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9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高频电缆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航天器测控和微波通信等设备主要使用高频电缆传输,电缆数量很大。高频电缆一般由内导体、介质层、屏蔽层构成。高频电缆在固定过程中,使用普通尼龙扎带直接绑扎极易损伤外皮,造成电缆绝缘性能下降,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在布线过程中,高频电缆一般都需要横穿或斜穿产品,需要和普通电缆在绑扎高度上差别开,出于安装高度及空间利用率的需要,航天器用高频电缆需要单独绑扎要求,而且需要使用专用的绑扎支架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高频电缆绑扎结构容易损伤电缆的外皮,造成电缆质量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包括支座、卡箍和热缩膜体,且所述卡箍为内部具有容置腔的环状壳体,所述卡箍包括第一箍体与第二箍体,所述第一箍体设置于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箍体与所述第一箍体相对合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箍体与所述第二箍体围设出所述容置腔,所述热缩膜体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热缩膜体上构造有供电缆穿过的通孔。

其中,所述第二箍体包括转动端和自由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第一箍体转动连接,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一箍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转动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箍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自由端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箍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其中,所述支座包括底板和立杆,所述立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箍体与所述立杆通过锁紧件连接。

其中,所述锁紧件上构造有两个相对的夹片,所述立杆穿过两个所述夹片之间,且两个所述夹片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孔,两个所述第三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其中,所述立杆的内部沿轴向设有减轻孔。

其中,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孔。

其中,所述热缩膜体由热缩膜缠绕10层以上构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支座安装于电缆所在的安装面上,卡箍设置在支座上,第一箍体相对固定在支座上,第二箍体与第一箍体可拆卸连接,且第二箍体与所述第一箍体对合,对合后形成的卡箍内部中空作为容置腔,热缩膜体位于容置腔内,热缩膜体设置通孔,通孔的走向与电缆走向相同,电缆穿过入卡箍内进入热缩膜体的通孔,穿过通孔再穿出卡箍,由此实现高频电缆在支架上的单独固定安装,热缩膜体可保护电缆,有效避免了高频电缆固定过程中造成的损坏,保证了电缆绝缘性能以及产品质量。在固定电缆时,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围出容置腔,保证了热缩膜体和电缆的安装位置,支座可改变电缆的固定高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满足了航天高频电缆单独固定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了电缆固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缆支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2:卡箍;3:热缩膜体;11:底板;12:立杆;21:第一箍体;22:第二箍体;23:转轴;31:通孔;111:安装孔;121:减轻孔;211:第二连接孔;212:锁紧件;213:夹片;214:第三连接孔;221:转动端;222:自由端;223:第一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包括支座1、卡箍2和热缩膜体3,且卡箍2为内部具有容置腔的环状壳体,卡箍2包括第一箍体21与第二箍体22,第一箍体21设置于支座1上,第二箍体22与第一箍体21相对合并可拆卸连接,且第一箍体21与第二箍体22围设出容置腔,热缩膜体3位于容置腔内,且热缩膜体3上构造有供电缆穿过的通孔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支座1安装于电缆所在的安装面上,卡箍2设置在支座1上,第一箍体21相对固定在支座1上,第二箍体22与第一箍体21可拆卸连接,且第二箍体22与所述第一箍体21对合,对合后形成的卡箍2内部中空作为容置腔,热缩膜体3位于容置腔内,热缩膜体3设置通孔31,通孔31的走向与电缆走向相同,电缆穿过入卡箍2内进入热缩膜体3的通孔31,穿过通孔31再穿出卡箍2,由此实现高频电缆在支架上的单独固定安装,热缩膜体3可保护电缆,有效避免了高频电缆固定过程中造成的损坏,保证了电缆绝缘性能以及产品质量。在固定电缆时,第一箍体21和第二箍体22围出容置腔,保证了热缩膜体3和电缆的安装位置,支座1可改变电缆的固定高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满足了航天高频电缆单独固定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了电缆固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中,第二箍体22包括转动端221和自由端222,转动端221与第一箍体21转动连接,自由端222与第一箍体21可拆卸连接。第二箍体22的转动端221在与第一箍体21连接时可转动,第二箍体22在第一箍体21上打开和闭合,第一箍体21与第二箍体22为半圆状,闭合后卡箍2中部具有通孔,通孔与热缩膜体3的通孔31相对应,以此使电缆通过卡箍2固定。本实施例中,卡箍2的通孔直径为10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直径中具体尺寸可以根据电缆直径调整。

