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高电制冷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使用的地域越来越广泛,原本主要是应用在南方地区制冷和过渡季节制热使用,但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煤改电等诸多利好政策的推出,以及空调制热技术和效果的提升,华北、东北地区除了夏季使用空调外,冬季也开始广泛安装和使用空调设备进行取暖。传统空调始终没有平衡好制冷和制热两个方面的使用效果,一种是只注重制冷使用效果,比如说传统的风冷式空调机组;另外一种就是只注重制热使用效果,比如说空气源热泵、喷气增焓、二级压缩等等,而且为了提高制热效果而增加的补气循环冷媒回路等装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成本和易损程度。
空调系统在冬季进行制热模式运行时,室外侧的空调机单元为蒸发器,为了使得房间内的室内机单元可以散发足够的热量用以提高房间内的温度,室外机单元需要源源不断的从室外侧获取热量,因此作为蒸发器的室外机单元需要从寒冷的外界空气中获得热量。蒸发器为了获得热量需要将蒸发温度调低到比外界空气温度更低的状态,以便蒸发吸热,因此蒸发温度一般都会低于0℃,此时空调系统经过长时间运转后,热交换器表面开始逐渐结霜,进而使得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下降,导致室内机单元供热量大幅度降低,最终使得空调系统进入到除霜状态,制热循环结束。因此,延长制热模式运行时间,尽量提高热交换器表面温度,进而提高蒸发温度,减缓热交换器的着霜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cn201910125247.9,一种冷媒加热器,包括壳体、电加热管、冷媒管、温控器、熔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铝压铸或铝浇铸而成,内部铸入电加热管和冷媒管,电加热管同冷媒管不直接接触,距离在2mm以上。所述的电加热管连接于空调器电控中,用于对空调冷媒进行加热。所述的冷媒管采用不锈钢材质,两端串入热泵系统管路中,用于对空调冷媒进行流通。所述的壳体外部加装有温控器,用于监测及控制电加热管工作状态。所述的壳体外部加装有熔断器组件,用于温控器失效后切断电热管电源回路。所述的壳体外部有装配孔,用于安装固定到冷凝器上。其解决了在冷凝器结霜后,对冷凝器进行除霜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减缓热交换器着霜时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提高热交换器表面温度,进而提高蒸发温度,减缓热交换器的着霜时间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通过改善热交换器附近的温度场,提高了蒸发温度,减缓了热交换器的着霜时间,增加了空调系统在寒冷季节的制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加热器、温控器,所述电加热器安装在空调室外机底部钣金底盘上,电加热器位于热交换器的内侧,空调室外机中安装有电装盒,电装盒内设置有温控器,所述电加热器和温控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安装在固定钣金件上,固定钣金件安装在空调室外机底部钣金底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与热交换器的距离为15~45mm。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的功率根据空调室外机的制热量进行选配。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采用电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器集成在控制板上或是单独安装在电装盒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室外环境温度,调节电加热器的输出功率,以保证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可以减缓热交换器的着霜时间,改善了热交换器附近的温度场,提高了蒸发温度,在不过多增加成本和能耗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空调室外机在寒冷气候下的制热效果,保证了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简单实用,可广泛应用于新设计的空调系统中,也可以在现有空调系统中加装使用,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空调室外机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局部图。
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为电装盒内部电气配置图。
图6为图5中c的放大图。
图中:1.电加热器,2.固定钣金件,3.温控器,4.底盘,5.热交换器,6.电装盒,7.螺钉,8.控制板,9.固定线夹,10.端子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包括电加热器1、温控器3,所述电加热器1安装在空调室外机底部钣金底盘4上,电加热器1位于热交换器5的内侧,空调室外机中安装有电装盒6,电装盒6内设置有温控器3,所述电加热器1和温控器3电连接。
所述电加热器1安装在固定钣金件2上,固定钣金件2通过螺钉7安装在空调室外机底部钣金底盘4上。
所述电加热器1与热交换器5的距离为15~45mm。
所述电加热器1的功率根据空调室外机的制热量进行选配,通常制热量为31.5kw的空调室外机,选用功率为200w的电加热器。
所述电加热器1采用电加热管,电加热管的长度根据热交换器的长度进行选定,对于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上出风室外机,电加热管的长度为2000mm。
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空调室外机底部钣金底盘4上,采用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如图5所示的电装盒内部电气配置图,将电加热器1和温控器3用电线连接到控制电路中,电线用固定线夹9固定好,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通过温控器3的控制,温控器3采用继电器,来调节电加热器1的输出功率,使得安装在附图2中的电加热器1进行开、关控制,以达到改变热交换器5周围温度场的目的,保证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可以减缓热交换器的着霜时间,提高热交换器的运行能力,进而增加整个系统的制热效果。电加热器1的具体控制方式有四种,初期默认设定为第一种方式: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转,外气温度3℃以下,并且系统判定着霜状态时,一旦进入到除霜工作状态,电加热器1启动,除霜结束后,制热模式运转10分钟后,电加热器1关闭;第二种方式: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转,外气温度3℃以下,并且压缩机运转时,电加热器1启动;第三种方式: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转,外气温度3℃以下,电加热器1启动;第四种方式:电加热器1关闭。
采用该装置进行以下试验:在环境温度-15°c,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容量比为70%的状况下运转120个小时,采用上述第三种方式控制电加热器1,试验结果是底盘温度在-4℃到19℃之间波动,底盘没有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区别在于所述温控器3单独安装在电装盒6内。
以上内容是结合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简单的推演及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加热器(1)、温控器(3),所述电加热器(1)安装在空调室外机底部钣金底盘(4)上,电加热器(1)位于热交换器(5)的内侧,空调室外机中安装有电装盒(6),电装盒(6)内设置有温控器(3),所述电加热器(1)和温控器(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1)安装在固定钣金件(2)上,固定钣金件(2)安装在空调室外机底部钣金底盘(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1)与热交换器(5)的距离为15~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1)的功率根据空调室外机的制热量进行选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1)采用电加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室外机制热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3)集成在控制板上或是单独安装在电装盒(6)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