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为一种弹簧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塑胶模具在生产产品时需要通过顶针升降对产品从模具上顶下,对于顶针升降往往是采用油缸进行,对油缸顶升时复位往往速度较慢,所以可以通过其他增设机构对顶针进行复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弹簧复位机构,可以通过弹簧的弹力对顶针进行复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弹簧复位机构,包括底板、顶针底板、顶针板、弹簧、导向柱和螺栓,所述顶针板安装在顶针底板上方,所述顶针底板安装在底板上方,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安装在顶针底板上,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与螺栓螺接,所述弹簧套设在导向柱上且一端与顶针板相抵,另一端与顶针板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安装在顶针底板上是指导向柱的一端通过螺栓二安装在顶针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顶针底板和底板上均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复位机构可以直接通过弹簧弹力对顶针板进行复位,从而实现顶针的自动复位,并且可以直接采用单个弹簧就可以实现自动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复位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说明:1、底板,2、顶针底板,3、顶针板,4、弹簧,5、导向柱,6、螺栓,7、螺栓二,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弹簧复位机构,包括底板1、顶针底板2、顶针板3、弹簧4、导向柱5和螺栓6,所述顶针板3安装在顶针底板2上方,所述顶针底板2安装在底板1上方,所述导向柱5的一端安装在顶针底板2上,所述导向柱5的另一端与螺栓6螺接,所述弹簧4套设在导向柱5上且一端与顶针板3相抵,另一端与顶针板3相抵;所述导向柱5的一端安装在顶针底板2上是指导向柱5的一端通过螺栓二7安装在顶针底板2上;所述顶针底板2和底板1上均设有通孔8。
在具体实施时,伸缩机构通过通孔8顶着顶针板3进行上升,此时顶针底板2和导向柱5保持不动,而由于弹簧一端与螺栓相抵,另一端与顶针板3相抵,所以弹簧收到压缩,当需要进行复位时直接对顶针底板的压力泄去,而直接通过弹簧推动顶针底板从而实现顶针底板进行复位,进而使得顶针板3回到顶针底板2上方。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弹簧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顶针底板(2)、顶针板(3)、弹簧(4)、导向柱(5)和螺栓(6),所述顶针板(3)安装在顶针底板(2)上方,所述顶针底板(2)安装在底板(1)上方,所述导向柱(5)的一端安装在顶针底板(2)上,所述导向柱(5)的另一端与螺栓(6)螺接,所述弹簧(4)套设在导向柱(5)上且一端与顶针板(3)相抵,另一端与顶针板(3)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5)的一端安装在顶针底板(2)上是指导向柱(5)的一端通过螺栓二(7)安装在顶针底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底板(2)和底板(1)上均设有通孔(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