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属于胶圈压装装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金属件与橡胶件的粘接问题,具有轮毂、胶圈和惯性环组成的减震器的生产设备很少,如果用其他压装设备实现胶圈压装,效率低、质量差。
因此出现了专用于胶圈压装的设备,诸如这件专利,专利号为201310521430.3,名称为:一种扭转减震器橡胶圈压装设备及其压装方法,该专利揭示了一种胶圈压装设备及其压装方法,但该压装设备及压装方法操作麻烦、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智能胶圈压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包括模架和控制系统,所述模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定位模座,所述定位模座用于定位放置轮毂和惯性环;所述中模板上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位于定位模座的上方,通过压紧装置将定位模座上的轮毂压紧;所述上模板上设有压装装置,所述压装装置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上套设有胶圈;所述定位模座、压紧装置和压装装置设置在同轴位置;所述上模板的顶部连接下压机构;所述下模板和中模板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中模板在下模板上方作升降运动;所述控制系统与升降装置、下压机构控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模板、中模板和上模板通过导正装置连接;所述导正装置包括至少四根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中模板与上模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两组油缸,所述油缸的一端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油缸的另一端穿过中模板并与中模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模板上设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定位模座上设有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相配合,所述定位模座连接滑动动力装置,通过滑动动力装置驱动第二滑动机构,使定位模座在下模板上的第一滑动机构上滑动,便于放置轮毂和惯性环。
优选地,所述滑动动力装置采用气缸,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为设置在下模板上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为与滑槽相配合的凸出结构,所述气缸的伸缩气杆与定位模座相连接,通过气缸伸缩带动定位模座沿着滑槽在下模板上滑动,便于放置轮毂和惯性环。
优选地,所述胶圈压装模具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定位模座、压紧装置和压装装置是否位于同轴位置,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确保胶圈的压装质量。
优选地,所述胶圈压装模具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中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的距离是否符合预设值的位置,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下压机构带动上模板下压,便于将胶圈压装至轮毂与惯性环的缝隙中。
优选地,所述定位模座上均匀分别有若干孔,所述孔可以防止上模板和压装装置在下压时产生真空。
优选地,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接油管对接连接,所述环形槽通过接油管将多余的废油油液导入油污收纳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的应用方法,步骤如下:
s1:通过第一滑动机构、第二滑动机构和气缸,将定位模座从压紧装置的下方滑出;
s2:将轮毂和惯性环放置在定位模座上,并将定位模座滑回压紧装置的下方;
s3:通过第一传感器识别所述定位模座、压紧装置和压装装置是否位于同轴位置,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
s4:控制系统控制油缸下压,与油缸连接的中模板联动中模板上的压紧装置下压,将定位模座上轮毂压紧,控制系统控制上模板顶部连接的冲床进行冲压;
s5:将胶圈套设在压装装置的氮气弹簧上,控制系统控制冲床的下压机构将上模板下压,上模板联动上模板上设置的压装装置沿着导正装置的导向柱下压,在下压时随着压装装置上的氮气弹簧的收缩,套在氮气弹簧上的胶圈被顺滑导入到轮毂与惯性环之间的缝隙,氮气弹簧的下压带动压装装置完成惯性环的定位压紧,胶圈即装配完成。
