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料器管理装置和具备供料器管理装置的元件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0


本发明涉及供料器管理装置和具备供料器管理装置的元件装配系统,所述供料器管理装置管理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中的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背景技术:

作为将电子元件(以下简称为“元件”)搭载(装配)到印刷电路板等基板上来生产元件搭载基板的元件装配装置,已知有具备带式供料器的元件装配装置。带式供料器是将卷绕在卷盘上的收纳有元件的元件收纳带间歇地从该卷盘送出来将元件供应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的装置。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带式供料器,由这些带式供料器供应来的元件通过元件搭载用头部的保持器而被拾取并且被搭载到基板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由元件装配装置生产元件搭载基板时,作业者根据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计划而进行换装调整作业,该换装调整作业例如是将安装有生产上所必要的元件收纳带的带式供料器安装到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上的作业,在该作业后生产开始。在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中,为了避免因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停止而导致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停止,作业者会根据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过程中的元件消耗量来进行将新的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安装到带式供料器上的元件补给作业。

在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上,带式供料器被配置在按元件而被区划的各设置位置。通常,配置在各设置位置上的带式供料器的在元件供应部上的排列会考虑元件搭载用头部的保持器的尺寸与元件尺寸之间的关系以及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中所搭载的零件数目等而被设定,以便提高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

另外,作为带式供料器而存在着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带式供料器。例如,就形状而言,存在着沿元件收纳带的送出方向的纵深长度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此外,就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而言,存在着采用拼接式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或采用非拼接式(也称为自动装载式)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

在采用拼接式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当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先行的元件收纳带所剩无几时,由作业者进行将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接合到先行的元件收纳带的后端上的元件补给作业。另一方面,在采用自动装载式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在将料带的远端预先设置在指定位置后,基于按钮操作便能够自动地将料带装载到元件取出位置。而且,只要将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的远端预先设置在所述指定位置上,则在先行的元件收纳带全部被送出后,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便自动地被装载到元件取出位置上,从而开始间歇地送出该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的料带送出动作。由此,在采用自动装载式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能够使作业者从繁杂的料带装填作业及料带拼接作业中解放出来,能够实现带式供料器的换装调整作业及元件补给作业的效率化。

在上述那样的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混在一起的状态下,若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采用重视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的通常的设定,有时会产生如下的问题:损害了作业者进行带式供料器的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圆滑性。其结果,有可能因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迟延而引起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停止,反而导致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129599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理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和具备该供料器管理装置的元件装配系统,所述带式供料器的排列能够让作业者在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混在一起的状态下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供料器管理装置是管理多个带式供料器在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上的排列的装置,所述元件装配装置通过将元件搭载在基板上来生产元件搭载基板,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在所述元件供应部上,并且通过送出收纳有元件的元件收纳带来供应该元件,该供料器管理装置包括:供料器划分部,根据划分指标,将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划分为多个种类,所述划分指标是用于划分带式供料器的指标且是与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相关的指标;输入部,被输入与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设定相关的指示;以及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参照输入到所述输入部的指示,并且按照所述供料器划分部所进行的划分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其中,所述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包含第一设定部,该第一设定部抽取被所述供料器划分部作为特定种类的带式供料器而划分的特定种类供料器,并且以使给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所述特定种类供料器在所述元件供应部中至少去除了所述排列设置的方向的两端部的区域上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元件装配系统包括:元件装配装置,具备元件供应部,该元件供应部中排列设置有多个带式供料器;以及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管理所述元件供应部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图示将变得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料器管理装置的元件装配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元件装配系统所具备的元件装配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元件装配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带式供料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带式供料器所具备的料带导件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卷盘在第一带式供料器上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卷盘所卷绕的元件收纳带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供料器管理装置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8是用于说明供料器管理装置中的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三设定部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一设定部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二设定部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第一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二设定部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第二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二设定部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第三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二设定部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第四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二设定部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第五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由供料器排列设定部所生成的排列设定信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及元件装配系统。

[元件装配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元件装配系统1的结构的图。元件装配系统1具备元件装配装置2、供料器管理装置3、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元件装配系统1中,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及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是与供料器管理装置3可进行数据通信地连接,并且管理元件装配装置2所进行的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的管理装置。元件装配系统1中设置有多条由多个元件装配装置2排列设置而成的生产线20a、20b。图1所示的例子中,元件装配系统1具有两条生产线20a、20b,各生产线20a、20b分别由两台元件装配装置2排列设置而成。

<元件装配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2来说明元件装配装置2的结构。图2是表示元件装配装置2的结构的俯视图。以下,利用xy正交坐标轴来说明方向关系。x轴方向的一方侧被称为“ x侧”,与x轴方向的一方侧相反的另一方侧被称为“-x侧”。此外,y轴方向的一方侧被称为“ y侧”,与y轴方向的一方侧相反的另一方侧被称为“-y侧”。

元件装配装置2是将元件搭载到基板p上来生产元件搭载基板的装置。元件装配装置2具备主体架21、移动架22、传送器23、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头单元25、第一驱动机构26、第二驱动机构27。

主体架21是让构成元件装配装置2的各个部分设置的结构体,其在从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俯视下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传送器23沿x轴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在主体架21上。传送器23沿x轴方向搬送基板p。基板p在传送器23上被搬送,并且被定位在指定的作业位置(元件被搭载在基板p上的元件搭载位置)上。

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在主体架21的y轴方向的 y侧及-y侧的区域部分上分别被配置在x轴方向上各两处合计四处。图2中,在主体架21的y轴方向的-y侧的区域部分中,配置在-x侧的元件供应部被表示为“元件供应部24a”,配置在 x侧的元件供应部被表示为“元件供应部24b”,在y轴方向的 y侧的区域部分中,配置在-x侧的元件供应部被表示为“元件供应部24c”,配置在 x侧的元件供应部被表示为“元件供应部24d”。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是多个带式供料器241在主体架21上以排列设置的状态安装的区域,各带式供料器241的设置位置按后述的头单元25所具备的保持器亦即吸嘴251所吸附的对象的元件而被区划。

带式供料器241是以如下的方式而被构成的供料器:隔开指定间隔地收纳着元件的元件收纳带卷绕在卷盘上,元件收纳带从该卷盘被送出。带式供料器241装卸自如地被安装于主体架21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通过送出元件收纳带而将收纳在该元件收纳带中的元件提供给头单元25的吸嘴251。

作为排列设置在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的带式供料器241,存在着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供料器。例如,就形状而言,存在着即使所使用的元件收纳带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但是沿元件收纳带的送出方向的纵深长度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241。以下,针对排列设置于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的多个带式供料器241,为了区别纵深长度彼此不同的带式供料器,而将它们大致划分为“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和短于第一纵深长度的纵深长度的“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

此外,就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而言,存在着采用自动装载式的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和采用拼接式的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

采用自动装载式的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以能够安装包含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先行的元件收纳带和后续地进行元件供应的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的多个元件收纳带的方式而被构成。更详细而言,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以能够安装多个卷绕有元件收纳带的卷盘的方式而被构成,其具备具有元件露出部和划定元件的对吸嘴251的供应位置的元件供应开口部的后述的料带导件244。在采用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的情况下,先行的元件收纳带从卷盘的送出结束后,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便自动地从卷盘被送出。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由于可以安装多个卷盘,因此,卷绕有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的卷盘的补给时期不会受到卷绕有先行的元件收纳带的卷盘中的元件收纳带的送出结束时刻所限制,具有自由度。由此,在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能够使作业者从繁杂的料带装填作业和料带拼接作业中解放出来,能够实现带式供料器的换装调整作业和元件补给作业的效率化。以下,将采用自动装载式的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alf)称为“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该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详细情况后述。

