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钢板热度铝或者铝锌硅时,带钢从退火炉经由炉鼻子进入热镀锅内,为了避免带钢被氧化,通常在退火炉、炉鼻子和热镀锅内充入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但是非氧化气氛中,锌液表面无法形成氧化层,锌锅内温度高达450℃~600℃,锌液在此温度下不断蒸发,热镀锅和炉鼻子内锌蒸气浓度较高,锌蒸气在温度较低的炉鼻子和出口导向辊处凝结形成锌灰,锌灰粘附到带钢表面形成带钢白条等锌灰印缺陷。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炉鼻子上设置锌灰过滤系统,对炉鼻子内气体进行冷却、过滤、升温处理,除去锌蒸气后,将气体重新充入炉鼻子中。现有锌灰过滤系统不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由于在一个生产周期后,需要将锌灰过滤系统从炉鼻子上拆下,再次安装时无法确认法兰处以及整个锌灰过滤系统的气密性,而气密性不好将会导致空气进入炉鼻子氧化带钢、含有锌蒸气的气体外泄污染环境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锌灰过滤系统不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问题。
一种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包括气体循环管道,气体循环管道上设有风机、过滤装置和气体加热装置,气体循环管道的抽气端和输气端均设有法兰,气体循环管道靠近抽气端和输气端处均设有闸阀,气体循环管道内接近抽气端闸阀和输气端闸阀处均设有气体压强传感器,气体循环管道靠近风机处设有闸阀。炉鼻子内的氮气氢气混合气体中混杂有热镀锅内蒸发出的锌蒸气,气体循环管道首尾两端均与炉鼻子连通,通过风机产生的压差使炉鼻子内的气体进入气体循环管道,在气体循环管道内冷却后,经过滤装置过滤,除去锌蒸气凝结成的锌灰后,经气体加热装置加热,达到符合要求的温度后,通过气体循环管道再次输入到炉鼻子内作为保护气体。有效地降低了炉鼻子内锌蒸气的浓度,减少了炉鼻子内锌蒸气凝结成锌灰的情况,降低了锌灰落在带钢表面,造成镀层缺陷的可能性。装置使用前,关闭抽气端和输气端的闸阀,关闭气体加热装置,开启风机,一段时间后关闭风机处的闸阀,关闭风机,观察两气体压强传感器的读数,若一段时间内不变,则装置整体气密性良好。风机使气体循环管道内与外界产生压强差,设置于气体循环管道上的三个闸阀将气体循环管道分为封闭的两段,气体压强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循环管道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一段时间内不变则系统气密性良好。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外壳,过滤外壳内设有将过滤外壳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弹性隔板,弹性隔板上设有过滤网筒,过滤外壳上设有与气体循环管道连接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弹性隔板两侧。弹性隔板将过滤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区域,过滤网筒对气体进行过滤,锌灰留在过滤外壳内。
进一步,所述气体循环管道包括抽气管道和输气管道,抽气管道和输气管道分别与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抽气管道外壁上设有散热片。散热片用于对通过抽气管道的气体进行冷却。
进一步,所述抽气管道内壁设有铜环,铜环内设有铜网,铜环与所述散热片通过穿过抽气管道壁的铜柱连接。铜网较大的表面积加快了与气体的热交换速率,铜柱实现铜网与散热片的热交换。
进一步,所述法兰处设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确保了法兰连接处的气密性。
进一步,所述过滤外壳内设有电机,电机转轴上设有用于使弹性隔板振动的偏心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风机使气体循环管道内与外界产生压强差,设置于气体循环管道上的三个闸阀将气体循环管道分为封闭的两段,气体压强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循环管道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一段时间内不变则系统气密性良好。炉鼻子内的氮气氢气混合气体中混杂有热镀锅内蒸发出的锌蒸气,气体循环管道首尾两端均与炉鼻子连通,通过风机产生的压差使炉鼻子内的气体进入气体循环管道,在气体循环管道内冷却后,经过滤装置过滤,除去锌蒸气凝结成的锌灰后,经气体加热装置加热,达到符合要求的温度后,通过气体循环管道再次输入到炉鼻子内作为保护气体。有效地降低了炉鼻子内锌蒸气的浓度,减少了炉鼻子内锌蒸气凝结成锌灰的情况,降低了锌灰落在带钢表面,造成镀层缺陷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连接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气管道结构示意图。
