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辊轴的生产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7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辊轴的生产线设备。



背景技术:

托辊轴,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配件,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是托起输送带以及输送带上的物料,另一方面是利用其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托辊管体、轴承座、轴承外环及密封件做旋转运动,从而同输送带一起实现物料的传输。

加工托辊轴的特定工序,包括: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切卡簧槽、和铣扁五道加工工序。

中国发明专利zl201810076900.2公开了一种托辊轴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该机床实现了将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和切卡簧槽这四种功能都融合与一台数控机床上,即仅用一台数控机床就能实现将托辊轴的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和切卡簧槽的四道加工工序。但是,该发明专利存在以下缺点:

1、其中的自动送料机构100的功能是:将一堆待加工的托辊轴持续不断地自动分拣出其中一根进行定位。定位好的托辊轴等待机械手的抓取,进入下一道加工工序。该自动送料机构100存在如下缺点:1)、放料台111上堆满了托辊轴,顶料板112在两侧的顶料气缸113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时,其上端面上往往会托起多根托辊轴送到工件安放台121,无法保证每次只托举一根托辊轴,因此,这种方式的送料单元无法达到精准和稳定,造成整个机构的工作的不稳定和不精准。2)、当顶料板112下降时,放料台111上堆满的托辊轴受重力向前滚,顶料板112会受到强大冲击,整个机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并且增加了噪音。3)、工件安放台121是一整块的板,加工过程中的铁屑容易飞进来留在上面,影响托辊轴的滚动排放,并且感应器123的检测和后续的工件调节都会受到影响,造成整个机构的工作效果和效率不理想。4)、感应器123设置在两挡料块122的中间,因此,只能检测到中间部位,不能保证滚落到工作安放台121上的托辊轴的两头都靠在两挡块122上,造成检测不准确。

2、其中的托辊轴加工机构200的刀具组件加工单元230,包括一刀座滑块2301、一第一齿条2302、一第一齿轮2303、一齿形滑座2304、一刀架2305、一刀杆2306及一钻头2307,所述刀座滑块2301安装在主轴2102的前端,所述第一齿条2302的后端连接拉杆2107的前端,所述第一齿条2302的前端与安装在刀座滑块2301上的第一齿轮2303啮合,所述第一齿轮2303还与安装在刀座滑块2301上的齿形滑座2304啮合,所述刀架2305通过齿形滑座2304与刀座滑块2301连接,所述刀杆2306和钻头2307对应安装在刀架2305的前端;所述刀杆2306前端部的侧边缘处由前至后对应位置上设有一车刀2308和一槽刀2309,所述刀杆2306和钻头2307为托辊轴加工装置的操作端,车刀2308和槽刀2309之间的相对距离要根据工件500的加工位置设定,将功能不同的车刀2308和一槽刀2309集成在同一刀杆2306上,节约了成本,车刀2308用于完成工件500外端面上的车端面和倒角加工工序,槽刀2309用于完成工件500内的切卡簧槽加工工序,钻头2307用于完成工件500外端面中心的打中心孔加工工序。该刀具组件加工单元230存在如下缺点:1)、第一齿条2302在x轴的往复运动转化为齿形滑座2304在y轴的往复运动,从而驱动与齿形滑座2304相固定连接的刀架2305的往复运动,这种方式的传动机构在具体实践中发现,第一齿条2302齿条带动第一齿轮2303,第一齿轮2303再带动齿形滑座2304,由于齿轮和齿条之间的间隙较大,其传动时出现的误差经过两次累积,造成工件的切削精度不够高。2)、车刀2308和槽刀2309设置在刀架2305上,刀架2305和钻头2307均设置在同一个刀座上,属于单刀座结构。在具体实践中发现,这种单刀座结构在旋转时重量偏心,甩动比较厉害,大大影响了工作性能。3)、钻头2307设置在刀座上,通过刀座的运动对托辊轴进行打中心孔的加工工序,由于打中心孔时,钻头需要移动到托辊轴的中心轴线上,因刀座移动过程产生精度误差导致钻头不能精确移动到托辊轴的中心轴线上,加工出的中心孔精度误差大、同心度低。

3、该机床只是加工完成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切卡簧槽四道工序,而第五道工序铣扁还需要到另外的设备上进行加工。

对于铣扁工序,现有技术是采用另外的铣扁机进行,常规铣扁机采用固定刀头,以人力推动夹紧后的工件进行加工。效率低,质量差,不适用于大批量加工。例如:中国发明专利zl201410570827.6公开了一种托辊轴铣扁机,这种铣扁机的缺点在于:单头铣扁,需要掉头,效率不高,掉头后铣扁平面不一致;需要人工上下料,效率低下;铣扁高度不能调节,不能适用多种规格尺寸厚度的加工;皮带传动效率低,且皮带容易打滑或断裂;工件的铣削位置靠人工定位,定位精度不高;减速电机悬空安装,铣削时易振动,容易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托辊轴的生产线设备,在同一生产线上实现了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切卡簧槽、铣扁五道工序,并且优化了生产线上的各部件性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包括一自动送料机构、一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一双头数控铣扁机、一自动抓料机构和一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自动送料机构、所述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所述双头数控铣扁机和所述自动抓料机构连接;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自动送料机构为所述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送料,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自动抓料机构向下抓起到达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出口的工件,并移动到所述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加工操作,加工完后,再通过控制所述自动抓料机构将工件移动至所述双头数控铣扁机进行铣扁工序,然后出料。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包括:一送料单元、一工件定位单元、一工件调节单元、一防卡料装置;

所述送料单元,包括一放料台、一限位装置、一挡料装置、一顶推装置;

所述放料台的上端面由复数个具有间隙的杆体组成,所述放料台的上端面与水平面呈一倾斜角α,以使放置在所述放料台上端面的工件在重力作用下向所述上端面末端方向滚动;工件与所述杆体相互垂直;

