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92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

目前,对转向节感应加热淬火,需要淬火设备来实现,目前的立式淬火设备都是采用一体式焊接床身,依附床身来布局所有的功能部件,整体笨重,设备拆分麻烦,造成搬运和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的拆分容易,便于设备的搬运和安装,本实用新型提出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核心思路是对设备模块化布局。

为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由独立设置的电源柜、数控系统、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感应器负载系统功能模块、冷却水及淬火液功能模块构成,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感应器负载系统功能模块、冷却水及淬火液功能模块、电源柜从前到后并列布置形成集成模块,数控系统布置在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的一侧。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包括立式机架、布置在立式机架下方的旋转夹持工作台、上顶尖系统,上顶尖系统包括整体伺服电机调整系统、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上顶尖装置,上顶尖装置安装在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上,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安装在整体伺服电机调整系统上;由于采用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移动精度高,实现转向节的柔性顶夹,进一步避免刚性碰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设置为多个功能模块,然后集成为一体,不但能满足转向节感应加热淬火,又容易拆分,便于设备的的搬运和安装,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上顶尖移动系统采用伺服电机移动系统,提高了移动精度,实现了转向节的柔性顶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如下: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由独立设置的电源柜5、数控系统2、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1、感应器负载系统功能模块3、冷却水及淬火液功能模块4构成,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1、感应器负载系统功能模块3、冷却水及淬火液功能模块4、电源柜5从前到后并列布置形成集成模块,数控系统2布置在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1的一侧。

如图1所示,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1,包括立式机架1-1、布置在立式机架下方的旋转夹持工作台1-2、上顶尖系统,上顶尖系统包括整体伺服电机调整系统1-3、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1-4、上顶尖装置1-5,上顶尖装置1-5安装在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1-4上,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1-4安装在整体伺服电机调整系统1-3上;由于采用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移动精度高,实现转向节的柔性顶夹,进一步避免刚性碰撞。

如图1所示,冷却水及淬火液功能模块4是现有常规模块,包括淬火液系统、冷却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是对设备模块化并合理布局。


技术特征:

1.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由独立设置的电源柜、数控系统、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感应器负载系统功能模块、冷却水及淬火液功能模块构成,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感应器负载系统功能模块、冷却水及淬火液功能模块、电源柜从前到后并列布置形成集成模块,数控系统布置在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其特征在于: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包括立式机架、布置在立式机架下方的旋转夹持工作台、上顶尖系统,上顶尖系统包括整体伺服电机调整系统、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上顶尖装置,上顶尖装置安装在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上,上顶尖伺服电机移动系统安装在整体伺服电机调整系统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由独立设置的电源柜、数控系统、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感应器负载系统功能模块、冷却水及淬火液功能模块构成,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感应器负载系统功能模块、冷却水及淬火液功能模块、电源柜从前到后并列布置形成集成模块,数控系统布置在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的一侧。并且,机械夹持及旋转功能模块的上顶尖移动系统是伺服电机驱动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向节立式淬火机床设置为多个功能模块,然后集成为一体,不但能满足转向节感应加热淬火,又容易拆分,便于设备的的搬运和安装,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上顶尖移动系统采用伺服电机移动系统,提高了移动精度,实现了转向节的柔性顶夹。

技术研发人员:余祥云;李华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十堰深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89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