1、气体循环管道,2、风机,3、过滤装置,4、气体加热装置,5、法兰,6、闸阀,7、过滤外壳,8、弹性隔板,9、过滤网筒,10、散热片,11、铜环,12、铜网,13、铜柱,14、电机,15、偏心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包括气体循环管道1,气体循环管道1上设有风机2、过滤装置3和气体加热装置4,气体循环管道1的抽气端和输气端均设有法兰5,气体循环管道1靠近抽气端和输气端处均设有闸阀6,气体循环管道1内接近抽气端闸阀6和输气端闸阀6处均设有气体压强传感器,气体循环管道1靠近风机2处设有闸阀6。炉鼻子内的氮气氢气混合气体中混杂有热镀锅内蒸发出的锌蒸气,气体循环管道1首尾两端均与炉鼻子连通,通过风机2产生的压差使炉鼻子内的气体进入气体循环管道1,在气体循环管道1内冷却后,经过滤装置3过滤,除去锌蒸气凝结成的锌灰后,经气体加热装置4加热,达到符合要求的温度后,通过气体循环管道1再次输入到炉鼻子内作为保护气体。有效地降低了炉鼻子内锌蒸气的浓度,减少了炉鼻子内锌蒸气凝结成锌灰的情况,降低了锌灰落在带钢表面,造成镀层缺陷的可能性。装置使用前,关闭抽气端和输气端的闸阀6,关闭气体加热装置4,开启风机2,一段时间后关闭风机2处的闸阀6,关闭风机2,观察两气体压强传感器的读数,若一段时间内不变,则装置整体气密性良好。过滤装置3包括过滤外壳7,过滤外壳7内设有将过滤外壳7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弹性隔板8,弹性隔板8上设有过滤网筒9,过滤外壳7上设有与气体循环管道1连接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弹性隔板8两侧。弹性隔板8将过滤外壳7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区域,过滤网筒9对气体进行过滤,锌灰留在过滤外壳7内。气体循环管道1包括抽气管道和输气管道,抽气管道和输气管道分别与风机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抽气管道外壁上设有散热片10。散热片10用于对通过抽气管道的气体进行冷却。抽气管道内壁设有铜环11,铜环11内设有铜网12,铜环11与所述散热片10通过穿过抽气管道壁的铜柱13连接。铜网12较大的表面积加快了与气体的热交换速率,铜柱13实现铜网12与散热片10的热交换。法兰5处设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确保了法兰5连接处的气密性。过滤外壳7内设有电机14,电机14转轴上设有用于使弹性隔板8振动的偏心轮15。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循环管道(1),气体循环管道(1)上设有风机(2)、过滤装置(3)和气体加热装置(4),气体循环管道(1)的抽气端和输气端均设有法兰(5),气体循环管道(1)靠近抽气端和输气端处均设有闸阀(6),气体循环管道(1)内接近抽气端闸阀(6)和输气端闸阀(6)处均设有气体压强传感器,气体循环管道(1)靠近风机(2)处设有闸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过滤外壳(7),过滤外壳(7)内设有将过滤外壳(7)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弹性隔板(8),弹性隔板(8)上设有过滤网筒(9),过滤外壳(7)上设有与气体循环管道(1)连接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弹性隔板(8)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循环管道(1)包括抽气管道和输气管道,抽气管道和输气管道分别与风机(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抽气管道外壁上设有散热片(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道内壁设有铜环(11),铜环(11)内设有铜网(12),铜环(11)与所述散热片(10)通过穿过抽气管道壁的铜柱(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5)处设有密封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气密性检测功能的锌灰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外壳(7)内设有电机(14),电机(14)转轴上设有用于使弹性隔板(8)振动的偏心轮(1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