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治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双极板是氢燃料电池中重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提供气体流道,防止电池气室中的氢气与氧气串通。双极板中具有很多细小流道,这些细小流道破损后会导致氢气外泄使电池失效,甚至可能发生起火等事故,因此双极板在安装之前会进行检测,针对不同结构的双极板,检测装置不通用,因此针对不同的不同结构的双极板,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装置。
本公司开发的一种双极板,其结构如图4所示,该双极板的正反两面分别为阳极面和阴极面,所述阳极面和阴极面的每一面的一端设有三个通气口,一双极板共具有十二个通气口,且阳极面和阴极面的中部均设有流道区,所述流道区内设有大量的彼此不连通的细小流道,所述阳极面上每一通气口通过所述流道与阴极面位于另一端的一通气口连通构成六个气体通道;现有检测装置难以对其高效检测,且操作繁琐效率低,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能对双极板的气体通道的气密性进行高效检测,且能单独检测每一气体通道的气密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包括上工装板和下工装板,所述上工装板下方设有一上容纳槽,所述上容纳槽边缘设有上密封圈,所述上容纳槽两端均设有三个上通气孔,所述上容纳槽中部设有一上排气孔,所述上工装板两端均设有三个上连接孔,侧面设有一上排气口,所述六个上通气孔与六个所述上连接孔一一对应并连通形成六个通气道,所述上排气孔和所述上排气口连通现成一排气道;所述下工装板上方设有下容纳槽,所述下容纳槽边缘设有一下密封圈,所述下容纳槽两端均设有三个下通气孔,所述下容纳槽中部设有一下排气孔,所述下工装板两端均设有三个下连接孔,侧面设有一下排气口,所述六个下通气孔与六个所述下连接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形成六个通气道,所述下排气孔和所述下排气口连通现成一排气道;所述上工装板盖于所述下工装板上,所述上容纳槽扣合于所述下容纳槽上,二者形成一个容纳腔,所述上密封圈和所述下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上工装板和下工装板均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工装板的四个角落分别设有四个定位凹槽,所述下工装板的四个角落分别设有四个定位凸起,四个所述定位凸起卡入四个所述定位凹槽内,用于防止上工装板和下工装板盖合后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材质为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上工装板上方设有一定位压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压合部为圆筒形。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的有益效果是:上工装板和下工装板上共设有十二个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十二个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分别与双极板上的十二通气口连通,从而与双极板六个气体通道连通,且上工装板和下工装板上分别留有一排气道,对六个气体通道内通入氦气时,通过检测有无氦气漏出可检测气双极板的体通道是否破损,且检测效率高,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待检测的双极板4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双极板4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上工装板1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下工装板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双极板4检测时通气管路连接图。
图中:1-上工装板,11-上容纳槽,12-上密封圈,13-上通气孔,14-上排气孔,15-上连接孔,16-上排气口,17-定位凹槽,2-下工装板,21-下容纳槽,22-下密封圈,23-下通气孔,24-下排气孔,25-下连接孔,26-下排气口,27-定位凸起,3-定位压合部,4-双极板,41-通气口,42-流道区,5-密封罩,51-开口,52-抽气检测装置,6-通气管,7-压紧气缸,8-氦气排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需检测的双极板结构如下:该双极板4包括正反两面,分别为阳极面和阴极面,所述双极板4的每一面的一端设有三个通气口41,一双极板4共具有十二个通气口41,且阳极面和阴极面的中部均设有流道区42,所述流道区内设有多个彼此不连通的流道,所述阳极面上每一通气口41通过若干个所述流道与阴极面位于另一端的一通气口41连通,构成六个气体通道。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包括上工装板1和下工装板2,所述上工装板1和所述下工装板2均为矩形,所述上工装板1下方设有一上容纳槽11,所述上容纳槽11边缘设有一密封圈12,所述上容纳槽11两端均设有三个上通气孔13,所述上容纳槽11中部设有一上排气孔14,所述上工装板两端均设有三个连接孔15,侧面设有一排气口16,所述六个上通气孔13与六个所述上连通孔15一一对应并连通形成六个通气道,所述上排气孔14和所述上排气16口连通形成一排气道。
所述下工装板2上方设有下容纳槽21,所述下容纳槽21边缘设有下密封圈22,所述下容纳槽11两端均设有三个下通气孔13,所述下容纳槽21中部设有一下排气孔24,所述下工装板2两端均设有三个下连接孔25,侧面设有一下排气口26,六个所述下通气孔13与六个所述下连接孔15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形成六个通气道,所述下排气孔24和所述下排气口26连通现成一排气道。
所述上工装板1盖于所述下工装板2上,所述上容纳槽11扣合与所述下容纳槽21上,二者形成一个容纳腔,所述上密封圈12和所述下密封圈22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优选地,所述上密封圈21和所述下密封圈22材质均为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上工装板1上方设有一定位压合部3,所述定位压合部3为圆筒形,用于使压紧气缸7将所述上工装板1压紧于所述下工装板2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工装板1的四个角落均分别设有一定位凹槽17,所述下工装板2的四个角落均设有一定位凸起27,四个所述定位凸起27卡入四个所述定位凹槽17内,用于防止上工装板1和下工装板2盖合后相对滑动。
请参考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的使用步骤和原理如下:将待测双极板4放入上工装板1和下工装板2之间的容纳腔内,双极板阳极面上的六个通气口41分别与六个上排气孔13连通,阴极面的六个通气口41分别与六个下排气孔23连通,且所有通气口41与上通气口13和下通气孔23间接出通过密封件(图中未画出)密封,上工装板1通过压紧气缸7压紧于下工装板2上,且上工装板1、下工装板2和压紧气缸7外罩有一密封罩5,密封罩5上端具有一开口51,开口51处设有一抽气检测装置52,上工装板1和下工装板2上的六个上连接孔13和六个下连接孔14上分别连接一通气管6,即十二根通气管6分别与双极板4的六个气体通道两端相连,所有通气管6均与氦气排收放装置8连接,打开待测气体通道相连的两通气管6,氦气排收放装置8向该气体通道内通入氦气,若该待测气体通道破损,氦气由上排气口16或下排气口26从容纳腔溢出,同时抽气检测装置连续对密封罩5内抽气,并检测抽出气体中是否有氦气,若检测到氦气,说明真正在测试的气体通道破损。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工装板和下工装板,所述上工装板下方设有一上容纳槽,所述上容纳槽边缘设有上密封圈,所述上容纳槽两端均设有三个上通气孔,所述上容纳槽中部设有一上排气孔,所述上工装板两端均设有三个上连接孔,侧面设有一上排气口,所述六个上通气孔与六个所述上连接孔一一对应并连通形成六个通气道,所述上排气孔和所述上排气口连通现成一排气道;所述下工装板上方设有下容纳槽,所述下容纳槽边缘设有一下密封圈,所述下容纳槽两端均设有三个下通气孔,所述下容纳槽中部设有一下排气孔,所述下工装板两端均设有三个下连接孔,侧面设有一下排气口,所述六个下通气孔与六个所述下连接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形成六个通气道,所述下排气孔和所述下排气口连通现成一排气道;所述上工装板盖于所述下工装板上,所述上容纳槽扣合于所述下容纳槽上,二者形成一个容纳腔,所述上密封圈和所述下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装板和下工装板均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装板的四个角落分别设有四个定位凹槽,所述下工装板的四个角落分别设有四个定位凸起,四个所述定位凸起卡入四个所述定位凹槽内,用于防止上工装板和下工装板盖合后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材质为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装板上方设有一定位压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检测双极板气密性的工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压合部为圆筒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