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处理装置处理废气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法、热力燃烧法等。选用净化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县选用费用低、耗能少、无二次污染的方法,尽量做到化害为利,充分回收利用成分和余热。多数情况下,石油化工业因排气浓度高,采用冷凝、吸收、直接燃烧等方法;涂料施工、印刷等行业因排气浓度低,采用吸附、催化燃烧等方法。当高温废气流经涂有贵金属材料制成的催化剂的载体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在催化剂和温度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的h2o和co2,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去除工业生产排放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烟尘,使其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大气污染。

传统的火电厂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存在无法对废气进行均匀分流,导致内部过滤网过滤颗粒物不彻底,此外,传统的净化装置中的喷淋装置仅是从上至下垂直喷淋,由于净化装置的内部空间有限,喷淋液的路径较短,无法充分与尾气中的物质反应,导致尾气净化不完全,为此提出一种可以实现分流且延长喷淋液运动路径长度的尾气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具备过滤充分、循环净化等优点,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灰尘过滤网,所述外罩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位于灰尘过滤网一侧的分流柱,所述分流柱远离灰尘过滤网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罩内部的过滤湿帘,所述过滤湿帘的一侧设置有尾气喷淋室,所述尾气喷淋室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分流柱,所述尾气喷淋室的内部设有分液管,所述分液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喷液循环管,所述分液管远离固定环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喷淋嘴,所述分液管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喷液转筒,所述喷液转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杆,所述外罩的内部依次设置有位于尾气喷淋室右侧的分流柱、油烟净化段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外罩远离活性炭吸附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段连接管,所述检测段连接管的内壁设有尾气检测器,所述检测段连接管远离外罩的一端连接有电磁阀,所述检测段连接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尾气循环净化管,所述尾气循环净化管远离检测段连接管的一端与转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阀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侧面设置有高压风机,所述高压风机的出风口与排气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罩靠近灰尘过滤网的一端开设有入气孔,所述入气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入气管,所述入气管的表面设置有入气阀门。

优选的,所述分流柱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贯穿通孔,所述过滤湿帘的内部沾附有吸附水。

优选的,所述喷液转筒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喷口,所述旋转支杆贯穿外罩的外壁并延伸至外罩的外部,所述外罩的外部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转轴通过减速机构与旋转支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罩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尾气喷淋室处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通过连管固定连接有反应液循环桶,所述反应液循环桶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喷液循环管远离分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反应液循环桶的底部和侧面分别设置有喷淋反应液箱和废液桶,所述喷淋反应液箱与废液桶与反应液循环桶连接的管道上均设有管道阀门。

优选的,所述外罩开设有入气孔的一端设置有位于外罩外部的清洁液体箱,所述清洁液体箱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与外罩通过水管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通过在外罩内部的各个净化层之间设置分流柱,在尾气进入净化层时均对其进行分流,增加了尾气与净化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尾气的净化效果,避免了尾气净化不达标后需进行循环净化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该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减少了空气污染。

