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属于稳定同位素分析
技术领域:
:,可用于食品真实性鉴别领域的研究与日常检验。
背景技术:
:::醋类饮品包括果醋、果醋饮料、食醋等,是以粮食、水果、水果汁(浆)或浓缩水果汁(浆)为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后制备而成,再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液态饮品。近年来,我国果醋、果醋饮料以及食醋行业不断扩大,但市场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的掺假、造假问题也时有发生,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缺少高要求的产品标准,而是因为缺乏确保产品标准有效贯彻实施的监管技术手段。相关检测技术手段的缺失,使得造假者敢于使用各种廉价原料假冒传统酿造组分。为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醋类饮品的质量,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gb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t30884-2014《苹果醋饮料》和农业部标准ny/t2987-2016《绿色食品果醋饮料》等标准,但需要配套技术方法保障上述标准的有效实施。国外研究表明,根据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差异可检测醋类饮品中是否掺入工业醋酸[hermann,a.(2001)determinationofd/hisotoperatioinaceticacidfromvinegarsandpickledproductsbyh-2-nmrspectroscopy.eurfoodrestechn,212683-686;fauhl,c.,wittkowski,r.(1996)on-line1h-nmrtofacilitatetubepreparationinsnif-nmranalysis.zlebensmuntersforsch(1996),541-545;hsiehcw,liph,chengjy,etal.usingsnif-nmrmethodtoidentifytheadulterationofmolassesspiritvinegarbysyntheticaceticacidinricevinegar[j].industrialcropsandproducts,2013,50:904-908;perinim,paolinim,simonim,etal.stableisotoperatioanalysisforverifyingtheauthenticityofbalsamicandwinevinegar[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14,62(32):8197-8203],在此方法中,使用点特异性分馏-核磁共振技术(snif-nmr)分析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针对此项技术,欧盟有关机构组织了实验室间方法比对[thomasf,jamine.2hnmrand13c-irmsanalysesofaceticacidfromvinegar,18o-irmsanalysisofwaterinvinegar: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studyreport[j].analyticachimicaacta,2009,649(1):98-105],验证了测定技术的有效性,并以此制定了方法标准[resolutionoiv-oeno527-2015determinationofthedistributionofdeuteriuminaceticacidextractedfromwinevinegarusing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然而,此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氘在自然界中的丰度低(天然丰度为150*10-6左右),并且氘核的共振频率较低、谱线分散度较低,因此snif-nmr法的灵敏度很低,需要较多的样品量(>300ml)和较长的分析时间(>8h)才能得到满意的信噪比信号和测定精度,另外由于醋中除乙酸外,还含有水、乙醇等含氢化合物,样品测定前需使用特殊的蒸馏装置(cadiotcolumn)对乙醇进行纯化处理,而该蒸馏装置不仅是欧洲eurofins公司的专利产品,而且整个样品提纯过程耗费的时间长达6h,有使用者也承认乙酸的提纯程序是本技术应用过程中难以逾越的瓶颈[kowc,chengjy,chenpy,etal.optimizedextractionmethodofaceticacidinvinegaranditseffectonsnif-nmranalysistocontroltheauthenticityofvinegar[j].foodandbioprocesstechnology,2013,6(8):2202-2206.]。醋样品中乙酸氢同位素比值的分析,最基本的要求是排除水、乙醇等含氢化合物的干扰。鉴于大量提取高浓度乙酸的难度很大,并且snif-nmr系统分析效率较低,也有学者另辟蹊径,如日本学者结合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高温转化-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技术测定了醋中乙酸的氢同位素比值(δd)[hattori,r.,yamada,k.,shibata,h.,hirano,s.,tajima,o.,&yoshida,n.