所述放料台的上端面的末端设有多个挡料凸块形成挡料装置,以使放置在所述放料台上端面的工件滚动到所述上端面末端时被所述挡料装置挡住;

所述限位装置架设在所述放料台上端面的上方,其高度可调节,使得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放料台上端面之间的缝隙恰好允许一根工件通过;

所述顶推装置设置在所述挡料装置的下方,所述顶推装置穿过所述杆体的间隙将一根工件顶到所述挡料装置上方,在重力作用下的工件滚落到所述工件定位单元;所述顶推装置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工件定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放料台侧面的两支架;两所述支架的顶面设有v型槽,两所述支架的顶面与所述挡料装置的上表面保持齐平,使得所述挡料装置上的托辊轴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到所述v型槽内;两所述支架之间的间距可调节;两所述支架的侧部均设有一第一感应器;两所述第一感应器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当两所述第一感应器检测到托辊轴落入所述v型槽内,则发信号给所述工件调节单元;所述工件调节单元对所述v型槽内的工件进行微调;

所述工件调节单元,包括两滑轨、两调节滑块、一传动组件;所述两滑轨固定在所述放料台的侧面、所述工件定位单元旁边;所述两调节滑块的下端部安装在所述两滑轨上;所述传动组件与两所述调节滑块的下端部对应连接,驱动两所述调节滑块沿着所述滑轨向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两调节滑块的上端部向内移动,夹紧工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伺服电机、一主同步带轮、一从同步带轮和一同步带,所述主同步带轮和从同步带轮分别位于所述两滑轨的左右两侧,所述同步带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于主同步带轮和从同步带轮上,两所述调节滑块的下端部还分别固定于同步带中运动方向相反的两侧,所述主同步带轮安装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伺服电机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每一所述调节滑块包括一推料气缸、一推料块及两感应开关;所述推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料块连接;所述推料气缸和两所述感应开关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防卡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放料台上端面下方、与所述限位装置进口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放料台上端面位于所述限位装置出口下方的所述杆体上设有一第二感应器;所述防卡料装置和所述第二感应器均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

当所述第二感应器检测到上方无工件时,发信号给所述防卡料装置,所述防卡料装置会穿过所述杆体的间隙向上顶起,碰触到被所述限位装置挡住的工件使其松动,而后顺利向前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双头数控铣扁机,包括:床身、第一铣扁装置、第二铣扁装置;

所述床身,包括轨道和设在所述床身内的双向丝杆;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对称架设在所述床身的轨道上,分别与所述双向丝杆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铣刀机构、下铣刀机构、底座机构;

所述上铣刀机构,包括:上铣刀、第一主轴、第一减速机、第一主轴箱;所述第一减速机的齿轮与所述第一主轴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主轴连接所述上铣刀;所述第一主轴、第一减速机装设在所述第一主轴箱内;

所述下铣刀机构,包括:下铣刀、第二主轴、第二减速机、第二主轴箱;所述第二减速机的齿轮与所述第二主轴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主轴连接所述下铣刀;所述第二主轴、第二减速机装设在所述第二主轴箱内;

所述第一主轴箱和所述第二主轴箱装设在一大箱体内;

所述底座机构,包括:伺服电机、驱动丝杆、滑台、底座;所述滑台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驱动丝杆连接所述滑台;

所述大箱体装在所述滑台上;

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大箱体在所述底座上移动,从而实现进刀和退刀;

所述大箱体内壁设有滑轨,所述第一主轴箱和所述第二主轴箱的外壁设有滑块,与所述滑轨相配合;

所述第二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伺服电机均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底座上还设有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底座上还设有一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

所述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工件座、以及工件的y轴向调节装置、工件的z轴向调节装置;

所述工件的y轴向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工件座一侧的固定夹具机构,和位于所述工件座另一侧的移动夹具机构;

所述固定夹具机构,包括:固定夹具头、下料斜杆;所述固定夹具头朝向所述工件座的一端具有第一v形槽,另一端连接所述下料斜杆;所述固定夹具头的顶部为向所述下料斜杆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下料斜杆沿所述斜面向下倾斜,有利于下料;所述下料斜杆上设有退料感应器;所述退料感应器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当所述退料感应器感应到下料则发信号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则控制所述伺服电机回复原位,并控制机械手上料;

所述移动夹具机构,包括:移动夹具头,液压油缸、感应杆;所述移动夹具头朝向所述工件座的一端具有一第二v形槽,另一端连接所述感应杆和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所述液压油缸的尾端固定连接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分别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感应杆的尾端设有一感应块;所述移动夹具头在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作用下向前移动夹紧工件,此时,所述感应杆上的感应块碰触到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发信号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伺服电机进刀;当所述移动夹具头在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作用下向后移动松开工件,此时,所述感应杆上的感应块碰触到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发信号给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工件的z轴向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夹具头和所述移动夹具头之间的工件位下方的顶料块和与其相连接的顶料气缸;所述顶料气缸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所述工件位呈v形,其中部为空,以允许所述顶料块在所述工件位的中部上下运动;所述顶料块的顶面呈斜面;当所述顶料块在顶料气缸的推动下运动到所述工件位的上方时,所述顶料块的顶面、所述固定夹具头的顶面、所述下料斜杆三者形成同一斜面,以利于工件的下料;

所述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和所述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大箱体上设有一推动气缸,对准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大箱体上设有带丝牙调节块,对准工件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大箱体上设有一推动气缸,对准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大箱体上设有带丝牙调节块,对准工件的另一端;所述推动气缸连接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推动气缸和所述带丝牙调节块用于工件的x轴向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铣扁装置,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测量杆、一第二测量杆;

所述第一丝杆装有第一刻度盘并与所述第一主轴箱相连接,用于精确调节所述上铣刀的高度;

所述第二丝杆装有第二刻度盘并与所述第二主轴箱相连接,用于精确调节所述下铣刀的高度;

