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3


本发明涉及轴流风机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轴流风机罩壳加工多采用板料,先把板料卷呈筒状,再人工对接缝处进行焊接,加工过程中需要搬运至多个工序上进行,现有的板料卷料过程中存在首端和末端处不能很好的弯折,由于板料有一定的韧性,卷料后会产生回弹,使接缝处变大,同时首端和末端会出现错位,造成后续焊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加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板料运输的送料装置、用于对待加工板料两端打磨的磨边装置、用于对板料卷呈筒状的卷料装置、焊接装置、用于对焊接处抛光的打磨装置、取料装置,卷料装置包括转辊、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转辊上的多个第一液压杆、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转辊上的多个第二液压杆、固定设于第一液压杆上的第一弧形板、固定设于第二液压杆上的第二弧形板、套设于转辊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齿合的第二齿轮、用于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位于转辊正下方的第一升高架、可移动设于第一升高架上的第二升高架、可移动设于第二升高架上的第三升高架、可移动设于第三升高架上的第四升高架、转动设于第一升高架上的两个第一辊压轮、转动设于第二升高架上的两个第二辊压轮、转动设于第三升高架上的两个第三辊压轮、转动设于第四升高架上的第四辊压轮、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升高架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升高架上的八个第三伸缩杆、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升高架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三升高架上的四个第四伸缩杆、一端固定设于第三升高架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四升高架上的二个第五伸缩杆、用于驱动第一升高架升降的第一液压缸、设于上下两个第二弧形板上的插槽、设于转辊中间处的插孔;板料放在送料装置上,通过送料装置对板料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经过磨边装置对板料的两端进行磨边,磨边后的板料最终输送至卷料装置处,通过卷料装置对板料进行卷呈筒状,再通过焊接装置和卷料装置对筒状的板料进行固定,焊接装置对接缝处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通过打磨装置对焊接处进行打磨,最后通过取料装置对加工好的罩壳从焊接工位上取下来,板料中间位于转辊正下方,多个第一液压杆先启动,驱动第一弧形板向外侧移动,后多个第二液压杆启动驱动第二弧形板向外侧移动,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围设呈圆筒状,再通过第一液压缸驱动第一升高架整体上升,第四升高架上的第四辊压轮先接触板料,第三升高架上的第三辊压轮和第二升高架上的第二辊压轮及第一升高架上的第二辊压轮依次挤压板料,第二电机启动驱动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齿合,从而驱动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于转辊上,从而驱动转辊转动,先驱动转辊转动100°,再驱动转辊反向转动200°,最终驱动转辊转动100°归位,完成板料的卷料工作。本发明通过板料放在送料装置上,通过送料装置对板料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经过磨边装置对板料的两端进行磨边,避免卷料后端部出现开裂和后续加工过程中割刀手,磨边后的板料最终输送至卷料装置正下方处,通过卷料装置对板料进行卷呈筒状,再通过焊接装置和卷料装置对筒状的板料进行固定,焊接装置对接缝处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通过打磨装置对焊接处进行打磨,最后通过取料装置对加工好的罩壳从焊接工位上取下来,通过上述装置实现了自动化加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板料中间位于转辊正下方,多个第一液压杆先启动使多个第一弧形板向外侧移动,后多个第二液压杆启动使多个第二弧形板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围设呈圆筒状,即罩壳需加工的尺寸,再通过第一液压缸驱动第一升高架整体上升,使第一升高架整体持续上升,使第四升高架上的第四辊压轮先接触板料,后使第五伸缩杆、第四伸缩杆、第三伸缩杆依次被压缩,从而使第三升高架上的第三辊压轮和第二升高架上的第二辊压轮及第一升高架上的第二辊压轮依次挤压板料,使第一辊压轮、第二辊压轮、第三辊压轮和第四辊压轮同时设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外侧,呈等距的半圆弧分布,使板料由中间向两端同时卷料,再通过第二电机启动驱动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齿合,从而使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于转辊上,从而使转辊转动,先驱动转辊转动100°,再驱动转辊反向转动200°,使板料的两端都能够先固定再折弯,使两端能够形成很好的弧度,能够对板料全位置卷料,大大提高了卷料的质量,最终驱动转辊转动100°归位,使接缝处能够位于转辊的中上方,便于后续焊接和打磨,完成板料的卷料工作。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输送带、设于输送带中下方的第一滑轨、可移动设于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固定设于第一滑块上端的第一气缸、固定设于第一气缸移动杆上的第一推架、第二滑轨、可移动设于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固定设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二推架;输送带对板料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一气缸启动驱动第一推架整体上升,再通过第一滑轨驱动第一滑块移动,使第一推架移动,通过输送带共同作用完成输送,避免磨边装置处产生反作用力而影响输送,磨边完成后板料首端接触第二推架,通过第二滑轨驱动第二滑块移动,使第二推架与第一推架同样速度移动,对板料两端支撑移动,并使板料移动至转辊中下方,通过该种输送方式起到让位作用,使卷料装置能够对板料进行加工。

