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2022-06-28  97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基于无线网络的通信系统应用非常广泛,典型的拓扑结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其中,一对多的拓扑结构中可以使用于多个相关数据流的传输。比如:分体式立体声耳机、多声道无线家庭影院、无人机集群控制系统等。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确保数据流准确及时送达,通常在通信系统中建立异步链路以传输数据流。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下,数据送达的时效性要求高于数据送达的准确性,如:通话、实时视频监控、电视直播等。然而,通信系统中异步链路无法满足数据送达的时效性要求。此时,需在通信系统中另外建立同步链路,以确保数据流传输的时效性。

现有的同步链路与异步链路并存的方案,能够实现即传输时效性要求高的数据,也能够传输要求准确送达的数据,然而,也增加了通信系统的硬件开销及通信带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同步链路与异步链路并存的方案,增加了通信系统的硬件开销及通信带宽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在将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完整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时,获取异步链路数据包;

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异步链路数据包。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通过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等同步链路数据包或异步链路数据包;

提取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根据数据类型确定用于存储数据包的缓存区。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获取模块还用于在将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完整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时,获取异步链路数据包;

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异步链路数据包。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等同步链路数据包或异步链路数据包;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数据类型确定用于存储数据包的缓存区。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以及可选方案所涉及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第一方面以及可选方案所涉及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中,先通过传输链路传输对时效性有严格要求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待等同步链路数据包传输完毕,再通过传输链路传输异步链路数据包,保证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实时送达,并使接收设备能准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实现在同一个链路上即传输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又传输异步链路数据包,无需建立两个链路以传输上述数据,减少了通信系统的硬件消耗,并且减少了传输带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异步链路传输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同步链路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缓存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等同步链路传输指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图7所示实施例示出等同步链路传输配置指令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基于图7所示实施例示出首个a-acl数据发送时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数据存储指令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所示实施例示出的原始acl数据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数据发送指令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图1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电子设备a-acl缓存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基于图1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a-acl刷新机制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基于图1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数据排布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电子设备数据接收指令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电子设备缓存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口传输数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无线个人局域网(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缩写为wpan),是指指个人范围(随身携带或数米之内)的计算设备(如计算机、电话、手持终端(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数码相机等)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无线个人局域网既可用于这些设备之间互相交换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到高层网络或互联网。

无线网络数据传送在个人局域网中(pan,personalareanetwork)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比如:无线耳机、各种穿戴式的数据传感器等,通用的无线链路承载方式包括wifi、红外传输技术(infrareddataassociation,简称:irda)或蓝牙等。

有些无线网络数据只需保证数据流准确及时送达,通常在通信系统中建立异步链路以传输上述数据流。图1为现有的异步链路传输示意图。如图1所示,异步链路上传输数据,在未收到对端确认前会无限次的进行重传,保证数据一定送达,但不保证时效性,适合传输重要的非实时信息。

另一些无线网络数据,数据送达的时效性要求高于数据送达的准确性,如:实时通话数据、实时视频监控数据、电视直播数据等。然而,通信系统中异步链路无法满足数据送达的时效性要求。此时,需在通信系统中另外建立同步链路,以确保数据流传输的时效性。图2为现有的同步链路传输示意图。如图2所示,t_ifs和t_mss表示时间,在消息的有效期内未收到对端回复会一直重传,在超过有效期以后将对超过时效期的数据进行刷新,不再进行传输,同时新的数据将进入发送队列,确保数据传输不会被延时,数据不被囤积;能够确保数据送达的时效性,不保证数据一定送达。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同步链路与异步链路并存的方案,增加了通信系统的硬件开销及通信带宽的技术问题。

图3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100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1和第二电子设备102。在上述数据传输系统100中,第一电子设备101与第二电子设备102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其中,上述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均可以为无线耳机、各种穿戴式的数据传感器、电话、手持终端、数码相机等。

当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传输数据时,第一电子设备先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命令,若用户命令为开启等同步传输,则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用于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完成等同步传输配置。待上述数据传输系统完成等同步传输配置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等同步链路(automaticallyflushableasynchronousconnection-less,简称:a-acl)数据,并在每个事件开始时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刷新时刻,若当前时刻为刷新时刻,则重新获取a-acl数据,并发送更新后的a-acl数据。若刷新时刻并未到来,则不更新a-acl数据,直接发送a-acl数据。待a-acl数据发送完后,再获取异步链路(asynchronousconnection-less,简称:acl)数据,并发送上述acl数据。