其中,转动端221通过转轴23与第一箍体2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箍体22的转动端221设有供转轴23连接的孔,转轴23设置在第一固体上,第二箍体22可以绕转轴23转动,转轴23不仅起到轴向连接作用,还可起到支持第二箍体2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作用,本实施例转轴23选用止动销。

其中,自由端22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23,第一箍体21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23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11,第一连接孔223与第二连接孔211通过紧固件连接。在第二箍体22扣合在第一箍体21上后,第一连接孔223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可采用螺栓和螺母,将第一箍体21与第二箍体22固定连接,既能够将卡箍2容置腔内的热缩膜体3和电缆加紧,又能够防止第二箍体22转动由第一箍体21上脱落。本实施例中,紧固件采用螺栓或螺钉配合螺母连接。

其中,支座1包括底板11和立杆12,立杆12垂直设置于底板11上,第一箍体21与立杆12通过锁紧件212连接。底板11和立杆12的垂直连接,形成支座1的t型结构,本实施例中,支座1的材料选用铝合金复合材料。底板11固定在电缆所在的安装面上,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箍体21通过锁紧件212固定在立杆12,通过调整锁紧件212的连接紧度,第一箍体21可沿立杆12的轴向移动,还可在立杆12上绕轴转动,从而形成连接方向和连接高度的调节,适配电缆的传输方向,避免了电缆受力。根据电缆走向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卡箍2在支座1上可以在高度和旋转两个方向自由调节,高频电缆在需要和其他产品高度上差别开或需要穿过角度不同时都可以很方便地实现。

其中,锁紧件212上构造有两个相对的夹片213,立杆12穿过两个夹片213之间,且两个夹片213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孔214,两个第三连接孔214通过紧固件连接。本实施例中,锁紧件212构造于第一箍体21上,其端部为夹片213,两个夹片213夹住立杆12,在夹片213的末端设置第三连接孔214,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三连接孔214,从而调整夹片213对于立杆12的夹紧程度,电缆固定点有空间要求时,卡箍2可以通过松紧紧固件,待夹片213松开立杆12后,卡箍2可在立杆12上移动,调节所在高度和角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保证与电缆走向一致,避免了电缆受力。

其中,立杆12的内部沿轴向设有减轻孔121。立杆12上的内部设有减轻孔121,既保证了力学环境要求,也减轻了支架的整体重量。

其中,底板11上设有安装孔111。支座1通过底板11的安装孔111与电缆所在的安装面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安装孔111与安装面可采用螺钉,如m4规格内六角螺钉。

其中,热缩膜体3由热缩膜缠绕10层以上构成。热缩膜是一种航天专用材料,缠绕在电缆的安装点位置上用于保护电缆,一般缠绕10层以上。电缆缠绕好热缩膜后,与热缩膜一起放入卡箍2的容置腔内,卡箍2开有供电缆穿过的通孔,再将卡箍2扣合,并将卡箍2与立杆12连接,以此实现电缆的固定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卡箍和热缩膜体,且所述卡箍为内部具有容置腔的环状壳体,所述卡箍包括第一箍体与第二箍体,所述第一箍体设置于所述支座上,所述第二箍体与所述第一箍体相对合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箍体与所述第二箍体围设出所述容置腔,所述热缩膜体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热缩膜体上构造有供电缆穿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箍体包括转动端和自由端,所述转动端与所述第一箍体转动连接,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一箍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箍体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箍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底板和立杆,所述立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箍体与所述立杆通过锁紧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上构造有两个相对的夹片,所述立杆穿过两个所述夹片之间,且两个所述夹片上分别设有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孔,两个所述第三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内部沿轴向设有减轻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膜体由热缩膜缠绕10层以上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高频电缆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电缆的支架,包括支座、卡箍和热缩膜体,且卡箍为内部具有容置腔的环状壳体,卡箍包括第一箍体与第二箍体,第一箍体设置于支座上,第二箍体与第一箍体相对合并可拆卸连接,且第一箍体与第二箍体围设出容置腔,热缩膜体位于容置腔内,且热缩膜体上构造有供电缆穿过的通孔。在固定电缆时,第一箍体和第二箍体围出容置腔,保证了热缩膜体和电缆的安装位置,支座可改变电缆的固定高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满足了航天高频电缆单独固定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了电缆固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柏树;苗建全;冯晓宁;梁岩;杨佳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93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