所述磨边装置包括左磨边架和右磨边架、等距阵列转动设于左磨边架用于对板料上表面限位的多个第一滚轮、等距阵列转动设于左磨边架用于对板料下表面限位的多个第二滚轮、与多个第一滚轮对称转动设于右磨边架上的多个第三滚轮、与多个第二滚轮对称转动设于右磨边架上的多个第四滚轮、分别设于左磨边架上和右磨边架上且对称设置的两组磨边带组;所述磨边带组包括第一基座、用于驱动第一基座整体移动的第二气缸、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滑槽、位于第一滑槽正下方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二滑槽、可移动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可移动设于第二滑槽上的第二滑块、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皮带轮、转动设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二皮带轮、转动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三皮带轮、位于第三皮带轮正上方固定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电机、固定设于第一电机驱动轴上的第四皮带轮、分别绕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及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上的第一打磨带、一端固定设于第一滑块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伸缩杆、一端固定设于第二滑块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二伸缩杆;通过左磨边架上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及有磨边架上的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能够对板料进行限位,避免打磨过程中造成移位而产生质量问题,两组磨边带组分别对板料的两端同时进行打磨,通过第二气缸启动使第一基座向板料方向移动,使第一打磨带接触板料端面,使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相对移动,向板料方向移动,再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三皮带轮转动,使第一打磨带运转,同时使第四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转动,使第一打磨带能够始终保持张紧状体下进行打磨,使板料打磨的端面能够呈弧形状,提高打磨的质量,能够有效的避免后续加工后折弯处产生裂缝和割伤手。

所述焊接装置包括分别设于转辊两侧的两个第二液压缸、固定设于第二液压缸移动杆上的弧形推块、固定设于弧形推块上弧形橡胶垫、设于转辊正上方的第三滑轨、可移动设于第三滑轨上的滑座、两端转动设于第三滑轨上且位于滑座上的第一螺杆、用于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三电机、固定设于滑座上的弧形滑轨、设于弧形滑轨上的弧形滑块、固定设于弧形滑块上的焊枪、设于弧形滑块上的齿槽、转动设于滑座上且与齿槽齿合设置的半齿轮、固定设于半齿轮上的固定块、设于固定块上的通槽、转动设于滑座上的转盘、转动设于转盘上且位于通槽内的转杆、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第四电机;先通过两个第二液压缸同时启动,使弧形推块向转辊方向移动,分别顶住首端和末端两处,使接缝处能够闭合的更好便于后续的焊接,再通过卷料内壁贴合在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上,可有效避免接缝处错位现象发生,第三电机启动使第一螺杆转动,从而使滑座沿着第三滑轨方向移动,再通过第四电机与第三电机同时启动,使转盘转动,使转盘上的转杆进行公转,所述转杆位于固定块上的通槽内,从而使固定块以半齿轮轴心处进行往复摆动,使半齿轮进行往复转动,所述半齿轮与弧形滑块上的齿槽齿合,从而使弧形滑块在弧形滑轨上进行往复的滑动,所述焊枪设于弧形滑块上,从而使焊枪弧线往复的移动,使接缝处的焊疤呈弧形状,使对板料的首端和末端焊接的融深一致,提高焊接的整体质量,通过第二弧形板上设有的插槽,可避免焊接过程中使第二弧形板与卷呈筒状板料焊接在一起。