(2010).measurementoftheisotoperatioofaceticacidinvinegarbyhs-spme-gc-tc/c-irms.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58(12),7115–7118.doi:10.1021/jf100406y]----该方法要特别注意spme装置对乙醇同位素分馏的影响,而且在萃取乙醇时要保证萃取头效率高效、保证足够的萃取时间使得乙酸能够完全被吸附。通过该方法的精密度最优可达5‰,但得到的结果却是乙酸上四个氢原子平均的氢同位素比值,然而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乙酸羧基上的氢原子极易与环境中的水进行氢同位素交换,而醋类产品恰恰是富含水的溶液,这就导致了乙酸的氢同位素比值所揭示的信息将不再准。因此,测定醋类产品乙酸中甲基位点的氢同位素比值,在排除含氢化合物干扰的基础上,还应该去除样品中乙酸羧基氢的影响。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上述各种提纯乙酸、测定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可以排除乙酸羧基氢的干扰、排除其他含氢化合物影响的可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醋类产品中乙酸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该方法不使用乙酸蒸馏提纯系统、不使用snif-nmr设备并且能够减少样品的消耗,节省分析时间,从而有利于氢同位素技术在醋类产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如下:利用化学方式除去醋类产品中乙酸羧基氢、利用物理方法去除其他含氢化合物的影响,裂解转化后利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乙酸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δd);所述醋类产品包括果醋、食醋、果醋饮料等;优选地,所述的果醋为标注gb/t30884-2014或ny/t2987-2016的产品;优选地,所述的果醋饮料为标注gb/t30884-2014或ny/t2987-2016的产品;优选地,所述的食醋为符合gb2719-2018要求的产品,或标注为“食醋”、“甜醋”、“酿造食醋”的产品;优选地,本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含乙酸的溶液中乙酸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的分析。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化学试剂去除乙酸羧基位点的氢,使乙酸转变成乙酸盐;2)用物理方法除去样品中的水分得固体样品;3)用稀酸溶液溶解上一步固体样品,得酸化样品;4)用有机试剂对酸化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得稀释样品;5)使用毛细管色谱柱将得稀释样品中的乙酸和其他有机试剂、少量水分以及其他含氢化合物组分进行分离;6)乙酸组分经1420℃高温裂解转化成氢气(h2),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测定氢气的氢同位素比值d/h;7)用δd值已知的乙酸标准物质为基准进行数据校正,得样品δd。进一步地,所述化学试剂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等碱性材料或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钾等碳酸盐中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化学试剂的添加量应保证将样品中所有乙酸转化成乙酸盐;优选氢氧化钙;进一步地,所述物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烘干方法、色谱分离方法、冷冻干燥方法中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物理方法是冷冻干燥方法;进一步地,所述稀酸溶液包括但不限于稀硫酸、稀盐酸、稀磷酸、稀硝酸中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稀酸溶液的添加量应保证第一中和上一步中的过量化学试剂,第二使乙酸盐重新酸化生成乙酸;优选稀硫酸溶液;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试剂包括但不限于乙醇、甲醇、丙酮、丙醇、乙醚中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有机试剂是丙酮;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试剂的添加量为稀释乙酸含量至1g/l~10g/l;优选4-8g/l;更进一步地,所述稀释样品在低温条件下静置一段时间后除去沉淀再用于色谱柱分离;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管色谱柱包括但不限于极性色谱柱、分子筛色谱柱、碳基键合色谱柱、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色谱柱、键合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色谱柱;优选键合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色谱柱;优选地,进样体积1μl,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270℃,气相色谱流速为恒流1.2ml/min,气相色谱进样口分流比20:1,气相色谱升温程序为180℃恒温;进一步地,裂解模块的温度保证1420℃恒温;进一步地,选择甲基位点δd值已知的乙酸标准物质,按照样品的前处理步骤处理并测定,最终校正得出样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δd值。