2、该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通过利用转动电机带动分液管与喷液转筒转动,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分液管与喷液转筒内部的喷淋反应液的运动轨迹由自上而下的直线变成曲线,延长了喷淋反应液降落的时间,从而增加了喷淋反应液与尾气中杂质的反应时间,提高了喷淋反应液对尾气的净化效果,继而提高了该净化装置的净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尾气喷淋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罩;2、灰尘过滤网;3、分流柱;4、过滤湿帘;5、尾气喷淋室;6、喷液循环管;7、分液管;8、喷液转筒;9、旋转支杆;10、油烟净化段;11、活性炭吸附层;12、检测段连接管;13、尾气检测器;14、电磁阀;15、尾气循环净化管;16、清洁液体箱;17、喷淋反应液箱;18、反应液循环桶;19、废液桶;20、高压风机;21、固定环;22、转动电机;23、入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外罩1,外罩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灰尘过滤网2,外罩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位于灰尘过滤网2一侧的分流柱3,分流柱3远离灰尘过滤网2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罩1内部的过滤湿帘4,过滤湿帘4的材质可以为海绵等具有通孔且具有吸附水性的材料,,尾气从材料的通孔通过,提高了尾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过滤的质量,过滤湿帘4的一侧设置有尾气喷淋室5,尾气喷淋室5位于外罩1的内腔中,尾气喷淋室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分流柱3,尾气喷淋室5的内部设有分液管7,分液管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1,固定环21将喷液循环管6与分液管7之间连接,且分液管7与喷液转筒8转动时保证喷液循环管6不转动,且保证喷液循环管6与分液管7的密封性,固定环2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喷液循环管6,分液管7远离固定环2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喷淋嘴,分液管7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喷液转筒8,喷液转筒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杆9,外罩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位于尾气喷淋室5右侧的分流柱3、油烟净化段10和活性炭吸附层11,依次对尾气进行净化,外罩1远离活性炭吸附层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段连接管12,检测段连接管12的内壁设有尾气检测器13,尾气检测器13位于外罩1的出口处,当尾气检测器13的检测尾气质量不达标时,电磁阀14关闭,尾气通过尾气循环净化管15重新进行净化,检测段连接管12远离外罩1的一端连接有电磁阀14,检测段连接管1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尾气循环净化管15,尾气循环净化管15远离检测段连接管12的一端与转动电机22固定连接,电磁阀14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排气管,排气管的侧面设置有高压风机20,高压风机20的出风口与排气管固定连接。

其中,外罩1靠近灰尘过滤网2的一端开设有入气孔,入气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入气管23,入气管23的表面设置有入气阀门,当通过清洁液体箱16对外罩1的内部进行冲洗时,关闭该入气阀门,避免冲洗时尾气进入外罩1的内部无法达到净化的目的。

其中,分流柱3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贯穿通孔,将尾气分流,增大各个净化部分与尾气接触的面积,提高净化的质量,过滤湿帘4的内部沾附有吸附水,尾气通过过滤湿帘4的内部,可以更好的与水接触,从而将杂志溶解在水中,提高了杂质过滤的性能。

其中,喷液转筒8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喷口,旋转支杆9贯穿外罩1的外壁并延伸至外罩1的外部,外罩1的外部设置有转动电机22,转动电机22的转轴通过减速机构与旋转支杆9固定连接,传统的喷淋装置多为固定喷淋,分液管7不会移动,喷淋液从上而下喷出,该净化装置增加了喷液转筒8,且分液管7与喷液转筒8均可以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喷淋液的运动轨迹呈曲线状,增加了喷淋液在尾气喷淋室5内部停留的时间,增加喷淋液与尾气中物质反应的时间,从而提高喷淋液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尾气的净化程度。

其中,外罩1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尾气喷淋室5处的排液口,排液口通过连管固定连接有反应液循环桶18,反应液循环桶18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喷液循环管6远离分液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反应液循环桶18的底部和侧面分别设置有喷淋反应液箱17和废液桶19,喷淋反应液箱17与废液桶19与反应液循环桶18连接的管道上均设有管道阀门,反应液循环桶18中的喷淋液体由于是通过喷嘴与喷口喷淋在尾气喷淋室5的内部与尾气中的物质反应,由于气流过快,导致大部分喷淋液无法与尾气中的物质完全产生反应,故循环使用可以减少喷淋液的浪费,当循环使用次数过多时则需要更换新的喷淋液,避免尾气净化不达标。

其中,外罩1开设有入气孔的一端设置有位于外罩1外部的清洁液体箱16,清洁液体箱16连接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出水端与外罩1通过水管固定连接,尾气通过该净化装置时由于净化不完全,会在其内部残留有灰尘杂质等物质,长时间后容易堆积堵塞该净化装置的管道,导致尾气无法在该装置中流动。