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固定设于滑座上的第三液压缸、固定设于第三液压缸移动块上的第二基座、转动设于第二基座上的第五皮带轮、转动设于第二基座上且与第五皮带轮水平设置的第六皮带轮、位于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中上方且可移动设于第二基座上的第五电机、固定设于第五电机驱动轴上的第七皮带轮、分别绕在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及第七皮带轮上的第二打磨带、呈弧形分布转动设于第二基座上的多个小滚轮、设于第二基座上的通孔、固定设于第五电机上且位于通孔内的导向杆、套于导向杆上的弹簧;第三液压缸启动使第二基座整体下降,使第二打磨带能够位于焊疤处,使第五电机向下移动,使第二打磨带能够更好的贴合焊疤,通过导向杆设于通孔内,从而使第五电机能够沿着导向杆方向向下移动,再通过弹簧设置对第五电机产生反推力,使第五电机能够固定,同时驱动第五电机归位;再通过第五电机驱动第七皮带轮转动,使第二打磨带运行,同时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一起跟着转动,对焊疤处打磨,再通过设有的多个小滚轮,使第二打磨带打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贴合焊疤,提高整体的打磨效果和效率。

所述取料装置包括第四液压缸、固定设于第四液压缸移动杆上的固定盘、设于固定盘上下两端的长杆、固定设于固定盘中间处的锥形插杆、传送带、用于驱动传送带上下移动的第五液压缸、固定设于传送带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固定设于传送带上的两个挡板;卷料过程中第四液压缸启动驱动固定盘整体向转辊方向移动,使长杆插入插槽内,使锥形插杆能够插入插孔内,提高转辊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板料卷料过程中的质量,焊接过程中第四液压缸驱动固定盘归位,即使长杆移出插槽内,出料过程中再次驱动第四液压缸使固定盘向转辊方向移动,使长杆能够插入插槽内,第二液压杆先驱动第二弧形板归位,即向转辊里侧移动,再驱动第一液压杆使第一弧形板归位,第一液压缸驱动第一升高架整体下降,使罩壳整体重量位于两个长杆上,第四液压缸驱动固定盘归位,使位于长杆上的罩壳能够位于传送带上方,第五液压缸驱动传送带整体上升,使罩壳位于传送带上,再通过两个限位块,避免罩壳在传送带上滚动,通过两个挡板能够把罩壳留在传送带上,第四液压缸继续驱动固定盘归位,使长杆移出罩壳,传送带启动对罩壳进行运输,完成罩壳的取料工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板料放在送料装置上,通过送料装置对板料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经过磨边装置对板料的两端进行磨边,避免卷料后端部出现开裂和后续加工过程中割刀手,磨边后的板料最终输送至卷料装置正下方处,通过卷料装置对板料进行卷呈筒状,再通过焊接装置和卷料装置对筒状的板料进行固定,焊接装置对接缝处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通过打磨装置对焊接处进行打磨,最后通过取料装置对加工好的罩壳从焊接工位上取下来,通过上述装置实现了自动化加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

图6图2中的e-e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的e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c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的g-g线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f处放大图。

图13为图8中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4中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6中的d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7所示,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板料运输的送料装置1、用于对待加工板料两端打磨的磨边装置2、用于对板料卷呈筒状的卷料装置3、焊接装置4、用于对焊接处抛光的打磨装置5、取料装置6,卷料装置3包括转辊31、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转辊上的多个第一液压杆32、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转辊上的多个第二液压杆33、固定设于第一液压杆上的第一弧形板34、固定设于第二液压杆上的第二弧形板35、套设于转辊上的第一齿轮36、与第一齿轮齿合的第二齿轮37、用于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38、位于转辊正下方的第一升高架39、可移动设于第一升高架上的第二升高架311、可移动设于第二升高架上的第三升高架312、可移动设于第三升高架上的第四升高架313、转动设于第一升高架上的两个第一辊压轮314、转动设于第二升高架上的两个第二辊压轮315、转动设于第三升高架上的两个第三辊压轮316、转动设于第四升高架上的第四辊压轮317、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升高架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升高架上的八个第三伸缩杆318、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升高架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三升高架上的四个第四伸缩杆319、一端固定设于第三升高架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四升高架上的二个第五伸缩杆320、用于驱动第一升高架升降的第一液压缸321、设于上下两个第二弧形板上的插槽322、设于转辊中间处的插孔323;通过板料放在送料装置上,通过送料装置对板料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经过磨边装置对板料的两端进行磨边,避免卷料后端部出现开裂和后续加工过程中割刀手,磨边后的板料最终输送至卷料装置正下方处,通过卷料装置对板料进行卷呈筒状,再通过焊接装置和卷料装置对筒状的板料进行固定,焊接装置对接缝处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通过打磨装置对焊接处进行打磨,最后通过取料装置对加工好的罩壳从焊接工位上取下来,通过上述装置实现了自动化加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板料中间位于转辊正下方,多个第一液压杆先启动使多个第一弧形板向外侧移动,后多个第二液压杆启动使多个第二弧形板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围设呈圆筒状,即罩壳需加工的尺寸,再通过第一液压缸驱动第一升高架整体上升,使第一升高架整体持续上升,使第四升高架上的第四辊压轮先接触板料,后使第五伸缩杆、第四伸缩杆、第三伸缩杆依次被压缩,从而使第三升高架上的第三辊压轮和第二升高架上的第二辊压轮及第一升高架上的第二辊压轮依次挤压板料,使第一辊压轮、第二辊压轮、第三辊压轮和第四辊压轮同时设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外侧,呈等距的半圆弧分布,使板料由中间向两端同时卷料,再通过第二电机启动驱动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齿合,从而使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于转辊上,从而使转辊转动,先驱动转辊转动100°,再驱动转辊反向转动200°,使板料的两端都能够先固定再折弯,使两端能够形成很好的弧度,能够对板料全位置卷料,大大提高了卷料的质量,最终驱动转辊转动100°归位,使接缝处能够位于转辊的中上方,便于后续焊接和打磨,完成板料的卷料工作。