所述第一测量杆与所述第一主轴箱相连接,用于测量所述上铣刀调节的高度值;

所述第二测量杆与所述第二主轴箱相连接,用于测量所述下铣刀调节的高度值;

所述第二铣扁装置也包括高度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工件座的侧边设有一第一接料槽;所述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工件座的侧边设有一第二接料槽。

进一步地,所述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包括:一加工平台、一工件放置台、两组主直线导轨、两托辊轴加工装置、两主滚珠丝杠、两主丝杆螺母及两主伺服电机,一组所述主直线导轨相对设在加工平台的左端部,另一组所述主直线导轨相对设在加工平台的右端部,所述工件放置台设置在两组主直线导轨之间;两所述托辊轴加工装置安装在两组主直线导轨上,两所述主伺服电机安装于加工平台两侧,所述主滚珠丝杠的外侧固定在主伺服电机上,所述主滚珠丝杠的内侧固定在加工平台上,所述主滚珠丝杠的中部通过主丝杆螺母固定在托辊轴加工装置上,两所述托辊轴加工装置的操作端与工件放置台的安置口高度齐平,且所述工件放置台的安置口与自动送料机构中工件安放台的安放口相对设置,所述自动抓料机构的两机械手分别设于工件放置台的安置口与工件安放台的安放口上方。

进一步地,每一托辊轴加工装置,包括:一主轴驱动单元、一第一丝杆推动单元、一刀具组件加工单元及一第二丝杆推动单元;

所述主轴驱动单元包括一主轴箱、一主轴、一从皮带轮、一传动皮带、一主皮带轮、一动力电机及一拉杆,所述主轴安装于主轴箱内,所述从皮带轮安装在主轴的后端,所述从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至主皮带轮,所述主皮带轮与设于主轴箱顶部的动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轴内设有中心通孔,所述拉杆安置在该中心通孔内;所述动力电机连接至控制机构;

所述第一丝杆推动单元包括一螺母滑套、一第一滚珠丝杠、一伸缩套、一第一伺服电机、一滑块、一滑块固定板及一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前端通过螺母滑套与拉杆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后端连接至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固定于螺母滑套上,且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滑块滑配连接,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块固定板固定在伸缩套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所述第一丝杆推动单元还包括一第一丝杆螺母、一拉杆螺母、一拉杆轴承、一轴承盖、一第一联轴器、一电机轴承座、一第一丝杆轴承、两接近开关及一接近开关感应块,所述第一滚珠丝杠通过第一丝杆螺母安装于螺母座的后端内,通过所述拉杆螺母、轴承盖及拉杆轴承将拉杆的后端固定在螺母滑套的前端内;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滚珠丝杠之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电机轴承座安装于伸缩套后端,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后端通过第一丝杆轴承固定在电机轴承座上;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块底部固定在螺母滑套上,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块位于两接近开关之间,并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上;所述接近开关连接至控制机构;

所述刀具组件加工单元,包括:包括一刀盘本体、一刀座滑块、一l形齿排、一方形齿排;所述刀盘本体连接到机床的主轴驱动单元;所述l形齿排的末端连接到机床的丝杆推动单元;所述方形齿排固定设置在所述刀座滑块上;所述l形齿排和所述方形齿排的齿槽为v形槽,并且均为斜齿槽;所述l形齿排的斜齿槽和所述方形齿排的斜齿槽相互啮合;所述l形齿排在机床的丝杆推动单元的驱动下在x轴运动,使得所述方形齿排在y轴运动,从而所述方形齿排带动所述刀座滑块在y轴运动;所述刀座滑块上设有刀座,所述刀座上设有刀架,所述刀架上设有车刀和槽刀;所述刀座滑块上的刀座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刀座上设有一第一刀架,所述第一刀架上设有所述车刀;另一个所述刀座上设有一第二刀架,所述第二刀架上设有所述槽刀;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刀座的中心部位架设有一中心钻座,所述中心钻座上设有一钻头;所述中心钻座固定在所述刀盘本体上;所述刀盘本体在机床的主轴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做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中心钻座和所述钻头做旋转运动;

所述第二丝杆推动单元包括一滑台面板、两第二直线导轨、一滑台、一第二滚珠丝杠、一第二丝杆螺母及一第二伺服电机,两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安装于滑台上,所述滑台面板的顶部安装于主轴箱底部,所述滑台面板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在两第二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杠通过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在滑台面板底部,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后端连接至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一滑台后端,所述主滚珠丝杠的中部通过主丝杆螺母固定在滑台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第二丝杆推动单元还包括至少两第二丝杆轴承及一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滚珠丝杠之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前后两端通过两第二丝杆轴承固定在滑台面板的前后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驱动单元还包括至少四主轴承、一主轴盖、一伸缩套法兰架、一拉杆键套和一平键,通过所述主轴承和主轴盖将主轴固定于主轴箱内,所述平键安装于拉杆与拉杆键套之间,所述拉杆键套安装在主轴后端,所述伸缩套法兰架固定于主轴箱的后端部,且所述拉杆的后端部、主轴的后端部、从皮带轮、拉杆键套和平键均安装在伸缩套法兰架内,所述伸缩套法兰架的后端固定于伸缩套前端上。

进一步地,自动抓料机构包括一桁架、一横向移动单元及两相对设置的纵向移动单元,所述桁架架设于自动送料机构和托辊轴加工机构上方,所述横向移动单元及纵向移动单元设于桁架架上端部;

所述横向移动单元包括一横向伺服电机、一伺服减速机、一第二齿轮、一第二齿条、一组横向直线导轨、一组横向滑块、两横向传感器及一横向滑座,所述一组横向滑块固定于所述横向滑座底部,所述横向滑块与横向直线导轨滑配连接,所述横向传感器设于第二齿条两侧,所述横向伺服电机通过伺服减速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条带动横向滑座沿着直线导轨水平移动;所述横向伺服电机、伺服减速机和横向传感器均连接至控制机构;

