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及模块化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9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及模块化净化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净化机内部的电元件之间都是通过导线相互来连接,但需要拆卸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对每条导线进行拆开,并且会出现忘记断开电源而产生触电的情况,在组装时又逐条地进行连接,这样一来增多的拆装的操作步骤,使得维修效率低,二来导线在拆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拆断或松动的现象,容易导致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连接便捷,可实现快速的通电和断电,方便拆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的模块化净化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包括底座、电主板、第一电接头、第二电接头、电源块、控制器,所述底座呈圆柱状,所述底座的轴线呈竖向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环形凹槽,多个环形凹槽呈上下隔排列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多个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的一端延伸至底座顶面的中部,所述容纳凹槽的另一端沿着至底座的外侧壁,多个容纳凹槽的底部一一对应往下沿至多个环形凹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套设有圆环状的第一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设有断口,在所述断口的一端连接有容纳于容纳凹槽内的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的内端连接往上延伸的第二导电柱,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多个电接触片,多个电接触片与多个第一导电环一一对应电接触,所述电主板设置于底座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电接头与电主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接头与第二电接头插接,所述第二电接头与多个第二导电柱连接,所述电主板的外侧设有两个半圆环状的第二导电环,所述电主板与两个第二导电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环的一端连接往下延伸的第四导电柱,所述电源块连接有两个往上延伸的第五导电柱,两个第四导电柱的下端与两个第五导电柱的上端一一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通电运行时,控制器通过多个电接触片与多个第一导电环一一对应电接触,而电主板通过第一电接头与第二电接头插接,实现了电主板与控制器的连通,同时两个第二导电环上的第四导电柱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五导电柱的上端一一对接,使得电主板、控制器与电源块之间形成电回路,实现了电主板和控制器的通电运行,连接便捷,当需要断电时,电主板往外拉开,使得第一电接头与第二电接头分开、第四导电柱的下端与第五导电柱的上端分开,使得电回路断开,电主板和控制器同时断电,从而实现快速的通电和断电,方便拆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接头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呈竖向设置的第三导电住,多个第三导电住的下端与多个第二导电柱的上端一一对应对接,并电接触。在断电时,也可实现第二电接头与底座之间的拆分。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凹槽设有三个,对应地所述容纳凹槽、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柱、第一导电柱、电接触片均设有三个。当需要控制回路时,其中一路作为电主板与控制器之间的控制回路,另外两路形成通电回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电主板与第二导电环之间设有多个弧形状的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与电主板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电块与第二导电环电接触。在断电时,也可实现电主板与第二导电环之间的拆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块化净化机,包括所示的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还包括净化机构和底箱壳,所述底座、电源块和控制器安装于底箱壳底部内,在所述底箱壳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上设有第一风机动力组件,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风机动力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接头安装于底箱壳的顶部,两个第五导电柱的上端伸出底箱壳外,在所述底箱壳的顶部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机壳、安装于内安装有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电主板和两个第二导电环安装于机壳的底部内,所述第一电接头安装于机壳的底部,所述第二风机动力组件与电主板电性连接,两个第四导电柱的下端伸出机壳外,所述机壳的底面设有与第一通风口连通的第二通风口,所述机壳的顶部设有第三通风口。当需要对净化机构内的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和过滤组件进行维修时,往上提起机壳,使得第二电接头与第一电接头分开、第四导电柱的下端与第五导电柱的上端分开,实现了控制器和电主板的断电,从而可单独对机壳内的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和过滤组件进行维修,或单独对第一风机动力组件进行维修,一来拆装方便,二来实现安全断电,在进行组装时,直接把机壳安装于底箱壳顶部,并第二电接头与第一电接头插接,同时第四导电柱的下端与第五导电柱的上端对接,从而实现通电运行。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开口呈左右相对设置,对应地所述控制器、第一风机动力组件均设有两个。