如图13所示,所述送料装置1包括输送带11、设于输送带中下方的第一滑轨12、可移动设于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13、固定设于第一滑块上端的第一气缸14、固定设于第一气缸移动杆上的第一推架15、第二滑轨16、可移动设于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17、固定设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二推架18;输送带对板料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一气缸启动驱动第一推架整体上升,再通过第一滑轨驱动第一滑块移动,使第一推架移动,通过输送带共同作用完成输送,避免磨边装置处产生反作用力而影响输送,磨边完成后板料首端接触第二推架,通过第二滑轨驱动第二滑块移动,使第二推架与第一推架同样速度移动,对板料两端支撑移动,并使板料移动至转辊中下方,通过该种输送方式起到让位作用,使卷料装置能够对板料进行加工。

如图4和5所示,所述磨边装置2包括左磨边架21和右磨边架22、等距阵列转动设于左磨边架用于对板料上表面限位的多个第一滚轮23、等距阵列转动设于左磨边架用于对板料下表面限位的多个第二滚轮24、与多个第一滚轮对称转动设于右磨边架上的多个第三滚轮25、与多个第二滚轮对称转动设于右磨边架上的多个第四滚轮26、分别设于左磨边架上和右磨边架上且对称设置的两组磨边带组27;所述磨边带组27包括第一基座271、用于驱动第一基座整体移动的第二气缸272、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滑槽273、位于第一滑槽正下方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二滑槽274、可移动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275、可移动设于第二滑槽上的第二滑块276、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皮带轮277、转动设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二皮带轮278、转动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三皮带轮279、位于第三皮带轮正上方固定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电机280、固定设于第一电机驱动轴上的第四皮带轮281、分别绕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及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上的第一打磨带282、一端固定设于第一滑块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伸缩杆283、一端固定设于第二滑块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二伸缩杆284;通过左磨边架上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及有磨边架上的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能够对板料进行限位,避免打磨过程中造成移位而产生质量问题,两组磨边带组分别对板料的两端同时进行打磨,通过第二气缸启动使第一基座向板料方向移动,使第一打磨带接触板料端面,使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相对移动,向板料方向移动,再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三皮带轮转动,使第一打磨带运转,同时使第四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转动,使第一打磨带能够始终保持张紧状体下进行打磨,使板料打磨的端面能够呈弧形状,提高打磨的质量,能够有效的避免后续加工后折弯处产生裂缝和割伤手。