每一所述纵向移动单元包括一纵向伺服电机、一第三齿轮、一第三齿条、一纵向直线导轨、一纵向滑块、一机械手、一机械臂及一纵向传感器,所述第三齿条固定在机械臂内侧,所述纵向伺服电机驱动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第三齿条带动机械臂竖直移动;所述机械手和纵向传感器安装于机械臂底部,两所述纵向移动单元中的两机械手之间的距离与工件放置台的安置口与工件安放台的安放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纵向传感器、机械手和纵向伺服电机均连接至控制机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在同一生产线上实现了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切卡簧槽、铣扁五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2、自动送料装置的放料台由复数个具有间隙的杆体组成,顶推装置设置在放料台的下方穿过间隙将托辊轴顶推到挡料装置上方,可以保证每次只推送一根托辊轴,确保整个送料装置的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自动送料装置的限位装置高度可以调节,可以保证不同型号的托辊轴从放料台上往末端滚落时,在通过限位装置与放料台的缝隙时,每次只通过一根托辊轴,减少噪音和冲击;自动送料装置的工件定位单元结构简单,不设平台,不会有铁屑飞溅,影响托辊轴的滚动排放;自动送料装置的两v型槽侧分别设有感应器,可同时感应到托辊轴的两头是否同时到达两v型槽内,检测准确;自动送料装置的防卡料装置使得当一堆托辊轴在限位装置的进口被卡住时进行松动,保证每根托辊轴依序从限位装置的底部通过,确保整个送料装置的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3、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刀盘采用两个具有v形斜齿槽的齿排进行传动,齿排间隙小,大大减小了传动误差,并且可以消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间隙,切削精度高;采用两个具有v形斜齿槽的齿排进行传动,增大了刀盘的行程,可加工多种直径不同的工件;采用双刀座结构,车刀和槽刀分别设在两个对称设置的刀座上,这种结构不会发生重量偏心,整体装置较平稳,进刀稳定,提高了工作性能。采用在两对称设置的刀座之间增加一中心钻座,中心钻座与刀盘本体固定连接,钻头设置在中心钻座上且与刀盘本体同心,在进行打中心孔工序时,钻头与刀盘本体同心保持不变,钻头与托辊轴在同一轴线上。托辊轴固定不动,通过刀盘本体的旋转完成打中心孔工序。这样的结构加工出的中心孔与托辊轴的中心线保持高同心度。

4、本发明的双头数控铣扁机双头同时铣扁,效率高;自动上下料,实现全自动铣扁工序,无须人工介入;工件双头固定不动,刀具伺服进刀加工,工件固定稳定性好,进刀稳定,不碎刀;上下铣扁高度可以分别自由精确调节,适用多种规格多种尺寸厚度的工件的加工;两个铣扁装置的距离可调节,适用于多种不同长度的工件的加工;自动调节轴端铣扁位置,保证批次加工的宽度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刀盘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刀盘工作状态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刀盘工作状态二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刀盘的l形齿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的第一铣扁装置剖视图和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的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的的加工前的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的的加工后的第一铣扁装置和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的可加工轴类的一种零件规格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的的可加工轴类的另一种零件规格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的可加工轴类的又一种零件规格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的可加工轴类的再一种零件规格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的双头数控铣扁机的的托辊轴加工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包括一自动送料机构100、一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200、一双头数控铣扁机300、一自动抓料机构400和一控制机构500。

控制机构500分别与自动送料机构100、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200、双头数控铣扁机300和自动抓料机构400连接。

控制机构500控制自动送料机构100为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200送料,控制机构500控制自动抓料机构400向下抓起到达自动送料机构100出口的工件,并移动到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200上,对工件进行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加工操作,加工完后,再通过控制自动抓料机构400将工件移动至双头数控铣扁机300进行铣扁工序,然后出料。

自动送料机构100,使用的是中国发明专利zl201910954353.8公开的自动送料机构,详细结构可参考该发明专利的说明书内容。

如图2~图6所示,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200,参见中国发明专利zl201810076900.2公开的辊轴切卡簧槽、倒角、车端面和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所不同的是,本发明针对该发明专利的刀具组件加工单元进行了改良,本发明中的辊轴切卡簧槽、倒角、车端面和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刀盘201(相当于中国发明专利zl201810076900.2公开的刀具组件加工单元230),包括一刀盘本体2100、一刀座滑块21、一l形齿排22、一方形齿排23。

刀盘本体2100固定连接机床的主轴驱动单元。

所述l形齿排22的末端连接到机床的丝杆推动单元;所述方形齿排23固定设置在所述刀座滑块21上。

l形齿排22和所述方形齿排23的齿槽为v形槽,并且均为斜齿槽;所述l形齿排22的斜齿槽和所述方形齿排23的斜齿槽相互啮合。

l形齿排22在机床的丝杆推动单元的驱动下在x轴运动,使得方形齿排23在y轴运动,从而方形齿排3带动所述刀座滑块21在y轴运动。l形齿排22在运动到末端时l形端头恰好被刀盘本体2100挡住。

刀座滑块1上对称设置两刀座24,其中一个刀座24上设有一第一刀架251,所述第一刀架251上设有所述车刀26;另一个所述刀座24上设有一第二刀架252,第二刀架252上设有所述槽刀27。

两个对称设置的刀座24的中心部位架设有一中心钻座28,所述中心钻座28上设有一钻头29。中心钻座28固定在刀盘本体2100上。刀盘本体2100在机床的主轴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做旋转运动,从而带动中心钻座28和钻头29做旋转运动。