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无需复杂昂贵的前处理设备,操作简单而且一次性可处理多个样品,成本低廉,摆脱了对snif-nmr系统的依赖,防止了挥发性组分前处理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风险,分析精度优于3‰,可以排除乙酸羧基氢的干扰、排除其他含氢化合物影响,该方法不使用乙酸蒸馏提纯系统、不使用snif-nmr设备,能够减少样品的消耗,节省分析时间,从而有利于氢同位素技术在醋类产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乙酸氢同位素在醋类产品真实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方法基础。附图说明图1模拟样品线性回归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醋类产品中乙酸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化学试剂去除乙酸羧基位点的氢,使乙酸转变成难挥发的乙酸盐,从而使得后续的乙酸纯化步骤变得简单;(2)用物理方法除去样品中的水分,而不是单独提取乙酸成分,因此可以大批量处理样品,提高了样品处理效率;(3)用稀酸溶液处理乙酸盐使之复溶具有挥发特性,得酸化样品;(4)用有机试剂对酸化样品进行适当稀释,以使乙酸裂解产生的氢气(h2)能够满足irms的测定要求;(5)使用毛细管色谱柱实现有机试剂、乙酸、少量水分以及其他含氢化合物的分离;(6)乙酸组分经高温裂解转化成氢气(h2)后,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经标准物质校正得出样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氢同位素比值(δd)。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醋类产品中乙酸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样品中加入碱性试剂,后离心除去过量的碱性试剂,取上清液待用;(2)将上清液放入烘箱或冷冻干燥机中,除去样品中原有的水分,取固体待用;(3)用稀酸溶液酸化上述固体成分,使之反应变成乙酸;(4)用有机试剂稀释上述含乙酸的稀酸溶液至乙酸含量1g/l~10g/l,静置一段时间后除去沉淀,取上清液待分析,优选地,乙酸稀释浓度为4-8g/l;(5)设置气相色谱-裂解-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的参数,优选地,进样体积1μl,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270℃,气相色谱流速为恒流1.2ml/min,气相色谱进样口分流比20:1,气相色谱升温程序为180℃恒温,裂解模块的温度保证1420℃恒温;在此过程中,毛细管色谱柱将稀释样品中的乙酸和其他有机试剂、少量水分以及其他含氢化合物组分进行分离;乙酸组分经高温裂解转化成氢气(h2),进而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测定氢气的氢同位素比值d/h;具体地,确认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的工作环境、气密性、离子室的真空度均符合分析要求,然后检验仪器测定h2中δd的精密度和线性,必要时调整离子源参数值;设置质谱参数:编制测定程序,使除乙酸外的含氢化合物(如水、丙酮等)流出色谱柱后排入空气中,而仅将乙酸导入裂解装置中裂解生成氢气(h2);测定样品:在氢同位素测定模式下,选定两点标准漂移校正模式在样品盘上摆好待测样品,在计算机控制下测定样品中乙酸的δd值;(6)选择甲基位点δd值已知的乙酸标准物质,按照样品的前处理步骤处理并测定,采用测定值校正样品,得出样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δd值。实施例1:果醋饮料样品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测定a)以2个市售果醋饮料样品为研究对象,各量取30ml,分别加入1g氢氧化钙后涡旋震荡2h,然后8000rpm离心30min,取各样品的上清液保存待用;b)将各上清液至于冷冻干燥机中冻干,保留粉末待用;c)向各样品粉末中加入15ml硫酸溶液(1mol/l),涡旋震荡1h;d)以原果醋饮料样品中乙酸浓度为依据,向稀硫酸处理后的样品中加入无水丙酮至乙酸浓度4g/l左右,静置除沉淀取上清待分析;e)设定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270℃,设定气相色谱流速为恒流1.2ml/min,设定气相色谱进样口分流比20:1,设定气相色谱升温程序为180℃恒温,设定裂解模块的温度保证1420℃恒温;f)确认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的工作环境、气密性、离子室的真空度均符合要求,然后检验仪器测定h2中δd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必要时调整离子源参数值;g)以纯乙酸、水和丙酮为实验材料,分别进样测定确定各物质的保留时间;h)将处理好的试样进样1μl,使得乙酸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高温裂解装置中转化为氢气(h2)后测定氢同位素比值(d/h,记为δd测),每个样品测定两次,结果见表1;i)选择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