另一方面,采用拼接式的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以安装一个卷盘的方式而被构成。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在元件收纳带从所安装的一个卷盘中的送出结束的时刻,为了从该元件收纳带过渡到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通过拼接带等来将先行的元件收纳带的后端和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的远端之间贴合而使两者连接。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在元件收纳带从一个卷盘的送出结束的时刻进行由拼接带等来进行贴附的拼接作业,因此,卷绕有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的卷盘的补给时期受到先行的元件收纳带的送出结束的时刻所限制。以下,为了使采用拼接式的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区别于由alf构成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而将其称为“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非alf”。

此外,对于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和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在使用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的元件收纳带的情况下,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纵深长度被设定为短于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即,在着眼于纵深长度来划分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和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情况下,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便为“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便为“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

其次,元件装配装置2的移动架22沿x轴方向延伸,以能够在指定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主体架21支撑。该移动架22上搭载有头单元25。头单元25以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搭载在移动架22上。即,头单元25随着移动架22的移动而能够在y轴方向上移动,而且能够沿着移动架22而在x轴方向上移动。头单元25能够在排列设置在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的各带式供料器241(241a)与被传送器23搬送来的基板p的指定的作业位置之间的范围移动,其从带式供料器中取出元件,并且将所取出的元件搭载(装配)到基板p上。

头单元25具备能够吸附及保持搭载到基板p的元件的保持器亦即吸嘴251。吸嘴251通过电动切换阀而能够与负压发生装置、正压发生装置及大气的任一方连通。即,通过供应负压给吸嘴251而能够通过该吸嘴251进行元件的吸附保持(元件的取出),此后,通过供应正压而解除该元件的吸附保持。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吸嘴251以外的保持器也可以是例如通过抓持元件来进行保持的夹头等。

元件装配装置2的第一驱动机构26被设置在主体架21的 x侧及-x侧的端部。第一驱动机构26是使移动架22沿着y轴方向移动的机构。第一驱动机构26例如包含驱动马达、沿y轴方向延伸并且与驱动马达连结的滚珠丝杠轴、设置在移动架22上并且与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螺母。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一驱动机构26随着驱动马达驱动滚珠丝杠轴转动而使滚珠螺母沿着滚珠丝杠轴进退,从而使移动架22在y轴方向上移动。

元件装配装置2的第二驱动机构27设置在移动架22上。第二驱动机构27是使头单元25在沿移动架22的x轴方向上移动的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26同样地,第二驱动机构27例如包含驱动马达、沿x轴方向延伸并且与驱动马达连结的滚珠丝杠轴,设置在头单元25上并且与滚珠丝杠轴螺合的滚珠螺母。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二驱动机构27随着驱动马达驱动滚珠丝杠轴转动而使滚珠螺母沿着滚珠丝杠轴进退,从而使头单元25在x轴方向上移动。

<第一带式供料器的结构>

其次,参照图3至图6来详细说明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亦即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结构。图3是表示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所具备的料带导件244的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卷盘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上的安装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卷盘所卷绕的元件收纳带245的立体图。

在说明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结构之前,参照图6来说明元件收纳带245。元件收纳带245包括载带2451和盖带2454。载带2451是收纳元件e的多个元件收纳部2453以隔开指定的间隔排列而成的带。此外,载带2451上,在其宽度方向一端部,搬送力传递孔2452隔开指定间隔地排列,搬送力传递孔2452与后述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第一链轮243a、第二链轮243b及第三链轮243c的齿部嵌合,传递用于通过第一链轮243a、第二链轮243b及第三链轮243c来送出元件收纳带245的搬送力。盖带2454是以覆盖元件收纳部2453的方式而被贴附在载带2451上的带。

如图3所示,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具备供料器主体242、料带送出部243、料带导件244。供料器主体242构成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外廓,其包含第一收容部242a、第二收容部242b、第三收容部242c。第一收容部242a配置在供料器主体242的y轴方向的-y侧,由宽度薄的箱体构成。该第一收容部242a的内部中形成有沿y轴方向水平地延伸的第一料带行进路242a1、从该第一料带行进路242a1的 y侧端部向上方倾斜地延伸的第二料带行进路242a2。元件收纳带245从第一收容部242a的第一料带行进路242a1被导入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在第一料带行进路242a1上行进之后而在第二料带行进路242a2上行进。此外,在第一收容部242a的上侧面上设置有在搬运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时所使用的抓持部242aa。

第二收容部242b连结于第一收容部242a的 y侧端部,由与第一收容部242a相同宽度的箱体构成。该第二收容部242b的内部中形成有从第二料带行进路242a2的 y侧端部与该第二料带行进路242a2同样地向上方倾斜地延伸并且到达第二收容部242b的上侧面242ba的第三料带行进路242b1。第二收容部242b的上侧面242ba从第三料带行进路242b1的 y侧端部沿着y轴方向往 y侧水平地延伸,并且划定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在该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的 y侧端部设定有元件供应位置ht。元件收纳带245在第一料带行进路242a1及第二料带行进路242a2上行进之后,依次在第三料带行进路242b1及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上行进而到达元件供应位置ht。第一料带行进路242a1、第二料带行进路242a2、第三料带行进路242b1及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的宽度分别被设定为相同值。

此外,第二收容部242b中,划定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的上侧面242ba所被配置的区域成为安装后述的料带导件244的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换言之,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具有划定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的上侧面242ba。此外,第二收容部242b中,在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设置有用于保持被安装在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中的料带导件244的第一保持部242bb和第二保持部242bc。第一保持部242bb保持料带导件244的-y侧,第二保持部242bc保持料带导件244的 y侧。

第三收容部242c连结于第二收容部242b的下方侧端部,由与第二收容部242b相同宽度的箱体构成。该第三收容部242c收容用于控制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动作的控制基板等。此外,在第三收容部242c的 y侧端部安装有连接器242c1。该连接器242c1被输入来自元件装配装置2的电力供应和各种控制信号。

料带送出部243配置在供料器主体242上,在沿着元件收纳部2453的排列方向的料带进给方向ha上将元件收纳带245朝着元件供应位置ht送出。料带进给方向ha是从y轴方向的-y侧往 y侧的方向。如图3所示,料带送出部243包含第一链轮243a、第二链轮243b、第三链轮243c。

第一链轮243a是圆板状的链轮,其以能够绕沿x轴方向延伸的轴心转动的方式而被支撑在第一收容部242a内。第一链轮243a具备在周向上隔开指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齿部。第一链轮243a的齿部分别能够与元件收纳带245的载带2451上所形成的搬送力传递孔2452嵌合。第一链轮243a转动时,包含具有与该第一链轮243a的齿部嵌合的搬送力传递孔2452的载带2451的元件收纳带245便被送出。

第二链轮243b是圆板状的链轮,其以能够绕沿x轴方向延伸的轴心转动的方式而被支撑在第二收容部242b内。第二链轮243b具备在周向上隔开指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齿部。第二链轮243b的齿部分别能够与元件收纳带245的载带2451上所形成的搬送力传递孔2452嵌合。第二链轮243b被配置在第二收容部242b内的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料带进给方向ha上游侧。第二链轮243b接受由第一链轮243a送出且经由第一料带行进路242a1及第二料带行进路242a2而在第三料带行进路242b1上行进的元件收纳带245,并且将该元件收纳带245朝着元件供应位置ht送出。由此,第二链轮243b使元件收纳带245在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上行进。