本发明的机床刀盘201采用两个具有v形斜齿槽的齿排进行传动,齿排间隙小,大大减小了传动误差,并且可以消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间隙,切削精度高。两个具有v形斜齿槽的齿排进行传动,增大了刀盘的行程,可加工多种直径不同的工件。本发明的机床刀盘201为双刀座结构,车刀和槽刀分别设在两个对称设置的刀座上,这种结构不会发生重量偏心,整体装置较平稳,进刀稳定,提高了工作性能。本发明的机床刀盘201在两对称设置的刀座之间增加一中心钻座,中心钻座与刀盘本体固定连接,钻头设置在中心钻座上且与刀盘本体同心,在进行打中心孔工序时,钻头与刀盘本体同心保持不变,钻头与托辊轴在同一轴线上。托辊轴固定不动,通过刀盘本体的旋转完成打中心孔工序。这样的结构加工出的中心孔与托辊轴的中心线保持高同心度。

如图7~15所示,双头数控铣扁机300,包括床身3100、第一铣扁装置3200、第二铣扁装置3200'、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3300、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3300'。

床身3100,包括轨道3101和双向丝杆3102。轨道3101是位于床身3100的顶部,双向丝杆3102是位于床身3100内部。

第一铣扁装置3200和第二铣扁装置3200'对称架设在床身3100的轨道3101上,分别与双向丝杆3102连接。双向丝杆3102用于调节第一铣扁装置3200和第二铣扁装置3200'之间的距离。

第一铣扁装置3200,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铣刀机构3201、下铣刀机构3202、底座机构3203。

上铣刀机构3201,包括:上铣刀32011、第一主轴32012、第一减速机32013、第一主轴箱32014。第一减速机32013的齿轮与第一主轴32012的齿轮相啮合;第一主轴32012连接上铣刀32011。第一主轴32012、第一减速机32013装设在第一主轴箱32014内。

下铣刀机构3202,包括:下铣刀32021、第二主轴32022、第二减速机32023、第二主轴箱32024。第二减速机32023的齿轮与第二主轴32022的齿轮相啮合;第二主轴32022连接下铣刀32021。第二主轴32022、第二减速机32023装设在第二主轴箱32024内。

第一主轴箱32014和第二主轴箱32024装设在一大箱体3204内。

底座机构3203,包括:伺服电机32031、驱动丝杆32032、滑台32033、底座32034;滑台32033设在底座32034上;伺服电机32031通过驱动丝杆32032连接滑台32033。

大箱体3204装在滑台32033上。

伺服电机2031驱动大箱体3204在底座32034上往复移动,从而实现进刀和退刀。

大箱体3204的内壁设有滑轨32041,第一主轴箱32014和第二主轴箱32024的外壁设有滑块32042,与滑轨32041相配合。

第二铣扁装置3200'和第一铣扁装置3200结构相同。

第一铣扁装置3200的伺服电机32031和第二铣扁装置3200'的伺服电机32031'均连接到控制机构500(plc控制器)。

第一铣扁装置3200,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丝杆32051、第一刻度盘320511、第二丝杆32052,第二刻度盘320521;

第一丝杆32051装有第一刻度盘320511并与第一主轴箱32014相连接,用于精确调节所述上铣刀32011的高度;

第二丝杆32052装有第二刻度盘320521并与第二主轴箱32024相连接,用于精确调节所述下铣刀32021的高度。

还包括第一测量杆32061、一第二测量杆32062;

第一测量杆32061与第一主轴箱32014相连接,可以通过量具测量第一测量杆32061获得上铣刀32011调节的高度值;

第二测量杆32062与第二主轴箱32024相连接,可以通过量具测量第二测量杆32062获得下铣刀32021调节的高度值;

第二铣扁装置3200'也包括高度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一铣扁装置3200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

上下铣刀高度可以分别自由的精确调节,使得本发明能够对多种规格多种尺寸厚度的轴料零件进行铣扁加工(如图11至图14所示),并保证铣铣扁厚度b=b',如图15所示。

第一铣扁装置3200的底座上还设有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3300;所述第二铣扁装置3200'的底座上还设有一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3300';

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3300,包括:工件座3301、以及工件的y轴向调节装置3302、工件的z轴向调节装置3303。

工件的y轴向调节装置3302,包括:位于工件座3301一侧的固定夹具机构33021,和位于工件座3301另一侧的移动夹具机构33022。

固定夹具机构33021,包括:固定夹具头330211、下料斜杆330212;所述固定夹具头330211朝向所述工件座3301的一端具有第一v形槽,另一端连接所述下料斜杆330212;所述固定夹具头330211的顶部为向所述下料斜杆330212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下料斜杆330212沿所述斜面向下倾斜,有利于下料;所述下料斜杆330212上设有退料感应器330213;所述退料感应器330213连接plc控制器;当所述退料感应器330213感应到下料则发信号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则控制伺服电机2031回复原位,并自动抓料机构400上料。

移动夹具机构33022,包括:移动夹具头330221,液压油缸330222、感应杆330223。移动夹具头330221朝向工件座3301的一端具有一第二v形槽,另一端连接感应杆330223和液压油缸330222的活塞杆3302221;液压油缸330222的尾端固定连接一固定架330224,所述固定架330224上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器330225和第二感应器330226;所述液压油缸330222、所述第一感应器330225和所述第二感应器330226分别连接到plc控制器,所述感应杆330223的尾端设有一感应块330227;所述移动夹具头330221在所述液压油缸330222的活塞杆3302221作用下向前移动夹紧工件600,此时,所述感应杆330223上的感应块330227碰触到所述第一感应器330225,所述第一感应器330225发信号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所述伺服电机32031进刀;当所述移动夹具头330221在所述液压油缸330222的活塞杆3302221作用下向后移动松开工件600,此时,感应杆02221上的感应块0227碰触到所述第二感应器0226,所述第二感应器0226发信号给plc控制器。