已知的乙酸作为标准物质(此处使用实验室工作标准wsd,δdch3=-223.93‰),按上述处理果醋饮料样品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测定,结果见表2;j)数据校正:乙酸工作标准wsd的测定值与给定值之间存在27.66‰的差异,因此可知果醋饮料样品的δd值为实测值δd测减去27.66‰后得到的结果,结果见表3;表1果醋饮料样品中乙酸测定结果δd测(‰)重复-1重复-2平均值标准偏差苹果醋饮料-278.82-275.69-277.262.21葡萄醋饮料-270.21-267.00-268.612.27表2乙酸工作标准wsd的测定结果测定次数重复-1重复-2平均值δd测(‰)-195.48-197.06-196.27表3果醋饮料样品中乙酸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δdch3(‰)重复-1重复-2平均值标准偏差苹果醋饮料-306.48-303.35-304.922.21葡萄醋饮料-297.87-294.66-296.272.27实施例2:果醋样品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测定a)以3个市售果醋样品为研究对象,各量取30ml,分别加入1g氢氧化钙后涡旋震荡2h,然后8000rpm离心30min,取各样品的上清液保存待用;b)将各上清液至于冷冻干燥机中冻干,保留粉末待用;c)向各样品粉末中加入15ml硫酸溶液(1mol/l),涡旋震荡1h;d)以原果醋样品中乙酸浓度为依据,向稀硫酸处理后的样品中加入无水丙酮至乙酸浓度4g/l左右,静置除沉淀取上清待分析;e)设定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270℃,设定气相色谱流速为恒流1.2ml/min,设定气相色谱进样口分流比20:1,设定气相色谱升温程序为180℃恒温,设定裂解模块的温度保证1420℃恒温;f)确认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的工作环境、气密性、离子室的真空度均符合要求,然后检验仪器测定h2中δd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必要时调整离子源参数值;g)以纯乙酸、水和丙酮为实验材料,分别进样测定确定各物质的保留时间;h)将处理好的试样进样1μl,使得乙酸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高温裂解装置中转化为氢气(h2)后测定氢同位素比值(d/h,记为δd测),每个样品测定两次,结果见表4;i)选择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已知的乙酸作为标准物质(此处使用实验室工作标准wsd,δdch3=-223.93‰),按上述处理果醋样品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测定,结果见表5;j)数据校正:乙酸工作标准wsd的测定值与给定值之间存在27.66‰的差异,因此可知果醋样品的δdch3值为实测值δd测减去27.66‰后得到的结果,结果见表6;表4果醋样品的测定结果δd测(‰)重复-1重复-2平均值标准偏差葡萄醋1#-272.18-271.43-271.810.53葡萄醋2#-262.55-263.57-263.060.72苹果醋1#-256.26-258.33-257.301.46表5乙酸工作标准wsd的测定结果测定次数重复-1重复-2平均值δd测(‰)-195.48-197.06-196.27表6果醋样品中乙酸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δdch3(‰)重复-1重复-2平均值标准偏差葡萄醋1#-299.84-299.09-299.470.53葡萄醋2#-290.21-291.23-290.720.72苹果醋1#-283.92-285.99-284.961.46实施例3:食醋样品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测定a)以3个市售食醋样品为研究对象,各量取30ml,分别加入1g氢氧化钙后涡旋震荡2h,然后8000rpm离心30min,取各样品的上清液保存待用;b)将各上清液至于冷冻干燥机中冻干,保留粉末待用;c)向各样品粉末中加入15ml硫酸溶液(1mol/l),涡旋震荡1h;d)以原食醋样品中乙酸浓度为依据,向稀硫酸处理后的样品中加入无水丙酮至乙酸浓度4g/l左右,静置除沉淀取上清待分析;e)设定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270℃,设定气相色谱流速为恒流1.2ml/min,设定气相色谱进样口分流比20:1,设定气相色谱升温程序为180℃恒温,设定裂解模块的温度保证1420℃恒温;f)确认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的工作环境、气密性、离子室的真空度均符合要求,然后检验仪器测定h2中δd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必要时调整离子源参数值;g)以纯乙酸、水和丙酮为实验材料,分别进样测定确定各物质的保留时间;h)将处理好的试样进样1μl,使得乙酸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高温裂解装置中转化为氢气(h2)后测定氢同位素比值(d/h,记为δd测),每个样品测定2次,结果见表7;i)选择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已知的乙酸作为标准物质(此处使用实验室工作标准wsd,δdch3=-223.93‰),按上述处理食醋样品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测定,结果见表8;j)数据校正:乙酸工作标准wsd的测定值与给定值之间存在27.66‰的差异,