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滚珠丝杆加工领域,具体讲是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
背景技术:
滚珠丝杆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最常使用的传动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或者将扭矩转换成轴向反复作用力,同时兼具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点。正因滚珠丝杆在工作时,与螺母相配具有很小的摩擦阻力,因此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设备和精密仪器中。
在丝杆的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持丝杆的几何尺寸和性能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通常都需要将其放入大型回火炉内进行回火处理。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将简易支架安装到摆料平板车上,然后将丝杆横向摆放在简易支架上,最后由摆料平板车运送丝杆至回火炉内进行回火处理。由于现有承托丝杆的支架为固定式连接结构,使用时间稍长,支承部位就会产生变形,致使丝杆在受热时跟着形变,进而降低丝杆的直线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供生产工人根据具体情况对支承丝杆的部位进行高度调节,从而始终确保丝杆的直线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丝杆回火专用支架,包括竖向支撑腿、横向矩形框架和竖向矩形框架,所述竖向支撑腿有若干个,各竖向支撑腿的顶部均与横向矩形框架的底部连接,各竖向支撑腿的底部用于与摆料平板车连接;所述横向矩形框架的框体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支撑梁,各第一支撑梁的顶面沿水平方向平齐;所述竖向矩形框架垂直安装在横向矩形框架的中间部位,且竖向矩形框架与横向矩形框架的长度相等;所述竖向矩形框架的框体内竖向设置有若干竖梁,各竖梁上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梁,各第二支撑梁的顶面沿水平方向平齐;竖向矩形框架前后两侧的各第一支撑梁上方均设置有第一承托杆,所述第一承托杆与第一支撑梁上下调节连接;竖向矩形框架前后两侧的各第二支撑梁上方均设置有第二承托杆,所述第二承托杆与第二支撑梁上下调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承托杆与第一支撑梁上下调节连接是指,所述第一支撑梁上位于第一承托杆的端部位置安装有第一竖向螺杆,各第一竖向螺杆上均装有第一调节螺母,所述第一承托杆的端部开设有供第一竖向螺杆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母贴合在第一承托杆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承托杆与第二支撑梁上下调节连接是指,所述第二支撑梁上位于第二承托杆的端部位置安装有第二竖向螺杆,各第二竖向螺杆上均装有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二承托杆的端部开设有供第二竖向螺杆穿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母贴合在第二承托杆的底面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支架由竖向支撑腿、横向矩形框架和竖向矩形框架组成,且横向矩形框架的框体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支撑梁,各第一支撑梁的顶面沿水平方向平齐,竖向矩形框架垂直安装在横向矩形框架的中间部位,框体内竖向设置有若干竖梁,各竖梁上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梁,第一、第二支撑梁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承托杆,第一、第二承托杆分别与第一、第二支撑梁上下调节连接,这种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生产工人可根据支架的变形情况对第一、第二承托杆(支撑丝杆的部位)进行上下调节,进而使丝杆放置到第一、第二承托杆上后,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有效避免了丝杆受热时的形变,充分保证了丝杆的直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竖向支撑腿、横向矩形框架、第一支撑梁和第一承托杆连接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1中竖向矩形框架、第二支撑梁和第二承托杆连接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包括竖向支撑腿10、横向矩形框架20和竖向矩形框架30,竖向支撑腿10有若干个,各竖向支撑腿10的顶部均与横向矩形框架20的底部连接,各竖向支撑腿10的底部用于与摆料平板车连接。
横向矩形框架20的框体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支撑梁22,各第一支撑梁22的顶面沿水平方向平齐。
竖向矩形框架30垂直安装在横向矩形框架20的中间部位,且竖向矩形框架30与横向矩形框架20的长度相等。
竖向矩形框架30的框体内竖向设置有若干竖梁36,各竖梁36上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两组第二支撑梁32,两组第二支撑梁32上下分布,同一组中各第二支撑梁32的顶面沿水平方向平齐。
由竖向支撑腿10、横向矩形框架20、第一支撑梁22、竖向矩形框架30和竖梁36相互连接形成的整体框架结构强度更强。
竖向矩形框架30前后两侧的各第一支撑梁22上方均设置有第一承托杆21,第一承托杆21与第一支撑梁22上下调节连接;竖向矩形框架30前后两侧的各第二支撑梁32上方均设置有第二承托杆31,第二承托杆31与第二支撑梁32上下调节连接。
第一承托杆21与第一支撑梁22上下调节连接具体采用如下结构:第一支撑梁22上位于第一承托杆21的端部位置安装有第一竖向螺杆23,各第一竖向螺杆23上均装有第一调节螺母24,第一承托杆21的端部开设有供第一竖向螺杆23穿入的第一通孔25,第一调节螺母24贴合在第一承托杆21的底面上。通过拧动第一调节螺母24可实现对第一承托杆21高度的调节。
第二承托杆31与第二支撑梁32上下调节连接具体采用如下结构:第二支撑梁32上位于第二承托杆31的端部位置安装有第二竖向螺杆33,各第二竖向螺杆33上均装有第二调节螺母34,第二承托杆31的端部开设有供第二竖向螺杆33穿入的第二通孔35,第二调节螺母34贴合在第二承托杆31的底面上。通过拧动第二调节螺母34可实现对第二承托杆31高度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一段时间后,生产工人可根据支架的变形情况,通过拧动第一调节螺母24和第二调节螺母34分别对第一、第二承托杆(支撑丝杆的部位)进行上下调节,进而使丝杆放置到第一、第二承托杆上后,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有效避免了丝杆受热时的形变,充分保证了丝杆的直线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支撑腿(10)、横向矩形框架(20)和竖向矩形框架(30),所述竖向支撑腿(10)有若干个,各竖向支撑腿(10)的顶部均与横向矩形框架(20)的底部连接,各竖向支撑腿(10)的底部用于与摆料平板车连接;
所述横向矩形框架(20)的框体内沿前后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支撑梁(22),各第一支撑梁(22)的顶面沿水平方向平齐;
所述竖向矩形框架(30)垂直安装在横向矩形框架(20)的中间部位,且竖向矩形框架(30)与横向矩形框架(20)的长度相等;
所述竖向矩形框架(30)的框体内竖向设置有若干竖梁(36),各竖梁(36)上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梁(32),各第二支撑梁(32)的顶面沿水平方向平齐;
竖向矩形框架(30)前后两侧的各第一支撑梁(22)上方均设置有第一承托杆(21),所述第一承托杆(21)与第一支撑梁(22)上下调节连接;
竖向矩形框架(30)前后两侧的各第二支撑梁(32)上方均设置有第二承托杆(31),所述第二承托杆(31)与第二支撑梁(32)上下调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杆(21)与第一支撑梁(22)上下调节连接是指,所述第一支撑梁(22)上位于第一承托杆(21)的端部位置安装有第一竖向螺杆(23),各第一竖向螺杆(23)上均装有第一调节螺母(24),所述第一承托杆(21)的端部开设有供第一竖向螺杆(23)穿入的第一通孔(25),所述第一调节螺母(24)贴合在第一承托杆(21)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丝杆回火专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托杆(31)与第二支撑梁(32)上下调节连接是指,所述第二支撑梁(32)上位于第二承托杆(31)的端部位置安装有第二竖向螺杆(33),各第二竖向螺杆(33)上均装有第二调节螺母(34),所述第二承托杆(31)的端部开设有供第二竖向螺杆(33)穿入的第二通孔(35),所述第二调节螺母(34)贴合在第二承托杆(31)的底面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