本发明的轮毂压紧通过中模板和压紧装置自动实现,不需要人为操作,效率高;胶圈进入轮毂和惯性环中间的缝隙压装动作通过上模板和压装装置自动实现,且同时实现了惯性环的压紧,同样不需要人为操作,效率高;整个胶圈压装模具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胶圈压装模具压装完成后的产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的产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产品a-a剖面图。
图中标号:
1、下模板;2、中模板;3、上模板;4、定位模座;5、定位轮毂;6、惯性环;7、压紧装置;8、压装装置;9、胶圈;10、导向柱;11、油缸;12、第一传感器;13、第二传感器;14、气缸;15、孔;16、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包括模架和控制系统,所述模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下模板1和上模板3可分别连接冲床,上模板3的顶部连接冲床的下压机构,下模板1连接冲床的基准面;
所述下模板1上设有定位模座4,所述定位模座4用于定位放置轮毂5和惯性环6,所述定位模板4包括中心定位销和定位轮毂5的外圈圆环组成;所述中模板2上设有压紧装置7,所述压紧装置7位于定位模座4的上方,通过压紧装置7将定位模座4上的轮毂5压紧;所述上模板3上设有压装装置8,上模板3及压装装置8的下压动力由冲床的下压机构提供;所述压装装置8包括氮气弹簧,压装装置8的氮气弹簧上套设有胶圈9,压装装置8用于将套设在压装装置8上的胶圈9压装在所述轮毂5和所述惯性环6之间的缝隙;所述定位模座4、压紧装置7和压装装置8设置在同轴位置;所述下模板1和中模板2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两组油缸11,所述油缸11的一端固定在下模板1上,所述油缸11的另一端穿过中模板2并与中模板2连接;中模板2通过油缸11在下模板1上方作升降运动;控制系统与升降装置、下压机构控制连接。
进一步,定位模座4上均匀分别有若干孔15,所述孔15可以防止上模板3和压装装置8下压时产生真空。
进一步,所述下模板1上设置有环形槽16,所述环形槽16与接油管对接连接,所述环形槽16通过接油管将多余的废油油液导入油污收纳盒。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申请的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通过导正装置连接;所述导正装置包括至少四根导向柱10,所述导向柱10的一端固定在下模板1上,所述导向柱10的另一端穿过中模板2与上模板3连接。
进一步,导向柱10和油缸11的数量不限,其设置位置和数量主要是为了使得中模板2和上模板3是平行运动的,使得压紧在轮毂5的力是均匀的。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申请的下模板1上设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定位模座4上设有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相配合,所述定位模座4连接滑动动力装置,通过滑动动力装置驱动第二滑动机构,使定位模座4在下模板1上的第一滑动机构上滑动,便于将定位模座4从压紧装置7的下方滑出,放置轮毂5和惯性环6;
进一步,滑动动力装置采用气缸14,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为设置在下模板1上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为与滑槽相配合的凸出结构,所述气缸14的伸缩气杆与定位模座4相连接,通过气缸14伸缩带动定位模座4沿着滑槽在下模板1上滑动,便于放置轮毂5和惯性环6。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申请的胶圈压装模具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2,所述第一传感器12用于感应所述定位模座4、压紧装置7和压装装置8是否位于同轴位置,只有当定位模座4、压紧装置7和压装装置8同轴时,才可以进行压紧工作,确保后续胶圈9的压装工作质量高。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申请的胶圈压装模具还包括第二传感器13,所述第二传感器13用于感应中模板2与所述下模板1的距离是否符合预设值的位置,便于将胶圈9压装至轮毂5与惯性环6的缝隙中。
在压紧装置7下降压紧轮毂5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者实验统计得出数据,这与胶圈压装模具、轮毂5、惯性环6、胶圈9的尺寸有关;但可知的是,设置第二工作位的目的在于此时已经将轮毂5压紧,后续压装装置8下降位置压装时,便于将胶圈9压装进入轮毂5和惯性环6形成的缝隙中,并且压紧惯性环6。
本发明还提供了智能胶圈压装装置的应用方法,步骤如下:
s1:通过第一滑动机构、第二滑动机构和气缸14,将定位模座4从压紧装置7的下方滑出;
s2:将轮毂5和惯性环6放置在定位模座4上,并将定位模座4滑回压紧装置7的下方;
s3:通过第一传感器12识别所述定位模座4、压紧装置7和压装装置8是否位于同轴位置,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
s4:控制系统控制油缸11下压,与油缸11连接的中模板2联动中模板2上的压紧装置7下压,将定位模座4上轮毂5压紧,控制系统控制上模板3顶部连接的冲床进行冲压;