如图12和17所示,所述焊接装置4包括分别设于转辊两侧的两个第二液压缸41、固定设于第二液压缸移动杆上的弧形推块42、固定设于弧形推块上弧形橡胶垫43、设于转辊正上方的第三滑轨44、可移动设于第三滑轨上的滑座45、两端转动设于第三滑轨上且位于滑座上的第一螺杆46、用于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三电机47、固定设于滑座上的弧形滑轨48、设于弧形滑轨上的弧形滑块49、固定设于弧形滑块上的焊枪411、设于弧形滑块上的齿槽412、转动设于滑座上且与齿槽齿合设置的半齿轮413、固定设于半齿轮上的固定块414、设于固定块上的通槽415、转动设于滑座上的转盘416、转动设于转盘上且位于通槽内的转杆417、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第四电机418;先通过两个第二液压缸同时启动,使弧形推块向转辊方向移动,分别顶住首端和末端两处,使接缝处能够闭合的更好便于后续的焊接,再通过卷料内壁贴合在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上,可有效避免接缝处错位现象发生,第三电机启动使第一螺杆转动,从而使滑座沿着第三滑轨方向移动,再通过第四电机与第三电机同时启动,使转盘转动,使转盘上的转杆进行公转,所述转杆位于固定块上的通槽内,从而使固定块以半齿轮轴心处进行往复摆动,使半齿轮进行往复转动,所述半齿轮与弧形滑块上的齿槽齿合,从而使弧形滑块在弧形滑轨上进行往复的滑动,所述焊枪设于弧形滑块上,从而使焊枪弧线往复的移动,使接缝处的焊疤呈弧形状,使对板料的首端和末端焊接的融深一致,提高焊接的整体质量,通过第二弧形板上设有的插槽,可避免焊接过程中使第二弧形板与卷呈筒状板料焊接在一起。

如图12和15所示,所述打磨装置5包括固定设于滑座上的第三液压缸51、固定设于第三液压缸移动块上的第二基座52、转动设于第二基座上的第五皮带轮53、转动设于第二基座上且与第五皮带轮水平设置的第六皮带轮54、位于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中上方且可移动设于第二基座上的第五电机55、固定设于第五电机驱动轴上的第七皮带轮56、分别绕在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及第七皮带轮上的第二打磨带57、呈弧形分布转动设于第二基座上的多个小滚轮58、设于第二基座上的通孔59、固定设于第五电机上且位于通孔内的导向杆511、套于导向杆上的弹簧512;第三液压缸启动使第二基座整体下降,使第二打磨带能够位于焊疤处,使第五电机向下移动,使第二打磨带能够更好的贴合焊疤,通过导向杆设于通孔内,从而使第五电机能够沿着导向杆方向向下移动,再通过弹簧设置对第五电机产生反推力,使第五电机能够固定,同时驱动第五电机归位;再通过第五电机驱动第七皮带轮转动,使第二打磨带运行,同时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一起跟着转动,对焊疤处打磨,再通过设有的多个小滚轮,使第二打磨带打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贴合焊疤,提高整体的打磨效果和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取料装置6包括第四液压缸61、固定设于第四液压缸移动杆上的固定盘62、设于固定盘上下两端的长杆63、固定设于固定盘中间处的锥形插杆64、传送带65、用于驱动传送带上下移动的第五液压缸66、固定设于传送带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67、固定设于传送带上的两个挡板68;卷料过程中第四液压缸启动驱动固定盘整体向转辊方向移动,使长杆插入插槽内,使锥形插杆能够插入插孔内,提高转辊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板料卷料过程中的质量,焊接过程中第四液压缸驱动固定盘归位,即使长杆移出插槽内,出料过程中再次驱动第四液压缸使固定盘向转辊方向移动,使长杆能够插入插槽内,第二液压杆先驱动第二弧形板归位,即向转辊里侧移动,再驱动第一液压杆使第一弧形板归位,第一液压缸驱动第一升高架整体下降,使罩壳整体重量位于两个长杆上,第四液压缸驱动固定盘归位,使位于长杆上的罩壳能够位于传送带上方,第五液压缸驱动传送带整体上升,使罩壳位于传送带上,再通过两个限位块,避免罩壳在传送带上滚动,通过两个挡板能够把罩壳留在传送带上,第四液压缸继续驱动固定盘归位,使长杆移出罩壳,传送带启动对罩壳进行运输,完成罩壳的取料工作。

