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8  110

本发明属于铸件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灰铁厚大件因为铸件尺寸和壁厚较大,故在冷却阶段凝固时间过长,石墨生长周期长,石墨长度较大造成铸件强度和疲劳强度下降。常规增碳剂在熔炼的初期即加入,虽然能在铁水沸腾时更好的吸收,但是c元素在溶解过程中烧损浪费严重,并且铁水在后段熔炼过程中反复高温,降低了铁水的活化程度。铸件飞轮产品,在高速旋转离心力的长时间作用下易产生载荷失效,材料破裂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从而实现生产高强度铸件,避免铸件由于长时间离心旋转作业造成的载荷失效而劈裂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料检验,对各种原物料进行分类检测;

2)下料,生铁、废钢下料至电炉内熔炼,电炉内依序加入返材,适量的锰铁、硅铁、硫化铁、锡矿、铬矿,一次加入增碳剂,分次加入废钢,当铁水处于熔融状态时,再次加废钢直至充满炉内80%的铁水,二次加入增碳剂,再加入废钢;增碳剂的直径尺寸3-8mm;

3)出汤,进行一次孕育;

4)转包,进行二次孕育;

5)将二次孕育后的铁水浇铸入砂模内;采用低温快浇方式,温度为1360-1380℃,浇铸速度为15kg/s;有效保证铸件的组织致密,铸件砂型中保温120-140min。

具体的,步骤2)后还包括测质成分,对电炉内原汤进行成分检测。

具体的,步骤3)中,采用镁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1-12s,温度控制在1360-1380℃。

具体的,步骤4)中,采用钡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1-12s,温度控制在1360-1380℃。

具体的,步骤4)与步骤5)间还包括混配粉和造型沙进行计量并砂处理、砂处理后使用模具进行造模造型。

具体的,步骤5)后还包括步骤6)脱型,将回收砂重新容和至混配粉和造型砂内。

具体的,步骤6)后还包括步骤7)浇冒口分离,将浇冒口分离的返材重新融合至下料的电炉内。

具体的,步骤7)后还包括步骤8)洗砂、研磨、测量铸件尺寸,检验外观,进行入库和出货的流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增碳剂的直径尺寸3mm;增碳剂的颗粒直径控制能有效调节其融化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内铁水的活化,使其具有较低的过冷度;铁水在凝固过程中,石墨析出会延迟,足以保证石墨尺寸的细小化,并且抵消因过多使用合金而产生的过冷度,在熔炼过程中,较低的ce值下铁水具有较低的过冷度,从而得到高强度铸件,避免铸件由于长时间离心旋转作业造成的载荷失效而劈裂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料检验,对各种原物料进行分类检测,包括生铁、废钢、锰铁、硅铁、造型沙、混配粉、增碳剂、接种剂;

2)下料,生铁、废钢下料至电炉内熔炼,6t的电炉内加入2.5t的返材,适量的锰铁、硅铁、硫化铁、锡矿、铬矿,一次加入35kg的增碳剂,一次加入500kg的废钢,二次加入500kg的废钢,三次加入500kg的废钢,四次加入800kg的废钢;实现高效的熔炼铁水,当铁水处于熔融状态时,再次加废钢直至4.8t铁水,二次加入40kg的增碳剂,加入1200kg的废钢;

增碳剂的直径尺寸3mm;增碳剂的颗粒直径控制能有效调节其融化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内铁水的活化,使其具有较低的过冷度。

增碳剂在废钢加入炉内达到4.8t铁水时加入炉内,铁液本身的过冷度要比添加孕育剂更长效,因为添加孕育剂具有实效性;铁水在凝固过程中,石墨析出会延迟,足以保证石墨尺寸的细小化,并且抵消因过多使用合金而产生的过冷度,在熔炼过程中,较低的ce值下铁水具有较低的过冷度,从而得到高强度铸件,避免铸件由于长时间离心旋转作业造成的载荷失效而劈裂的问题。

3)测质成分,对电炉内原汤进行成分检测;

4)出汤,进行一次孕育;采用镁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2s,温度控制在1380℃;

5)转包,进行二次孕育;采用钡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1s,温度控制在1360℃;

6)混配粉和造型沙进行计量并砂处理;

7)砂处理后使用模具进行造模造型;

8)将二次孕育后的铁水浇铸入砂模内;采用低温快浇方式,温度为1380℃,浇铸速度为15kg/s;有效保证铸件的组织致密,铸件砂型中保温120min,使得铸件的较厚位置的力学性能均匀;

9)脱型,将回收砂重新容和至混配粉和造型砂内;