所述工件的z轴向调节装置3303,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夹具头330221和所述移动夹具头330221之间的工件位33011下方的顶料块33031和与其相连接的顶料气缸33032;所述顶料气缸33032连接到plc控制器;工件位33011呈v形,其中部为空,以允许所述顶料块33031在所述工件位33011的中部上下运动;所述顶料块33031的顶面呈斜面;当所述顶料块33031在顶料气缸33032的推动下运动到所述工件位33011的上方时,所述顶料块33031的顶面、所述固定夹具头330221的顶面、所述下料斜杆30212三者形成同一斜面,以利于工件600的下料。

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3300'和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3300的结构相同。

第一铣扁装置3200的大箱体3204上设有一推动气缸33041,对准工件600的一端;第二铣扁装置3200'的的大箱体3204'上设有带丝牙调节块33042,对准工件600的另一端。或者,第二铣扁装置3200'的的大箱体3204'上设有推动气缸33041,对准工件600的一端;第一铣扁装置3200的大箱体3204上设有设有带丝牙调节块33042,对准工件600的另一端。推动气缸33041连接plc控制器;推动气缸33041和带丝牙调节块33042用于工件600的x轴向调节,使得每个托辊轴的左右铣扁宽度保持一致,即a=a',如图15所示。

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3300的工件座3301的侧边设有一第一接料槽3305;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3300'的工件座3301'的侧边设有一第二接料槽3305'。

双头数控铣扁机300的工作过程:

步骤1:一个工件加工完成后,伺服电机32031、32031'发信号给plc控制器(以下简称“plc”);

步骤2:plc控制液压油缸330222、330222'带动移动夹具头330221、330221'松开;

步骤3:plc接收到第二感应器330226、330226'发来的“移动夹具头松开”的信号,控制顶料气缸33032、33032'推动顶料块33031、33031'在z轴方向向上顶起工件600,工件600滚落出v形槽,顶料气缸33032、33032'回复原位;

步骤4:工件600滚落到固定夹具机构33021、33021'侧的退料感应器330213、330213';

步骤5:退料感应器330213、330213'发信号给plc,plc控制伺服电机32031、32031'驱动大箱体3204、3204'返回原处,并控制自动抓料机构400上料;

步骤6:自动抓料机构400将工件600送至固定夹具头330211、330211'和移动夹具头330221、330221'之间的工件位33011、33011',上料完,自动抓料机构400上的感应器发信号给plc,plc控制推动气缸33041推动工件600的左端往x轴向推动,使得工件600的右端抵靠到带丝牙调节块33042;

步骤7:推动气缸33041完成推动的逻辑程序后,plc控制液压油缸330222、330222'将移动夹具头330221、330221'往y轴方向移动,从而夹紧工件600;

步骤8:第一感应器330225、330225'发“移动夹具夹紧”的信号给plc,plc控制大箱体3204、3204'移动,铣刀对工件600进行加工,回到步骤1,继续循环。

本发明的双头数控铣扁机300可实现双头同时铣扁,效率高。自动上下料,实现全自动铣扁工序,无须人工介入。工件双头固定不动,刀具伺服进刀加工,工件固定稳定性好,进刀稳定,不碎刀。上下铣扁高度可以分别自由精确调节,适用多种规格多种尺寸厚度的工件的加工。两个铣扁装置的距离可调节,适用于多种不同长度的工件的加工。自动调节轴端铣扁位置,保证批次加工的宽度一致性。

自动抓料机构400和控制机构500的具体结构,参见中国发明专利zl201810076900.2公开的托辊轴切卡簧槽、倒角、车端面和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的说明书内容。

本发明在同一生产线上实现了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切卡簧槽、铣扁五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用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自动送料机构、一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一双头数控铣扁机、一自动抓料机构和一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自动送料机构、所述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所述双头数控铣扁机和所述自动抓料机构连接;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自动送料机构为所述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送料,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自动抓料机构向下抓起到达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出口的工件,并移动到所述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加工操作,加工完后,再通过控制所述自动抓料机构将工件移动至所述双头数控铣扁机进行铣扁工序,然后出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送料机构,包括:一送料单元、一工件定位单元、一工件调节单元、一防卡料装置;

所述送料单元,包括一放料台、一限位装置、一挡料装置、一顶推装置;

所述放料台的上端面由复数个具有间隙的杆体组成,所述放料台的上端面与水平面呈一倾斜角α,以使放置在所述放料台上端面的工件在重力作用下向所述上端面末端方向滚动;工件与所述杆体相互垂直;

所述放料台的上端面的末端设有多个挡料凸块形成挡料装置,以使放置在所述放料台上端面的工件滚动到所述上端面末端时被所述挡料装置挡住;

所述限位装置架设在所述放料台上端面的上方,其高度可调节,使得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放料台上端面之间的缝隙恰好允许一根工件通过;

所述顶推装置设置在所述挡料装置的下方,所述顶推装置穿过所述杆体的间隙将一根工件顶到所述挡料装置上方,在重力作用下的工件滚落到所述工件定位单元;所述顶推装置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工件定位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放料台侧面的两支架;两所述支架的顶面设有v型槽,两所述支架的顶面与所述挡料装置的上表面保持齐平,使得所述挡料装置上的托辊轴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到所述v型槽内;两所述支架之间的间距可调节;两所述支架的侧部均设有一第一感应器;两所述第一感应器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当两所述第一感应器检测到托辊轴落入所述v型槽内,则发信号给所述工件调节单元;所述工件调节单元对所述v型槽内的工件进行微调;