通过两个第一风机动力组件进一步提高净化的风量,提升了净化性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机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开口内的第一安装板架、安装于第一安装板架上的第一转动电机、与第一转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叶轮,所述控制器与第一转动电机电性连接。控制器与第一转动电机实现电连接,从而可控制第一转动电机的转动,第一转动电机驱动第一叶轮转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箱壳的顶部设有球面状的安装凹槽,所述第二电接头安装于安装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于安装凹槽内,所述机壳的底面为球面结构,所述机壳的底面与安装凹槽抵接。机壳的底面与安装凹槽配合安装,从而实现机壳与底箱壳之间的定位安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包括安装于机壳内的第二安装架、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二转动电机、与第二转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叶轮,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于机壳内的滤网,所述电主板与第二转动电机电性连接。当通电运行时,电主板控制第二转动电机的转动,第二转动电机驱动第二叶轮转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壳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上盖体、中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中盖体与下盖体依次连接形成球状的机壳,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于上盖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通风口和第二电接头设置于下盖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架安装于中盖体的上部内,所述滤网安装于中盖体的下部内,所述电主板、两个第二导电环安装于下盖体内。上盖体、中盖体和下盖体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这可使得每个部件都方便拆换,当需要更换滤网时,把下盖体从中盖体下部拆开,当需要对第二转动电机和第二叶轮进行维修更换时,把上盖体从中盖体的上部拆开,与拆下整机相比,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维修和维护的便捷性,降低了维修和维护的成本和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块化净化机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机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3,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地:

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00、电主板200、第一电接头300、第二电接头400、电源块500、控制器600,所述底座100呈圆柱状,所述底座100的轴线呈竖向设置,在所述底座100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环形凹槽110,多个环形凹槽110呈上下隔排列设置,在所述底座100的顶面设有多个容纳凹槽120,所述容纳凹槽120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00顶面的中部,所述容纳凹槽120的另一端沿着至底座100的外侧壁,多个容纳凹槽120的底部一一对应往下沿至多个环形凹槽110,在所述环形凹槽110内套设有圆环状的第一导电环130,所述第一导电环130设有断口131,在所述断口131的一端连接有容纳于容纳凹槽120内的第一导电柱132,所述第一导电柱132的内端连接往上延伸的第二导电柱133,每个第一导电环130对应一路电路,底座10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控制器600连接有多个电接触片610,电接触片610带有一定的弹性,多个电接触片610与多个第一导电环130一一对应电接触,所述电主板200设置于底座100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电接头300与电主板20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接头300与第二电接头400插接,第一电接头300与第二电接头400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接头400与多个第二导电柱133连接,所述电主板200的外侧设有两个半圆环状的第二导电环210,所述电主板200与两个第二导电环210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环210的一端连接往下延伸的第四导电柱211,所述电源块500连接有两个往上延伸的第五导电柱510,两个第四导电柱211的下端与两个第五导电柱510的上端一一对接,第四导电柱211与第五导电柱510实现电连接。

当需要通电运行时,控制器600通过多个电接触片610与多个第一导电环130一一对应电接触,而电主板200通过第一电接头300与第二电接头400插接,实现了电主板200与控制器600的连通,同时两个第二导电环210上的第四导电柱211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五导电柱510的上端一一对接,使得电主板200、控制器600与电源块500之间形成电回路,实现了电主板200和控制器600的通电运行,连接便捷,当需要断电时,电主板200往外拉开,使得第一电接头300与第二电接头400分开、第四导电柱211的下端与第五导电柱510的上端分开,使得电回路断开,电主板200和控制器600同时断电,从而实现快速的通电和断电,方便拆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电接头400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呈竖向设置的第三导电住410,多个第三导电住410的下端与多个第二导电柱133的上端一一对应对接,并电接触。在断电时,也可实现第二电接头400与底座100之间的拆分,需要通电时,只需第三导电住410的下端与第二导电柱133的上端电接触即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环形凹槽110设有三个,对应地所述容纳凹槽120、第一导电环130、第二导电柱133、第一导电柱132、电接触片610均设有三个。当需要控制回路时,其中一路作为电主板200与控制器600之间的控制回路,另外两路形成通电回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电主板200与第二导电环210之间设有多个弧形状的导电块220,所述导电块220与电主板200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电块220与第二导电环210电接触。