10)浇冒口分离,将浇冒口分离的返材重新融合至下料的电炉内;

11)洗砂;

12)研磨,铸件进行研磨处理;

13)测量铸件尺寸,检验外观,进行入库和出货的流程。

铸件含有以质量百分比计的c:3.15-3.2%、si:1.75-1.8%、mn:0.9-0.95%、p:<0.1%、s:0.08-0.12%、cu:0.85-0.9%、cr:0.15-0.2%、sn:0.06-0.07%、sb:0.03-0.04%、钡系孕育剂:0.3%、镁系孕育剂:0.4%,余量为fe和杂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区别在于:

2)增碳剂的直径尺寸8mm;

4)出汤,进行一次孕育;采用镁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1s,温度控制在1360℃;

5)转包,进行二次孕育;采用钡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2s,温度控制在1380℃;

8)将二次孕育后的铁水浇铸入砂模内;采用低温快浇方式,温度为1360℃,浇铸速度为15kg/s;铸件砂型中保温140min。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区别在于:

2)增碳剂的直径尺寸5mm;

4)出汤,进行一次孕育;采用镁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1s,温度控制在1370℃;

5)转包,进行二次孕育;采用钡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2s,温度控制在1370℃;

8)将二次孕育后的铁水浇铸入砂模内;采用低温快浇方式,温度为1370℃,浇铸速度为15kg/s;铸件砂型中保温130min。

对比例: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区别在于:

足量的增碳剂与返材一同加入电炉内进行熔炼。

应用实施例1时,经过精炼、镁系孕育剂添加和合理的浇注系统,在铸件本体厚度(50mm)的位置取强度硬度试样四处,铸件材料性能抗拉强度均大于250mpa,硬度229-312hb;在厚度(14mm)的位置取金相测试试样,石墨形状astmⅰ(片状),石墨排列a b形态93-96%;石墨尺寸:4-7石墨长度;无石墨排列c形态,符合标准规格的最小95%珠光体,最多5%铁素体,符合标准规格的不允许有碳化物(渗碳体和莱氏体)。应用对比例时,在铸件本体厚度(50mm)的位置取强度硬度试样一处,在厚度(14mm)的位置取金相测试试样一处。

试验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增碳剂的直径尺寸以及增碳剂加入电炉内的时机决定了铸件的性能,尤其体现在铸件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实施例1具有较优的厚大铸件的性能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进料检验,对各种原物料进行分类检测;

2)下料,生铁、废钢下料至电炉内熔炼,电炉内依序加入返材,适量的锰铁、硅铁、硫化铁、锡矿、铬矿,一次加入增碳剂,分次加入废钢,当铁水处于熔融状态时,再次加废钢直至充满炉内80%的铁水,二次加入增碳剂,再加入废钢;增碳剂的直径尺寸3-8mm;

3)出汤,进行一次孕育;

4)转包,进行二次孕育;

5)将二次孕育后的铁水浇铸入砂模内;采用低温快浇方式,温度为1360-1380℃,浇铸速度为15kg/s;有效保证铸件的组织致密,铸件砂型中保温120-14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后还包括测质成分,对电炉内原汤进行成分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镁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1-12s,温度控制在1360-13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采用钡系孕育剂,孕育时间11-12s,温度控制在1360-13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与步骤5)间还包括混配粉和造型沙进行计量并砂处理、砂处理后使用模具进行造模造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后还包括步骤6)脱型,将回收砂重新容和至混配粉和造型砂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后还包括步骤7)浇冒口分离,将浇冒口分离的返材重新融合至下料的电炉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后还包括步骤8)洗砂、研磨、测量铸件尺寸,检验外观,进行入库和出货的流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高强度厚大灰铸铁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进料检验,对各种原物料进行分类检测;2)下料,生铁、废钢下料至电炉内熔炼,电炉内依序加入返材,适量的锰铁、硅铁、硫化铁、锡矿、铬矿,一次加入增碳剂,分次加入废钢,当铁水处于熔融状态时,再次加废钢直至充满炉内80%的铁水,二次加入增碳剂,再加入废钢;增碳剂的直径尺寸3‑8mm;3)出汤,进行一次孕育;4)转包,进行二次孕育;5)将二次孕育后的铁水浇铸入砂模内;采用低温快浇方式,温度为1360‑1380℃,浇铸速度为15kg/s;有效保证铸件的组织致密,铸件砂型中保温120‑140min。本发明实现了生产高强度铸件,避免铸件由于长时间离心旋转作业造成的载荷失效而劈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秦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勤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8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