第三链轮243c是圆板状的链轮,其以能够绕沿x轴方向延伸的轴心转动的方式而被支撑在第二收容部242b内。第三链轮243c具备在周向上隔开指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齿部。第三链轮243c的齿部分别能够与元件收纳带245的载带2451上所形成的搬送力传递孔2452嵌合。第三链轮243c被配置在第二收容部242b内的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料带进给方向ha下游侧。即,第三链轮243c被配置在料带进给方向ha上与元件供应位置ht相一致的位置上。第三链轮243c接受由第二链轮243b送出且在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上行进的元件收纳带245,并且将该元件收纳带245以通过元件供应位置ht的方式送出。由于第三链轮243c被配置在料带进给方向ha上与元件供应位置ht相一致的位置,而且通过该第三链轮243c来接受元件收纳带245,因此,能够将元件收纳带245在相对于元件供应位置ht高精度地被定位的状态下送出。

其次,参照图3及图4来说明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所具备的料带导件244。料带导件244是沿y轴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构件,其被安装于供料器主体242的第二收容部242b中的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该料带导件244的宽度被设定为与第二收容部242b相同的宽度。料带导件244对由第二链轮243b及第三链轮243c送出的元件收纳带245在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上的行进进行引导。本实施方式中,料带导件244以从上方覆盖第二收容部242b中的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上侧面242ba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

料带导件244包含引导主体2441、第一卡止部2442、第二卡止部2443。引导主体2441构成料带导件244的外廓,其在料带导件244安装在第二收容部242b中的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状态下从上方覆盖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上侧面242ba。引导主体2441与第二收容部242b中的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上侧面242ba一起划定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

此外,如图4所示,引导主体2441中形成有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上划定元件e对吸嘴251的元件供应位置ht的元件供应开口部249a。即,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在料带导件244的引导主体2441上具有元件供应开口部249a。

此外,如图4所示,引导主体2441中安装有元件露出部249。元件露出部249使由料带导件244引导而在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上行进的元件收纳带245的元件收纳部2453内的元件e露出。元件露出部249包含插入部2491、刃部2492、盖带后处理部2493。

元件露出部249中,插入部2491是形成为尖细状的薄板状的部分,其插入到由第二链轮243b送出的以远端为自由端的状态而在第四料带行进路242b2上行进的元件收纳带245的载带2451和盖带2454之间。元件露出部249中,刃部2492相对于插入部2491而被配置在料带进给方向ha的下游侧,其对应于元件收纳带245的行进而将盖带2454沿着料带进给方向ha直线状地切割。元件露出部249中,盖带后处理部2493相对于刃部2492而被配置在料带进给方向ha的下游侧,其进行对被刃部2492切割后的盖带2454进行扩展的处理。由此,能够使元件收纳带245的元件收纳部2453内的元件e露出。如此在元件收纳部2453内被露出的元件e在元件供应位置ht处,经由元件供应开口部249a而被元件装配装置2的头单元25的吸嘴251吸附并被取出。

料带导件244中,第一卡止部2442被配置在引导主体2441的-y侧端部。第一卡止部2442被卡止于第二收容部242b中的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第一保持部242bb。由此,料带导件244的-y侧的端部被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y侧的端部保持。料带导件244中,第二卡止部2443被配置在引导主体2441的 y侧端部。第二卡止部2443被卡止于第二收容部242b中的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第二保持部242bc。由此,料带导件244的 y侧的端部被料带导件安装区域242bd的 y侧的端部保持。

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一记录部248(参照图3)。第一记录部248记录用于确定安装在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供料器信息。第一记录部248中所记录的供料器信息是使识别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供料器识别信息和与料带导件244的尺寸相关的料带导件尺寸信息相互关联而得的信息。料带导件244根据元件的尺寸、元件收纳带245的宽度、切割后的盖带2454被盖带后处理部2493扩开的宽度等而被设定为恰当的尺寸。与该料带导件244的尺寸相关的信息为料带导件尺寸信息。第一记录部248例如由条形码构成,该条形码通过编码而记录了供料器信息。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被设置到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按元件而被区划的各设置位置时,作业者利用条形码阅读器等读取装置来读取安装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上的第一记录部248。此外,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以外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侧面上也安装有记录了用于确定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供料器信息的记录部。但是,由于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不具备料带导件244,因此,安装于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记录部中所记录的供料器信息未包含与料带导件244的尺寸相关的料带导件尺寸信息。

此外,如图5所示,在包含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多个带式供料器各者的下方侧配置有被台车247支撑的卷盘支撑部246。卷盘支撑部246将第一卷盘保持器2461a和第二卷盘保持器2461b以在上下方向彼此隔开距离的状态进行支撑。卷绕有元件收纳带245的第一卷盘2462a和第二卷盘2462b分别可转动地被第一卷盘保持器2461a和第二卷盘保持器2461b支持。

卷绕于第一卷盘2462a或第二卷盘2462b的元件收纳带245在设置在卷盘支撑部246上端的导轮2463的引导下被引导到第一链轮243a、第二链轮243b及第三链轮243c。通过搬送力传递孔2452而与第一链轮243a、第二链轮243b及第三链轮243c的齿部嵌合的元件收纳带245基于第一链轮243a、第二链轮243b及第三链轮243c的转动而被送出。

第一卷盘2462a及第二卷盘2462b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二记录部2462c(参照图5)。第二记录部2462c记录包含识别收纳在卷绕于第一卷盘2462a及第二卷盘2462b的元件收纳带245中的元件e的元件识别信息、与元件名称相关的元件名称信息、卷盘的识别信息、用于识别卷盘的批次的批次识别信息等的读取元件信息。第二记录部2462c例如由条形码构成,该条形码通过编码而记录了读取元件信息。在元件收纳带245设置到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时,作业者利用条形码阅读器等读取装置来读取安装在第一卷盘2462a及第二卷盘2462b上的第二记录部2462c。此外,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以外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上所安装的卷盘的侧面上也安装有记录了读取元件信息的记录部。

<关于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动作>

〔第一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动作〕

采用自动装载式的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元件供应动作如下。首先,作为准备作业,作业者将第一卷盘2462a安装于卷盘支撑部246下部的第一卷盘保持器2461a,并且使卷绕在该第一卷盘2462a上的元件收纳带245的远端部与第一链轮243a嵌合。此后,作业者输入使第一链轮243a转动的指示而送出元件收纳带245,使元件供应带245的远端部与第二链轮243b嵌合。

在上述的准备作业结束的状态下,开始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元件供应动作。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中,通过第二链轮243b转动而送出元件收纳带245。第一链轮243a以能够空转的方式而被构成,此时,仅使第二链轮243b转动便能够送出元件收纳带245。

其次,在元件收纳带245从第一卷盘2462a被送出的状态下,作业者进行解除元件收纳带245与第一链轮243a的嵌合的作业。此时,由于元件收纳带245嵌合于第二链轮243b,因此,即使解除其与第一链轮243a的嵌合,也能够基于第二链轮243b的转动而继续地被送出。

其次,在元件收纳带245从第一卷盘2462a被送出的状态下,作业者将第一卷盘2462a从下部的第一卷盘保持器2461a移动到上部的第二卷盘保持器2461b。其次,在元件收纳带245从被上部的第二卷盘保持器2461b支撑着的第一卷盘2462a被送出的状态下,作业者将卷绕有元件收纳带245的第二卷盘2462b安装于下部的第一卷盘保持器2461a,并且使卷绕在该第二卷盘2462b上的元件收纳带245的远端部与第一链轮243a嵌合。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在还未发生第一卷盘2462a上所卷绕的元件收纳带245的料带供断的状态下安装第二卷盘2462b。

