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无线充电宝。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手持终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对于手机的电量消耗是一种考验。目前,一般人的手机需要一日两充或者一日三充,充电宝的出现,极大方便了手机充电的形式,从而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手机进行充电。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充电宝支持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解决由于未带充电线不能进行有线充电的问题,但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未带充电宝的充电线,导致充电宝不能及时补充电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充电宝不能进行无线充电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向无线充电宝。
一种双向无线充电宝,包括:
壳体和电芯;
电压管理模块,与所述电芯连接,用于对接收的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升压处理;
充放电管理模块,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芯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
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连接和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连接;
线圈模块,与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用于给外部设备进行无线供电,或接收外部电源的电信号进行充电;
所述电芯、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线圈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模块包括一组电源输入接口和一组电源输出接口;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输入接口连通或电源输出接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输入接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和共用端;所述电源输出接口包括:共用端和负极输入端;放电时,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接口连通,放电电流从所述共用端输入,所述负极输入端输出;充电时,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输入接口连通,充电电流从所述正极输入端输入,所述共用端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和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三个控制档位;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第一档位时,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断开;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第二档位时,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输入接口连通,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控制所述电压管理模块进入充电模式;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第三档位时,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输出接口连通,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控制所述电压管理模块进入放电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led显示模块;所述led显示模块与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电芯的剩余电量以及充电标识/放电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线充放电接口;所述有线充放电接口与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连接,用于进行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显示模块还与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所述led显示模块还用于显示本地充电表示、本地放电标识、无线充电标识或无线放电标识。
上述双向无线充电宝,通过设置了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和线圈模块,使得线圈模块即可以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又可以接收外部电源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双向无线充电,在进行双向无线充电时,需要通过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充电和放电有序进行,避免充电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双向充电宝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线圈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双向无线充电宝的示意性结构图,双向无线充电宝包括:壳体100、电芯200、电压管理模块300、充放电管理模块400、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500,线圈模块600。
其中,电压管理模块300与电芯200,充放电管理模块400与电压管理模块300,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500与充放电管理模块400和电压管理模块300相连,线圈模块600与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500。
电压管理模块300用于对接收的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升压处理,满足电芯的充电电压要求,以及满足输出电压的要求。
充放电管理模块400用于控制电芯200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其通过与电源管理模块300连接,从而控制电压管理模块的工作,使得电芯200工作在的充电过程或放电过程。
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500用于控制线圈模块600工作在充电过程或者是放电过程。
线圈模块600用于给外部设备进行无线供电,或接收外部电源的电信号进行充电。
以上各个模块均设置在壳体10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线圈模块包括一组电源输入接口和一组电源输出接口;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电源输入接口连通或电源输出接口连通。值得说明的是,电源输入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同时只有一个接口连通,保证充电安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源输入接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和共用端;电源输出接口包括:共用端和负极输入端;放电时,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输出接口连通,放电电流从共用端输入,负极输入端输出;充电时,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输入接口连通,充电电流从正极输入端输入,共用端输出。
具体的,线圈模块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仅包括一个线圈单元,线圈单元中引出三个端口,其中,一个为共用端、一个为正极输入端、一个为负极输入端。通过上述线圈模块的接口,通过一个线圈单元即可以实现双向无线充电。
具体的,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工作的线圈扎数小于线圈单元的线圈扎数,在进行无线放电时,工作的线圈扎数等于线圈单元的线圈扎数,即双向无线充电宝在充电时,输入的是大电流小电压,而进行充电时,是大电压小电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开关模块,开关模块与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和充放电管理模块,开关模块包括三个控制档位,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一档位时,充放电管理模块与电压管理模块断开,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二档位时,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输入接口连通,充放电管理模块控制电压管理模块进入充电模式,当开关模块位于第三档位时,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输出接口连通,充放电管理模块控制电压管理模块进入放电模式。本实施例中,通过壳体上的开关模块,可以实现双向无线充电宝多个功能的切换。
具体的,开关模块可以是旋钮开关、按键开关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上还设置有led显示模块,led显示模块与充放电管理模块连接,用于显示电芯的剩余电量以及充电标识/放电标识。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led显示模块,可以让用户知晓剩余电量,以及当前的工作模式,即通过充电标识,可以知道充电宝工作在充电过程,通过放电标识,可以知道充电宝工作在放电过程,不显示任何标识,即目前没有任何工作过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上还设置有线充放电接口;有线充放电接口与充放电管理模块连接,用于进行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双向无线充电宝同时还具有有线充电的功能。
在又一实施例中,led显示模块还与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led显示模块还用于显示本地充电表示、本地放电标识、无线充电标识或无线放电标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电压管理模块、充放电管理模块、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均可以实现已公开的芯片或者元器件的组合,实现的上述功能,均是通过模拟电路芯片、逻辑门芯片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双向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和电芯;
电压管理模块,与所述电芯连接,用于对接收的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升压处理;
充放电管理模块,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芯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
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连接和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连接;
线圈模块,与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用于给外部设备进行无线供电,或接收外部电源的电信号进行充电;
所述电芯、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线圈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模块包括一组电源输入接口和一组电源输出接口;
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源输入接口连通或电源输出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接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和共用端;所述电源输出接口包括:共用端和负极输入端;
放电时,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接口连通,放电电流从所述共用端输入,所述负极输入端输出;
充电时,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输入接口连通,充电电流从所述正极输入端输入,所述共用端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向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开关模块;
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和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
所述开关模块包括三个控制档位;
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第一档位时,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与所述电压管理模块断开;
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第二档位时,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输入接口连通,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控制所述电压管理模块进入充电模式;
当所述开关模块位于第三档位时,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控制电源输出接口连通,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控制所述电压管理模块进入放电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向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led显示模块;
所述led显示模块与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电芯的剩余电量以及充电标识/放电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线充放电接口;
所述有线充放电接口与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连接,用于进行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无线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显示模块还与所述无线充放电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led显示模块还用于显示本地充电表示、本地放电标识、无线充电标识或无线放电标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