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容受到很多爱美人士的青睐。
面部组织的老化有骨量的吸收、组织容量流失、皮肤弹性下降松弛等。这造成了眼周老化(眼周皮肤松弛、泪沟、眼袋等)、中面部颧颊脂肪垫下移(中面部凹陷扁平、法令纹加深等)、下面部软组织下垂臃肿堆积(口角囊袋、下颌缘轮廓不清晰、木偶纹、下颌赘肉等)。传统解决面部组织下垂的办法是使用手术(全颜面部除皱术,俗称拉皮手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植入倒刺的线材提升成为解决面部组织松弛下垂的重要方式。
目前现有的埋线提升技法存在诸多缺点:固定锚定点选择颧弓韧带处易造成面部变宽变形,忽视线齿对组织的切割作用而不留有冗余造成维持效果太短,忽视力学平衡造成面部表情运动异样、困难及效果维持短,复杂术后组织肿胀恢复期长等体验感太差,出针孔及走行位长时间凹陷等等。
整容的关键之一在于面部皮肤的修复,其操作对象为人体,一旦操作失败将给操作对象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现阶段,整容失败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如何借助计算机技术避免对人体进行直接操作,同时还能够基于个体的差异以获得面部皮肤修复的预演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及系统,避免对人体进行直接操作,基于个体的差异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和处理,能够获得面部皮肤修复的预演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根据所述人脸三维数据构建人脸三维模型,所述人脸三维模型包括皮肤三维层区域和颞区发际层区域;
在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颞浅动、静脉模型构建,将所述颞浅动、静脉模型与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叠加,对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绕开所述颞浅动、静脉进行锚点选定;
根据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进行皮肤松弛等级划分,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行线路径设计;
根据所述行线路径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选定,以所述锚点、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为基准确定沿所述行线路径的皮肤形变区域;
对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皮肤三维层区域按照所述皮肤形变区域进行皮肤修复预演。
作为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的优选方案,根据用户的头发尺寸和发型构建假发层区域,将所述假发层区域叠加在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
作为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的优选方案,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确定所述行线路径的数目;所述行线路径延伸至人脸三维模型上的颧弓韧带以外,行线路径的止线位处于人脸三维模型的耳垂及口角连线以内;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5cm。
作为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的优选方案,根据所述锚点和进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提升线,根据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回折线,所述提升线和回折线的夹角为13~17度。
作为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回折线中,后条回折线的出针点及回折点在前一条的回折线上方距离1cm以上呈接力式分布。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包括:
数据扫描模块,用于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脸三维数据构建人脸三维模型,所述人脸三维模型包括皮肤三维层区域和颞区发际层区域;
血管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在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颞浅动、静脉模型构建;
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颞浅动、静脉模型与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叠加;
锚点选定模块,用于对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绕开所述颞浅动、静脉进行锚点选定;
行线路径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进行皮肤松弛等级划分,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行线路径设计;
操作点选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线路径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选定;
形变模块,用于以所述锚点、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为基准确定沿所述行线路径的皮肤形变区域;
修复展示模块,用于对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皮肤三维层区域按照所述皮肤形变区域进行皮肤修复预演。
作为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假发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头发尺寸和发型构建假发层区域,将所述假发层区域叠加在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
作为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行线路径构建模块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确定所述行线路径的数目;所述行线路径延伸至人脸三维模型上的颧弓韧带以外,行线路径的止线位处于人脸三维模型的耳垂及口角连线以内;所述操作点选定模块中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5cm。
作为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行线路径构建模块根据所述锚点和进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提升线,行线路径构建模块根据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回折线,所述提升线和回折线的夹角为13~17度。
作为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回折线中,后条回折线的出针点及回折点在前一条的回折线上方距离1cm以上呈接力式分布。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用于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的指令。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介质耦合,当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介质中的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其任意实现方式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
本发明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根据人脸三维数据构建人脸三维模型,在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颞浅动、静脉模型构建,将颞浅动、静脉模型与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叠加,对颞区发际层区域绕开颞浅动、静脉进行锚点选定;根据皮肤三维层区域进行皮肤松弛等级划分,根据皮肤松弛等级于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行线路径设计;根据行线路径于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选定,以锚点、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为基准确定沿行线路径的皮肤形变区域;对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皮肤三维层区域按照皮肤形变区域进行皮肤修复预演。本发明避免了对人体进行直接操作,基于个体的差异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和处理,能够获得面部皮肤修复的预演效果,提高面部皮肤修复成功概率,避免修复失败对人体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示意图;
图3为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和系统的计算机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提供一种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根据所述人脸三维数据构建人脸三维模型,所述人脸三维模型包括皮肤三维层区域和颞区发际层区域;
s2:在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颞浅动、静脉模型构建,将所述颞浅动、静脉模型与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叠加,对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绕开所述颞浅动、静脉进行锚点选定;
s3:根据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进行皮肤松弛等级划分,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行线路径设计;
s4:根据所述行线路径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选定,以所述锚点、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为基准确定沿所述行线路径的皮肤形变区域;
s5:对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皮肤三维层区域按照所述皮肤形变区域进行皮肤修复预演。