在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中,仅在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一条链路,即可实现acl数据和a-acl数据的传输。无需建立两个链路以传输上述数据,减少了通信系统的硬件消耗,并且减少了传输带宽。

图4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201、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更具体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对传输的实时性要求高,在刷新时刻到来时,允许丢弃正在传输的数据包,获取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以保证数据准时送达。

第一电子设备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刷新时刻。当前时刻为刷新时刻,表示刷新时刻已经到来,需要丢弃已经获取的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获取下一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若当前时刻不是刷新时刻,则获取当前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s202、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更具体地,若当前时刻是刷新时刻,待刷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后,再发送刷新后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若刷新时刻并未到来,则直接发送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其中,传输链路为异步传输链路,由于异步链路确保数据包准确送达,不存在数据包丢包,由此,本申请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原先已建立的异步传输链路上,进行等同步链路数据传输。且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仅存在一条异步传输链路,但其他类型链路可以为多条。

s203、在将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完整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时,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异步链路数据包。

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是否完整发送等同步链路数据包,若判断结果为是,获取异步链路数据包。异步链路数据包对时效性要求不严格,不需要在刷新时刻到来时进行刷新,只需要确保送达。而等同步链路数据对时效性要求严格,如果未在刷新时刻之前及时传输当前帧的数据,那么,就会丢掉当前帧的数据,传输下一帧的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在确保已经完整发送等同步链路数据后,再获取异步链路数据包。

s204、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传输链路发送异步链路数据包。

更具体地,数据包包括等同步链路数据包或异步链路数据包。

s205、第二电子设备提取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后,并提取数据包类型。

s206、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数据类型确定用于存储数据包的缓存区。

更具体地,若数据类型为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则确定当前时刻是否为刷新时刻;若当前时刻是刷新时刻,则将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下一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若当前时刻不是刷新时刻,则将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当前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

若数据类型为异步链路数据包,则将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异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若数据类型为链路层控制数据包,则将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异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先传输对时效性有严格要求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待等同步链路数据包传输完毕,再传输异步链路数据包,实现在同一个链路上既传输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又传输异步链路数据包,无需建立两个链路以传输上述数据,减少了通信系统的硬件消耗,并且减少了传输带宽。

图5为本发明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基础上,在s20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s301、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用户命令。

更具体地,用户命令用于确定是否在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之间开启等同步链路传输。

s302、判断用户命令是否为开启命令,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否则,则获取并发送异步链路数据。

更具体地,在上述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中包含有刷新时刻。

s303、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完成配置。

更具体地,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后,完成等同步传输配置,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开始进行等同步链路传输。

s304、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确定刷新时刻。

s305、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待传输的数据包和数据包的数据包类型。

更具体地,在实际数据传输中,应用层接收到数据包可以分为原始异步链路数据包以及链路层控制(linklayercontrolprotocol,简称:llcp)数据包

s306、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数据包类型将对应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缓存区。

更具体地,图6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缓存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现有的异步链路通信方案中,缓存区分为acl缓存区及llcp缓存区,其中,acl缓存区用于存储异步链路数据包,异步链路数据包不需要在刷新时刻进行刷新。llp缓存区用于存储llcp缓存数据。在现有基础之上,在缓存区中另外设置a-acl缓存区,用于存储等同步链路数据,等同步链路数据允许刷新。

在应用层接收到数据包时,根据原始异步链路数据包以及链路层控制数据包的包头即可确定数据包类型。再对原始异步链路数据包进一步分类处理,将原始异步链路数据包分为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和异步链路数据包。并将上述数据包分别存储至相应缓存区。

s307、第一电子设备从存储有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提取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另外,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之后,会根据数据包类型将对应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缓存区。以便第二电子设备对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和异步链路数据进行解码处理。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对应用层(human–computerinteraction,简称:hci)接口下发的原始acl数据进行分类,将acl分为acl数据和a-acl数据,将分类后的数据分包放入不同的数据缓存区,其中,a-acl缓存区专门用于存储a-acl数据,acl数据放入acl缓存区,第一电子设备控制层通过对缓存区的区分及优先级管理,选择对应的数据进行传输。其中,a-acl数据在实现约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发送,即未得到对端确认,也将对数据进行刷新,即不再发送该数据,将指针向下移动至下一个缓存区,以准备传输新的数据。