此后,从被上部的第二卷盘保持器2461b支撑着的第一卷盘2462a的元件收纳带245的送出结束后,自动地开始从被下部的第一卷盘保持器2461a支撑着的第二卷盘2462b的元件收纳带245的送出。由此,自动地进行从先行的元件收纳带245往后续的元件收纳带245的过渡。

〔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元件供应动作〕

采用拼接式的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元件供应动作如下。首先,作业者将一个卷盘安装于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卷绕在安装于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卷盘上的元件收纳带245基于料带送出机构而被送出。由此,来供应收纳在元件收纳带245中的元件e。在元件收纳带245从所被安装的一个卷盘的送出结束的时刻,为了从该先行的元件收纳带245往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245过渡,作业者利用拼接带等来进行将先行的元件收纳带245的后端与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245的远端之间进行贴合的拼接作业。在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中,从先行的元件收纳带245往后续的元件收纳带245的过渡经由作业者所进行的上述的拼接作业而被进行。

<关于对带式供料器的元件补给作业>

〔对第一带式供料器的元件补给作业〕

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中,如上所述,从被上部的第二卷盘保持器2461b支撑着的第一卷盘2462a的元件收纳带245的送出结束后,自动地开始从被下部的第一卷盘保持器2461a支撑着的第二卷盘2462b的元件收纳带245的送出。在这样的状态下,作业者从上部的第二卷盘保持器2461b取下已成为料带供断的第一卷盘2462a,并且使第二卷盘2462b从下部的第一卷盘保持器2461a移动到上部的第二卷盘保持器2461b。由此,能够将卷绕有元件收纳带245的新卷盘补给到下部的第一卷盘保持器2461a。

此时,作业者利用读取装置进行读取安装在补给用的新卷盘上的第二记录部2462c的读取作业。而且,作业者利用读取装置进行读取安装在作为新卷盘的补给对象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上的第一记录部248的读取作业。由读取装置读取的信息亦即第一记录部248所记录的供料器信息及第二记录部2462c所记录的读取元件信息经由后述的数据通信部31而被输入到供料器管理装置3。输入供料器信息及读取元件信息后,供料器管理装置3核对这些信息,判断作业者是否将补给用的新卷盘正确地安装到第一带式供料器241。

此外,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中,从第一卷盘2462a成为元件供断的时刻至第二卷盘2462b成为元件供断的时刻之间的时段为能够补给新卷盘的可补给时段。即,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中,由于可以在可补给时段内选择新卷盘的补给时期,因此,新卷盘的补给自由度高。而且,若多个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各自的可补给时段中存在彼此重叠的重叠时段,则可以在相同的补给时期对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补给新卷盘。即,对于能够在相同的补给时期补给卷盘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能够实现由作业者集中地进行元件补给作业的“集中补给”。如上所述,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无需进行如拼接作业那样的特殊的元件补给作业,而且能够实现“集中补给”,因此,可以说其是能够实现带式供料器的换装调整作业及元件补给作业的效率化的带式供料器。

〔对第二带式供料器的元件补给作业〕

在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中,如上所述,在从所安装的一个卷盘的元件收纳带245的送出结束的时刻,作业者通过进行使先行的元件收纳带245的后端和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245的远端之间接合的拼接作业来进行元件补给。此时,作业者利用读取装置进行读取安装在卷绕有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245的卷盘上的记录部的读取作业。而且,作业者利用读取装置进行读取安装在作为拼接作业的对象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上的记录部的读取作业。由读取装置读取的信息亦即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记录部所记录的供料器信息及卷盘的记录部所记录的读取元件信息经由后述的数据通信部31而被输入到供料器管理装置3。输入供料器信息及读取元件信息后,判断供料器管理装置3核对这些信息,判断作业者是否将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245正确地补给到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

在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中,由于是在从一个卷盘的元件收纳带245的送出结束的时刻进行拼接作业,因此,卷绕有补给用的元件收纳带245的卷盘的补给时期被限制在先行的元件收纳带245的送出结束的时刻。

<供料器管理装置的结构>

供料器管理装置3是管理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多个带式供料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及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排列的装置。供料器管理装置3在形状或元件收纳带245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及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混在一起的状态下能够实现能够让作业者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作业者在换装调整作业中利用读取装置进行了读取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上所安装的第一记录部248和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上所安装的记录部的读取作业之后,将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及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设置到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按元件而被区划的各设置位置。此时,作业者按照由后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3的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所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来设置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及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对于供料器管理装置3的结构,在图1的基础上还参照图7来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供料器管理装置3的结构的方块图。

如上所述,供料器管理装置3如图1所示那样以可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连接于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及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此外,供料器管理装置3例如包含微电脑,如图7所示,其具备数据通信部31、操作部32、显示部33、控制部34。

供料器管理装置3中,操作部32具备触摸屏、数字键、启动键及设定键等,具有作为输入与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设定相关的指示的输入部的功能。与对操作部32的指示输入相关的输入操作由作业者进行。

数据通信部31是为了实现与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及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之间的数据通信的接口电路。数据通信部31取得从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及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发送来的信息,将所取得的信息给予控制部34。此外,数据通信部31将从控制部34获得的信息发送(输出)给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及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

此外,数据通信部31取得利用读取装置而从安装在卷绕有元件收纳带245的卷盘上的记录部所读取的读取元件信息、以及利用读取装置而从安装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及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上的记录部所读取的供料器信息,将所取得的信息给予控制部34。

此处,对以可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而与供料器管理装置3连接的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及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进行说明。

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是近设于排列设置有多个元件装配装置2的各生产线20a、20b的用于管理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搭载动作(元件装配动作)的装置。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例如由微电脑构成。各生产线20a、20b的作业者操作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控制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搭载动作。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输入经由数据通信部31而从供料器管理装置3发送来的由后述的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生成的排列设定信息。所述排列设定信息是表示由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所设定的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设定结果的信息。各生产线20a、20b的作业者在带式供料器的换装调整作业中使带式供料器以成为所述排列设定信息所示的排列的方式排列于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

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是用于管理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计划的装置。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例如由微电脑构成,其基于筹划生产计划的作业者的操作而将与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计划相关的生产计划信息发送给供料器管理装置3。所述生产计划信息包含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中所使用的元件的识别信息及与元件名称相关的元件名称信息等搭载元件信息、与一块元件搭载基板上所搭载的元件的数量相关的元件数量信息、与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顺序相关的生产顺序信息、与每一单位期间(例如一天)的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数量相关的生产数量信息等。从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发送的生产计划信息经由数据通信部31而被输入到供料器管理装置3。供料器管理装置3参照经由数据通信部31而被输入的生产计划信息,管理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按元件而被区划的各设置位置上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供料器管理装置3中,控制部34由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存储控制程序的rom(readonlymemory)、作为cpu的工作区而被使用的ram(randomaccessmemory)等构成。控制部34基于cpu执行rom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数据通信部31、操作部32及显示部33,并且生成与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相关的各种信息且予以输出。如图7所示,控制部34包含通信控制部341、操作控制部342、显示控制部343、供料器排列管理部344。

通信控制部341控制基于数据通信部31而与装配动作管理装置4及生产计划管理装置5之间的数据通信。操作控制部342控制操作部32。显示控制部343控制显示部33所进行的信息的显示动作。

