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0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膜机加料送料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



背景技术:

吹膜机是塑料膜类产品生产的必不可少的设备,在塑料膜类产品生产中,往往会添加多种原材料,并将这些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现有的生产方式是首先将各种原材料进行称重,然后混合置于搅拌机内搅拌,由于搅拌机的机架比较高,在对于混合后的原材料送入到搅拌机的内部,需要工作人员提升到高处才可实现原料放入到搅拌箱中,该过程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那么,如何提供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间设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搅拌箱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搅拌箱的顶部一侧设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之间通过齿条链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传送轴,所述传送轴的一端贯穿所述送料管的一端,且,向所述送料管的内部延伸与螺旋输送叶连接,所述送料管的一端设于进料斗,所述送料管远离所述进料斗的一侧设有出料管,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与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均设有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之间交替设置,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一电机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通过减震板与所述送料管连接,所述减震板与所述送料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卡箍与所述减震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两侧分别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轴和所述第二搅拌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轴与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一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搅拌箱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均设于保护箱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箱的一侧设有通过固定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的一侧设有抽拉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搅拌箱的顶部一侧设有送料管,并且送料管的内壁设有传送轴和螺旋输送叶,通过第一电机的带动能够将放入在进料斗的原料进行输送,从而能够实现将低处的原料输送搅拌箱的顶部,然后在送料管的原料通过出料管进入到搅拌箱的内部,从而能够实现自动送料的过程,原料送入到搅拌性的内部后,搅拌装置对其进行搅拌,从而实现搅拌的过程,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将搅拌装置与动力机构之间连接,能够同时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旋转,同时能够带动搅拌叶对于原料进行混合,大大的提高了原料的混合程度,同时搅拌叶之间交替设置,大大的提高了搅拌的工作效率;

(3)、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通过轴承座与搅拌箱的内壁连接,能够增加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在搅拌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设于保护箱的内部能够对其起到保护作用,抽拉挡板能够对出料口起到遮挡的作用,能够控制原料的下落,减震板能够对第一电机起到减震的作用,卡箍能够增加第一电机与减震板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中搅拌箱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底板;2、支撑架;3、搅拌箱;4、送料管;5、第一电机;6、第一转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齿条链;10、传送轴;11、螺旋输送叶;12、进料斗;13、出料管;14、第一搅拌轴;15、搅拌叶;16、第二电机;17、第三齿轮;18、第四齿轮;19、轴承座;20、保护箱;21、出料口;22、抽拉挡板;23、减震板;24、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一侧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中间设有搅拌箱3,所述搅拌箱3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21,所述搅拌箱3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搅拌箱3的顶部一侧设有送料管4,所述送料管4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一齿轮7之间通过齿条链9连接,所述第二齿轮8的一侧设有传送轴10,所述传送轴10的一端贯穿所述送料管4的一端,且,向所述送料管4的内部延伸与螺旋输送叶11连接,所述送料管4的一端设于进料斗12,所述送料管4远离所述进料斗12的一侧设有出料管13,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轴14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14与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均设有若干搅拌叶15,所述搅拌叶15之间交替设置,所述支撑架2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一电机5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的一侧通过减震板23与所述送料管4连接,所述减震板23与所述送料管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通过卡箍24与所述减震板23连接,通过在搅拌箱3的顶部一侧设有送料管4,并且送料管4的内壁设有传送轴10和螺旋输送叶11,通过第一电机5的带动能够将放入在进料斗12的原料进行输送,从而能够实现将低处的原料输送搅拌箱3的顶部,然后在送料管4的原料通过出料管13进入到搅拌箱3的内部,从而能够实现自动送料的过程,原料送入到搅拌性的内部后,搅拌装置对其进行搅拌,从而实现搅拌的过程,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减震板23能够对第一电机5起到减震的作用,卡箍24能够增加第一电机5与减震板23之间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2,对于动力机构来说,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齿轮17,所述第三齿轮17的两侧分别与第四齿轮18相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8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轴14和所述第二搅拌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6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对于第一搅拌轴14来说,所述第一搅拌轴14与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一端均通过轴承座19与所述搅拌箱3的内壁连接;对于第三齿轮17来说,所述第三齿轮17与所述第四齿轮18均设于保护箱20的内部;对于保护箱20来说,所述保护箱20的一侧设有通过固定架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对于出料口21来说,所述出料口21的一侧设有抽拉挡板22;通过将搅拌装置与动力机构之间连接,能够同时带动第一搅拌轴14和第二搅拌轴的旋转,同时能够带动搅拌叶15对于原料进行混合,大大的提高了原料的混合程度,同时搅拌叶15之间交替设置,大大的提高了搅拌的工作效率,第一搅拌轴14和第二搅拌轴通过轴承座19与搅拌箱3的内壁连接,能够增加第一搅拌轴14和第二搅拌轴在搅拌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第三齿轮17和第四齿轮18设于保护箱20的内部能够对其起到保护作用,抽拉挡板能够对出料口21起到遮挡的作用,能够控制原料的下落。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到进料斗12中,然后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6,第一电机5的启动将会带动第一转轴6的转动,第一转轴6将会带动第一齿轮7的转动,第一齿轮7将会通过齿条链9带动第二齿轮8的转动,第二齿轮8的转动将会带动传送轴10的转动,传送轴10将会带动螺旋输送叶11的旋转,从而能够将进料斗12中的原料输送到出料管13中,然后由出料管流入到搅拌箱3中,从而能够实现自动送料的过程,原料送入到搅拌性的内部后,搅拌装置对其进行搅拌,从而实现搅拌的过程,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电机16的启动将会带动第三齿轮17的旋转,第三齿轮17将会第四齿轮18的转动,第四齿轮18将会带动第一搅拌轴14和第二搅拌轴的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搅拌叶15对于原料之间的搅拌,从而能够实现搅拌的过程,由于搅拌叶之间是交替设置,从而能够增加搅拌的均匀度,大大的提高了原料的混合程度,大大的提高了搅拌的工作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一侧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中间设有搅拌箱(3),所述搅拌箱(3)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21),所述搅拌箱(3)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搅拌箱(3)的顶部一侧设有送料管(4),所述送料管(4)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一齿轮(7)之间通过齿条链(9)连接,所述第二齿轮(8)的一侧设有传送轴(10),所述传送轴(10)的一端贯穿所述送料管(4)的一端,且,向所述送料管(4)的内部延伸与螺旋输送叶(11)连接,所述送料管(4)的一端设于进料斗(12),所述送料管(4)远离所述进料斗(12)的一侧设有出料管(13),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轴(14)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14)与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均设有若干搅拌叶(15),所述搅拌叶(15)之间交替设置,所述支撑架(2)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一电机(5)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的一侧通过减震板(23)与所述送料管(4)连接,所述减震板(23)与所述送料管(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通过卡箍(24)与所述减震板(2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齿轮(17),所述第三齿轮(17)的两侧分别与第四齿轮(18)相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8)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轴(14)和所述第二搅拌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6)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轴(14)与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一端均通过轴承座(19)与所述搅拌箱(3)的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17)与所述第四齿轮(18)均设于保护箱(2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20)的一侧设有通过固定架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1)的一侧设有抽拉挡板(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拌料提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间设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搅拌箱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搅拌箱的顶部一侧设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之间通过齿条链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传送轴,所述传送轴的一端贯穿所述送料管的一端,且,向所述送料管的内部延伸与螺旋输送叶连接。有益效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黄成旦;钟冬雄;苏正泽;范继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万泰印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89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