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炼焦厂和炼油厂等所带来的废气污染极大,这些废气排放至大气中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一般煤企、钢企及发电企业中运用的废气处理方式多种多样,一般使用的废气处理设备有喷淋式,但由于在喷淋废气时,间歇性供水喷淋即可达到除去废气中杂质的目的,而现有喷淋式废气处理设备采用持续供水喷淋,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需要一种间歇性供水喷淋,节约水资源的废气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废气处理设备采用水喷淋时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箱和喷淋机构,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左侧设有进气管,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右侧设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处理箱的顶端设有l形支撑架,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水箱、气缸、喷淋管、扇轮和用于驱动扇轮转动的动力单元,所述水箱设于第一处理箱的顶端,所述气缸设于第一处理箱的顶端内侧,所述气缸内滑动设有活塞,所述喷淋管设于气缸底端外侧,所述气缸和喷淋管之间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球阀,所述球阀和喷淋管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喷淋管的底端设有若干喷头,所述水箱和气缸之间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水箱的连接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水箱内侧铰接,所述挡板的顶端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端贯穿水箱的顶端,所述拉杆与水箱滑动连接,所述拉杆的顶端和l形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拉杆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l形支撑架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扇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活塞的顶端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贯穿第一处理箱的顶端,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和l形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扇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在废气处理时,首先启动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带动扇轮顺时针转动,当扇轮转动与第一齿条接触,并带动第一齿条和拉杆向上移动时,拉杆将挡板沿着挡板和水箱的铰接处拉起,随后水箱内的水沿着连接管进入气缸内,接着当扇轮与第一齿条脱离时,拉杆在第二弹簧应力作用下回至原位,同时挡板盖合在连接管和水箱的连接处,当扇轮转动与第二齿条接触,并带动第二齿条和活塞杆向下移动时,活塞杆挤压活塞在气缸内向下滑动,在活塞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气缸内的水逐渐被挤压,同时球阀在受力时,第一弹簧被压缩,接着球阀从第一出水管和气缸的连接处脱离,随后气缸内的水通过球阀和第二出水管的缝隙被挤压到喷淋管中,接着喷淋管中的水通过喷头喷出,当废气从进气管进入第一处理箱时,通过喷头喷洒废气,冲洗废气中的杂质,随后处理过的废气通过第一出气管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间歇性的向气缸内加水,同时间歇性的挤压气缸内的水喷洒废气,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第二处理箱,所述第二处理箱和第一处理箱通过第一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处理箱内设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第二处理箱的右侧设有第二出气管。设置第二处理箱可以二次清除废气中的杂质,进一步减少废气排放时的附带杂质。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电机设于l形支撑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蜗杆,所述l形支撑架上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三转轴上套设有涡轮,所述涡轮和蜗杆啮合,所述第三转轴和第一转轴皮带连接。当电机启动时,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接着第一转轴带动扇轮旋转。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外侧和l形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架。在第二转轴上设置轴承,并用固定架固定,可以防止第二转轴转动时发生偏转,影响废气处理正常进行。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还包括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包括第四转轴、第五转轴、支架和风扇,所述第四转轴的底端贯穿第二处理箱的顶端,并延伸至第二处理箱内,所述第四转轴和第二处理箱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上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风扇设于第五转轴上,所述支架的底端与第二处理箱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架的顶端与第五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和第二转轴皮带连接。当电机转动时,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四转轴转动,接着第四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随后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接着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转动带动风扇转动,风扇转动的过程中,不断将第一处理箱内的废气通过第一出气管吸入第二处理箱内。设置吸气机构可以快速将第一处理箱内处理过的废气排入第二处理箱内处理,从而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

方案六,此为方案五的优选,所述第一处理箱内设有筛网,所述筛网设于喷淋管的下方。在第一处理箱内设有筛网,可以将进气管进入第一处理箱的废气首先进行过滤,将大块的杂质过滤到第一处理箱的底端,避免大块杂质随废气在第一处理箱内向上移动时,堵塞喷头,影响废气喷淋的效果。