供料器排列管理部344管理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供料器排列管理部344包含供料器划分部345、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

供料器划分部345在形状或元件收纳带245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及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混在一起的状态下,根据指定的划分指标,将该多个带式供料器划分为多个种类。所述划分指标是用于划分带式供料器的指标,是与形状或元件收纳带245的补给方式相关的指标。本实施方式中,供料器划分部345将与带式供料器的形状相关的纵深长度用作所述划分指标。供料器划分部345以带式供料器的纵深长度作为划分指标,而将多个带式供料器划分为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和短于第一纵深长度的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

如前所述,对于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和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在使用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的元件收纳带的情况下,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纵深长度被设定为短于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纵深长度。即,在以元件收纳带245的补给方式作为划分指标的情况下,供料器划分部345将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作为“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将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作为“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来进行划分。

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参照输入到操作部32的与多个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排列的设定相关的指示,根据供料器划分部345所进行的划分,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241、241a在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的排列。该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包含第一设定部3461、第二设定部3462、第三设定部3463。

首先,参照图8来说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的第三设定部3463。图8是用于说明第三设定部3463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图。图8中表示了元件装配装置2所具备的四个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的元件供应部24a中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

用于指定考虑了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第三排列指定指示被输入操作部32后,第三设定部3463根据该第三排列指定指示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排列。第三设定部3463所设定的基于第三排列指定指示的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排列是重视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的排列。参照图8,在第一纵深长度l1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之间,元件供应部24a的以双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r1中配置有短于第一纵深长度l1的第二纵深长度l2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这样的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排列是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高的排列,但是,该排列会导致对配置在以双点划线包围着的区域r1中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进行的换装调整作业及元件补给作业变得困难。此外,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换装调整作业中包含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相对于元件供应部24a的插拔作业。另外,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元件补给作业中包含利用读取装置读取安装在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上的记录部的读取作业及拼接作业。

其次,参照图9来说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的第一设定部3461。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设定部3461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图。此外,图9中表示了元件装配装置2所具备的四个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的元件供应部24a中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

第一设定部3461抽取被供料器划分部345作为特定种类的带式供料器而被划分的特定种类供料器(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而且,第一设定部3461以使给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特定种类供料器(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连续地排列设置在元件供应部24a中至少去除了排列设置方向(x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区域上的方式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排列。由此,能够实现能够让作业者在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241、241a混在一起的状态下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其结果,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迟延而引起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停止以及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下降。

此外,表示元件供应部24a中排列设置的特定种类供料器(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连续个数的基准个数采用预先设定的固定值。此外,基准个数也可以由作业者通过操作部32来指定。由此,能够以使由作业者所指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特定种类供料器(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元件供应部24a中的多个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排列。图9所示的例子中,基准个数被设定为“三个”。此外,对于元件供应部24a中带式供料器的排列设置的方向(x轴方向)的两端部,也可以不使用基准个数而采取例如适用(基准个数-1)的个数这样的例外措施。

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32以能够输入用于指定考虑了带式供料器的形状的排列的第一排列指定指示的方式而被构成。而且,在第一排列指定指示被输入操作部32后,第一设定部3461设定与该第一排列指定指示相应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更详细而言,第一设定部3461将第二纵深长度l2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作为特定种类供料器来抽取,并且以使基准个数以上的该第二纵深长度l2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元件供应部24a中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由此,即使在第一纵深长度l1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之间配置有第二纵深长度l2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用于对第二纵深长度l2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作业空间。因此,在形状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241、241a混在一起的状态下能够实现能够让作业者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其次,参照图10至图14来说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的第二设定部3462。图10至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设定部3462设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图,图10表示第一例子,图11表示第二例子,图12表示第三例子,图13表示第四例子,图14表示第五例子。

元件装配装置2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在元件收纳带245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带式供料器241、241a混在一起的状态下,当作业者对各个带式供料器241、241a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时,有时会发生混乱的情况。为此,操作部32以能够让用于指定考虑了元件收纳带245对带式供料器的补给方式的排列的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的方式而被构成。而且,在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操作部32后,第二设定部3462设定与该第二排列指定指示相应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更详细而言,第二设定部3462确定作为设定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对象的设定对象区域ra,将该设定对象区域ra区划为多个区域,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内,使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或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连续地排列设置。由此,便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内排列设置同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从而能够实现让作业者能够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此外,如前所述,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以能够安装多个元件收纳带245的方式而被构成,能够实现在同一补给时期集中地进行针对多个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新元件收纳带(卷盘)的元件补给作业的“集中补给”。第二设定部3462使能够进行“集中补给”的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连续地排列设置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内。由此,能够降低作业者前往元件装配装置处的频度,能够减轻作业者所进行的元件补给作业的负荷。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设定部3462所确定的设定对象区域ra内配置有多条生产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线20a、20b。在图10至图14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生产线20a和第二生产线20b这两条生产线被配置在设定对象区域ra内。第一生产线20a上,沿着基板的搬送方向hb排列设置有两个元件装配装置2a、2b。将第一生产线20a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上游侧的元件装配装置称为第一元件装配装置2a,将配置在下游侧的元件装配装置称为第二元件装配装置2b。第二生产线20b上,沿着基板的搬送方向hb排列设置有两个元件装配装置2c、2d。将第二生产线20b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上游侧的元件装配装置称为第三元件装配装置2c,将配置在下游侧的元件装配装置称为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d。此外,第一至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a、2b、2c、2d分别具备四个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元件供应部24a和元件供应部24b沿着基板的搬送方向hb排列设置,元件供应部24a位于上游侧,元件供应部24b位于下游侧。元件供应部24c和元件供应部24d以与元件供应部24a、24b相向的方式沿着基板的搬送方向hb排列设置,元件供应部24c位于上游侧,元件供应部24d位于下游侧。

第二设定部3462在将设定对象区域ra区划为多个区域时,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区划形态。

首先,参照图10来说明第一区划形态。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二设定部3462将第一至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a、2b、2c、2d各者中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的一部分的区域作为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来区划设定对象区域ra。此情况下,第一至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a、2b、2c、2d各者中的各个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被区划为:连续地排列设置有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区域;连续地排列设置有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区域。

其次,参照图11来说明第二区划形态。图11所示的例子中,第二设定部3462将第一至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a、2b、2c、2d各者中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的全部区域作为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来区划设定对象区域ra。此情况下,第一至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a、2b、2c、2d各者便成为具备排列设置有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元件供应部和排列设置有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元件供应部的结构。图11中,第一至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a、2b、2c、2d的各者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上游侧的元件供应部24a、24c上排列设置有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下游侧的元件供应部24b、24d上排列设置有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

其次,参照图12来说明第三区划形态。图12所示的例子中,第二设定部3462将第一及第二生产线20a、20b各者中的各元件装配装置2a、2b、2c、2d作为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来区划设定对象区域ra。此情况下,第一、第二生产线20a、20b各者便成为包括具备排列设置有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元件供应部的元件装配装置和具备排列设置有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元件供应部的元件装配装置的结构。图12中,第一生产线20a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上游侧的第一元件装配装置2a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排列设置有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下游侧的第二元件装配装置2b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排列设置有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此外,第二生产线20b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上游侧的第三元件装配装置2c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排列设置有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下游侧的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d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排列设置有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

