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热网自动阀门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以煤为主要燃料的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冬季取暖的主要形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所以在供热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集中供热近些年在我国发展很快,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在供热领域得到应用,能耗指标也在不断降低。集中供热一般分为热源、热力管网、热用户三部分,其中耗能主要在热用户端,而热用户端之所以能耗高,主要是由于供热管网水力工况不平衡,导致了用户室温的供热效果冷热不均,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供热管网水力工况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施工、运行各环节的综合原因造成的。
目前主要是用纯人工的手段进行水力工况平衡调整,人工调整时,工人们首先测量待调整小区各单元的回水温度,用红外测温仪依次检测,由于不是实时检测,滞后性很大,测量管道内的水温,属于非接触测量,误差也偏大,测量完所有的回水温度后,求得平均值,根据偏差情况再人工去调整各单元的回水手动阀门,反复调整多次,整个过程要持续若干天,调整的效果与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与操作水平相关,这对供热企业来说是一个大的人力瓶颈,所以热网用户端水力平衡问题在所有供热企业都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本单位的专利号为“201720053382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热网自动阀门调整系统,包括若干设于热网用户端单元回水母管上的自动调节阀,所述自动调节阀包括驱动器和设于所述驱动器下端的阀体,所述驱动器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以及用于调节所述阀芯开度的执行器,所述执行器上设有数据采集端子,所述数据采集端子包括供水温度采集端子、回水温度采集端子、供水压力采集端子、回水压力采集端子和电源端子,所述供水温度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水温度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水压力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回水压力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电源端子连接有电池,所述执行器还连接有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还连接有时钟控制器,所述时钟控制器用于控制无线信号收发器发射信号的时间和频率。该系统能够实时检测管道的温度,实现数据的远程交互,从而能够调节单元回水母管的流量,进而控制单元回水母管的温度,达到调节单元回水工况平衡的目的。但该热网自动阀门调整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供热管道内流通的是高温高压的水,这种情况对调节阀的阀芯冲刷较为厉害;2、虽然热源处会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清除,但是由于长期对水的反复加热、对水管的冲刷以及周期性供暖的原因,供水管道内难免还会存在很多杂质,这进一步的加剧了对阀芯的冲蚀,减少了自动调节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网自动阀门调整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热网自动阀门调整系统,包括若干设于热网用户端单元回水母管上的自动调节阀组件,所述自动调节阀组件包括自动调节阀和调节管道,所述调节管道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包括直管和一体设于所述直管一侧的l型管,所述第一换向阀的一端与回水母管的进水端相连,另两端分别与直管的一端和第二换向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直管的另一端设有手动调节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自动调节阀和回水母管的出水端相连,所述l型管的另一端也与自动调节阀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直管的另一端一体设有向下的延伸管,所述手动调节阀设于延伸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调节阀包括驱动器和设于所述驱动器下端的阀体,所述驱动器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以及用于调节所述阀芯开度的执行器,所述执行器上设有数据采集端子,所述数据采集端子包括供水温度采集端子、回水温度采集端子、供水压力采集端子、回水压力采集端子和电源端子,所述供水温度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水温度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水压力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回水压力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电源端子连接有电池,所述执行器还连接有无线信号收发器。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还连接有时钟控制器,所述时钟控制器用于控制无线信号收发器发射信号的时间和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设有自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温度采集端子、回水温度采集端子、供水压力采集端子、回水压力采集端子和电源端子还与显示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管,一方面避免了流水对阀芯的直接冲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较少水中的杂质对阀芯造成的冲击腐蚀。通过设置转向阀,便于定期对转向管内的杂志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调节阀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应用示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调节阀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应用示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调节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调节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器的内部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第一转向阀;2-第二转向阀;3-直管;4-l型管;5-进水端;6-手动调节阀;7-出水端;8-延伸管;9-自动调节阀;10-驱动器;11-阀体;12-执行器;13-数据采集端子;14-供水温度采集端子;15-回水温度采集端子;16-供水压力采集端子;17-回水压力采集端子;18-电源端子;19-第一温度传感器;20-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一压力传感器;22-第二压力传感器;23-电池;24-无线信号收发器;25-时钟控制器;26-显示器;27-rs485通讯输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网自动阀门调整系统,包括若干设于热网用户端单元回水母管上的自动调节阀组件,所述自动调节阀组件包括自动调节阀9和调节管道,所述调节管道包括第一换向阀1、第二换向阀2和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包括直管3和一体设于所述直管3一侧的l型管4,所述第一换向阀1的一端与回水母管的进水端5相连,另两端分别与直管3的一端和第二换向阀2的一端相连,所述直管3的另一端设有手动调节阀6,所述第二换向阀2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自动调节阀9和回水母管的出水端7相连,所述l型管4的另一端与也与自动调节阀9相连。