方案七,此为方案六的优选,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右侧底端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底端设有斜板。在第一处理箱的右侧底端设置第二出水管,便于将废气中过滤的杂质和水从第一处理箱内排出;在第一处理箱的底端设置斜板,便于将过滤网上掉落的杂质归集到第二出水管处,方便工作人员排出杂质。

方案八,此为方案七的优选,所述第二处理箱的底端设有出杂管,所述出杂管设于活性炭过滤网的左侧。在第二处理箱的底端设置出杂管,便于将第二处理箱中过滤的杂质排出。

方案九,此为方案八的优选,所述水箱的顶端设有补水管。在水箱的顶端设置补水管,便于在水箱内的水用完时,向水箱内补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处理箱1、进气管2、斜板3、筛网4、喷头5、喷淋管6、第一出水管7、球阀8、第一弹簧9、气缸10、活塞11、活塞杆12、连接管13、挡板14、水箱15、拉杆16、补水管17、第一齿条18、第二弹簧19、扇轮20、第一连接杆21、l形支撑架22、第一转轴23、第二齿条24、第三弹簧25、第二连接杆26、涡轮27、第三转轴28、蜗杆29、电机30、第二转轴31、轴承32、固定架33、第四转轴34、第五转轴35、第一锥齿轮36、第二锥齿轮37、第二处理箱38、支架39、风扇40、第二出水管41、出杂管42、活性炭过滤网43、第二出气管44。

如图1和图2所示:废气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箱1、第二处理箱38和喷淋机构,第一处理箱1的左侧底端设有进气管2,第一处理箱1的右侧底端设有第二出水管41,第一处理箱1的底端设有斜板3,第一处理箱1内设有筛网4,筛网4位于进气管2的上方,第二处理箱38和第一处理箱1通过第一出气管连通,第二处理箱38内设有活性炭过滤网43,第二处理箱38的右侧设有第二出气管44,第二处理箱38的底端设有出杂管42,出杂管42设于活性炭过滤网43的左侧。

喷淋机构包括水箱15、气缸10、喷淋管6、扇轮20、l形支撑架22和用于驱动扇轮20转动的动力单元,l形支撑架22设于第一处理箱1的顶端,水箱15设于第一处理箱1的顶端,水箱15的顶端设有补水管17,气缸10设于第一处理箱1的顶端内侧,水箱15和气缸10之间连通有连接管13,连接管13与水箱15的连接处设有挡板14,挡板14的一端与水箱15内侧铰接,挡板14的顶端铰接连接有拉杆16,拉杆16的顶端贯穿水箱15的顶端,拉杆16与水箱15滑动连接,拉杆16的顶端和l形支撑架2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9,拉杆16上设有第一齿条18;气缸10内滑动设有活塞11,喷淋管6设于筛网4的上方,喷淋管6设于气缸10底端外侧,气缸10和喷淋管6之间连通有第一出水管7,第一出水管7上设有球阀8,球阀8和喷淋管6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9,喷淋管6的底端设有若干喷头5,l形支撑架22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1,第一连接杆2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3,扇轮20套设在第一转轴23上,活塞11的顶端连接有活塞杆12,活塞杆12的顶端贯穿第一处理箱1的顶端,活塞杆12的顶端和l形支撑架22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25,活塞杆12上设有第二齿条24,第一齿条18和第二齿条24均与扇轮20啮合。

动力单元包括电机30、第二转轴31和第三转轴28,电机30设于l形支撑架22上,电机30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31连接,第二转轴31上套设有蜗杆29,l形支撑架22上设有第二连接杆26,第三转轴28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26上,第三转轴28上套设有涡轮27,涡轮27和蜗杆29啮合,第三转轴28和第一转轴23通过皮带连接,第二转轴31上套设有轴承32,轴承32外侧和l形支撑架22之间连接有固定架33。

