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85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口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



背景技术:

雨水口是地表径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的入口,是雨水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道路、广场、草地,甚至一些建筑的屋面雨水首先汇入雨水口,再经过雨水管网流入河流或湖泊。如1图所示的一种雨水口,包括井体1和盖于井口的雨水篦子2,雨水篦子2上开有供雨水或污水通过的通水孔21。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2322098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雨水口装置,其特征是雨水篦子背面连接有弹性无孔材料制成的膜袋体,所述膜袋体上部周壁面开有若干排贯通微孔切口,在雨水流入重力作用下张开过滤,无雨水流入重力减小微孔依靠自身弹性收缩闭合隔气。雨水口装置具有沉淀、过滤、隔臭气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作安装方便,维护简单,既可用于新建雨水口,也可用于现有雨水口改造。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雨水口在对雨水过滤时,是通过膜袋体微孔进行过滤,膜袋体的微孔极易被雨水中的杂物和泥沙堵塞,导致过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通过对雨水中的杂物和泥沙进行沉淀,以达到较高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包括井体和盖设于井口的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上开有供雨水或污水通过的通水孔,所述雨水篦子的外表面设置有沉淀槽,沉淀槽呈围绕雨水篦子的闭合环状设计,沉淀槽顶部为开口设置且沉淀槽的内壁与雨水篦子的外表面相抵接,沉淀槽的顶部向着靠近雨水篦子中心的位置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时,地表径流雨水先汇集到沉淀槽中,待沉淀槽中的雨水收集满以后,雨水漫过沉淀槽到达雨水篦子,通过雨水篦子上的通水孔进入到井体中,再经过雨水管网流入河流或湖泊。雨水中携带的杂物和泥沙由于自身的重力,致使杂物和泥沙在沉淀槽中静置下落,并滞留在沉淀槽中,使得漫过沉淀槽的雨水均为沉淀过滤后的雨水。综上,该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通过对雨水中的杂物和泥沙进行沉淀过滤后,再将雨水排放到井体中,达到较高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槽的中心位置处固设有隔板,隔板将沉淀槽分为第一静置槽和第二静置槽,第一静置槽置于远离雨水篦子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将沉淀槽隔开设置成第一静置槽和第二静置槽,地表径流雨水先汇集到第一静置槽,经第一静置槽静置沉淀后漫过隔板进入到第二静置槽,在第二静置槽内进行静置沉淀后再排入到井体中,第一静置槽和第二静置槽对地表径流雨水进行了两次过滤沉淀,提高了对雨水中杂物和泥沙的沉淀处理效果,进一步减小了雨水对管道造成堵塞的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的顶部位置处开设有多个连通口,多个连通口均匀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地表径流雨水经过第一静置槽的静置沉淀后,第一静置槽上表面的雨水通过隔板的连通口流入到第二静置槽进行第二次静置沉淀,连通口促进经过第一静置槽静置沉淀后的雨水加速流入到第二静置槽当中,减缓第一静置槽内的雨水积存,减少因雨水太多而降低第一静置槽的静置沉淀,进一步提高对雨水中杂物和泥沙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口的高度低于第一静置槽,且连通口的高度高于第二静置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通口低于第一静置槽,方便第一静置槽内经过静置沉淀的雨水快速通过连通口流入到第二静置槽内,减缓第一静置槽的雨水积存;连通口高于第二静置槽,防止雨水在第二静置槽内积存时,造成第二静置槽内的雨水回流到第一静置槽内,确保第一静置槽和第二静置槽的两次静置过滤,进一步加强第一静置槽和第二静置槽对雨水中杂物和泥沙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稳定杆,稳定杆垂直于沉淀槽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沉淀槽时,将沉淀槽底部的稳定杆正对井体周围的预留孔,将稳定杆插入到预留孔中形成对沉淀槽的卡接,减少沉淀槽在使用过程中左右晃动,从而减少地表径流雨水从地面和沉淀槽的缝隙中进入到地表以下,加强沉淀槽在使用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沉淀槽对地表径流雨水的收集和沉淀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杆至少设置四根,且四根稳定杆置于沉淀槽的四个顶角位置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四根稳定杆,从四个方向对沉淀槽进行固定,进一步加强稳定杆对沉淀槽的稳定作用,提高沉淀槽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静置槽远离雨水篦子的一侧设置有提手,提手置于第一静置槽内部,且提手与第一静置槽铰接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沉淀槽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在第一静置槽和第二静置槽中积攒大量的杂物和泥沙,且第一静置槽中较多,需要定期对沉淀槽内积攒的杂物和泥沙进行倾倒处理。倾倒时,通过提手将沉淀槽从雨水篦子周围提起,然后翻转进行倾倒,确保沉淀槽内部的干净,保证沉淀槽的静置沉淀效果;倾倒结束后,将沉淀槽放置到原来位置以待使用,提手增加了倾倒沉淀槽时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手至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提手相对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相对的提手,增加倾倒沉淀槽时的着力点,提高倾倒沉淀槽时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雨水篦子的外表面设置沉淀槽,致使雨水中的杂物和泥沙在沉淀槽中静置下落,再将静置后的雨水排放到井体中,达到较高的过滤效果;

