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水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21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水体。



背景技术:

花洒和莲蓬头都是现有人们常使用的淋浴出水装置,它们之间所不同的是:一个手持可以移动使用,另一个是固定在人们头顶上方,这两种结构可以满足人们对不同出水方式的需求,所以这两种结构常常搭配起来使用。在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淋浴设备上,花洒与莲蓬头的水路转化均是采用类似三通分水器装置进行分水,具体通过调节分水器内的切换装置从而改变水流方向。而现有技术中的切换装置主要是依靠密封轴上的密封圈与出水孔错位,从而形成水路的切换,而这种切换方式,密封圈在每次切换中均要与出水孔接触摩擦,容易刮伤密封圈,造成失效。同时这种切换方式下的切换轴在回弹过程中,完全依靠弹簧的弹力进行回弹,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弹簧容易失效,从而使得切换装置失去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水体,主要通过水流的作用及弹簧的辅助作用进行密封,从而提升密封的稳定性及提升用户的操作手感,同时切换轴上的密封圈不会在过水孔处往复摩擦,从而保证密封圈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过水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之间的本体内设置有切换轴,所述切换轴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能与密封圈相配合的过水部,所述出水孔与过水部的内端相通,所述进水孔与过水部的外端相通,所述切换轴的一端与一切换把手相配合连接,所述切换轴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有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轴包括与过水部相配合的堵水部,所述堵水部呈由小变大的锥形状,所述密封圈设置于堵水部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把手包括一切换块,所述切换块上设置有能与切换轴相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轴的一端上还设置有v型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包括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与进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切换轴,所述第二出水孔与进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切换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插接花洒的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水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切换轴、进水孔和出水孔特定的位置布置关系,实现了切换轴在回弹的过程中,主要利用水流的冲击及弹簧的辅助实现密封,保证密封的稳定性,同时提升用户的操作手感。

2、堵水部呈由小变大的锥形状,保证切换轴上密封圈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水示意图1。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水示意图2。

图中:10-本体;11-进水孔;11a-节水片;12-出水孔;12a-第一出水孔;12b-第二出水孔;13-过水部;14-插座;20-切换轴;20a-第一切换轴;20b-第二切换轴;21-密封圈;22-v型圈;23-堵水部;30-切换把手;31-切换块;4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过水体,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进水孔(11)和出水孔(12),所述进水孔(11)内设置有节水片(11a),所述进水孔(11)与出水孔(12)之间的本体(10)内设置有切换轴(20),所述切换轴(20)上设置有密封圈(21),所述本体(10)内设置有能与密封圈(21)相配合的过水部(13),所述出水孔(12)与过水部(13)的内端相通,所述进水孔(11)与过水部(13)的外端相通,所述切换轴(20)的一端与一切换把手(30)相配合连接,所述切换轴(20)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有弹簧(40),更为具体的,所述切换轴(20)的一端上还设置有v型圈(2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切换轴(20)主要通过水流的冲击并辅助以弹簧(40)的弹力进行密封,保证了过水体的密封性,同时提升了用户的操作手感,此外,还使得密封圈(21)不会经常受到刮擦,保证密封圈(21)的有效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12)包括第一出水孔(12a)和第二出水孔(12b),所述第一出水孔(12a)与进水孔(11)之间设置有第一切换轴(20a),所述第二出水孔(12b)与进水孔(11)之间设置有第二切换轴(20b),所述第一出水孔(12a)与花洒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12b)与顶喷相连通,所述第一切换轴(20a)与第二切换轴(20b)各自控制相应的过水道。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插接花洒的插座(14)。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轴(20)包括与过水部(13)相配合的堵水部(23),所述堵水部(23)呈由小变大的锥形状,所述密封圈(21)设置于堵水部(23)处,所述堵水部(23)特地形状的设置,使得切换轴(20)在移动的过程中,仅需克服v型圈(22)的摩擦力,相比于传统设计,大大减小了摩擦阻力,同时保证了密封圈(21)不会经常受到摩擦刮伤,保证密封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把手(30)包括一切换块(31),所述切换块(31)上设置有能与切换轴(20)相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凸起部能与第一切换轴(20a)配合也能与第二切换轴(20b)配合,当凸起部与切换轴(20)配合时,堵水部(23)与过水部(13)分离,密封圈(21)不封堵过水部(13)上的过水口,水流从此通道流通。当凹陷部与切换轴(20)配合时,在水流及弹簧(40)的作用下,堵水部(23)与过水部(13)配合,密封圈(21)封堵过水部(13)上的过水口,此时水路不通,切换轴具体配合关系参照说明书附图4所示。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旋转拨动切换把手(30),改变凸起部与切换轴(20)的配合关系,具体为当凸起部与第一切换轴(20a)配合时,凹陷部与第二切换轴(20b)配合,此时第一出水孔(12a)出水,第二出水孔(12b)止水;反之,凸起部与第二切换轴(20b)配合时,凹陷部与第一切换轴(20a)配合,第一出水孔(12a)止水,第二出水孔(12b)出水。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过水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之间的本体内设置有切换轴,所述切换轴上设置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能与密封圈相配合的过水部,所述出水孔与过水部的内端相通,所述进水孔与过水部的外端相通,所述切换轴的一端与一切换把手相配合连接,所述切换轴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轴包括与过水部相配合的堵水部,所述堵水部呈由小变大的锥形状,所述密封圈设置于堵水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把手包括一切换块,所述切换块上设置有能与切换轴相配合的凸起部和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过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轴的一端上还设置有v型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过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包括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与进水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切换轴,所述第二出水孔与进水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切换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过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插接花洒的插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水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与出水孔之间的本体内设置有切换轴,所述切换轴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能与密封圈相配合的过水部,所述出水孔与过水部的内端相通,所述进水孔与过水部的外端相通,所述切换轴的一端与一切换把手相配合连接,所述切换轴的另一端配合连接有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主要利用水压,辅助以弹簧进行密封,保证了密封的稳定性,同时提升了用户的切换手感,具有较佳的省力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灯辉;林世雄;邱石;李真;陈希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英仕卫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9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