所述工件调节单元,包括两滑轨、两调节滑块、一传动组件;所述两滑轨固定在所述放料台的侧面、所述工件定位单元旁边;所述两调节滑块的下端部安装在所述两滑轨上;所述传动组件与两所述调节滑块的下端部对应连接,驱动两所述调节滑块沿着所述滑轨向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两调节滑块的上端部向内移动,夹紧工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伺服电机、一主同步带轮、一从同步带轮和一同步带,所述主同步带轮和从同步带轮分别位于所述两滑轨的左右两侧,所述同步带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于主同步带轮和从同步带轮上,两所述调节滑块的下端部还分别固定于同步带中运动方向相反的两侧,所述主同步带轮安装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伺服电机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每一所述调节滑块包括一推料气缸、一推料块及两感应开关;所述推料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料块连接;所述推料气缸和两所述感应开关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防卡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放料台上端面下方、与所述限位装置进口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放料台上端面位于所述限位装置出口下方的所述杆体上设有一第二感应器;所述防卡料装置和所述第二感应器均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

当所述第二感应器检测到上方无工件时,发信号给所述防卡料装置,所述防卡料装置会穿过所述杆体的间隙向上顶起,碰触到被所述限位装置挡住的工件使其松动,而后顺利向前滚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数控铣扁机,包括:床身、第一铣扁装置、第二铣扁装置;

所述床身,包括轨道和设在所述床身内的双向丝杆;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对称架设在所述床身的轨道上,分别与所述双向丝杆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铣刀机构、下铣刀机构、底座机构;

所述上铣刀机构,包括:上铣刀、第一主轴、第一减速机、第一主轴箱;所述第一减速机的齿轮与所述第一主轴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主轴连接所述上铣刀;所述第一主轴、第一减速机装设在所述第一主轴箱内;

所述下铣刀机构,包括:下铣刀、第二主轴、第二减速机、第二主轴箱;所述第二减速机的齿轮与所述第二主轴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主轴连接所述下铣刀;所述第二主轴、第二减速机装设在所述第二主轴箱内;

所述第一主轴箱和所述第二主轴箱装设在一大箱体内;

所述底座机构,包括:伺服电机、驱动丝杆、滑台、底座;所述滑台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驱动丝杆连接所述滑台;

所述大箱体装在所述滑台上;

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大箱体在所述底座上移动,从而实现进刀和退刀;

所述大箱体内壁设有滑轨,所述第一主轴箱和所述第二主轴箱的外壁设有滑块,与所述滑轨相配合;

所述第二铣扁装置和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伺服电机均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底座上还设有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底座上还设有一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

所述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工件座、以及工件的y轴向调节装置、工件的z轴向调节装置;

所述工件的y轴向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工件座一侧的固定夹具机构,和位于所述工件座另一侧的移动夹具机构;

所述固定夹具机构,包括:固定夹具头、下料斜杆;所述固定夹具头朝向所述工件座的一端具有第一v形槽,另一端连接所述下料斜杆;所述固定夹具头的顶部为向所述下料斜杆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下料斜杆沿所述斜面向下倾斜,有利于下料;所述下料斜杆上设有退料感应器;所述退料感应器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当所述退料感应器感应到下料则发信号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则控制所述伺服电机回复原位,并控制机械手上料;

所述移动夹具机构,包括:移动夹具头,液压油缸、感应杆;所述移动夹具头朝向所述工件座的一端具有一第二v形槽,另一端连接所述感应杆和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所述液压油缸的尾端固定连接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分别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感应杆的尾端设有一感应块;所述移动夹具头在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作用下向前移动夹紧工件,此时,所述感应杆上的感应块碰触到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发信号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伺服电机进刀;当所述移动夹具头在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作用下向后移动松开工件,此时,所述感应杆上的感应块碰触到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发信号给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工件的z轴向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夹具头和所述移动夹具头之间的工件位下方的顶料块和与其相连接的顶料气缸;所述顶料气缸连接到所述控制机构;所述工件位呈v形,其中部为空,以允许所述顶料块在所述工件位的中部上下运动;所述顶料块的顶面呈斜面;当所述顶料块在顶料气缸的推动下运动到所述工件位的上方时,所述顶料块的顶面、所述固定夹具头的顶面、所述下料斜杆三者形成同一斜面,以利于工件的下料;

所述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和所述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大箱体上设有一推动气缸,对准工件的一端;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大箱体上设有带丝牙调节块,对准工件的另一端;或者,所述第二铣扁装置的大箱体上设有一推动气缸,对准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大箱体上设有带丝牙调节块,对准工件的另一端;所述推动气缸连接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推动气缸和所述带丝牙调节块用于工件的x轴向调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铣扁装置,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测量杆、一第二测量杆;

所述第一丝杆装有第一刻度盘并与所述第一主轴箱相连接,用于精确调节所述上铣刀的高度;

所述第二丝杆装有第二刻度盘并与所述第二主轴箱相连接,用于精确调节所述下铣刀的高度;

所述第一测量杆与所述第一主轴箱相连接,用于测量所述上铣刀调节的高度值;

所述第二测量杆与所述第二主轴箱相连接,用于测量所述下铣刀调节的高度值;

所述第二铣扁装置也包括高度调节装置,和所述第一铣扁装置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工件座的侧边设有一第一接料槽;所述第二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工件座的侧边设有一第二接料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包括:一加工平台、一工件放置台、两组主直线导轨、两托辊轴加工装置、两主滚珠丝杠、两主丝杆螺母及两主伺服电机,一组所述主直线导轨相对设在加工平台的左端部,另一组所述主直线导轨相对设在加工平台的右端部,所述工件放置台设置在两组主直线导轨之间;两所述托辊轴加工装置安装在两组主直线导轨上,两所述主伺服电机安装于加工平台两侧,所述主滚珠丝杠的外侧固定在主伺服电机上,所述主滚珠丝杠的内侧固定在加工平台上,所述主滚珠丝杠的中部通过主丝杆螺母固定在托辊轴加工装置上,两所述托辊轴加工装置的操作端与工件放置台的安置口高度齐平,且所述工件放置台的安置口与自动送料机构中工件安放台的安放口相对设置,所述自动抓料机构的两机械手分别设于工件放置台的安置口与工件安放台的安放口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托辊轴加工装置,包括:一主轴驱动单元、一第一丝杆推动单元、一刀具组件加工单元及一第二丝杆推动单元;