具体的,可以采用人体三维扫描仪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周知的,人体三维扫描仪利用光学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进行三维人体表面轮廓的非接触自动测量,充分利用光学三维扫描的快速以及白光对人体无害的优点,在3-5秒内对人体全身或半身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瞬间扫描。
比如,可以采用anthroscanbodyscan彩色三维人体扫描仪从被测人体的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四个方向进行同步扫描,从而生成360度的人体图像模型。扫描的点密度达到了200p/cm2,人体点云数据量达到300多万个,使扫描数据的精度更高,细节更加清晰。
具体的,根据用户的头发尺寸和发型构建假发层区域,将所述假发层区域叠加在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实践操作中,牢靠锚点选择颞区发际内1.5-2cm,避开颞浅动、静脉;整理头发方便操作(编辫子,暴露进针区);假发层区域目的在于帮助实践操作中将锚点牢靠的固定在颞深筋膜,并且使提升的组织藏与头发内,避免实践操作中提升的组织在面部的堆积而影响容貌。
具体的,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确定所述行线路径的数目;所述行线路径延伸至人脸三维模型上的颧弓韧带以外,行线路径的止线位处于人脸三维模型的耳垂及口角连线以内;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5cm。
行线路径设计根据脸型及松弛严重程度,采用“多路径接力式埋没导引”行线方案,行线路径均过颧弓韧带;止线位不过耳垂及口角连线;回折线与提升线夹角依据脸型灵活设计(以不出现皮肤凹陷为宜,常规为15度左右);回折点(皮下)控制与皮肤出针点至少0.5cm;路径数目依据脸型及松弛程度灵活设计;行线范围向内不超过咀嚼区。
具体的,根据所述锚点和进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提升线,根据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回折线,所述提升线和回折线的夹角为13~17度。所述回折线中,后条回折线的出针点及回折点在前一条的回折线上方距离1cm以上呈接力式分布。有利于实践操作中,将每个线齿分担的力量减少,从而有效的降低线齿对组织的切割作用,形成接力式的埋没导引布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几何模型更好的对面部皮肤修复进行预演,避免了对人体进行直接操作,基于个体的差异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和处理,能够获得面部皮肤修复的预演效果,提高面部皮肤修复成功概率,避免修复失败对人体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实施例2
参见图2,提供一种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包括:
数据扫描模块1,用于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
模型构建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人脸三维数据构建人脸三维模型,所述人脸三维模型包括皮肤三维层区域和颞区发际层区域;
血管模型构建模块3,用于在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颞浅动、静脉模型构建;
叠加模块4,用于将所述颞浅动、静脉模型与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叠加;
锚点选定模块5,用于对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绕开所述颞浅动、静脉进行锚点选定;
行线路径构建模块6,用于根据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进行皮肤松弛等级划分,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行线路径设计;
操作点选定模块7,用于根据所述行线路径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选定;
形变模块8,用于以所述锚点、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为基准确定沿所述行线路径的皮肤形变区域;
修复展示模块9,用于对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皮肤三维层区域按照所述皮肤形变区域进行皮肤修复预演。
具体的,还包括假发模块10,用于根据用户的头发尺寸和发型构建假发层区域,将所述假发层区域叠加在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
具体的,所述行线路径构建模块6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确定所述行线路径的数目;所述行线路径延伸至人脸三维模型上的颧弓韧带以外,行线路径的止线位处于人脸三维模型的耳垂及口角连线以内;所述操作点选定模块7中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5cm。
具体的,所述行线路径构建模块6根据所述锚点和进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提升线,行线路径构建模块6根据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回折线,所述提升线和回折线的夹角为13~17度。所述回折线中,后条回折线的出针点及回折点在前一条的回折线上方距离1cm以上呈接力式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系统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
实施例3
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用于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实施例1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的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实施例4
参见图3,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介质耦合,当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介质中的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实施例1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
具体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所述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1100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1100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1100指令。在计算机1100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1100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1100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1100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1100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1100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1100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1100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1100、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1100、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
具体的,参见图3,示出了可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和系统的计算机的示意性框图,在图3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1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1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1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1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1103中,还根据需要存储当cpu11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1101、rom1102和ram1103经由总线11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105也连接到总线11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105:输入部分11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11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1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11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1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1110也可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105。可拆卸介质11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可以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1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1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11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的、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111。可拆卸介质11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1102、存储部分11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综上,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如下方案,但不限于此:
1.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根据所述人脸三维数据构建人脸三维模型,所述人脸三维模型包括皮肤三维层区域和颞区发际层区域;