因此可知食醋样品的δd值为实测值δd测减去27.66‰后得到的结果,结果见表9;表7食醋样品的测定结果δd测(‰)重复-1重复-2平均值标准偏差食醋1#-285.15-283.62-284.391.08食醋2#-300.71-298.57-299.641.51食醋3#-297.76-300.14-298.951.68表8乙酸工作标准wsd的测定结果测定次数重复-1重复-2平均值δd测(‰)-195.48-197.06-196.27表9食醋样品中乙酸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δdch3(‰)重复-1重复-2平均值标准偏差食醋1#-312.81-311.28-312.051.08食醋2#-328.37-326.23-327.301.51食醋3#-325.42-327.8-326.611.68实施例4:酿造醋样品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测定的准确性验证采用“加标回收”的形式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分别以实施例2中的苹果醋1#和实施例3中的食醋1#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乙酸含量分别加入80%、60%、40%、20%的乙酸工作标准wsd。由于已知乙酸工作标准wsd和苹果醋1#、食醋1#的δdch3值,因此可计算得出模拟样品的乙酸δdch3值,结果见表10。表10模拟样品中乙酸δdch3(‰)的预测值乙酸工作标准wsd添加比例(%)100806040200苹果醋模拟样品δdch3(‰)-223.93-236.14-248.34-260.55-272.75-284.96食醋模拟样品δdch3(‰)-223.93-241.55-259.18-276.80-294.43-312.05按照实施例2或3中的示例测定各模拟样品中乙酸δdch3值,结果见表11。表11模拟样品中乙酸δdch3(‰)的实测值乙酸工作标准wsd添加比例(%)100806040200苹果醋模拟样品δdch3(‰)-223.93-239.51-251.33-259.49-275.26-284.96食醋模拟样品δdch3(‰)-223.93-242.38-262.57-278.95-297.66-312.05对比表10和表11中的数据,经t-检验可知各样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经拟合分析可知,模拟样品中乙酸δdch3(‰)值与乙酸工作标准wsd的掺入量呈显著正相关,如图1所示,其中苹果醋1#模拟样品的r2为0.9934,食醋1#模拟样品的r2为0.997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用化学试剂去除乙酸羧基位点的氢,使乙酸转变成乙酸盐;
2)用物理方法除去样品中的水分得固体样品;
3)用稀酸溶液溶解上一步固体样品,得酸化样品;
4)用有机试剂对酸化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得稀释样品;
5)使用毛细管色谱柱将得稀释样品中的乙酸和其他有机试剂、少量水分以及其他含氢化合物组分进行分离;
6)乙酸组分经1420℃高温裂解转化成氢气,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氢气的氢同位素比值d/h;
7)用δd值已知的乙酸标准物质为基准进行数据校正,得样品δ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醋类产品包括果醋、食醋、果醋饮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醋或果醋饮料为标注gb/t30884-2014或ny/t2987-2016的产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醋为符合gb2719-2018要求的产品,或标注为“食醋”、“甜醋”、“酿造食醋”的产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试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钾等碳酸盐中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方法包括烘干方法、色谱分离方法、冷冻干燥方法中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酸溶液包括稀硫酸、稀盐酸、稀磷酸、稀硝酸中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试剂包括乙醇、甲醇、丙酮、丙醇、乙醚中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试剂的添加量为稀释乙酸含量至1g/l~10g/l。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醋类饮品中乙酸甲基位点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属于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领域,可用于食品真实性鉴别领域的研究与日常检验。本发明所利用化学方式除去醋类产品中乙酸羧基氢、利用物理方法去除其他含氢化合物的影响,裂解转化后利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乙酸甲基位点氢同位素比值(δD);该方法不使用乙酸蒸馏提纯系统、不使用SNIF‑NMR设备并且能够减少样品的消耗,节省分析时间,从而有利于氢同位素技术在醋类产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钟其顶;王道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