中部进行支撑,减少玻璃面板300因大面积没有支撑而形成的较大应力,减少爆板风险。
可选的,如图1、4、9所示,玻璃面板300上具有安装孔320,安装孔320处安装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支架410、显示框420、显示板430,显示板430固定在显示框420上,显示框420固定在支架410上,支架410固定在玻璃面板300上,从而实现对显示组件的固定。具体来说,支架410呈框形,粘接在安装孔320的周缘的下表面,支架410上具有螺柱411,螺柱411通过螺钉固定显示框420,显示框420内安装显示板430,显示板430嵌入安装孔320,显示框420上还设置有操作按钮,操作按钮能够控制集成灶的相关功能,集成灶的工作状态可以在显示板430上显示。显示组件位于玻璃面板300的中部靠前位置,能够方便用户观察和操作。
左框220、右框230和前框210、后框240都通过焊接固定,支撑框组件200的各配件焊接形成紧密的相互支撑,使得支撑框组件200整体上不容易变形,减少爆板风险。
如图1所示,左框220和右框230的后端部具有通孔,左框220和右框230的后端部通过穿过通孔的螺钉固定在柜体100上。如图2所示,柜体100的前面板的上端具有向前延伸的固定片110,固定片110上具有通孔,第一底板212上具有对应的通孔,第一底板212和固定片110可以通过穿过两者通孔的螺钉或螺栓固定。支撑框组件200和柜体100的可拆卸安装,便于集成灶的后续保养维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集成灶,相较于实施例一,主要在于前框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不具有实施例一中的挡片,取而代之的是凸台。
具体来说,如图10、11所示,前框210的第一顶面的前半段向上凸起形成凸台216,凸台216能够阻碍玻璃面板300向前移动。凸台216部位形成凹槽217,左框220和右框230的限位部222上具有向上凸起的凸部226,凸部226嵌在凹槽217中,这样前框210和左框220、右框230之间能够实现更稳定的限位以便后续固定操作。本实施例所述集成灶其余结构及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1.一种集成灶,包括柜体和玻璃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上端设置支撑框组件,所述支撑框组件包括前框、左框和右框,所述前框上具有第一顶板,所述左框上具有第二顶板,所述右框上具有第三顶板,所述玻璃面板的前端部、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后端缘具有向上延伸折边,所述左框和右框的前端都具有向下延伸的限位部,所述左框和右框的前端分别嵌在所述前框的两端,所述限位部抵在所述折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向前凸出于所述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三顶板都与所述第一顶板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和右框之间还设置后框,所述后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框和右框的后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后端部内凹形成台阶,所述后框卡在所述台阶处,所述右框和所述左框对称设置,所述后框包括第四顶板和立板,所述立板的两端凸出于所述第四顶板的两端,所述立板的两端分别嵌在所述左框和所述右框中,所述第四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第三顶板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后端部的端缘向下延伸形成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贴合在所述柜体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面板粘接在所述支撑框组件上,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三顶板上具有溢胶孔。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中部设置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顶面抵在所述玻璃面板的中部,所述支撑条前后延伸与所述左框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条的中部向下弯折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前后延伸,所述支撑条的顶面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条的顶面上具有两列溢胶孔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所述支撑条的顶面和所述玻璃面板通过胶水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面板上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缘下表面粘接有框形支架,所述支架上具有螺柱,所述螺柱通过螺钉固定有显示框,所述显示框内安装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嵌入所述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右框和所述前框、后框都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左框和右框的后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柜体上,所述前框通过螺钉固定在柜体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