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属于振动时效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振动时效处理是工程材料常用的一种消除其内部残余内应力的方法,振动时效的实质是通过振动的形式给工件施加一个动应力,当动应力与工件本身的残余应力叠加后,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微观屈服极限时,工件就会发生微观或宏观的局部、整体的弹性塑性变形,同时降低并均化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最终达到防止工件变形与开裂,稳定工件尺寸与几何精度的目的。

现有的大多数振动时效是将一个具有偏心重块的电机系统(称作激振器)安放在构件上,并将构件用橡皮垫等弹性物体支承,通过控制器起动电机并调节其转速,使工件处于共振状态。但对于中小型工件有一定的局限性或时效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能够对工件进行多维度的振动时效,同时具有更大的激振力,能够获得更好的振动时效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包括底座、x向振动板、振动台、x向激振源和y向激振源;x向振动板滑动安装在底座上,振动台滑动安装在x向振动板上,x向激振源设置在底座x向一侧并与x向振动板连接,y向激振源设置在底座y向一侧并与振动台连接。

优选的,x向激振源的x向振动杆与x向振动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滑轨,每条第一滑轨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通过螺栓与x向振动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x向振动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三滑轨,每条第三滑轨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三滑块,第三滑块通过螺栓与振动台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滑轨、第三滑轨每个设置两条,每条滑轨上安装有两个滑块。采用两条滑轨四个滑块的结构型式设计的好处是,能够保证作业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振动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安装有第二滑块,y向激振源的y向振动杆与第二滑块连接。此设计的好处是,振动台在y向振动杆的驱动下沿着第三滑轨在x向振动板上做y向振动,同时振动台随同x向振动板做x向振动,在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的结构下x向振动不会传递到y向激振源上。

优选的,x向激振源通过x向激振源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底座x向一侧,y向激振源通过y向激振源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底座y向一侧。

优选的,x向激振源或y向激振源包括液压颤振缸、气动缸、电磁振动器和超声波振子。

优选的,x向振动板和振动台的外形均为矩形。

优选的,振动台上设置有螺柱、螺孔或t型槽。此设计的好处是,在振动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装夹工件。

优选的,振动台上开设有4-10条t型槽。

优选的,应力消除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x向激振源、y向激振源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工作时,将工件装夹到振动台上,沿着振动方向在工件的x向、y向上分别安装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到振动台上也可以安装到工件上,优选安装到工件上,这样更能反映出工件的振动效果)。然后开启x向激振源和y向激振源,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反馈回来的加速度数据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分析并控制x向激振源和y向激振源的激振力、振幅、频率等参数,达到工件多维度振动时效去应力最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直线电机的激振源,其能够提供更大的激振力,对工件进行振动时效去应力,可达到更优的去应力效果。

2)本实用新型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采用了全新的结构形式,能够在x向和y向上或x向与y向合成的其它方向上进行多维度的振动时效处理,相比传统的直线电机振动单一方向振动处理,对工件具有更高的振动时效处理效率,同时可获得更好的振动时效去应力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的俯视平面图;

图3为工件安装在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上的立体图;

其中:1、第一滑轨;2、第一滑块;3、x向振动板;4、第二滑轨;5、第二滑块;6、第三滑轨;7、第三滑块;8、x向激振源;81、x向振动杆;82、x向激振源安装板;9、y向激振源;91、y向振动杆;92、y向激振源安装板;10、底座;11、振动台;111、t型槽;12、工件;13、加速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包括底座10、x向振动板3、振动台11、x向激振源8和y向激振源9;x向振动板3滑动安装在底座10上,振动台11滑动安装在x向振动板3上,x向激振源8安装在底座x向一侧并与x向振动板3连接,y向激振源9安装在底座y向一侧并与振动台11连接。

其中,x向振动板3和振动台11的外形均为矩形。底座10上安装有两条并行的第一滑轨1,每条第一滑轨1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2,第一滑块2通过螺栓与x向振动板3底部固定连接。x向振动板3上安装有两条并行的第三滑轨6,每条第三滑轨6上安装有两个第三滑块7,第三滑块7通过螺栓与振动台11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滑轨1和第三滑轨6呈垂直关系,第一滑轨1设为x向,第三滑轨6设为y向,这样振动台11上的工件12具有x向、y向或x向与y向合成的其它方向进行多维度的振动效果。

本实施例中,x向激振源8、y向激振源9均选用液压颤振缸。x向激振源8的x向振动杆81与x向振动板3连接。振动台1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滑轨4,第二滑轨4上安装有第二滑块5,y向激振源9的y向振动杆91与第二滑块5连接。振动台11在y向振动杆91的驱动下沿着第三滑轨6在x向振动板3上做y向振动,同时振动台11随同x向振动板3做x向振动,在第二滑轨4和第二滑块5的结构下x向振动不会传递到y向激振源上。

x向激振源8通过x向激振源安装板82固定安装在底座x向一侧,y向激振源9通过y向激振源安装板92固定安装在底座y向一侧。x向振动杆81一端与x向振动板3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y向振动杆91一端与第二滑块5固定连接。

振动台11上表面开设有4条并行的t型槽111。应力消除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13,加速度传感器13、x向激振源8、y向激振源9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相互通信。作业时,加速度传感器13安装在工件12的x向和y向上各一个,加速度传感器13将在该方向上获取的数据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各方向加速度传感器传回来的数据进行此刻工件的振动状态计算分析,控制器根据预设程序控制并调节x向和y向液压颤振缸的激振力、振幅、频率等参数,以至于达到工件的最优振动状态,从而使工件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最佳效果。

实施例2:

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振动台11上表面开设有10条并行的t型槽111。

x向激振源8、y向激振源9均选用气动缸。气动缸由控制器进行连接控制,调节气动缸的工作参数。

实施例3:

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x向激振源8、y向激振源9均选用电磁振动器。电磁振动器由控制器进行连接控制,调节电磁振动器的工作参数。

实施例4:

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x向激振源8、y向激振源9均选用超声波振子。超声波振子由控制器进行连接控制,调节超声波振子的工作参数。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x向振动板、振动台、x向激振源和y向激振源;x向振动板滑动安装在底座上,振动台滑动安装在x向振动板上,x向激振源设置在底座x向一侧并与x向振动板连接,y向激振源设置在底座y向一侧并与振动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x向激振源的x向振动杆与x向振动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滑轨,每条第一滑轨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通过螺栓与x向振动板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x向振动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三滑轨,每条第三滑轨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三滑块,第三滑块通过螺栓与振动台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振动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安装有第二滑块,y向激振源的y向振动杆与第二滑块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x向激振源通过x向激振源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底座x向一侧,y向激振源通过y向激振源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底座y向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x向激振源或y向激振源包括液压颤振缸、气动缸、电磁振动器和超声波振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振动台上设置有螺柱、螺孔或t型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振动台上开设有4-10条t型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应力消除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x向激振源、y向激振源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包括底座、X向振动板、振动台、X向激振源和Y向激振源;X向振动板滑动安装在底座上,振动台滑动安装在X向振动板上,X向激振源设置在底座X向一侧并与X向振动板连接,Y向激振源设置在底座Y向一侧并与振动台连接。本实用新型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直线电机的激振源,其能够提供更大的激振力,对工件进行振动时效去应力,可达到更优的去应力效果。本实用新型多维度应力消除设备采用了全新的结构形式,能够在X向、Y向或X向与Y向合成的其它方向上进行多维度的振动时效处理,相比传统的直线电机振动,对工件具有更高的振动时效处理效率,同时可获得更好的振动时效去应力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刘秀娟;赵志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豪特创新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86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