图7为本发明基于图6所示实施例示出的等同步链路传输指令流程图。如图7所示,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应用层和控制层,第一电子设备也包括应用层和控制层,在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等同步链路数据传输需要发送如下指令:

s401、第一电子设备应用层发送hci_a_acl_flush_config_cmd指令。

更具体地,第一电子设备应用层获取用户命令,并根据用户命令发送hci_a_acl_flush_config_cmd指令,该指令用于让第一电子设备发起初始化流程。

s402、第一电子设备控制层回复hci_cmd_cs_evt指令。

s403、第一电子设备控制层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ll_a_acl_req指令。

更具体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层收到hci_a_acl_flush_config_cmd命令后,向第一电子设备应用层回复hci_cmd_cs_evt指令,同时将hci_a_acl_flush_config_cmd指令中的参数转换为链路层参数,然后通过ll_a_acl_req向第二电子设备发起请求。

s404、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层向第二电子设备应用层发送hci_a_acl_flush_req_evt指令。

更具体地,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层收到ll_a_acl_req指令后通过hci_a_acl_flush_req_evt指令通知第二电子设备应用层,并等待应用层的回复。

s405、第二电子设备应用层向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层回复hci_a_acl_flush_acc_cmd指令。

更具体地,第二电子设备应用层通过hci_a_acl_flush_acc_cmd指令回复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层。

s406、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层向第二电子设备应用层发送hci_cmd_cs_evt。

s407、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层向第一电子设备控制层回复ll_a_acl_rsp指令。

更具体地,第二电子设备控制层根据hci_a_acl_flush_acc_cmd命令中的参数判断是否应答对端请求,并通过ll_a_acl_rsp指令回复第一电子设备控制层。

s408、若ll_a_acl_rsp指令为允许建立等同步链路传输,第一电子设备控制层发送ll_a_acl_ind指令,用于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等同步链路传输配置。

更具体地,图8为本发明基于图7所示实施例示出等同步链路传输配置指令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基于图7所示实施例示出首个a-acl数据发送时刻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在ll_a_acl_ind报文中发起端通过eventcounter指定第一个a-acl数据的传输时刻点,每一个数据包的刷新时间也从对应第一次出现的时刻点开始计算。其中,ll_a_acl_ind指令需要提前在事件计时器的时刻点进行发送,若出现重传导致ll_a_acl_ind指令晚于事件计时器的时刻点,此时以最近的事件开始按照ll_a_acl_ind中约定的参数进行传输,对于在已经过去的事件中要传输的a-acl数据统一在最近的事件中刷新。

s409、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控制层向本端应用层发送le_a_acl_flush_config_cmp_evt指令。

更具体地,双方通过le_a_acl_flush_config_cmp_evt报告各自应用层等同步链路传输配置完成。

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数据存储指令流程图。图11为本发明所示实施例示出的原始acl数据结构图。如图10和11所示,数据存储指令流程具体为:

s501、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应用层发送原始acl数据。

s502、提取原始acl数据中pbflag值。

s503、若pbflag值为00,则将原始acl数据存储至acl缓存。

s504、将rx的状态设置为rx-acl。

s505、若pbflag的值为10,则将原始acl数据存储至a-acl缓存。

s506、将rx的状态设置为rx-a-acl。

s507、若pbflag的值为01,且rx的状态为rx-a-acl,则进入s505,若pbflag的值为01,且rx的状态为rx-acl,则进入s503。

s508、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整,若判断结果为是,进入s509,否则,进入s512

s509、将rx的状态设置为等待。

s510、判断当前使用缓存是否为a-acl缓存,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s511;否则,进入s512。

s511、将指向a-acl缓存的指针下移一个a-acl缓存。

s512、结束。

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数据发送指令流程图。如图12所示,发送指令流程具体为:

s601、事件开始

s602、判断刷新计时器是否等于事件计时器。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s603;否则,进入s604。