在断电时,也可实现电主板200与第二导电环210之间的拆分,在通电时,导电块220与对应的第二导电环210碰触,即可实现电接触,一般导电块220的底面与第二导电环210的顶面接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块化净化机,如图2所示,包括所示的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还包括净化机构和底箱壳700,所述底座100、电源块500和控制器600安装于底箱壳700底部内,在所述底箱壳70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710,在所述第一开口710上设有第一风机动力组件,所述控制器600与第一风机动力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接头400安装于底箱壳700的顶部,两个第五导电柱510的上端伸出底箱壳700外,在所述底箱壳700的顶部设有第一通风口720,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机壳800、安装于内安装有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电主板200和两个第二导电环210安装于机壳800的底部内,所述第一电接头300安装于机壳800的底部,所述第二风机动力组件与电主板200电性连接,两个第四导电柱211的下端伸出机壳800外,所述机壳800的底面设有与第一通风口720连通的第二通风口820,所述机壳800的顶部设有第三通风口810。当需要对净化机构内的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和过滤组件进行维修时,往上提起机壳800,使得第二电接头400与第一电接头300分开、第四导电柱211的下端与第五导电柱510的上端分开,实现了控制器600和电主板200的断电,从而可单独对机壳800内的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和过滤组件进行维修,或单独对第一风机动力组件进行维修,一来拆装方便,二来实现安全断电,当需要通电运行时,直接把机壳800安装于底箱壳700顶部,并第二电接头400与第一电接头300插接,同时第四导电柱211的下端与第五导电柱510的上端对接,使得电源块500、电主板200与控制器600之间形成的电回路通电,电主板200提供电力并控制第二风机动力组件运行,而控制器600提供电力并控制第一风机动力组件运行。在第一风机动力组件和第二风机动力组件的工作运行下,外部的空气可从第一开口710吸入底箱壳700内,然后通过第一通风口720、第二通风口820进入机壳800,经过过滤组件实现净化后再从第三通风口810排出,空气的流向也可反向,风量可第三通风口810吸入,并从第一开口710排出,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来改变出风的方向。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710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开口710呈左右相对设置,对应地所述控制器600、第一风机动力组件均设有两个。通过两个第一风机动力组件进一步提高净化的风量,提升了净化性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机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开口710内的第一安装板架740、安装于第一安装板架740上的第一转动电机730、与第一转动电机730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叶轮750,所述控制器600与第一转动电机730电性连接。控制器600与第一转动电机730实现电连接,从而可控制第一转动电机730的转动,第一转动电机730驱动第一叶轮750转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箱壳700的顶部设有球面状的安装凹槽760,所述第二电接头400安装于安装凹槽760的底部,所述第一通风口720设置于安装凹槽760内,所述机壳800的底面为球面结构,所述机壳800的底面与安装凹槽760抵接。机壳800的底面与安装凹槽760配合安装,从而实现机壳800与底箱壳700之间的定位安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包括安装于机壳800内的第二安装架830、安装于第二安装架830上的第二转动电机840、与第二转动电机840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叶轮850,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于机壳800内的滤网860,所述电主板200与第二转动电机840电性连接。当通电运行时,电主板200控制第二转动电机840的转动,第二转动电机840驱动第二叶轮850转动,通过滤网860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机壳800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上盖体870、中盖体880和下盖体890,所述上盖体870、中盖体880与下盖体890依次连接形成球状的机壳800,所述第三通风口810设置于上盖体870的顶部,所述第二通风口820和第二电接头400设置于下盖体890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架830安装于中盖体880的上部内,所述滤网860安装于中盖体880的下部内,所述电主板200、两个第二导电环210安装于下盖体890内。上盖体870、中盖体880和下盖体890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这可使得每个部件都方便拆换,当需要更换滤网860时,把下盖体890从中盖体880下部拆开,当需要对第二转动电机840和第二叶轮850进行维修更换时,把上盖体870从中盖体880的上部拆开,与拆下整机相比,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维修和维护的便捷性,降低了维修和维护的成本和难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电主板(200)、第一电接头(300)、第二电接头(400)、电源块(500)、控制器(600),所述底座(100)呈圆柱状,所述底座(100)的轴线呈竖向设置,在所述底座(100)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环形凹槽(110),多个环形凹槽(110)呈上下隔排列设置,在所述底座(100)的顶面设有多个容纳凹槽(120),所述容纳凹槽(120)的一端延伸至底座(100)顶面的中部,所述容纳凹槽(120)的另一端沿着至底座(100)的外侧壁,多个容纳凹槽(120)的底部一一对应往下沿至多个环形凹槽(110),在所述环形凹槽(110)内套设有圆环状的第一导电环(130),所述第一导电环(130)设有断口(131),在所述断口(131)的一端连接有