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出机构,具体为一种推板顶住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模具生产的产品形状各异,如图1所示,目前现有的产品中存在此类螺帽状结构,其采用特定的塔型结构的模具,但对于此类模具的拆卸和产品的拆卸较难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推板顶住机构,可以通过顶针板的升降实现模具和产品的拆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推板顶住机构,包括顶针板、顶杆、后模板、模具、固定板、推板一、推板二和定位杆,所述顶针板位于后模板的底部,所述顶杆设在顶针板上,所述顶杆与后模板滑动配合,所述模具通过固定板安装在后模板上,所述固定板内设有空腔,所述推板一与顶杆连接,所述推板一上设有凸起,推板一与固定板滑动配合,凸起设在空腔内,所述顶杆顶部还安装有推板二,所述推板二设在顶杆顶部且与模具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推板二设在顶杆顶部具体是指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推板二与顶杆螺接。
作为优选,所述推板一与顶杆连接具体是指推板一与顶杆可拆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与固定板可拆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推板顶住机构可以直接通过顶针板的升降从而实现顶杆的升降,进而直接实现产品从模具的脱下和模具直接从后模板中脱下,并且可以通过控制顶针板的行程,从而实现产品和模具的分别脱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板顶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板顶住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板顶住机构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说明:1、顶针板,2、顶杆,3、后模板,4、模具,5、固定板,51、空腔,6、推板一,61、凸起,7、推板二,8、定位杆,9、螺栓,1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推板顶住机构,包括顶针板1、顶杆2、后模板3、模具4、固定板5、推板一6、推板二7和定位杆8,所述顶针板1位于后模板3的底部,所述顶杆2设在顶针板1上,所述顶杆2与后模板3滑动配合,所述模具4通过固定板5安装在后模板3上,所述固定板5内设有空腔51,所述推板一6与顶杆2连接,所述推板一6上设有凸起61,推板一6与固定板5滑动配合,凸起61设在空腔51内,所述顶杆2顶部还安装有推板二7,所述推板二7设在顶杆2顶部且与模具4相抵;所述推板二7设在顶杆2顶部具体是指还包括螺栓9,所述螺栓9穿过推板二7与顶杆2螺接;所述推板一6与顶杆2连接具体是指推板一6与顶杆2可拆式连接;所述模具4与固定板5可拆式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产品10为螺帽状且安装在模具4上,模具4为塔形,通过固定板5安装在后模板3上,当顶针板1带动顶杆2推动推板二7,由于推板二7设在顶针2顶部且与模具4相抵,所以伴随着顶针板1的移动可以直接将产品10从模具4上脱下,同时由于固定板5内设有空腔51,所以伴随着顶针板1的移动,安装在顶杆2上的推板一6上的凸起61,会在空腔51内移动,当移动到一定长度后,凸起61会推动固定板5,从而再将固定板5从后模板3上脱出,进而帮助模具从后模板上脱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推板顶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针板(1)、顶杆(2)、后模板(3)、模具(4)、固定板(5)、推板一(6)、推板二(7)和定位杆(8),所述顶针板(1)位于后模板(3)的底部,所述顶杆(2)设在顶针板(1)上,所述顶杆(2)与后模板(3)滑动配合,所述模具(4)通过固定板(5)安装在后模板(3)上,所述固定板(5)内设有空腔(51),所述推板一(6)与顶杆(2)连接,所述推板一(6)上设有凸起(61),推板一(6)与固定板(5)滑动配合,凸起(61)设在空腔(51)内,所述顶杆(2)顶部还安装有推板二(7),所述推板二(7)设在顶杆(2)顶部且与模具(4)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板顶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二(7)设在顶杆(2)顶部具体是指还包括螺栓(9),所述螺栓(9)穿过推板二(7)与顶杆(2)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板顶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一(6)与顶杆(2)连接具体是指推板一(6)与顶杆(2)可拆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板顶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4)与固定板(5)可拆式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