其次,参照图13来说明第四区划形态。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二设定部3462将第一、第二生产线20a、20b各者作为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来区划设定对象区域ra。此情况下,元件装配系统1成为包括配置有多个具备排列设置有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元件供应部的元件装配装置的生产线和配置有多个具备排列设置有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元件供应部的元件装配装置的生产线的结构。图13中,第一生产线20a中所配置的第一、第二元件装配装置2a、2b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排列设置有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第二生产线20b中所配置的第三、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c、2d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排列设置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

此外,为了使第二设定部3462工作而输入到操作部32的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也可以是附加有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的指示,该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用于指定按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来排列设置第一补给方式和第二补给方式中哪一种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241、241a。而且,在附加有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的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操作部32后,第二设定部3462使与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对应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241、241a按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排列设置。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作业者通过操作部32能够指定按一所被区划的区域ra1来排列设置的带式供料器的补给方式。由此,能够以使作业者所指定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ra1内的方式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排列。

此外,在生产元件搭载基板时,在搭载较大尺寸的元件之后,搭载较小尺寸的元件时,有时会发生该较小尺寸的元件的搭载性恶化的情况。因此,在第一、第二元件装配装置2a、2b沿基板的搬送方向hb排列设置的第一生产线20a中,以及在第三、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c、2d沿基板的搬送方向hb排列设置的第二生产线20b中,较为理想的是在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上游侧的元件装配装置中将大量的小尺寸的元件搭载到基板上。此情况下,便通过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上游侧的第一、第三元件装配装置2a、2c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排列设置的带式供料器大量地供应小尺寸的元件。在大量地供应小尺寸元件的带式供料器中,基于元件的大量供应而增大了元件补给作业的频度。

为此,为了使第二设定部3462工作而输入到操作部32的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也可以是附加有汇集指定信息的指示,该汇集指定信息用于使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汇集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的上游侧。而且,在附加有汇集指定信息的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操作部32后,第二设定部3462使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优先地排列设置到设定对象区域ra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上游侧的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图12中表示了此情况下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图12中,第一生产线20a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上游侧的第一元件装配装置2a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汇集地排列设置有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此外,第二生产线20b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上游侧的第三元件装配装置2c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汇集地排列设置有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

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是元件补给作业比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更为简易的带式供料器。因此,即使因元件的大量供应而增大了元件补给作业的频度,作业者也能够顺利地对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进行元件补给作业。

此外,操作部32也可以以针对第一至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a、2b、2c、2d各者中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能够个别地输入所述第一排列指定指示或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的方式而被构成。于是,第一设定部3461及第二设定部3462依照输入到操作部32的指示而个别地设定第一至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a、2b、2c、2d各者中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上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图14中表示了此情况下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

图14中,针对第一生产线20a的第一、第二元件装配装置2a、2b各者中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输入附加有汇集指定信息的第二排列指定指示。根据该指示,第二设定部3462使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汇集地排列设置到第一生产线20a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上游侧的第一元件装配装置2a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此外,第二设定部3462使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汇集地排列设置到第一生产线20a中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下游侧的第二元件装配装置2b中的位于基板的搬送方向hb上游侧的元件供应部24a、24c。而且,第二设定部3462将第二元件装配装置2b中配置在下游侧的元件供应部24b、24d区划为连续地排列设置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上游侧区域和连续地排列设置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下游侧区域。

此外,图14中,在第二生产线20b的第三元件装配装置2c中,针对元件供应部24a输入第一排列指定指示,针对元件供应部24b输入第二排列指定指示,针对元件供应部24c、24d输入附加了汇集指定信息的第二排列指定指示。依照针对第三元件装配装置2c的元件供应部24a的第一排列指定指示,第一设定部3461以使给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作为特定种类供料器的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在元件供应部24a中至少去除了排列设置的方向(x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区域上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排列。此外,依照针对第三元件装配装置2c的元件供应部24b的第二排列指定指示,第二设定部3462将元件供应部24b区划为连续地排列设置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上游侧区域和连续地排列设置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下游侧区域。此外,依照针对第三元件装配装置2c的元件供应部24c、24d的附加了汇集指定信息的第二排列指定指示,第二设定部3462使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排列设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hb上游侧的元件供应部24c,使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排列设置在下游侧的元件供应部24d。

此外,图14中,针对第二生产线20b的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d中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输入第一排列指定指示。依照该指示,第一设定部3461以使给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作为特定种类供料器的第二补给方式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在第四元件装配装置2d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至少去除了排列设置的方向(x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区域上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排列。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中的第一设定部3461、第二设定部3462及第三设定部3463各者生成表示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设定结果的排列设定信息。图15中例示了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中的第一设定部3461、第二设定部3462及第三设定部3463各者所生成的排列设定信息。图15是用于说明由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生成的排列设定信息jh1的图。

图15所示的排列设定信息jh1包含供料器设置信息jh2和供料器排列关联信息jh3。供料器设置信息jh2是示意性地表示元件装配装置2的各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状态的信息。供料器排列关联信息jh3是设置位置信息(设置位置)jh31、元件种类信息(元件名称)jh32、料带种类信息(料带种类)jh33、供料器种类信息(供料器种类)jh34、料带导件尺寸信息(料带导件尺寸)jh35彼此被关联而得的信息。设置位置信息jh31是表示元件供应部24a、24b、24c、24d中按元件而被区划的设置位置的信息。元件种类信息jh32是与元件收纳带245所收纳的元件的元件种类相关的信息。料带种类信息jh33是表示元件收纳带245的种类的信息。供料器种类信息jh34是表示带式供料器的种类的信息。供料器种类信息jh34中,在带式供料器的种类为第一带式供料器241的“alf”和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的“非alf”这两个种类的情况下,也可以只表示“alf”而将“非alf”作为空格而不予以表示。料带导件尺寸信息jh35是与第一补给方式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中的料带导件244的尺寸相关的信息。

图15所示的排列设定信息jh1中,表示了以供料器种类信息jh34表示的带式供料器的种类为“alf”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被配置在以设置位置信息jh31表示的设置位置“sa”上的情况。配置在该设置位置“sa”上的“alf”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具有以料带导件尺寸信息jh35表示的尺寸为“s”的料带导件244。而且,配置在设置位置“sa”上的“alf”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中安装有收纳有元件种类信息jh32为“a1”的元件的、以料带种类信息jh33表示的“8mm料带”的元件收纳带245。

此外,排列设定信息jh1中,表示了以供料器种类信息jh34表示的带式供料器的种类为“非alf”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被配置在以设置位置信息jh31表示的设置位置“sb”上的情况。配置在该设置位置“sb”上的“非alf”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中安装有收纳有元件种类信息jh32为“sp1”的元件的、以料带种类信息jh33表示的“8mm料带”的元件收纳带245。

此外,排列设定信息jh1中,表示了以供料器种类信息jh34表示的带式供料器的种类为“非alf”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被配置在以设置位置信息jh31表示的设置位置“sc”上的情况。配置在该设置位置“sc”上的“非alf”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中安装有收纳有元件种类信息jh32为“sp2”的元件的、以料带种类信息jh33表示的“8mm料带”的元件收纳带245。

此外,排列设定信息jh1中,表示了以供料器种类信息jh34表示的带式供料器的种类为“非alf”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被配置在以设置位置信息jh31表示的设置位置“sd”上的情况。配置在该设置位置“sd”上的“非alf”的第二带式供料器241a中安装有收纳有元件种类信息jh32为“sp3”的元件的、以料带种类信息jh33表示的“8mm料带”的元件收纳带245。