在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颞浅动、静脉模型构建,将所述颞浅动、静脉模型与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叠加,对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绕开所述颞浅动、静脉进行锚点选定;
根据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进行皮肤松弛等级划分,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行线路径设计;
根据所述行线路径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选定,以所述锚点、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为基准确定沿所述行线路径的皮肤形变区域;
对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皮肤三维层区域按照所述皮肤形变区域进行皮肤修复预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用户的头发尺寸和发型构建假发层区域,将所述假发层区域叠加在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确定所述行线路径的数目;所述行线路径延伸至人脸三维模型上的颧弓韧带以外,行线路径的止线位处于人脸三维模型的耳垂及口角连线以内;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锚点和进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提升线,根据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回折线,所述提升线和回折线的夹角为13~17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折线中,后条回折线的出针点及回折点在前一条的回折线上方距离1cm以上呈接力式分布。
6.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扫描模块,用于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脸三维数据构建人脸三维模型,所述人脸三维模型包括皮肤三维层区域和颞区发际层区域;
血管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在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颞浅动、静脉模型构建;
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颞浅动、静脉模型与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叠加;
锚点选定模块,用于对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绕开所述颞浅动、静脉进行锚点选定;
行线路径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进行皮肤松弛等级划分,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行线路径设计;
操作点选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线路径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选定;
形变模块,用于以所述锚点、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为基准确定沿所述行线路径的皮肤形变区域;
修复展示模块,用于对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皮肤三维层区域按照所述皮肤形变区域进行皮肤修复预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假发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头发尺寸和发型构建假发层区域,将所述假发层区域叠加在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线路径构建模块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确定所述行线路径的数目;所述行线路径延伸至人脸三维模型上的颧弓韧带以外,行线路径的止线位处于人脸三维模型的耳垂及口角连线以内;所述操作点选定模块中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5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线路径构建模块根据所述锚点和进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提升线,行线路径构建模块根据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回折线,所述提升线和回折线的夹角为13~17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折线中,后条回折线的出针点及回折点在前一条的回折线上方距离1cm以上呈接力式分布。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用于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的指令。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介质耦合,当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介质中的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
1.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根据所述人脸三维数据构建人脸三维模型,所述人脸三维模型包括皮肤三维层区域和颞区发际层区域;
在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颞浅动、静脉模型构建,将所述颞浅动、静脉模型与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叠加,对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绕开所述颞浅动、静脉进行锚点选定;
根据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进行皮肤松弛等级划分,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行线路径设计;
根据所述行线路径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选定,以所述锚点、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为基准确定沿所述行线路径的皮肤形变区域;
对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皮肤三维层区域按照所述皮肤形变区域进行皮肤修复预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用户的头发尺寸和发型构建假发层区域,将所述假发层区域叠加在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确定所述行线路径的数目;所述行线路径延伸至人脸三维模型上的颧弓韧带以外,行线路径的止线位处于人脸三维模型的耳垂及口角连线以内;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锚点和进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提升线,根据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回折线,所述提升线和回折线的夹角为13~17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折线中,后条回折线的出针点及回折点在前一条的回折线上方距离1cm以上呈接力式分布。
6.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扫描模块,用于对用户的颈部以上区域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人脸三维数据;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脸三维数据构建人脸三维模型,所述人脸三维模型包括皮肤三维层区域和颞区发际层区域;
血管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在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颞浅动、静脉模型构建;
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颞浅动、静脉模型与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进行叠加;
锚点选定模块,用于对所述颞区发际层区域绕开所述颞浅动、静脉进行锚点选定;
行线路径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进行皮肤松弛等级划分,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行线路径设计;
操作点选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线路径于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进行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选定;
形变模块,用于以所述锚点、进针点、回折点和出针点为基准确定沿所述行线路径的皮肤形变区域;
修复展示模块,用于对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皮肤三维层区域按照所述皮肤形变区域进行皮肤修复预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假发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头发尺寸和发型构建假发层区域,将所述假发层区域叠加在所述人脸三维模型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线路径构建模块根据所述皮肤松弛等级确定所述行线路径的数目;所述行线路径延伸至人脸三维模型上的颧弓韧带以外,行线路径的止线位处于人脸三维模型的耳垂及口角连线以内;所述操作点选定模块中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5cm;
所述行线路径构建模块根据所述锚点和进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提升线,行线路径构建模块根据所述回折点和出针点确定所述皮肤三维层区域的回折线,所述提升线和回折线的夹角为13~17度;
所述回折线中,后条回折线的出针点及回折点在前一条的回折线上方距离1cm以上呈接力式分布。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用于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的指令。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介质耦合,当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介质中的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