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在塑胶模具设计过程中,产品因受外观要求、结构局限及装配条件限制,无法顺利顶出,在产品脱模时易出现与产品与模具粘连的现象,导致产品变形或者脱模困难的情况。
为解决该情况,现在技术中均采用二次脱模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产品与模具在脱模时出现粘连的现象。
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双顶针结构,两组顶针分别通过不同的顶针板进行固定,在通过顶针板之间进行限位或者分别驱动两组顶针板实现二次顶出脱模的效果,但因两组顶针板的结构设计会造成模具结构复杂、模具体积大、材料成本增加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既可以实现二次脱模的效果,又能保证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后模板、后模仁和顶针组件,所述后模仁固定连接在后模板的上端,所述后模仁远离后模板的一侧设有用于产品成型的模槽,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板和第一顶针,所述顶针板设于后模板远离后模仁的一侧,所述第一顶针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针板上,所述第一顶针的另一端穿过后模板、后模仁与模槽相抵,还包括弹针组件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顶针板远离后模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与后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弹针组件包括第二顶针和弹性件,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可移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二顶针的另一端穿过后模板、后模仁与模槽相抵,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顶针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弹针组件来替换一组顶针板与顶针的结构,也可以实现二次顶出脱模的效果,并且其结构相较于使用顶针板的结构,减少了一组顶针板的使用,节省了材料成本,在机构内部也更加简单,易装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顶针上设有法兰,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法兰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相抵,通过所述改进,通过弹性件与法兰的相抵,使第二顶针与弹性件的接触更加紧密,避免在第二顶针与弹性件相抵时,出现抵触偏离的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第二顶针上,通过所述改进,弹簧的作用力更加均匀,产品在脱模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供第二顶针移动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顶针的直径且小于弹簧的外径,通过所述改进,可以保证第二顶针的运动轨迹,避免运动偏差,同时导向孔的直径可以避免弹簧进入导向孔中,影响弹簧的弹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向孔远离弹簧的一端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板上,通过所述改进,通过挡块的设计,可以使导向孔加工更方便,直接加工成一个通孔,而不用为了防止第二顶针运动过多,加工成一个盲孔,同时挡块也更便于维护,在导向孔中进入异物时,盲孔不易清理,而通过拆卸挡块,可起到快速清理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供挡块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不低于挡块的高度,通过所述改进,可以避免固定板的安装面出现影响安装固定的凸面,安装完成后依旧保证固定板安装的牢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弹针组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与第二顶针限位连接的限位孔,所述第二顶针上设有与限位孔配合的限位槽,通过所述改进,可以避免第二顶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移动过多,影响首次脱模的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后模板上设有供限位块固定连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不低于限位块的高度,通过所述改进,可以使后模仁与后模板的连接面保持平整的状态,避免出现凸台,影响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未顶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一次顶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二次顶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弹针组件立体剖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弹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后模板,2、后模仁,2.1、模槽,3、顶针组件,3.1、顶针板,3.2、第一顶针,4、弹针组件,4.1、第二顶针,4.1.1、法兰,4.1.2、限位槽,4.2、弹簧,4.3、限位块,4.3.1、限位孔,5、固定板,5.1、导向孔,5.2、顶棒孔,6、挡块,7、产品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如图1,图4-6所示,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后模板1、后模仁2和顶针组件3,所述后模仁2固定连接在后模板1的上端,所述后模仁2远离后模板1的一侧设有用于产品7成型的模槽2.1,所述顶针组件3包括顶针板3.1和顶针板3.2,所述顶针板3.1设于后模板1远离后模仁2的一侧,所述顶针板3.