上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为市场上购买得到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料运输的送料装置(1)、用于对待加工板料两端打磨的磨边装置(2)、用于对板料卷呈筒状的卷料装置(3)、焊接装置(4)、用于对焊接处抛光的打磨装置(5)、取料装置(6),卷料装置(3)包括转辊(31)、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转辊上的多个第一液压杆(32)、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转辊上的多个第二液压杆(33)、固定设于第一液压杆上的第一弧形板(34)、固定设于第二液压杆上的第二弧形板(35)、套设于转辊上的第一齿轮(36)、与第一齿轮齿合的第二齿轮(37)、用于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38)、位于转辊正下方的第一升高架(39)、可移动设于第一升高架上的第二升高架(311)、可移动设于第二升高架上的第三升高架(312)、可移动设于第三升高架上的第四升高架(313)、转动设于第一升高架上的两个第一辊压轮(314)、转动设于第二升高架上的两个第二辊压轮(315)、转动设于第三升高架上的两个第三辊压轮(316)、转动设于第四升高架上的第四辊压轮(317)、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升高架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升高架上的八个第三伸缩杆(318)、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升高架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三升高架上的四个第四伸缩杆(319)、一端固定设于第三升高架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四升高架上的二个第五伸缩杆(320)、用于驱动第一升高架升降的第一液压缸(321)、设于上下两个第二弧形板上的插槽(322)、设于转辊中间处的插孔(3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1)包括输送带(11)、设于输送带中下方的第一滑轨(12)、可移动设于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13)、固定设于第一滑块上端的第一气缸(14)、固定设于第一气缸移动杆上的第一推架(15)、第二滑轨(16)、可移动设于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17)、固定设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二推架(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边装置(2)包括左磨边架(21)和右磨边架(22)、等距阵列转动设于左磨边架用于对板料上表面限位的多个第一滚轮(23)、等距阵列转动设于左磨边架用于对板料下表面限位的多个第二滚轮(24)、与多个第一滚轮对称转动设于右磨边架上的多个第三滚轮(25)、与多个第二滚轮对称转动设于右磨边架上的多个第四滚轮(26)、分别设于左磨边架上和右磨边架上且对称设置的两组磨边带组(27);所述磨边带组(27)包括第一基座(271)、用于驱动第一基座整体移动的第二气缸(272)、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滑槽(273)、位于第一滑槽正下方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二滑槽(274)、可移动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275)、可移动设于第二滑槽上的第二滑块(276)、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皮带轮(277)、转动设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二皮带轮(278)、转动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三皮带轮(279)、位于第三皮带轮正上方固定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电机(280)、固定设于第一电机驱动轴上的第四皮带轮(281)、分别绕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及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上的第一打磨带(282)、一端固定设于第一滑块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伸缩杆(283)、一端固定设于第二滑块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二伸缩杆(28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装置(4)包括分别设于转辊两侧的两个第二液压缸(41)、固定设于第二液压缸移动杆上的弧形推块(42)、固定设于弧形推块上弧形橡胶垫(43)、设于转辊正上方的第三滑轨(44)、可移动设于第三滑轨上的滑座(45)、两端转动设于第三滑轨上且位于滑座上的第一螺杆(46)、用于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三电机(47)、固定设于滑座上的弧形滑轨(48)、设于弧形滑轨上的弧形滑块(49)、固定设于弧形滑块上的焊枪(411)、设于弧形滑块上的齿槽(412)、转动设于滑座上且与齿槽齿合设置的半齿轮(413)、固定设于半齿轮上的固定块(414)、设于固定块上的通槽(415)、转动设于滑座上的转盘(416)、转动设于转盘上且位于通槽内的转杆(417)、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第四电机(4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5)包括固定设于滑座上的第三液压缸(51)、固定设于第三液压缸移动块上的第二基座(52)、转动设于第二基座上的第五皮带轮(53)、转动设于第二基座上且与第五皮带轮水平设置的第六皮带轮(54)、位于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中上方且可移动设于第二基座上的第五电机(55)、固定设于第五电机驱动轴上的第七皮带轮(56)、分别绕在第五皮带轮和第六皮带轮及第七皮带轮上的第二打磨带(57)、呈弧形分布转动设于第二基座上的多个小滚轮(58)、设于第二基座上的通孔(59)、固定设于第五电机上且位于通孔内的导向杆(511)、套于导向杆上的弹簧(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6)包括第四液压缸(61)、固定设于第四液压缸移动杆上的固定盘(62)、设于固定盘上下两端的长杆(63)、固定设于固定盘中间处的锥形插杆(64)、传送带(65)、用于驱动传送带上下移动的第五液压缸(66)、固定设于传送带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67)、固定设于传送带上的两个挡板(68)。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罩壳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板料运输的送料装置、用于对待加工板料两端打磨的磨边装置、用于对板料卷呈筒状的卷料装置、焊接装置、用于对焊接处抛光的打磨装置、取料装置;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化加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锋;李林林;陈君君;任华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上风高科专风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84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