s603、将指向a-acl缓存的指针指向下一缓存。

s604、判断llcp缓存是否为空;若为空,则进入s606,否则,进入s605。

s605、发送llcp缓存中数据。

s606、判断a-acl数据是否完整发送,若是,则进入s607,否则,进入s609。

s607、判断acl缓存是否为空,若是,则进入s609,否则,进入s608。

s608、发送acl数据。并转入s613。

s609、继续发送a-acl数据。

s610、判断事件是否完成,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s614。否则,进入s611。

s611、判断当前a-acl缓存是否使用完,若是,则进入s612,否则进入s609。

s612、将指向a-acl缓存的指针指向下一缓存。

s613、判断事件是否完成,若是,则进入s602;否则,进入s614。

s614、事件结束。

图13为本发明根据图1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a-acl缓存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每一个a-acl缓存区中包含n个251字节的数据存储单元,数据存储单元中存放具体的数据大小由pdudatalength决定,n个数据存储单元具体使用多少个由bpn决定,其中,bpn不能超过n,pdudatalength不能超过251。

图14为本发明基于图1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a-acl刷新机制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数据传输中,根据ll_a_acl_ind报文中pdudatalength、bpn参数将应用层发送的数据帧放在同一个事件进行排布,理想情况下发生时序如上图中1、2、3和4、5、6数据包的发送序列;当数据由于传输丢包、event中数据传输总数限制在约定的刷新时间内未成功送达,此时将对旧数据进行刷新,需要切换发送队列,让新产生的数据得到发送。如上图中9号数据包未成功发送7、8、9数据的刷新时间已经达到,此时在接下来的事件中直接发送13号数据包。

图15为本发明基于图1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数据排布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a-acl数据传输时,若有其他如acl、llcp等不允许刷新的数据在传输队列中需要传输时,传输顺序及传输时机如图15所示,llcp数据只允许在事件中的第一个数据中进行传输,每一个事件开始前均需要检查是否有llcp数据需要传输,且每一个event中只进行一次llcp数据传输,不允许刷新的acl数据只允许在每一个a-acl数据完整发送后,进行检查切换传输,a-acl数据若出现分片,在分片传输过程中不允许插入acl数据帧传输,即a-acl数据完整传输后,才能传输acl数据。acl数据包、llcp数据包传输占用的时隙不影响刷新计时器计算,即刷新时刻到时仍需要刷新。

图16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电子设备数据接收指令流程图。如图16所示,接收指令包括:

s701、接收到数据。

s702、判断刷新计时器是否与事件计时器相同,若判断结果为是,进入s703,否则,进入s704。

s703、将指向a-acl缓存的指针指向下一缓存。

s704、判断数据的llid是否为11,若是,则进入s705,否则,进入s705。

s705、将数据包存入llcp缓存。

s706、若llid是10,则进入s707,若llid是00,则进入s708,若llid是01,则进入s709。

s707、将数据包存入acl缓存,并进入s710。

s708、将数据包存入a-acl缓存,并进入s711。

s709、rx的状态为rx-a-acl,则进入s708,rx的状态为rx-acl,则进入s707。

s710、将rx的状态设置为rx-acl。

s711、将rx的状态设置为rx-a-acl。

s712、判断当前缓存是否存完,若判断结果为是,进入s713,否则进入s717。

s713、rx的状态为rx-a-acl,则进入s714,rx的状态为rx-acl,则进入s715。

s714、将指向a-acl缓存的指针指向下一缓存。

s715、将数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应用层。

s716、将rx的状态设置为空闲。

s717、结束。

图17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电子设备缓存区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口传输数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7和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空口传输时,参考蓝牙传输协议,header部分格式由对应的协议规定,可以将llid=00b用于a-acl数据包的起始帧。第二电子设备通过llid过滤后acl数据包将被继续过滤,通过保留的llid判断出等同步数据流a-acl,并将其放入对应缓存,由头部依次存放,每一个pdu存放一个a-acl存储单元。

当接收到的pdu个数等于bpn时,则认为当前数据已经完整接收,通过hci或者其他接口上报数据,将指向a-acl缓存的指针指向下一缓存。

当刷新计时器与事件计时器相等时,说明当前a-acl数据刷新时机到来,对端将传输新的数据包,此时数据包若未完整接收将通过hci或者其他接口上报已经收到的部分数据,且需标记数据不完整,将指向a-acl缓存的指针指向下一缓存。等待新的acl-u数据。