此外,排列设定信息jh1中,表示了以供料器种类信息jh34表示的带式供料器的种类为“alf”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被配置在以设置位置信息jh31表示的设置位置“se”上的情况。配置在该设置位置“se”上的“alf”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具有以料带导件尺寸信息jh35表示的尺寸为“m”的料带导件244。而且,配置在设置位置“se”上的“alf”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中安装有收纳有元件种类信息jh32为“a2”的元件的、以料带种类信息jh33表示的“8mm料带”的元件收纳带245。

此外,排列设定信息jh1中,表示了以供料器种类信息jh34表示的带式供料器的种类为“alf”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被配置在以设置位置信息jh31表示的设置位置“sf”上的情况。配置在该设置位置“sf”上的“alf”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具有以料带导件尺寸信息jh35表示的尺寸为“l”的料带导件244。而且,配置在设置位置“sf”上的“alf”的第一带式供料器241中安装有收纳有元件种类信息jh32为“a3”的元件的、以料带种类信息jh33表示的“8mm料带”的元件收纳带245。

本实施方式,供料器管理装置3的显示部33也可以以能够显示由第一设定部3461、第二设定部3462及第三设定部3463各者所生成的上述的排列设定信息jh1的方式而被构成。作业者通过参照显示部33所显示的排列设定信息jh1而能够进行带式供料器的换装调整作业。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元件装配系统1具备管理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供料器管理装置3,该带式供料器的排列能够让作业者在形状或元件收纳带245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241、241a混在一起的状态下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迟延而引起的带式供料器241、241a的元件供应停止。因此,能够抑制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下降。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主要包含具有以下技术方案的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供料器管理装置是管理多个带式供料器在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上的排列的装置,所述元件装配装置通过将元件搭载在基板上来生产元件搭载基板,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在所述元件供应部上,并且通过送出收纳有元件的元件收纳带来供应该元件,该供料器管理装置包括:供料器划分部,根据划分指标,将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划分为多个种类,所述划分指标是用于划分带式供料器的指标且是与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相关的指标;输入部,被输入与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设定相关的指示;以及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参照输入到所述输入部的指示,并且按照所述供料器划分部所进行的划分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其中,所述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包含第一设定部,该第一设定部抽取被所述供料器划分部作为特定种类的带式供料器而划分的特定种类供料器,并且以使给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所述特定种类供料器在所述元件供应部中至少去除了所述排列设置的方向的两端部的区域上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根据该供料器管理装置,在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混在一起的状态下,管理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中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若元件供应部中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采用重视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的通常的设定,则有时会损害作业者进行带式供料器的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圆滑性。为此,供料器管理装置具备供料器划分部和供料器排列设定部。供料器划分部根据与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相关的划分指标,将应该配置到元件供应部的多个带式供料器划分为多个种类。而且,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一设定部按照供料器划分部所进行的划分来抽取特定种类供料器,并且以使给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所述特定种类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元件供应部中的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由此,在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混在一起的状态下能够实现能够让作业者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其结果,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迟延而引起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停止以及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下降。

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中,所述输入部能够让用于指定所述给定的基准个数的指示输入。

根据该技术方案,作业者能够通过输入部来指定表示元件供应部上排列设置的特定种类供料器的连续数量的基准个数。由此,能够以使作业者所指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特定种类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元件供应部中的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中,所述供料器划分部能够将与带式供料器的形状相关的沿元件收纳带的送出方向的该带式供料器的纵深长度作为所述划分指标,并且能够将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划分为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和短于所述第一纵深长度的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所述输入部能够让第一排列指定指示输入,该第一排列指定指示用于指定考虑了带式供料器的形状的排列,在所述第一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所述输入部后,所述第一设定部抽取被所述供料器划分部划分的所述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将该带式供料器作为所述特定种类供料器。

在元件供应部中,若在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之间配置短于第一纵深长度的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则有时会使包括该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相对于元件供应部的插拔作业的换装调整作业及元件补给作业变得困难。为此,在用于指定考虑了带式供料器的形状的排列的第一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输入部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一设定部设定与第一排列指定指示相应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更详细而言,第一设定部抽取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将其作为特定种类供料器,并且以使基准个数以上的该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元件供应部中的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由此,即使在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配置在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用于进行包含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的插拔作业的换装调整作业及元件补给作业的作业空间。因此,在形状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混在一起的状态下,能够实现能够使作业者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包含: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能够安装包含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先行元件收纳带和后续地进行元件供应的补给用元件收纳带的多个元件收纳带;以及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让补给用元件收纳带接合于先行元件收纳带的后端。

此外,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中,所述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上的所述纵深长度被设定为短于所述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上的所述纵深长度,在以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作为所述划分指标的情况下,所述供料器划分部将所述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划分为所述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并且将所述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划分为所述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和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而言,在使用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的元件收纳带的情况下,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纵深长度被设定为短于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即,在着眼于纵深长度来划分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和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的情况下,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便为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便为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此情况下,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一设定部抽取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亦即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将其作为特定种类供料器,并且以基准个数以上的该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元件供应部中的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由此,即使在纵深长度较短的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配置在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亦即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用于进行包含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的插拔作业的换装调整作业及元件补给作业的作业空间。因此,能够实现能够让作业者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中,所述输入部能够让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该第二排列指定指示用于指定考虑了元件收纳带对带式供料器的补给方式的排列,所述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包含第二设定部,该第二设定部根据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所述第二设定部确定作为设定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对象的设定对象区域,将该设定对象区域区划为多个区域,并且使所述第一补给方式或所述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内。

元件供应部中,在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带式供料器混在一起的状态下,当作业者对各带式供料器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时,有时会发生混乱的情况。为此,用于指定考虑了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的排列的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输入部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二设定部设定与第二排列指定指示相应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更详细而言,第二设定部确定作为设定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对象的设定对象区域,将该设定对象区域区划为多个区域,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内,使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或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由此,便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内排列设置同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从而能够实现能够让作业者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此外,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是能够安装包括先行的元件收纳带和补给用的后续元件收纳带的多个元件收纳带的带式供料器。在具有如此结构的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从先行的元件收纳带成为元件供断的时刻至后续的元件收纳带成为元件供断的时刻之间的时段为能够补给新元件收纳带的可补给时段。即,在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中,由于可以在可补给时段内选择新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时期,因此,新元件收纳带的补给自由度高。而且,若多个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各自的可补给时段中存在彼此重叠的重叠时段,则可以在相同的补给时期对各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补给新元件收纳带。即,对于能够在相同的补给时期补给元件收纳带的带式供料器,能够实现由作业者集中地进行元件补给作业的“集中补给”。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二设定部使能够进行“集中补给”的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内。由此,能够降低作业者前往元件装配装置处的频度,能够减轻作业者所进行的元件补给作业的负荷。

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中,在所述设定对象区域内配置有多条所述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线,所述生产线由具备所述元件供应部的多个所述元件装配装置在所述基板的搬送方向上排列设置而成,所述第二设定部将所述元件供应部的局部的区域、所述元件供应部的全部区域、所述元件装配装置、以及所述生产线中的任一者作为所述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来区划所述设定对象区域。

该技术方案中,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二设定部将元件供应部的局部的区域、元件供应部的全部区域、元件装配装置、生产线中的任一者作为使第一补给方式或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的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在将元件供应部的局部的区域作为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的情况下,元件供应部被区划为让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的区域和让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的区域。在将元件供应部的全部区域作为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的情况下,元件装配装置成为包括让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的元件供应部和让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的元件供应部的结构。在将元件装配装置作为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的情况下,生产线成为包括具备让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的元件供应部的元件装配装置和具备让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的元件供应部的元件装配装置的结构。在将生产线作为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的情况下,便成为包括由多个具备让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的元件供应部的元件装配装置配置而成的生产线和由多个具备让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的元件供应部的元件装配装置配置而成的生产线的结构。