s5:将胶圈9套设在压装装置8的氮气弹簧上,控制系统控制冲床的下压机构将上模板3下压,上模板3联动上模板3上设置的压装装置8沿着导正装置的导向柱10下压,在下压时随着压装装置3上的氮气弹簧的收缩,套在氮气弹簧上的胶圈9被顺滑导入到轮毂5与惯性环6之间的缝隙,氮气弹簧的下压带动压装装置8完成惯性环6的定位压紧,胶圈9即装配完成。
本发明的轮毂压紧通过中模板和压紧装置自动实现,不需要人为操作,效率高;胶圈进入轮毂和惯性环中间的缝隙压装动作通过上模板和压装装置自动实现,且同时实现了惯性环的压紧,同样不需要人为操作,效率高;整个胶圈压装模具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包括模架和控制系统,所述模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上设有定位模座(4),所述定位模座(4)用于定位放置轮毂(5)和惯性环(6);所述中模板(2)上设有压紧装置(7),所述压紧装置(7)位于定位模座(4)的上方,通过压紧装置(7)将定位模座(4)上的轮毂(5)压紧;所述上模板(3)上设有压装装置(8),所述压装装置(8)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上套设有胶圈(9);所述定位模座(4)、压紧装置(7)和压装装置(8)设置在同轴位置;所述上模板(3)的顶部连接下压机构;所述下模板(1)和中模板(2)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中模板(2)在下模板(1)上方作升降运动;所述控制系统与升降装置、下压机构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中模板(2)和上模板(3)通过导正装置连接;所述导正装置包括至少四根导向柱(10),所述导向柱(10)的一端固定在下模板(1)上,所述导向柱(10)的另一端穿过中模板(2)与上模板(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两组油缸(11),所述油缸(11)的一端固定在下模板(1)上,所述油缸(11)的另一端穿过中模板(2)并与中模板(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上设有第一滑动机构,所述定位模座(4)上设有第二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相配合,所述定位模座(4)连接滑动动力装置,通过滑动动力装置驱动第二滑动机构,使定位模座(4)在下模板(1)上的第一滑动机构上滑动,便于放置轮毂(5)和惯性环(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动力装置采用气缸(14),所述第一滑动机构为设置在下模板(1)上的滑槽,所述第二滑动机构为与滑槽相配合的凸出结构,所述气缸(14)的伸缩气杆与定位模座(4)相连接,通过气缸(14)伸缩带动定位模座(4)沿着滑槽在下模板1上滑动,便于放置轮毂(5)和惯性环(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压装模具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2),所述第一传感器(12)用于感应所述定位模座(4)、压紧装置(7)和压装装置(8)是否位于同轴位置,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确保胶圈(9)的压装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压装模具还包括第二传感器(13),所述第二传感器(13)用于感应中模板(2)与所述下模板(1)的距离是否符合预设值的位置,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下压机构带动上模板(3)下压,便于将胶圈(9)压装至轮毂(5)与惯性环(6)的缝隙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座(4)上均匀分别有若干孔(15),所述孔(15)可以防止上模板(3)和压装装置(8)在下压时产生真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上设置有环形槽(16),所述环形槽(16)与接油管对接连接,所述环形槽(16)通过接油管将多余的废油油液导入油污收纳盒。
10.一种智能胶圈压装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通过第一滑动机构、第二滑动机构和气缸(14),将定位模座(4)从压紧装置(7)的下方滑出;
s2:将轮毂(5)和惯性环(6)放置在定位模座(4)上,并将定位模座(4)滑回压紧装置(7)的下方;
s3:通过第一传感器(12)识别所述定位模座(4)、压紧装置(7)和压装装置(8)是否位于同轴位置,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
s4:控制系统控制油缸(11)下压,与油缸(11)连接的中模板(2)联动中模板(2)上的压紧装置(7)下压,将定位模座(4)上轮毂(5)压紧,控制系统控制上模板(3)顶部连接的冲床进行冲压;
s5:将胶圈(9)套设在压装装置(8)的氮气弹簧上,控制系统控制冲床的下压机构将上模板(3)下压,上模板(3)联动上模板(3)上设置的压装装置8沿着导正装置的导向柱10下压,在下压时随着压装装置(3)上的氮气弹簧的收缩,套在氮气弹簧上的胶圈(9)被顺滑导入到轮毂(5)与惯性环(6)之间的缝隙,氮气弹簧的下压带动压装装置(8)完成惯性环(6)的定位压紧,胶圈(9)即装配完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