图19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发送模块802,用于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获取模块801还用于在将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完整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时,获取异步链路数据包;

发送模块802还用于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异步链路数据包。

可选地,获取模块801,具体用于:

若当前时刻为刷新时刻,则获取下一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若当前时刻不是刷新时刻,则获取当前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可选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命令;

发送模块802还用于确定用户命令是否为开启命令,若用户命令为开启命令,则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其中,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用于确定刷新时刻。

可选地,传输链路为异步传输链路。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存储模块803,其中,

获取模块801还用于获取待传输的数据包和数据包的数据包类型;其中,数据包类型包括: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异步链路数据包以及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第一存储模块803用于根据数据包类型将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缓存区。

可选地,获取模块801,具体用于:

从存储有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提取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可选地,获取模块801还用于从存储有链路层控制数据包的缓存区获取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发送模块802还用于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图20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901,用于通过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等同步链路数据包或异步链路数据包;

提取模块902,用于提取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第二存储模块903,用于根据数据类型确定用于存储数据包的缓存区。

可选地,第二存储模块903具体用于:

若数据类型为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则确定当前时刻是否为刷新时刻;

若当前时刻是刷新时刻,则将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下一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

若当前时刻不是刷新时刻,则将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当前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

可选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确定模块904;其中,

发送模块901还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同步传输配置命令;

确定模块904用于根据同步传输配置命令确定刷新时刻。

可选地,发送模块901还用于通过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可选地,传输链路为异步传输链路。

图21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001以及存储器1002。

其中。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接收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的,存储器10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1001集成在一起。

当存储器1002独立设置时,该流量控制设备还包括总线1003,用于连接存储器1002和处理器100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在将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完整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时,获取异步链路数据包;

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异步链路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具体包括:

若当前时刻为刷新时刻,则获取下一时刻的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若所述当前时刻不是所述刷新时刻,则获取当前时刻的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命令;

确定所述用户命令是否为开启命令,若所述用户命令为所述开启命令,则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其中,所述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用于确定所述刷新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链路为异步传输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传输的数据包和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包类型;其中,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所述异步链路数据包以及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根据所述数据包类型将所述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缓存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包括:

从存储有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提取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存储有所述链路层控制数据包的缓存区获取所述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

通过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等同步链路数据包或异步链路数据包;

提取所述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根据所述数据类型确定用于存储所述数据包的缓存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类型确定用于存储所述数据包的缓存区,具体包括:

若所述数据类型为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则确定当前时刻是否为刷新时刻;

若所述当前时刻是刷新时刻,则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下一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

若所述当前时刻不是刷新时刻,则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所述当前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同步传输配置命令;

根据所述同步传输配置命令确定所述刷新时刻。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链路为异步传输链路。

13.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完整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时,获取异步链路数据包;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异步链路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若当前时刻为刷新时刻,则获取下一时刻的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若所述当前时刻不是所述刷新时刻,则获取当前时刻的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命令;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用户命令是否为开启命令,若所述用户命令为所述开启命令,则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其中,所述等同步传输配置命令用于确定所述刷新时刻。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链路为异步传输链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存储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待传输的数据包和所述数据包的数据包类型;其中,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所述异步链路数据包以及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类型将所述数据包存储至对应缓存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从存储有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提取所述等同步链路数据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从存储有所述链路层控制数据包的缓存区获取所述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20.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等同步链路数据包或异步链路数据包;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第二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类型确定用于存储所述数据包的缓存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存储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数据类型为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则确定当前时刻是否为刷新时刻;

若所述当前时刻是刷新时刻,则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下一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

若所述当前时刻不是刷新时刻,则将所述数据包存储在用于存储所述当前时刻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的缓存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同步传输配置命令;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传输配置命令确定所述刷新时刻。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链路层控制数据包。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链路为异步传输链路。

2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传输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在将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完整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时,获取异步链路数据包;通过传输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异步链路数据包先传输对时效性有严格要求的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待等同步链路数据包传输完毕,再传输异步链路数据包,实现在同一个链路上即传输等同步链路数据包,又传输异步链路数据包。

技术研发人员:郭仕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7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