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包含附加了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的指示,该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是用于指定按所述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来排列设置所述第一补给方式和所述第二补给方式中哪一种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的信息,在附加有所述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的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所述输入部后,所述第二设定部使与所述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相应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按所述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排列设置。

该技术方案中,作业者通过输入部能够指定按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排列设置的带式供料器的补给方式。由此,能够以使由作业者所指定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内的方式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包含附加了汇集指定信息的指示,该汇集指定信息是用于使所述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汇集到所述基板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信息,在附加有所述汇集指定信息的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所述输入部后,所述第二设定部使所述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优先地排列设置在所述设定对象区域中配置在所述基板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所述元件装配装置的所述元件供应部。

在生产元件搭载基板时,在搭载较大尺寸的元件之后,搭载较小尺寸的元件时,有时会发生该较小尺寸的元件的搭载性恶化的情况。因此,在多个元件装配装置沿基板的搬送方向排列设置而成的生产线中,较为理想的是在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元件装配装置中将大量的小尺寸的元件搭载到基板上。此情况下,便通过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中排列设置的带式供料器大量地供应小尺寸的元件。在大量地供应小尺寸元件的带式供料器中,基于元件的大量供应而增大了元件补给作业的频度。为此,在附加有汇集指定信息的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输入部后,第二设定部使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优先地排列设置到配置在基板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是元件补给作业比第二补给方式更为简易的带式供料器。因此,即使因元件的大量供应而增大了元件补给作业的频度,作业者也能够顺利地对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进行元件补给作业。

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中,所述输入部能够让第三排列指定指示输入,该第三排列指定指示用于指定考虑了所述元件装配装置生产所述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所述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包含第三设定部,该第三设定部根据所述第三排列指定指示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该技术方案中,在用于指定考虑了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第三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输入部后,供料器排列设定部的第三设定部根据第三排列指定指示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由此,能够实现重视了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还包括:显示部,显示排列设定信息,该排列设定信息表示所述供料器排列设定部设定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设定结果。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作业者能够参照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排列设定信息来进行带式供料器的换装调整作业。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元件装配系统包括:元件装配装置,具备元件供应部,该元件供应部中排列设置有多个带式供料器;以及上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管理所述元件供应部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该元件装配系统具备管理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供料器管理装置,该带式供料器的排列能够让作业者在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混在一起的状态下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因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的迟延而导致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停止。因此,能够抑制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下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理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和具备该供料器管理装置的元件装配系统,该带式供料器的排列能够让作业者在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彼此不同的各种带式供料器混在一起的状态下圆滑地进行换装调整作业或元件补给作业。

符号说明

1元件装配系统

2元件装配装置

20a、20b生产线

24元件供应部

241第一带式供料器

241a第二带式供料器(特定种类供料器)

245元件收纳带

3供料器管理装置

31数据通信部

32操作部(输入部)

33显示部

34控制部

341通信控制部

342操作控制部

343显示控制部

344供料器排列管理部

345供料器划分部

346供料器排列设定部

3461第一设定部

3462第二设定部

3463第三设定部


技术特征:

1.一种供料器管理装置,其是管理多个带式供料器在元件装配装置的元件供应部上的排列的装置,所述元件装配装置通过将元件搭载在基板上来生产元件搭载基板,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排列设置在所述元件供应部上,并且通过送出收纳有元件的元件收纳带来供应该元件,该供料器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供料器划分部,根据划分指标,将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划分为多个种类,所述划分指标是用于划分带式供料器的指标且是与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相关的指标;

输入部,被输入与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设定相关的指示;以及

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参照输入到所述输入部的指示,并且按照所述供料器划分部所进行的划分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其中,

所述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包含第一设定部,该第一设定部抽取被所述供料器划分部作为特定种类的带式供料器而划分的特定种类供料器,并且以使给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所述特定种类供料器在所述元件供应部中至少去除了所述排列设置的方向的两端部的区域上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部能够让用于指定所述给定的基准个数的指示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料器划分部能够将与带式供料器的形状相关的沿元件收纳带的送出方向的该带式供料器的纵深长度作为所述划分指标,并且能够将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划分为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和短于所述第一纵深长度的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

所述输入部能够让第一排列指定指示输入,该第一排列指定指示用于指定考虑了带式供料器的形状的排列,

在所述第一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所述输入部后,所述第一设定部抽取被所述供料器划分部划分的所述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将该带式供料器作为所述特定种类供料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包含:

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能够安装包含先行地进行元件供应的先行元件收纳带和后续地进行元件供应的补给用元件收纳带的多个元件收纳带;以及

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让补给用元件收纳带接合于先行元件收纳带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上的所述纵深长度被设定为短于所述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上的所述纵深长度,

在以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作为所述划分指标的情况下,所述供料器划分部将所述第一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划分为所述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并且将所述第二纵深长度的带式供料器划分为所述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部能够让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该第二排列指定指示用于指定考虑了元件收纳带对带式供料器的补给方式的排列,

所述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包含第二设定部,该第二设定部根据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所述第二设定部确定作为设定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对象的设定对象区域,将该设定对象区域区划为多个区域,并且使所述第一补给方式或所述第二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连续地排列设置在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设定对象区域内配置有多条所述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线,所述生产线由具备所述元件供应部的多个所述元件装配装置在所述基板的搬送方向上排列设置而成,

所述第二设定部将所述元件供应部的局部的区域、所述元件供应部的全部区域、所述元件装配装置、以及所述生产线中的任一者作为所述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来区划所述设定对象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包含附加了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的指示,该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是用于指定按所述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来排列设置所述第一补给方式和所述第二补给方式中哪一种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的信息,

在附加有所述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的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所述输入部后,所述第二设定部使与所述供料器种类指定信息相应的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按所述一个所被区划的区域排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包含附加了汇集指定信息的指示,该汇集指定信息是用于使所述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汇集到所述基板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信息,

在附加有所述汇集指定信息的所述第二排列指定指示输入到所述输入部后,所述第二设定部使所述第一补给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优先地排列设置在所述设定对象区域中配置在所述基板的搬送方向上游侧的所述元件装配装置的所述元件供应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部能够让第三排列指定指示输入,该第三排列指定指示用于指定考虑了所述元件装配装置生产所述元件搭载基板的生产效率的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所述供料器排列设定部包含第三设定部,该第三设定部根据所述第三排列指定指示来设定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部,显示排列设定信息,该排列设定信息表示所述供料器排列设定部设定带式供料器的排列的设定结果。

12.一种元件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元件装配装置,具备元件供应部,该元件供应部中排列设置有多个带式供料器;以及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料器管理装置,管理所述元件供应部中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的排列。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供料器管理装置(3)具备供料器划分部(345)和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供料器划分部(345)根据与形状或元件收纳带的补给方式相关的划分指标将多个带式供料器(241)划分为多个种类。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按照供料器划分部(345)所进行的划分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241)在元件供应部(24)中的排列。供料器排列设定部(346)包含第一设定部(3461),该第一设定部(3461)抽取被供料器划分部(345)作为特定种类的带式供料器而划分的特定种类供料器,并且以使给定的基准个数以上的特定种类供料器在元件供应部(24)中至少去除了两端部的区域上连续地排列设置的方式来设定多个带式供料器(241)的排列。

技术研发人员:东野昌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7.10.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6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