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71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于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bopp薄膜的生产是将高分子聚丙烯的熔体首先通过狭长机头制成片材或厚膜,然后在专用的拉伸机内,在一定的温度和设定的速度下,同时或分步在垂直的两个方向(纵向、横向)上进行的拉伸,并经过适当的冷却或热处理或特殊的加工(如电晕、涂覆等)制成的薄膜。

在bopp薄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将bopp膜原料先进行烘干干燥后再转移至混合箱中实现混合,步骤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有的混料装置不具备研磨功能,原料长时间放置后容易出现结块的现象,影响原料的混合质量,另外,现有的混料装置一般只能对箱体上部的生产原料进行混合,而对于箱体底部的生产原料不能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混合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克服了现有的bopp薄膜生产需要人工将bopp膜原料先进行烘干干燥后再转移至混合箱中实现混合,步骤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有的混料装置不具备研磨功能,原料长时间放置后容易出现结块的现象,影响原料的混合质量及现有的混料装置一般只能对箱体上部的生产原料进行混合,而对于箱体底部的生产原料不能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混合效果差的缺点。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包括烘干箱、进料斗、下料管、热风室、加热器、风机、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翻料板、第三传送带、混合箱、第二转轴、第二电机、混合叶片,所述烘干箱上设有所述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部连接有所述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下端穿过所述烘干箱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料端上方,所述烘干箱内设有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料端一侧设有翻料板,所述翻料板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料端上方,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一侧设有所述热风室,所述热风室靠近所述翻料板一侧设有分散板,所述分散板上均匀设有两个以上的通风孔,所述热风室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器一端相连,所述加热器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风机相连,所述烘干箱与所述混合箱之间倾斜向上设有所述第三传送带,所述混合箱从上至下设有研磨室和混料室,所述研磨室内竖直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一转轴下端设有与所述研磨室相适配的研磨辊,所述研磨辊外壁上设有第二研磨凸起,所述研磨室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研磨凸起相适配的第一研磨凸起,所述混料室内横向安装有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三角皮带连接大带轮,所述大带轮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接,所述混料室底部向上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通过第三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翻料叶片,所述混料室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卸料闸门。

优选地,所述研磨室呈漏斗状且所述研磨室底部与所述混料室相连通,所述翻料板为弧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研磨凸起与所述第二研磨凸起呈间隔分布设置。

优选地,所述混料室底部呈漏斗状且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混料室底部的最低处,所述翻料叶片呈螺旋状且大小与所述混料室底部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三传送带外部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一端与所述烘干箱底部相连,所述防尘罩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箱上方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送带下料端延伸至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上料端上方。

优选地,所述下料管两侧均设有振动器。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克服了现有的bopp薄膜生产需要人工将bopp膜原料先进行烘干干燥后再转移至混合箱中实现混合,步骤繁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有的混料装置不具备研磨功能,原料长时间放置后容易出现结块的现象,影响原料的混合质量及现有的混料装置一般只能对箱体上部的生产原料进行混合,而对于箱体底部的生产原料不能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混合效果差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二、三传送带实现边传送边烘干,无需人工再转移至混料箱内,实现了烘干混合一体化,减少人力,提高混合效率,保证混合效果。

2、通过研磨辊上的第二研磨凸起和研磨室内的第一研磨凸起之间的配合实现研磨,将大颗粒或者结块的原料进行充分研磨后进入到混料室内,研磨室呈漏斗状,研磨辊与研磨室相适配,研磨效果好。

3、翻料叶片呈螺旋状且大小与混料室底部相适配,提高了翻料叶片的翻料效果。

4、防尘罩的设置可以防止原料传送过程产生的粉尘飞扬而影响工作环境。

5、通过分散板上的通风孔均匀地分散至烘干箱内实现干燥的均匀性,振动器的设置带动进料斗中的原料振动实现原料的均匀下料,保证原料干燥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烘干箱、2-进料斗、3-下料管、4-振动器、5-热风室、6-分散板、61-通风孔、7-加热器、8-风机、9-第一传送带、10-第二传送带、11-翻料板、12-第三传送带、13-防尘罩、14-混合箱、15-研磨室、151-第一研磨凸起、16-混料室、17-第一转轴、18-第一电机、19-研磨辊、191-第二研磨凸起、20-第二转轴、21-从动轮、22-大带轮、23-三角皮带、24-第二电机、25-混合叶片、26-第三电机、27-第三转轴、28-翻料叶片、29-出料口、30-卸料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包括烘干箱1、进料斗2、下料管3、热风室5、加热器7、风机8、第一传送带9、第二传送带10、翻料板11、第三传送带12、混合箱14、第二转轴20、第二电机24、混合叶片25,所述烘干箱1上设有所述进料斗2,所述进料斗2底部连接有所述下料管3,所述下料管3下端穿过所述烘干箱1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传送带9上料端上方,所述烘干箱1内设有所述第一传送带9和所述第二传送带10,所述第一传送带9的下料端一侧设有翻料板11,所述翻料板11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传送带10的上料端上方,所述第一传送带9和所述第二传送带10一侧设有所述热风室5,所述热风室5靠近所述翻料板11一侧设有分散板6,所述分散板6上均匀设有两个以上的通风孔61,所述热风室5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器7一端相连,所述加热器7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风机8相连,所述烘干箱1与所述混合箱14之间倾斜向上设有所述第三传送带12,所述混合箱14从上至下设有研磨室15和混料室16,所述研磨室15内竖直安装有第一转轴17,所述第一转轴17通过第一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7下端设有与所述研磨室15相适配的研磨辊19,所述研磨辊19外壁上设有第二研磨凸起191,所述研磨室15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研磨凸起191相适配的第一研磨凸起151,所述混料室16内横向安装有所述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的一端设有从动轮21,所述从动轮21通过三角皮带23连接大带轮22,所述大带轮22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所述第二电机24相连接,所述混料室16底部向上安装有第三转轴27,所述第三转轴27通过第三电机26进行驱动,所述第三转轴27上设有翻料叶片28,所述混料室16底部设有出料口29,所述出料口29上设有卸料闸门30。