还包括吸气机构,吸气机构包括第四转轴34、第五转轴35、支架39和风扇40,第四转轴34的底端贯穿第二处理箱38的顶端,并延伸至第二处理箱38内,第四转轴34和第二处理箱38转动连接,第四转轴34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6,第五转轴35上设有第二锥齿轮37,第一锥齿轮36和第二锥齿轮37啮合,风扇40设有第五转轴35上,支架39的底端与第二处理箱38的底端连接,支架39的顶端与第五转轴35转动连接,第四转轴34和第二转轴31皮带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在废气处理时,首先启动电机30,电机30带动第二转轴31转动,第二转轴31带动蜗杆29转动,蜗杆29带动涡轮27转动,涡轮27转动带动第三转轴28转动,第三转轴28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3转动,接着第一转轴23带动扇轮20顺时针转动,当扇轮20转动与第一齿条18接触,并带动第一齿条18和拉杆16向上移动时,拉杆16将挡板14沿着挡板14和水箱15的铰接处拉起,随后水箱15内的水沿着连接管13进入气缸10内,接着当扇轮20与第一齿条18脱离时,拉杆16在第二弹簧19应力作用下回至原位,同时挡板14盖合在连接管13和水箱15的连接处,当扇轮20转动与第二齿条24接触,并带动第二齿条24和活塞杆12向下移动时,活塞杆12挤压活塞11在气缸10内向下滑动,在活塞11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气缸10内的水逐渐被挤压,同时球阀8在受力时,第一弹簧9被压缩,接着球阀8从第一出水管7和气缸10的连接处脱离,随后气缸10内的水通过球阀8和第二出水管41的缝隙被挤压到喷淋管6中,接着喷淋管6中的水通过喷头5喷出,当废气从进气管2进入第一处理箱1时,废气中杂质经过筛网4筛除,废气上升至筛网4上方,并通过喷头5喷洒废气,冲洗废气中的杂质,而在电机30启动时,电机30带动第二转轴31转动,第二转轴31转动带动第四转轴34转动,接着第四转轴34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36转动,随后第一锥齿轮36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37转动,接着第二锥齿轮37转动带动第五转轴35转动,第五转轴35转动带动风扇40转动,风扇40转动的过程中,不断将第一处理箱1内的废气通过第一出气管吸入第二处理箱38内;随后进入第二处理箱38的废气通过活性炭过滤网43过滤后,从第二出气管44排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箱和喷淋机构,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左侧设有进气管,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右侧设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处理箱的顶端设有l形支撑架,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水箱、气缸、喷淋管、扇轮和用于驱动扇轮转动的动力单元,所述水箱设于第一处理箱的顶端,所述气缸设于第一处理箱的顶端内侧,所述气缸内滑动设有活塞,所述喷淋管设于气缸底端外侧,所述气缸和喷淋管之间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球阀,所述球阀和喷淋管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喷淋管的底端设有若干喷头,所述水箱和气缸之间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水箱的连接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水箱内侧铰接,所述挡板的顶端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端贯穿水箱的顶端,所述拉杆与水箱滑动连接,所述拉杆的顶端和l形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拉杆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l形支撑架上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扇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活塞的顶端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贯穿第一处理箱的顶端,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和l形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扇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处理箱,所述第二处理箱和第一处理箱通过第一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处理箱内设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第二处理箱的右侧设有第二出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电机设于l形支撑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蜗杆,所述l形支撑架上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三转轴上套设有涡轮,所述涡轮和蜗杆啮合,所述第三转轴和第一转轴皮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外侧和l形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包括第四转轴、第五转轴、支架和风扇,所述第四转轴的底端贯穿第二处理箱的顶端,并延伸至第二处理箱内,所述第四转轴和第二处理箱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上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风扇设于第五转轴上,所述支架的底端与第二处理箱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架的顶端与第五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和第二转轴皮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箱内设有筛网,所述筛网设于喷淋管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右侧底端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底端设有斜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箱的底端设有出杂管,所述出杂管设于活性炭过滤网的左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顶端设有补水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箱和喷淋机构,喷淋机构包括水箱、气缸、喷淋管和扇轮,气缸设于第一处理箱的顶端,气缸内滑动设有活塞,气缸和喷淋管之间连通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球阀,球阀和喷淋管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水箱和气缸之间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与水箱的连接处设有挡板,挡板的一端与水箱内侧铰接,挡板的顶端连接有拉杆,拉杆的顶端贯穿水箱的顶端,拉杆上设有第一齿条,活塞的顶端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顶端贯穿第一处理箱的顶端,活塞杆上设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扇轮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喷淋废气时节约水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盛世高盛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92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