在给用户正式供暖前,供暖工作人员可调节第一换向阀1和第二换向阀2,使自动调节阀组件工作在第一工作状态。自动调节阀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流水按照第一换向阀1、第二换向阀2、自动调节阀9、l型管4和直管3的方向流动。管道内的水刚开始流动时,会将管道内沉淀的杂质带动起来,此时杂质较多,并能够通过直管3的右端排出管道外。正式供暖时,供暖工作人员可调节第一换向阀1和第二换向阀2使自动调节阀组件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自动调节阀组件工作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流水依次流向第一换向阀1、直管3、l型管4、第二换向阀2和回水母管的出水端7,此时直管3和l型管4构成盲三通结构,进入直管3内的大部分杂质会在直管3的右端聚集,供暖工作一段时间后,供暖工作人员可通过调节自动调节阀组件和手动调节阀6来清理杂质。
为了更好的收集供热管道内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自动调节阀9内,如图2所示,所述直管3的另一端一体设有向下的延伸管8,所述手动调节阀6设于延伸管8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向阀1和第二换向阀2均为电磁换向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自动调节阀9包括驱动器10和设于所述驱动器10下端的阀体11,所述驱动器10包括设于所述阀体11内的阀芯以及用于调节所述阀芯开度的执行器12,所述执行器12上设有数据采集端子13,所述数据采集端子13包括供水温度采集端子14、回水温度采集端子15、供水压力采集端子16、回水压力采集端子17和电源端子18,所述供水温度采集端子14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9,所述回水温度采集端子15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0,所述供水压力采集端子16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1,所述回水压力采集端子17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2,所述电源端子18连接有电池23,所述执行器12还连接有无线信号收发器24,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24还连接有时钟控制器25,所述时钟控制器25用于控制无线信号收发器24发射信号的时间和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1设有自锁装置。自锁装置用于当阀体11调整到合适位置时,避免管道内水的作用使得阀门的开度受到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水温度采集端子14、回水温度采集端子15、供水压力采集端子16、回水压力采集端子17和电源端子18还与显示器26相连。显示器26优选为触摸屏式显示器,触摸屏式显示器除了能够实时显示采集端子采集的数据外。通过相应的设置,还可以达到调节其它数据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1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供热管道的螺纹或法兰。对于口径在dn15-dn50的供热管道,优选将阀体11与供热管道之间采用螺纹进行连接,对于口径在dn65-dn150的供热管道,优选将阀体11与供热管道之间采用法兰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1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球墨铸铁。对于口径在dn15-dn50的供热管道,优选阀体11的材质选用不锈钢,对于口径在dn65-dn150的供热管道,优选阀体11的材质选用球墨铸铁。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均为pt100。所述执行器12上还设有rs485通讯输入端子27。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2均为二线制压力变送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热网自动阀门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设于热网用户端单元回水母管上的自动调节阀组件,所述自动调节阀组件包括自动调节阀和调节管道,所述调节管道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包括直管和一体设于所述直管一侧的l型管,所述第一换向阀的一端与回水母管的进水端相连,另两端分别与直管的一端和第二换向阀的一端相连,所述直管的另一端设有手动调节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自动调节阀和回水母管的出水端相连,所述l型管的另一端也与自动调节阀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的另一端一体设有向下的延伸管,所述手动调节阀设于延伸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节阀包括驱动器和设于所述驱动器下端的阀体,所述驱动器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以及用于调节所述阀芯开度的执行器,所述执行器上设有数据采集端子,所述数据采集端子包括供水温度采集端子、回水温度采集端子、供水压力采集端子、回水压力采集端子和电源端子,所述供水温度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水温度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水压力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回水压力采集端子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电源端子连接有电池,所述执行器还连接有无线信号收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还连接有时钟控制器,所述时钟控制器用于控制无线信号收发器发射信号的时间和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设有自锁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温度采集端子、回水温度采集端子、供水压力采集端子、回水压力采集端子和电源端子还与显示器相连。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