所述主轴驱动单元包括一主轴箱、一主轴、一从皮带轮、一传动皮带、一主皮带轮、一动力电机及一拉杆,所述主轴安装于主轴箱内,所述从皮带轮安装在主轴的后端,所述从皮带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至主皮带轮,所述主皮带轮与设于主轴箱顶部的动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轴内设有中心通孔,所述拉杆安置在该中心通孔内;所述动力电机连接至控制机构;

所述第一丝杆推动单元包括一螺母滑套、一第一滚珠丝杠、一伸缩套、一第一伺服电机、一滑块、一滑块固定板及一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前端通过螺母滑套与拉杆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后端连接至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固定于螺母滑套上,且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滑块滑配连接,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块固定板固定在伸缩套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所述第一丝杆推动单元还包括一第一丝杆螺母、一拉杆螺母、一拉杆轴承、一轴承盖、一第一联轴器、一电机轴承座、一第一丝杆轴承、两接近开关及一接近开关感应块,所述第一滚珠丝杠通过第一丝杆螺母安装于螺母座的后端内,通过所述拉杆螺母、轴承盖及拉杆轴承将拉杆的后端固定在螺母滑套的前端内;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滚珠丝杠之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电机轴承座安装于伸缩套后端,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后端通过第一丝杆轴承固定在电机轴承座上;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块底部固定在螺母滑套上,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块位于两接近开关之间,并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上;所述接近开关连接至控制机构;

所述刀具组件加工单元,包括:包括一刀盘本体、一刀座滑块、一l形齿排、一方形齿排;所述刀盘本体连接到机床的主轴驱动单元;所述l形齿排的末端连接到机床的丝杆推动单元;所述方形齿排固定设置在所述刀座滑块上;所述l形齿排和所述方形齿排的齿槽为v形槽,并且均为斜齿槽;所述l形齿排的斜齿槽和所述方形齿排的斜齿槽相互啮合;所述l形齿排在机床的丝杆推动单元的驱动下在x轴运动,使得所述方形齿排在y轴运动,从而所述方形齿排带动所述刀座滑块在y轴运动;所述刀座滑块上设有刀座,所述刀座上设有刀架,所述刀架上设有车刀和槽刀;所述刀座滑块上的刀座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刀座上设有一第一刀架,所述第一刀架上设有所述车刀;另一个所述刀座上设有一第二刀架,所述第二刀架上设有所述槽刀;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刀座的中心部位架设有一中心钻座,所述中心钻座上设有一钻头;所述中心钻座固定在所述刀盘本体上;所述刀盘本体在机床的主轴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做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所述中心钻座和所述钻头做旋转运动;

所述第二丝杆推动单元包括一滑台面板、两第二直线导轨、一滑台、一第二滚珠丝杠、一第二丝杆螺母及一第二伺服电机,两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安装于滑台上,所述滑台面板的顶部安装于主轴箱底部,所述滑台面板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在两第二直线导轨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杠通过第二丝杆螺母固定在滑台面板底部,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后端连接至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一滑台后端,所述主滚珠丝杠的中部通过主丝杆螺母固定在滑台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连接至所述控制机构;

所述第二丝杆推动单元还包括至少两第二丝杆轴承及一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滚珠丝杠之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前后两端通过两第二丝杆轴承固定在滑台面板的前后两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驱动单元还包括至少四主轴承、一主轴盖、一伸缩套法兰架、一拉杆键套和一平键,通过所述主轴承和主轴盖将主轴固定于主轴箱内,所述平键安装于拉杆与拉杆键套之间,所述拉杆键套安装在主轴后端,所述伸缩套法兰架固定于主轴箱的后端部,且所述拉杆的后端部、主轴的后端部、从皮带轮、拉杆键套和平键均安装在伸缩套法兰架内,所述伸缩套法兰架的后端固定于伸缩套前端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抓料机构包括一桁架、一横向移动单元及两相对设置的纵向移动单元,所述桁架架设于自动送料机构和托辊轴加工机构上方,所述横向移动单元及纵向移动单元设于桁架架上端部;

所述横向移动单元包括一横向伺服电机、一伺服减速机、一第二齿轮、一第二齿条、一组横向直线导轨、一组横向滑块、两横向传感器及一横向滑座,所述一组横向滑块固定于所述横向滑座底部,所述横向滑块与横向直线导轨滑配连接,所述横向传感器设于第二齿条两侧,所述横向伺服电机通过伺服减速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条带动横向滑座沿着直线导轨水平移动;所述横向伺服电机、伺服减速机和横向传感器均连接至控制机构;

每一所述纵向移动单元包括一纵向伺服电机、一第三齿轮、一第三齿条、一纵向直线导轨、一纵向滑块、一机械手、一机械臂及一纵向传感器,所述第三齿条固定在机械臂内侧,所述纵向伺服电机驱动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第三齿条带动机械臂竖直移动;所述机械手和纵向传感器安装于机械臂底部,两所述纵向移动单元中的两机械手之间的距离与工件放置台的安置口与工件安放台的安放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纵向传感器、机械手和纵向伺服电机均连接至控制机构。

技术总结
一种托辊轴生产线设备,包括一自动送料机构、一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一双头数控铣扁机、一自动抓料机构和一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分别与自动送料机构、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一体的机床、双头数控铣扁机和自动抓料机构连接;控制机构控制自动送料机构为机床送料,控制自动抓料机构向下抓起到达自动送料机构出口的工件,并移动到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切卡簧槽、车端面、倒角和打中心孔加工操作,加工完后,再通过控制自动抓料机构将工件移动至双头数控铣扁机进行铣扁工序,然后出料。本发明在同一生产线上实现了车端面、倒角、打中心孔、切卡簧槽、铣扁五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林东;林典;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三迅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84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