工作原理

首先,将尾气通过转动电机22进入外罩1的内腔,经过灰尘过滤网2将粉尘过滤后进入分流柱3,通过过滤湿帘4将灰尘过滤网2未筛除的其他杂质拦截在过滤湿帘4的内部,再经过分流柱3分流,进入尾气喷淋室5的内部,启动反应液循环桶18内部的循环水泵,喷淋液体经过喷液循环管6进入分液管7的内部,再经喷淋嘴喷出,同时喷淋液进入喷液转筒8中,从喷液转筒8表面的喷口喷出,启动转动电机22,旋转支杆9带动喷液转筒8以及分液管7转动,尾气经过尾气喷淋室5后通过分流柱3分流依次通过油烟净化段10、活性炭吸附层11后进入检测段连接管12中,其次,反应液循环桶18中的液体在循环反应固定时间后,将与废液桶19连接的管道阀门打开,将废弃反应液排出后关闭该管道阀门,再将与喷淋反应液箱17连接的管道阀门打开,更换新的反应液体后,关闭该管道阀门,最后,通过尾气检测器13的检测达标后从检测段连接管12以及排气管道中放出,当尾气检测器13检测尾气不达标后,启动电磁阀14关闭,打开尾气循环净化管15两端的阀门,尾气循环进行净化至达标排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外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灰尘过滤网(2),所述外罩(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位于灰尘过滤网(2)一侧的分流柱(3),所述分流柱(3)远离灰尘过滤网(2)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罩(1)内部的过滤湿帘(4),所述过滤湿帘(4)的一侧设置有尾气喷淋室(5),所述尾气喷淋室(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分流柱(3),所述尾气喷淋室(5)的内部设有分液管(7),所述分液管(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1),所述固定环(2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喷液循环管(6),所述分液管(7)远离固定环(2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喷淋嘴,所述分液管(7)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喷液转筒(8),所述喷液转筒(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杆(9),所述外罩(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位于尾气喷淋室(5)右侧的分流柱(3)、油烟净化段(10)和活性炭吸附层(11),所述外罩(1)远离活性炭吸附层(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段连接管(12),所述检测段连接管(12)的内壁设有尾气检测器(13),所述检测段连接管(12)远离外罩(1)的一端连接有电磁阀(14),所述检测段连接管(1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尾气循环净化管(15),所述尾气循环净化管(15)远离检测段连接管(12)的一端与转动电机(22)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阀(14)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侧面设置有高压风机(20),所述高压风机(20)的出风口与排气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靠近灰尘过滤网(2)的一端开设有入气孔,所述入气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入气管(23),所述入气管(23)的表面设置有入气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柱(3)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贯穿通孔,所述过滤湿帘(4)的内部沾附有吸附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转筒(8)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喷口,所述旋转支杆(9)贯穿外罩(1)的外壁并延伸至外罩(1)的外部,所述外罩(1)的外部设置有转动电机(22),所述转动电机(22)的转轴通过减速机构与旋转支杆(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尾气喷淋室(5)处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通过连管固定连接有反应液循环桶(18),所述反应液循环桶(18)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与喷液循环管(6)远离分液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反应液循环桶(18)的底部和侧面分别设置有喷淋反应液箱(17)和废液桶(19),所述喷淋反应液箱(17)与废液桶(19)与反应液循环桶(18)连接的管道上均设有管道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开设有入气孔的一端设置有位于外罩(1)外部的清洁液体箱(16),所述清洁液体箱(16)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与外罩(1)通过水管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灰尘过滤网,所述外罩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位于灰尘过滤网一侧的分流柱,所述分流柱远离灰尘过滤网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罩内部的过滤湿帘,所述过滤湿帘的一侧设置有尾气喷淋室,所述尾气喷淋室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分流柱。该基于火电厂发电用尾气净化装置,通过在外罩内部的各个净化层之间设置分流柱,在尾气进入净化层时均对其进行分流,增加了尾气与净化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尾气的净化效果,避免了尾气净化不达标后需进行循环净化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该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减少了空气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长河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87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