所述研磨室15呈漏斗状且所述研磨室15底部与所述混料室16相连通,所述翻料板11为弧形状,所述第一研磨凸起151与所述第二研磨凸起191呈间隔分布设置,所述混料室16底部呈漏斗状且所述出料口29位于所述混料室16底部的最低处,所述翻料叶片28呈螺旋状且大小与所述混料室16底部相适配,所述第三传送带12外部设有防尘罩13,所述防尘罩13一端与所述烘干箱1底部相连,所述防尘罩13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箱14上方相连,所述第二传送带10下料端延伸至所述第三传送带12的上料端上方,所述下料管3两侧均设有振动器4。

实际工作中,将bopp原料放置于进料斗2中,打开风机8冷风进入到加热器7中实现加热后进入到热风室5内,通过分散板6上的通风孔61均匀地分散至烘干箱1内实现干燥的均匀性,启动振动器4带动进料斗2中的原料振动实现原料的均匀下料,原料从下料管3均匀地落入到第一传送带9上,启动第一传送带9,带动原料传送,实现边传送边烘干,通过第一传送带9传送至弧形翻料板11上实现翻料后再通过第二传送带10继续传送烘干,最后原料落入第三传送带12上通过第三传送带12传送至混合箱14内,启动第一电机18,带动研磨辊19转动,通过研磨辊上的第二研磨凸起191和研磨室15内的第一研磨凸起151之间的配合实现研磨,将大颗粒或者结块的原料进行充分研磨后进入到混料室16内,启动第二电机24带动第二转轴20转动带动混合叶片25实现原料的充分混合,同时,可以启动第三电机26带动竖直方向的翻料叶片28转动将底部的原料向上翻起,并通过混合叶片25实现混合,保证底部的原料也能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完毕后,可以拉开卸料闸门30,原料从出料口29排出。所述研磨室15呈漏斗状,所述研磨辊19与研磨室15相适配,研磨效果好。所述混料室16底部呈漏斗状且所述出料口29位于所述混料室16底部的最低处,可以避免原料堆积在底部,方便原料混合后的出料。所述翻料叶片28呈螺旋状且大小与所述混料室16底部相适配,提高了翻料叶片28的翻料效果。防尘罩13的设置可以防止原料传送过程产生的粉尘飞扬而影响工作环境。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1)、进料斗(2)、下料管(3)、热风室(5)、加热器(7)、风机(8)、第一传送带(9)、第二传送带(10)、翻料板(11)、第三传送带(12)、混合箱(14)、第二转轴(20)、第二电机(24)、混合叶片(25),所述烘干箱(1)上设有所述进料斗(2),所述进料斗(2)底部连接有所述下料管(3),所述下料管(3)下端穿过所述烘干箱(1)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传送带(9)上料端上方,所述烘干箱(1)内设有所述第一传送带(9)和所述第二传送带(10),所述第一传送带(9)的下料端一侧设有翻料板(11),所述翻料板(11)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传送带(10)的上料端上方,所述第一传送带(9)和所述第二传送带(10)一侧设有所述热风室(5),所述热风室(5)靠近所述翻料板(11)一侧设有分散板(6),所述分散板(6)上均匀设有两个以上的通风孔(61),所述热风室(5)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器(7)一端相连,所述加热器(7)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风机(8)相连,所述烘干箱(1)与所述混合箱(14)之间倾斜向上设有所述第三传送带(12),所述混合箱(14)从上至下设有研磨室(15)和混料室(16),所述研磨室(15)内竖直安装有第一转轴(17),所述第一转轴(17)通过第一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7)下端设有与所述研磨室(15)相适配的研磨辊(19),所述研磨辊(19)外壁上设有第二研磨凸起(191),所述研磨室(15)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研磨凸起(191)相适配的第一研磨凸起(151),所述混料室(16)内横向安装有所述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的一端设有从动轮(21),所述从动轮(21)通过三角皮带(23)连接大带轮(22),所述大带轮(22)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电机(24)相连接,所述混料室(16)底部向上安装有第三转轴(27),所述第三转轴(27)通过第三电机(26)进行驱动,所述第三转轴(27)上设有翻料叶片(28),所述混料室(16)底部设有出料口(29),所述出料口(29)上设有卸料闸门(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室(15)呈漏斗状且所述研磨室(15)底部与所述混料室(16)相连通,所述翻料板(11)为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凸起(151)与所述第二研磨凸起(191)呈间隔分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室(16)底部呈漏斗状且所述出料口(29)位于所述混料室(16)底部的最低处,所述翻料叶片(28)呈螺旋状且大小与所述混料室(16)底部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送带(12)外部设有防尘罩(13),所述防尘罩(13)一端与所述烘干箱(1)底部相连,所述防尘罩(13)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箱(14)上方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带(10)下料端延伸至所述第三传送带(12)的上料端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3)两侧均设有振动器(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BOPP膜原料干燥混料一体装置,特别涉及薄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烘干箱、进料斗、下料管、热风室、加热器、风机、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翻料板、第三传送带、混合箱、第二转轴、第二电机、混合叶片,所述热风室靠近所述翻料板一侧设有分散板,所述分散板上均匀设有两个以上的通风孔,所述混合箱从上至下设有研磨室和混料室,所述混料室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卸料闸门。实现了烘干混合一体化,减少人力,提高混合效率,保证混合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尹望林;乔惠;夏晶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福融华薄膜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82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