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4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退火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电磁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退火装置是退火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通常是先将工件装入至炉胆内,然后将炉胆置入炉膛内,加热至预设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将炉胆从退火装置的炉膛退出,再将工件从炉胆内取出。此种退火方式操作复杂,能耗浪费严重,自动化程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工件的生产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退火装置,旨在解决退火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退火装置,包括: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一加热空间;以及,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将待退火工件自所述通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加热空间,并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可选的,所述加热炉体包括加热炉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壳体内的内胆,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内胆上。可选的,所述加热炉壳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磁加热圈,所述电磁加热圈呈环绕所述内胆设置。可选的,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进料腔段,所述进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一过孔;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安装至所述进料腔段的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正对所述第一过孔设置,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可选的,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出料口一端的出料腔段,所述出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二过孔;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安装至所述出料腔段的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正对所述第二过孔设置,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可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滚筒,且多个所述输送滚筒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加热炉体,多个所述输送滚筒的侧表面共同用以承载所述待退火工件。可选的,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在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邻近所述进料口设置,用以将外界的待退火工件自所述进料口传送至所述通道内。可选的,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装置机座以及沿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装置机座的多个送料滚筒,多个所述送料滚筒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多个所述送料滚筒的侧表面共同用以承载传送所述待退火工件。可选的,所述加热炉壳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且对应位于所述加热空间内。可选的,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加热炉壳体外侧面的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炉体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通过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内的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通道内进行加热,以形成一加热空间,将待退火工件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自所述通道的一端送入所述加热空间,在所加热空间内对所述待退火工件进行加热退火,所述待退火工件在退火完成后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以实现连续退火,无需人工装填,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退火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退火装置31第一光电传感器1加热炉体32第二光电传感器11加热炉壳体41输送滚筒12内胆51机座121第一过孔52送料滚筒122第二过孔6温度显示器21电磁加热圈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退火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电磁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退火装置是退火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通常是先将工件装入至炉胆内,然后将炉胆置入炉膛内,加热至预设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将炉胆从退火装置的炉膛退出,再将工件从炉胆内取出。此种退火方式操作复杂,能耗浪费严重,自动化程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工件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退火装置,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退火装置100,包括加热炉体1、加热装置以及输送装置;所述加热炉体1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1,用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一加热空间;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1,用以将待退火工件自所述通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加热空间,并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炉体1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通过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内的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通道内进行加热,以形成一加热空间,将待退火工件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自所述通道的一端送入所述加热空间,在所加热空间内对所述待退火工件进行加热退火,所述待退火工件在退火完成后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以实现连续退火,无需人工装填,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炉体1包括加热炉壳体11以及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壳体11内的内胆12,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内胆12上。将所述加热炉体1分设为所述加热炉壳体1以及所述内胆12,便于所述所述加热炉体1的维护,保护所述内胆12的使用安全,并可防止热量大幅流失。更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炉壳体11与所述内胆12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磁加热圈21,所述电磁加热圈21呈环绕所述内胆12设置。通过所述电磁加热圈21对多所述内胆12进行加热,保证所述通道内各处的受热均匀,使得退火效果更好。另外,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进料腔段,所述进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一过孔121;所述退火装置100还包括安装至所述进料腔段的第一光电传感器31,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31正对所述第一过孔121设置,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31检测所述待退火工件是否进入所述通道内,且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31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以在所述待退火工件通过后,使得所述加热装置开始加热,实现所述退火装置的自动运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同样的,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出料口一端的出料腔段,所述出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二过孔122;所述退火装置100还包括安装至所述出料腔段的第二光电传感器32,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32正对所述第二过孔122设置,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32检测所述通道内是否还有工件退出,以实现所述退火装置100的自动关闭。具体的,为了便于所述待退火工件的运输,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滚筒41,且多个所述输送滚筒41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加热炉体1,多个所述输送滚筒41的侧表面共同用以承载所述待退火工件。通过所述输送滚筒41输送所述待退火工价,以保证所述工件运输的流畅性,且防止所述加热空间对所述输送装置产生影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退火装置100的连续工作,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在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退火装置100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邻近所述进料口设置,用以将外界的待退火工件自所述进料口传送至所述通道内。无需人工将工件依次投递进所述进料口,通过所述送料装置可以使得所述待退火工件连续不断的进入所述通道内。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装置机座51以及沿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装置机座的多个送料滚筒52,多个所述送料滚筒52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多个所述送料滚筒52的侧表面共同用以承载传送所述待退火工件。通过所述送料滚筒52将所述待退火工件传送至所述进料口处,保证送料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所述加热炉壳体11与所述内胆12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退火装置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且对应位于所述加热空间内。依次检测所述加热空间内的温度,以便于控制退火温度。进一步的,所述退火装置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加热炉壳体11外侧面的温度显示器6,所述温度显示器6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以便于实时观测所述加热空间内的温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炉体,所述加热炉体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一加热空间;以及,

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将待退火工件自所述通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加热空间,并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体包括加热炉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壳体内的内胆,所述通道形成于所述内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壳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磁加热圈,所述电磁加热圈呈环绕所述内胆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进料腔段,所述进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一过孔;

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安装至所述进料腔段的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正对所述第一过孔设置,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安装腔包括靠近所述出料口一端的出料腔段,所述出料腔段的内壁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第二过孔;

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安装至所述出料腔段的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正对所述第二过孔设置,且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滚筒,且多个所述输送滚筒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加热炉体,多个所述输送滚筒的侧表面共同用以承载所述待退火工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两个开口对应为在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方向上依次分布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邻近所述进料口设置,用以将外界的待退火工件自所述进料口传送至所述通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装置机座以及沿所述通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装置机座的多个送料滚筒,多个所述送料滚筒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均沿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多个所述送料滚筒的侧表面共同用以承载传送所述待退火工件。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壳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安装腔;

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且对应位于所述加热空间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加热炉壳体外侧面的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退火装置,包括加热炉体、加热装置以及输送装置;所述加热炉体上形成有两端开口的通道;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在所述通道内形成一加热空间;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加热炉体,用以将待退火工件自所述通道的一端经过所述加热空间,并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将待退火工件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自所述通道的一端送入所述加热空间,在所加热空间内对所述待退火工件进行加热退火,所述待退火工件在退火完成后传送至所述通道的另一端,以实现工件的连续退火,无需人工装填,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兵;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轻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4.0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6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