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太阳能加热生活热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当前太阳能热利用中技术最成熟、经济上最具竞争力、应用最广泛、产业化发展最快的领域。在我国太阳能资源适宜的省市和地区,相继出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强制性推广政策和技术标准,普及太阳能热水利用。
目前建筑行业太阳能热水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和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也出现一些问题,诸如太阳能机房设备安装不规则、机房水泵运行噪声等问题引起相关专家和企业的注意,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领域。经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太阳能机房主要采用分散式安装,且太阳能机房内设备均为现场安装,工作效率较低,水泵和管道安装布置走向不规则,容易产生噪声,安装质量不能保证。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太阳能热水系统机房内设备进行集成预制式安装,将机房内各设备集成到一个底架支座上,实现对房间内设备的集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用以提升太阳能热水系统现场安装质量,降低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噪声,通过对太阳能热水系统机房设备的集成,实现太阳能热水系统机房的快速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包括供热组、集热组和作为二者间传热工具的热交换器;
所述供热组包括供热循环回水管和供热循环给水管,所述供热循环回水管的一端与热交换器冷介质进口连接,另一端与生活用水水箱回水管道连接,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的一端与热交换器冷介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生活用水水箱给水管道连接;
所述集热组包括集热循环回液管和集热循环给液管,所述集热循环回液管的一端与热交换器热介质进口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出口管道连接,所述集热循环给液管的一端与热交换器热介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进口管道连接;
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上设有供热循环泵组,所述供热循环泵组和热交换器之间的管道上接有膨胀水箱,所述集热循环给液管上设有集热循环泵组,所述集热循环泵组和热交换器之间的管道上接有定压罐。
进一步地,所述集热循环泵组、供热循环泵组、热交换器、定压罐、膨胀水箱以及连接的管路均安装在同一底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交换器为板式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和集热循环回液管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供热循环回水管和集热循环回液管上均设有热量表,上述四条管路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上设有并联的两组供热循环泵组,所述集热循环给液管上设有并联的两组集热循环泵组,所述供热循环泵组和集热循环泵组均包括循环泵、循环泵进出口管道上所设的截止阀,以及循环泵出口与截止阀之间所设的单向阀;
所述供热循环泵组和集热循环泵组均为静音屏蔽泵。
进一步地,所述定压罐和膨胀水箱上均设有液位计,所述的膨胀水箱安装在集热循环管路的最高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可以在工厂进行流水线预制式设计与组装,在太阳能热水系统机房现场只需要对接外围管道,实现机房设备快速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2)该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改变传统集热循环泵和供热循环泵分体式安装方式,将集热循环泵组和供热循环泵组以及其他设备安装在同一底架上,能够实现集热循环泵和供热循环泵运行时震动的消除,降低机房运行噪声。
(3)该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采用集成式安装,可以使太阳能热水机房内部管路布置和电线布置更为规整,便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膨胀水箱;2-供热循环泵组;3-热交换器;4-集热循环泵组;5-定压罐;6-供热循环侧热量表;7-集热循环侧热量表;8-供热循环泵组出口压力传感器;9-供热循环泵组出口温度;10-控制柜;11-供热循环给水管;12-供热循环回水管;13-集热循环回液管;14-集热循环给液管;15-补水管;16-补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包括供热组、集热组和作为二者间传热工具的热交换器3;
所述供热组包括供热循环回水管12和供热循环给水管11,所述供热循环回水管12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冷介质进口连接,另一端与生活用水水箱回水管道连接,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11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冷介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生活用水水箱给水管道连接;
所述集热组包括集热循环回液管13和集热循环给液管14,所述集热循环回液管13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热介质进口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出口管道连接,所述集热循环给液管14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热介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进口管道连接;
整个系统中,由集热循环回液管13、集热循环给液管14和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组成供热循环组,由供热循环回水管12、供热循环给水管11和生活用水水箱组成供热循环组,集热循环组内的液体经太阳能加热后,再通过热交换器3将热量传导给供热循环组,供热循环组将热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水箱内供用户使用。
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11上设有供热循环泵组2,所述供热循环泵组2和热交换器3之间的管道上接有膨胀水箱1,所述集热循环给液管14上设有集热循环泵组4,所述集热循环泵组4和热交换器3之间的管道上接有定压罐5。
膨胀水箱1用于收容和供热组中水的胀缩量,所述的膨胀水箱1安装在供热组的管路最高位置,膨胀水箱1上设有补水管15,所述定压罐5用于平衡集热组的系统压力;所述定压罐5和膨胀水箱1上均设有液位计,用于显示定压罐5和膨胀水箱1内的液位,便于查看,所述的定压罐5和膨胀水箱1的容积根据太阳能热水系统参数进行选型。
所述集热循环泵组4、供热循环泵组2、热交换器3、定压罐5、膨胀水箱1以及连接的管路均安装在同一底架上。
所述的热交换器3使用寿命长而且温度传导性好的板式热交换器3,所述的热交换器3的换热面积根据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换热负荷进行选型确定。
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11和集热循环回液管13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供热循环回水管12和集热循环回液管13上均设有热量表,上述四条管路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热量表均通过电缆与控制柜10电连接,所述的控制柜10内部安装有电源和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上述仪表的数值实现对集热组和供热组的起停控制,所述的控制柜10能够实现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控制参数设置,并通过显示器显示仪表数值。
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11上设有并联的两组供热循环泵组2,所述集热循环给液管14上设有并联的两组集热循环泵组4,所述供热循环泵组2和集热循环泵组4均包括循环泵、循环泵进出口管道上所设的截止阀,以及循环泵出口与截止阀之间所设的单向阀;
两组循环泵在控制柜10的控制下实现交替运行,为减少噪音,所述循环泵均选用静音屏蔽泵。
所述的循环泵型号不局限于一种,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参数根据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选型匹配,集热组的循环泵材质应根据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介质选用碳钢材质或者不锈钢材质,所述的供热组的循环泵一般采用碳钢材质,以降低设备成本,所述供热组的循环泵一般采用软化水作为循环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组、集热组和作为二者间传热工具的热交换器(3);
所述供热组包括供热循环回水管(12)和供热循环给水管(11),所述供热循环回水管(12)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冷介质进口连接,另一端与生活用水水箱回水管道连接,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11)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冷介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生活用水水箱给水管道连接;
所述集热组包括集热循环回液管(13)和集热循环给液管(14),所述集热循环回液管(13)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热介质进口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出口管道连接,所述集热循环给液管(14)的一端与热交换器(3)热介质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进口管道连接;
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11)上设有供热循环泵组(2),所述供热循环泵组(2)和热交换器(3)之间的管道上接有膨胀水箱(1),所述集热循环给液管(14)上设有集热循环泵组(4),所述集热循环泵组(4)和热交换器(3)之间的管道上接有定压罐(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循环泵组(4)、供热循环泵组(2)、热交换器(3)、定压罐(5)、膨胀水箱(1)以及连接的管路均安装在同一底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3)为板式热交换器(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11)和集热循环回液管(13)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供热循环回水管(12)和集热循环回液管(13)上均设有热量表,上述四条管路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循环给水管(11)上设有并联的两组供热循环泵组(2),所述集热循环给液管(14)上设有并联的两组集热循环泵组(4),所述供热循环泵组(2)和集热循环泵组(4)均包括循环泵、循环泵进出口管道上所设的截止阀,以及循环泵出口与截止阀之间所设的单向阀;
所述供热循环泵组(2)和集热循环泵组(4)均为静音屏蔽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罐(5)和膨胀水箱(1)上均设有液位计,所述的膨胀水箱(1)安装在集热循环管路的最高位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