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针板3.1上,顶针板3.1包括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固定连接,顶针板3.2固定连接在顶针板3.1上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之间,所述顶针板3.2的另一端穿过后模板1、后模仁2与模槽2.1相抵,还包括弹针组件4和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设于顶针板3.1远离后模板1的一侧,所述固定板5与后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弹针组件4包括第二顶针4.1和弹簧4.2,所述第二顶针4.1的一端可移动连接在固定板5上,所述第二顶针4.1的另一端穿过后模板1、后模仁2与模槽2.1相抵,所述第二顶针4.1上设有法兰4.1.1,所述弹簧4.2的一端与法兰4.1.1相抵,所述弹簧4.2的另一端与固定板5相抵,法兰4.1.1远离弹簧4.2的一端在合模状态与顶针板3.1相抵,所述弹簧4.2套接在第二顶针4.1上所述固定板5上设有供第二顶针4.1移动的导向孔5.1,所述导向孔5.1的直径大于第二顶针4.1的直径且小于弹簧4.2的外径,所述导向孔5.1远离弹簧4.2的一端设有挡块6,所述挡块6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板5上,所述固定板5上设有供挡块6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不低于挡块6的高度,所述弹针组件4还包括限位块4.3,所述限位块4.3上设有与第二顶针4.1限位连接的限位孔4.3.1,所述第二顶针4.1上设有与限位孔4.3.1配合的限位槽4.1.2,所述后模板1上设有供限位块4.3固定连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不低于限位块4.3的高度,在固定板5的底部设有顶棒孔5.2,在后模板1与顶针板3.1之间设有用于将顶针板3.1复位的复位弹簧8。
如图1-3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前模板与后模板1分离,顶棒穿过顶棒孔5.2与顶针板3.1相抵,顶棒失去顶针板3.1向上运动,顶针板3.2推动产品7上升,原来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4.2开始复位,复位弹簧8开始压缩,在弹簧4.2完成复位后,第二顶针4.1上的限位槽4.1.2与限位块4.3上的限位孔4.3.1相抵,第二顶针4.1停止上升,顶针板3.2继续上升,直到第二顶针4.1与产品7完全脱离。
在复位过程中,顶棒退出顶棒孔5.2,复位弹簧8开始复位,将顶针板3.1进行复位,顶针板3.2同步进行复位,同时,顶针板3.1与法兰4.1.1相抵,开始压缩弹簧4.2,使第二顶针4.1进行复位。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后模板(1)、后模仁(2)和顶针组件(3),所述后模仁(2)固定连接在后模板(1)的上端,所述后模仁(2)远离后模板(1)的一侧设有用于产品(7)成型的模槽(2.1),所述顶针组件(3)包括顶针板(3.1)和第一顶针(3.2),所述顶针板(3.1)设于后模板(1)远离后模仁(2)的一侧,所述第一顶针(3.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针板(3.1)上,所述第一顶针(3.2)的另一端穿过后模板(1)、后模仁(2)与模槽(2.1)相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针组件(4)和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设于顶针板(3.1)远离后模板(1)的一侧,所述固定板(5)与后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弹针组件(4)包括第二顶针(4.1)和弹性件,所述第二顶针(4.1)的一端可移动连接在固定板(5)上,所述第二顶针(4.1)的另一端穿过后模板(1)、后模仁(2)与模槽(2.1)相抵,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顶针(4.1)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5)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4.1)上设有法兰(4.1.1),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法兰(4.1.1)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固定板(5)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4.2),所述弹簧(4.2)套接在第二顶针(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上设有供第二顶针(4.1)移动的导向孔(5.1),所述导向孔(5.1)的直径大于第二顶针(4.1)的直径且小于弹簧(4.2)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5.1)远离弹簧(4.2)的一端设有挡块(6),所述挡块(6)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板(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上设有供挡块(6)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不低于挡块(6)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针组件(4)还包括限位块(4.3),所述限位块(4.3)上设有与第二顶针(4.1)限位连接的限位孔(4.3.1),所述第二顶针(4.1)上设有与限位孔(4.3.1)配合的限位槽(4.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简易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1)上设有供限位块(4.3)固定连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不低于限位块(4.3)的高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