容纳于容纳凹槽(120)内的第一导电柱(132),所述第一导电柱(132)的内端连接往上延伸的第二导电柱(133),所述控制器(600)连接有多个电接触片(610),多个电接触片(610)与多个第一导电环(130)一一对应电接触,所述电主板(200)设置于底座(100)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电接头(300)与电主板(20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接头(300)与第二电接头(400)插接,所述第二电接头(400)与多个第二导电柱(133)连接,所述电主板(200)的外侧设有两个半圆环状的第二导电环(210),所述电主板(200)与两个第二导电环(210)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电环(210)的一端连接往下延伸的第四导电柱(211),所述电源块(500)连接有两个往上延伸的第五导电柱(510),两个第四导电柱(211)的下端与两个第五导电柱(510)的上端一一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接头(400)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呈竖向设置的第三导电住(410),多个第三导电住(410)的下端与多个第二导电柱(133)的上端一一对应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110)设有三个,对应地所述容纳凹槽(120)、第一导电环(130)、第二导电柱(133)、第一导电柱(132)、电接触片(610)均设有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主板(200)与第二导电环(210)之间设有多个弧形状的导电块(220),所述导电块(220)与电主板(200)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电块(220)与第二导电环(210)电接触。

5.一种模块化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所示的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还包括净化机构和底箱壳(700),所述底座(100)、电源块(500)和控制器(600)安装于底箱壳(700)底部内,在所述底箱壳(70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710),在所述第一开口(710)上设有第一风机动力组件,所述控制器(600)与第一风机动力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接头(400)安装于底箱壳(700)的顶部,两个第五导电柱(510)的上端伸出底箱壳(700)外,在所述底箱壳(700)的顶部设有第一通风口(720),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机壳(800)、安装于内安装有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电主板(200)和两个第二导电环(210)安装于机壳(800)的底部内,所述第一电接头(300)安装于机壳(800)的底部,所述第二风机动力组件与电主板(200)电性连接,两个第四导电柱(211)的下端伸出机壳(800)外,所述机壳(800)的底面设有与第一通风口(720)连通的第二通风口(820),所述机壳(800)的顶部设有第三通风口(8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710)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开口(710)呈左右相对设置,对应地所述控制器(600)、第一风机动力组件均设有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开口(710)内的第一安装板架(740)、安装于第一安装板架(740)上的第一转动电机(730)、与第一转动电机(730)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叶轮(750),所述控制器(600)与第一转动电机(730)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壳(700)的顶部设有球面状的安装凹槽(760),所述第二电接头(400)安装于安装凹槽(760)的底部,所述第一通风口(720)设置于安装凹槽(760)内,所述机壳(800)的底面为球面结构,所述机壳(800)的底面与安装凹槽(760)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动力组件包括安装于机壳(800)内的第二安装架(830)、安装于第二安装架(830)上的第二转动电机(840)、与第二转动电机(840)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叶轮(850),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于机壳(800)内的滤网(860),所述电主板(200)与第二转动电机(840)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800)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上盖体(870)、中盖体(880)和下盖体(890),所述上盖体(870)、中盖体(880)与下盖体(890)依次连接形成球状的机壳(800),所述第三通风口(810)设置于上盖体(870)的顶部,所述第二通风口(820)和第二电接头(400)设置于下盖体(890)的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架(830)安装于中盖体(880)的上部内,所述滤网(860)安装于中盖体(880)的下部内,所述电主板(200)、两个第二导电环(210)安装于下盖体(890)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并具有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的模块化净化机,模块化触碰式接线结构包括底座、电主板、第一电接头、第二电接头、电源块、控制器,当控制器通过多个电接触片与多个第一导电环一一对应电接触,而电主板通过第一电接头与第二电接头插接时,实现了电主板与控制器的连通,同时两个第二导电环上的第四导电柱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五导电柱的上端一一对接,使得电主板、控制器与电源块之间形成电回路,实现了电主板和控制器的通电运行,连接便捷,当第一电接头与第二电接头分开、第四导电柱的下端与第五导电柱的上端分开,使得电回路断开时,电主板和控制器同时断电,从而实现快速的通电和断电,方便拆装。

技术研发人员:叶俊聪;朱建荣;唐文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爱美信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4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