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的厂房为了便于加工和吊装工件,往往设计都十分空旷且高,使得冬季十分寒冷不能进行保温,夏季十分炎热不能有效的进行散热,对于夏季而言采用大型水帘空调能够实现降温,但对于冬季来说往往采用火炉进行局部加热,使得加热效果不佳,当厂房会产生一些热量时,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利用,则能够解决工厂加热的问题,但现有的余热利用多采用风扇的方式,不能进行有效的加湿作用,因此需要一种不仅能够对余热进行充分利用,而且还能够对厂房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使得向厂房内吹拂潮湿温暖的空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余热,而且还能够对厂房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使得厂房内形成温暖湿润的局部环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雾化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雾化机构相配合的换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换热机构相配合的吹拂机构,设置在所述吹拂机构上且与所述雾化机构相配合的回收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于控制所述雾化机构、换热机构和吹拂机构的控制机构;
所述雾化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雾化池,设置在所述雾化池内的超声波雾化器,设置在所述雾化池上的雾化通道,设置在所述雾化池上的积水仓;
所述换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雾化通道上的换热仓,设置在所述换热仓下表面上且与所述雾化通道相配合的下换热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换热仓上表面上且与所述雾化通道相配合的上换热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下换热密封圈与上换热密封圈之间的多根导热管,所述多根导热管外壁上设置多个翅片,所述换热仓上端设置入水口,所述换热仓下端设置出水口,所述入水口与集热出口相连通。
所述吹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仓上且与所述上换热密封圈相配合的吹拂筒,设置在所述吹拂筒且位于所述上换热密封圈后部的风扇,设置在所述吹拂筒内且位于出口端的多个加热管,设置在多个所述加热管上端与所述加热管相连通的余热管,设置在多个所述加热管下端的所述集热出口。
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设置在吹拂筒内壁的环型回收槽,设置在所述环型回收槽上且靠近所述吹拂筒出口侧的回收挡板,设置在所述环型回收槽上的回收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回收孔上且与积水仓相连通的回流管。
所述积水仓内设置与出水口相连通的翅片管,所述翅片管的出口端与余热管的出口端相连通。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余热管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换热密封圈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吹拂筒出口端的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积水仓内的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源,与所述电源相连接的plc,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控制风扇功率的第一控制旋钮,和设置在底座上用于控制超声波雾化器功率的第二控制旋钮。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加热对厂房内环境进行加热时,由于单纯的进行加热使得空气变得十分干燥,且由于换热效率不高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调节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需要一种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余热,而且还能够对厂房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使得厂房内形成温暖湿润的局部环境。
另外,采用的积水仓内设置有翅片管能够对待雾化的水进行初步加热,实现对待雾化水的初步加热,在其进入雾化池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温度,超声波雾化器通过高频振动将水分子进行雾化进而形成气雾,然后进入换热机构进行加热时,能够再次对雾气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使得气雾快速达到预设温度,也能够实现较大风量对局部进行加热,另外,由于气雾在进入吹拂筒内时,其温度已经接近或达到能达到最高温度,然后通过风扇的吹动能够对冷空气进行温度中和,也使得在经过多根加热管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冷空气进行高效加热,避免在不进行预热造成加热效果不佳的现象。
另外,采用的换热机构包括换热仓,能够在其中流通高温废水,而在换热仓的下端设置下换热密封圈,并在上表面设置上换热密封圈,同时在两密封圈之间设置多根导热管,将雾气进行分散在不同的导热管内,能够增大热交换面积,从而更快的进行加热,而在导热管外壁上设置多个翅片,能够快速增加导热管的温度,从而确保加热的效果,而采用的余热管完整的贯穿吹拂筒、换热仓和积水仓能够全方位的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使得生成的水雾具备较高的温度;而设置的环型回收槽能够将水雾遇到冷空气析出水汽进行局部回收,使得水汽能够凝结在回收挡板上,并经过回流管反流至积水仓内,从而进行再次循环,能够减少净水添加的次数,且能够确保对厂房内空气加湿的效果,也能够避免从吹拂筒出口端滴水的现象;而采用的余热管内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废热水的温度,继而来调整废热水的流量和流速,以此来影响加热与加湿的效果,而在上换热密封圈上设置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够获取经过换热机构的水雾温度是多少,以此来计算是否能够提高风扇的转速,而设置在吹拂筒出口端的第三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吹拂到厂房空间内的温度,而设置在积水仓内的第四温度传感器则能够检测到余热管在终端的导热温度,以此来结合前述温度传感器来调整废水流速、超声波功率和风扇功率,同时也能够进行自检,来检测到那个部分正常工作,哪些部位未进行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换热密封圈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雾化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雾化机构相配合的换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与所述换热机构相配合的吹拂机构,设置在所述吹拂机构上且与所述雾化机构相配合的回收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于控制所述雾化机构、换热机构和吹拂机构的控制机构;
所述雾化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雾化池23,设置在所述雾化池内的超声波雾化器22,设置在所述雾化池上的雾化通道21,设置在所述雾化池上的积水仓2;
所述换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雾化通道21上的换热仓19,设置在所述换热仓19下表面上且与所述雾化通道相配合的下换热密封圈20,设置在所述换热仓19上表面上且与所述雾化通道相配合的上换热密封圈8,设置在所述下换热密封圈20与上换热密封圈之间的多根导热管6,所述多根导热管6外壁上设置多个翅片,所述换热仓上端设置入水口18,所述换热仓19下端设置出水口26,所述入水口18与集热出口16相连通。
