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6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除尘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包括外壳、内壳、隔板、第一环形下喷淋管、第二环形下喷淋管、螺旋式导流片层、第三环形下喷淋管及填料层。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一些设备如锅炉由于是通过燃煤提供生产所需热量,其间会产生的大量燃煤高温烟气,如果这些排出的高温烟气不经过净化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需要对排出的高温烟气进行有效除尘处理后才能排放到外部大气空间以符合环保要求。由于初次排出的工业高温烟气温度过高及粉尘颗粒度较大,给除尘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并影响了除尘效率,为提高除尘效率及降低处理难度,需要对这些高温烟尘进行预处理,预先分离出部分大颗粒粉尘或降低烟气温度。常规的喷淋除尘塔大多是通过喷淋管对直接进入塔内的烟气进行喷淋达到水雾除尘目的,但此种方法的除尘效果往往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强高温烟气的喷淋除尘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包括外壳、内壳及隔板,所述外壳侧面进置有进气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有排污阀、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内壳顶部与所述外壳侧面密闭,底部边沿与所述外壳内壁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在进气口对面侧设置有所述隔板以隔断气流在所述夹层内环形流动,所述夹层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下喷淋管,所述内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若干螺旋导流片层,所述内壳顶部上方的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最底层的所述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第三环形下喷淋管,高温烟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夹层经所述第一环形下喷淋管、第二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螺旋导流片层后再次经第三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所述填料层除雾后经所述排气口排出除尘塔外。

所述螺旋导流片层至少二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优选三层。

所述第二环形下喷淋管根据所述螺旋导流片层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

所述第三环形下喷淋管根据所述填料层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

所述填料层为二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所述填料层内填铺满环保小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得高温烟气经过内壳的撞击、喷淋之后,再经过螺旋导流片层的导流、喷淋及填料层的撞击除雾处理后,增强了除尘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图2示出了一种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包括外壳1、内壳2及隔板3,外壳1侧面进置有进气口11,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2,排污口12设置有排污阀13、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4,内壳2顶部与外壳1侧面密闭,底部边沿与外壳1内壁形成夹层15,夹层15在进气口11对面侧设置有隔板3以隔断气流在夹层15内环形流动,夹层15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下喷淋管16,内壳2内部空间内设有若干螺旋导流片层21,所述导流片层21下方设置有第二环形下喷淋管22,内壳2顶部上方的外壳1内部空间内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17,最底层的填料层17下方设置有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高温烟气从进气口11进入夹层15经第一环形下喷淋管16、第二环形下喷淋管22喷淋后穿过螺旋导流片层21后再次经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喷淋后穿过填料层17除雾后经排气口14排出除尘塔外。

螺旋导流片层21为三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以保持抽风的畅顺。

第二环形下喷淋管22根据所述螺旋导流片层21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

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根据所述填料层17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

填料层17为二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以保持抽风的畅顺,填料层17内填铺满环保小球以对烟气进行除雾,防止水花飞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工作状态时,除尘塔内外壳1的底部排污阀13关闭,外壳1底部蓄存有水,其水面高度低于内壳2底边沿并形成对夹层15,夹层15顶部设置的第一环形下喷淋管16从底部蓄水池中循环抽取用水对进入夹层15内的高温烟气进行喷淋,高温烟气从进气口11进入后撞击内壳外侧面,速度降低并在第一环形下喷淋管16的喷淋作用下,部分粉尘掉到下方的蓄水池中沉积;同时,外壳1顶部外接有强力抽风装置,在强力抽风装置的强力抽风作用力下,在内壳2内部空间形成向上的气流吸引力,高温烟气在内壳2内部经第二环形下喷淋管22的喷淋作用下,部分粉尘继续掉到下方的蓄水池中沉积;然后在螺旋导流片层21的引导下向上方填料层17前行,再经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喷淋后,又有部分粉尘掉到下方的蓄水池中沉积,第一环形下喷淋管16、第二环形下喷淋管22、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所需喷淋水从除尘塔内水池抽取循环使用,之后高温烟气再穿过填料层17进行除雾后再经排气口14排出除尘塔外,定期更换除尘塔内水池的水体,保持除尘塔的除尘降温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得高温烟气经过内壳的撞击、喷淋之后,再经过螺旋导流片层的导流、喷淋及填料层的撞击除雾处理后,增强了除尘降温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出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包括外壳、内壳及隔板,所述外壳侧面进置有进气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有排污阀、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顶部与所述外壳侧面密闭,底部边沿与所述外壳内壁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在进气口对面侧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夹层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下喷淋管,所述内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若干螺旋导流片层,所述内壳顶部上方的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最底层的所述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第三环形下喷淋管,高温烟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夹层经所述第一环形下喷淋管、第二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螺旋导流片层后再次经第三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所述填料层除雾后经所述排气口排出除尘塔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片层至少二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片层为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下喷淋管根据所述螺旋导流片层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形下喷淋管根据所述填料层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为二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内填铺满环保小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螺旋导流片结构的喷淋除尘塔,包括外壳、内壳及隔板,外壳侧面进置有进气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设置有排污阀、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内壳顶部与外壳侧面密闭,底部边沿与外壳内壁形成夹层,夹层在进气口对面侧设置有隔板,夹层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下喷淋管,内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若干螺旋导流片层,内壳顶部上方的外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最底层的所述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第三环形下喷淋管,高温烟气从进气口进入夹层经第一环形下喷淋管、第二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螺旋导流片层后再次经第三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填料层除雾后经排气口排出除尘塔外。本实用新型增强了喷淋除尘降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尘博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85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