2、通过在沉淀槽底部设置稳定杆,安装沉淀槽时将稳定杆插入到预留孔中形成对沉淀槽的卡接,加强沉淀槽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3、通过在第一静置槽的内壁设置提手,对沉淀槽内积攒的杂物和泥沙进行倾倒处理时,通过提手将沉淀槽从雨水篦子周围提起,然后翻转进行倾倒,提手增加了倾倒沉淀槽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井体和雨水篦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沉淀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井体;2、雨水篦子;21、通水孔;3、沉淀槽;31、第一静置槽;32、第二静置槽;4、隔板;41、连通口;5、稳定杆;6、提手;7、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包括井体1和盖设于井口的雨水篦子2,雨水篦子2上开有供雨水或污水通过的通水孔21,雨水篦子2的外表面设置有对雨水中的杂物和泥沙进行沉淀的沉淀槽3。使用该沉淀槽3时,地表径流雨水先汇集到沉淀槽3中,地表径流雨水中携带的杂物和泥沙由于自身的重力,致使杂物和泥沙在沉淀槽3中静置下落,并滞留在沉淀槽3中,使得漫过沉淀槽3,通过通水孔21进入到井体1中的地表径流雨水均为沉淀过滤后的地表径流雨水,该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达到较高的过滤效果。

结合图3和图4,沉淀槽3呈围绕雨水篦子2的闭合状方槽设计,沉淀槽3顶部为开口设置且沉淀槽3的内表面与雨水篦子2的外表面相抵接,沉淀槽3的顶部向着靠近雨水篦子2中心的位置倾斜向下设置。沉淀槽3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设有隔板4,隔板4平行于沉淀槽3内壁设置,且隔板4将沉淀槽3分隔成第一静置槽31和第二静置槽32,第一静置槽31置于远离雨水篦子2的一侧,且隔板4的顶部位置处向下开设有多个连通口41,多个连通口41均匀分设在隔板4上且连通口41的底部位置高于第二静置槽32靠近雨水篦子2的一侧。当沉淀槽3对地表径流雨水进行静置沉淀时,地表径流雨水先汇集到第一静置槽31中,地表径流雨水中携带的杂物和泥沙在第一静置槽31中进行沉淀,随着地表径流雨水的汇集,使得经过静止的地表径流雨水达到隔板4连通口41位置处,并从连通口41流入到第二静置槽32中,地表径流雨水在第二静置槽32中进行第二次静止沉淀,然后地表径流雨水漫过第二静置槽32流入到雨水篦子2上,通过通水孔21进入到井体1中。连通口41的底部位置较高,可以防止第二静置槽32内的地表径流雨水回流到第一静置槽31中。

如图3所示,沉淀槽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根稳定杆5,本实施例优选设置四根稳定杆5,且四根稳定杆5分设在沉淀槽3的底角位置处,对应的,雨水篦子2周围竖直向下开设有预留孔7。安装沉淀槽3时,将四根稳定杆5插设在雨水篦子2周围的预留孔7中,以提高沉淀槽3在使用中的稳定性。第一静置槽31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提手6,两个提手6铰接设置在第一静置槽31背离第二静置槽32的一侧,且两个提手6相对设置。沉淀槽3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静置槽31和第二静置槽32中积攒大量的杂物和泥沙,且第一静置槽31中较多,需要定期对沉淀槽3内积攒的杂物和泥沙进行倾倒处理。倾倒时,通过提手6将沉淀槽3从雨水篦子2周围提起进行倾倒处理;倾倒结束后,将沉淀槽3放置到原来位置以待使用,提手6增加了倾倒沉淀槽3时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上述沉淀槽3时,将沉淀槽3底部的稳定杆5插设到雨水篦子2周围的预留孔7中,当地表径流雨水汇集到沉淀槽3中时,地表径流雨水先到达第一静置槽31,经过第一静置槽31静置沉淀后,地表径流雨水通过隔板4的连通口41进入到第二静置槽32进行再次静置沉淀,经过二次静置沉淀的地表径流雨水漫过第二静置槽32流入到雨水篦子2上,穿过通水孔21进入到井体1中,最终汇入雨水管网流入河流或湖泊;长时间使用沉淀槽3,沉淀槽3中会积存较多的杂物和泥沙,通过提手6将沉淀槽3从雨水篦子2周围提起进行倾倒处理,倾倒结束后,将沉淀槽3放置到原来位置处以待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包括井体(1)和盖设于井口的雨水篦子(2),雨水篦子(2)上开有供雨水或污水通过的通水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篦子(2)的外表面设置有沉淀槽(3),沉淀槽(3)呈围绕雨水篦子(2)的闭合环状设计,沉淀槽(3)顶部为开口设置且沉淀槽(3)的内壁与雨水篦子(2)的外表面相抵接,沉淀槽(3)的顶部向着靠近雨水篦子(2)中心的位置倾斜向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3)的中心位置处固设有隔板(4),隔板(4)将沉淀槽(3)分为第一静置槽(31)和第二静置槽(32),第一静置槽(31)置于远离雨水篦子(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的顶部位置处开设有多个连通口(41),多个连通口(41)均匀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41)的高度低于第一静置槽(31),且连通口(41)的高度高于第二静置槽(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稳定杆(5),稳定杆(5)垂直于沉淀槽(3)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5)至少设置四根,且四根稳定杆(5)置于沉淀槽(3)的四个顶角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置槽(31)远离雨水篦子(2)的一侧设置有提手(6),提手(6)置于第一静置槽(31)内部,且提手(6)与第一静置槽(31)铰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6)至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提手(6)相对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属于雨水口装置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带有沉淀装置的雨水口,包括井体和盖设于井口的雨水篦子,雨水篦子上开有供雨水或污水通过的通水孔,所述雨水篦子的外表面设置有沉淀槽,沉淀槽呈围绕雨水篦子的闭合环状设计,沉淀槽顶部为开口设置且沉淀槽的内壁与雨水篦子的外表面相抵接,沉淀槽的顶部向着靠近雨水篦子中心的位置倾斜向下设置,达到较高的过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米雨萌;甄剑颖;刘汉安;王静;魏昕羽;韩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泰来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8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