所述吹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仓19上且与所述上换热密封圈8相配合的吹拂筒9,设置在所述吹拂筒9且位于所述上换热密封圈后部的风扇10,设置在所述吹拂筒9内且位于出口端的多个加热管14,设置在多个所述加热管14上端与所述加热管14相连通的余热管13,设置在多个所述加热管下端的所述集热出口16。
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设置在吹拂筒内壁的环型回收槽11,设置在所述环型回收槽11上且靠近所述吹拂筒出口侧的回收挡板12,设置在所述环型回收槽上的回收孔17,以及设置在所述回收孔上且与积水仓相连通的回流管27。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余热管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8,设置在所述上换热密封圈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吹拂筒出口端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5,设置在所述积水仓2内的第四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源30,与所述电源相连接的plc29,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控制风扇功率的第一控制旋钮24,和设置在底座上用于控制超声波雾化器功率的第二控制旋钮25。
该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均采用热电阻pt100,当然还可采用热电阻cu50或热电阻cu100;采用的plc为stc51系列,avr的mega8,mega48,mega16等,还可采用51单片机:at系列(at89s51/52at89c51/52)或stc单片机:stc系列(stc89s52)或pic单片机:pic16f系列pic18f系类,或toshiba单片机avr系列单片机;采用的电源为直接连接的市电,或采用可充电锂电池或可充电铅酸电池;当然采用的余热管的起始端设置过滤网,能够进行初步过滤,由于为常识,不再赘述,同时为了保证废水温度变化时,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在余热管起始端设置阀门,通过阀门来控制流量。
另外,采用的积水仓下部设置微型浮球开关,实现持续不断的向雾化池内输入待雾化水,来确保雾化的效果,还可在雾化池内设置水位计来保证在缺水时能够通过plc进行停止工作,来避免干烧的现象发生。
实施例二
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积水仓2内设置与出水口26相连通的翅片管4,所述翅片管4的出口端与余热管的出口端3相连通。
该实施例中采用的翅片管对积水仓内的纯净水进行初步加热的方式,能够对其中的待雾化水进行高效充分的加热,确保在进入雾化池时具备较高温度,能够在进入换热机构进行再次加热时,能够快速通过即可获得较高温度,进而可以结合第四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来调整超声波雾化器的功率,使得更多的水雾进入吹拂筒内,而余热管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温度传感器能够调整风扇的流速来实现高流速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较适宜温度;即,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较高时,则增加风扇流速,并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数值调整风扇的转速,将其稳定在最佳转速且输出温暖潮湿热风量最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本装置的余热管连通温度较高的工业废水管道,能够使得加热管、换热仓、翅片管内充满高温废水,并在积水仓内灌入清水,然后打开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形成大量水雾并沿着导热管进入吹拂筒,并开启风扇使得能够将风穿过加热管吹出,而由于吹拂筒流过气体的方式能够使得导热管处形成负压,从而更有利于快速形成大量水雾并在进行加热后进入吹拂筒内,从而对吹拂出温暖湿润的空气,在获得余热利用的同时,也能够解决冬季空气干燥的现象。
当感觉局部空气较为干燥时,通过控制旋钮来增大超声波雾化器的功率,并增大风扇的转速,从而快速对空气增加湿度,并增大余热管内废热水的流量来保证温度加热的效果;若不想提高温度变化,则可不增大余热管内的废热水流量;
当需要采用较小增加湿度的方式,将超声波雾化器旋转至中档或低档功率,采用较大风扇转速时,需要增大余热管内废热水的流量来保证加热的效果;
也可采用较小风扇转速而不增大余热管内废热水的流量,也能够保证加热的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雾化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雾化机构相配合的换热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换热机构相配合的吹拂机构,设置在所述吹拂机构上且与所述雾化机构相配合的回收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用于控制所述雾化机构、换热机构和吹拂机构的控制机构;
所述雾化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雾化池,设置在所述雾化池内的超声波雾化器,设置在所述雾化池上的雾化通道,设置在所述雾化池上的积水仓;
所述换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雾化通道上的换热仓,设置在所述换热仓下表面上且与所述雾化通道相配合的下换热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换热仓上表面上且与所述雾化通道相配合的上换热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下换热密封圈与上换热密封圈之间的多根导热管,所述多根导热管外壁上设置多个翅片,所述换热仓上端设置入水口,所述换热仓下端设置出水口,所述入水口与集热出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仓上且与所述上换热密封圈相配合的吹拂筒,设置在所述吹拂筒且位于所述上换热密封圈后部的风扇,设置在所述吹拂筒内且位于出口端的多个加热管,设置在多个所述加热管上端与所述加热管相连通的余热管,设置在多个所述加热管下端的所述集热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设置在吹拂筒内壁的环型回收槽,设置在所述环型回收槽上且靠近所述吹拂筒出口侧的回收挡板,设置在所述环型回收槽上的回收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回收孔上且与积水仓相连通的回流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仓内设置与出水口相连通的翅片管,所述翅片管的出口端与余热管的出口端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厂厂房用余热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余热管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换热密封圈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吹拂筒出口端的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积水仓内的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源,与所述电源相连接的plc,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控制风扇功率的第一控制旋钮,和设置在底座上用于控制超声波雾化器功率的第二控制旋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