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导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4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空调导风板通常分为双导风板和单导风板两种结构,均通过转动调节风向。现有产品缺陷:1、双导风板通常在出风口处上下间隔设置,能够加强对气流的引导作用,促进气流的定向流动,但是,双导风板由于多件,直接造成成本增加,安装繁琐,有增加噪音的风险,且双导风板在关闭出风口时,两个导风板之间会形成配合缝隙,影响空调室内机美观性。2、单导风板通常设置在出风口的下方,但由于由于单导风板需要承载较大的气流压力以改变气流流向,且为了防止导风板由于两侧壁面温差较大而产生凝露,单导风板通常设置为较为厚重的多层结构,以增大单导风板的强度和隔热性能,但是多层结构的单导风板的重量及体积较大,较为厚重,不仅增大了导风板的材料以及加工成本,而且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导风板存在成本较高、安装繁琐以及容易变形、产生凝露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导风装置,采用主、辅助弧形导风板配合自然气流实现单导板小承载,有效防止凝露并且通过多层气流相互作用实现空气倍增、混合自然风,使得导风气流更加自然舒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包括主导风板、辅助导风板以及连接板,所述主导风板与辅助导风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其中,所述主导风板的内表面与空调的风道之间构成主出风口,主导风板的外表面与辅助导风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空腔,构成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主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汇形成混合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有若干个,各分流板均匀分布于主导风板的外表面与辅助导风板的内表面之间的空腔内,并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各自独立的若干空间;所述分流板用于分隔气流以及起到加强筋的固定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主导风板为弧形板,其弧形凸面为主导风板的外表面,弧形凹面为主导风板的内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主导风板的内表面均匀分布有三个安装孔;三个所述安装孔分别垂直安装于主导风板内表面的两端以及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辅助导风板的中部为直板,两端成型为弧形,辅助导风板的外表面与空调外壳相互配合;所述连接板具体为两块弧形板,两块弧形板分别对应安装于辅助导风板两端的内表面以及主导风板两端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主导风板、辅助导风板以及连接板之间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空气倍增,增加出风量,且通过空气倍增优化处理,出风更自然舒适。(2)本实用新型通过空气倍增辅助推动气流,可有效调整贯流扇叶出风口处气流速度和压力不均匀的问题。(3)本实用新型的新导风装置可通过气流兑换减小主导风板承载,增加其使用寿命。(4)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实现了双导板的导流功能,并且通过多层气流避免导风板两壁面温差大造成的凝露现象。(5)本实用新型在保持性能需求的产品形态下,实现产品形态多样性及可玩性;可实现辅助导风板部件与空调外壳完全闭合,主导风板收纳入空调内部,增加室内机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导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导风装置与空调配合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导风装置工作状态的出风情况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导风装置工作状态的出风情况示意图二。

其中,1是主导风板,2是辅助导风板,3是连接板,4是导流板,5是安装孔,6是空调外壳,7是空调的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4: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包括主导风板1、辅助导风板2以及连接板3,所述主导风板1与辅助导风板2之间通过连接板3连接;其中,所述主导风板1的内表面与空调的风道7之间构成主出风口,主导风板1的外表面与辅助导风板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空腔,构成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主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汇形成混合风;当空调关闭时,空调导风装置的主导风板1的作用部分(主导风板1的内表面)整体收纳入空调内部,辅助导风板2的外表面与空调外壳6无缝闭合,当空调开启时,本实施例实现普通双导板的导流作用,主出风口、辅助出风口以及自然风交汇,多层递进气流,减少内外温度差,很好避免了凝露现象。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分流板4;所述分流板4设置有若干个,各分流板4均匀分布于主导风板1的外表面与辅助导风板2的内表面之间的空腔内,并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各自独立的若干空间;本实施方式的分流板4既起到分隔辅助出风口的气流作用,分摊辅助出风口的出风压力,又起到了加强筋的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主导风板1为弧形板,其弧形凸面为主导风板1的外表面,弧形凹面为主导风板1的内表面;避免主出风口的风直接对着室内的用户直吹,提高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导风板1的内表面均匀分布有三个安装孔5;三个所述安装孔5分别垂直安装于主导风板1内表面的两端以及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导风板2的中部为直板,两端成型为弧形,辅助导风板2的外表面与空调外壳6相互配合;所述连接板3具体为两块弧形板,两块弧形板分别对应安装于辅助导风板2两端的内表面以及主导风板1两端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主导风板1、辅助导风板2以及连接板3之间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空调导风装置可实现空气倍增,增加出风量,且通过空气倍增优化处理,出风更自然舒适;具体为主导风板1实现一般导板功能作用,辅助导风板2作为外饰面和主导风板1的外表面产生空腔,风从主导风板1内表面吹出的同时带动自然气流从中间的空腔挤出,实现空气倍增,混合自然风的气流更自然舒适。

本实施例的空调导风装置通过空气倍增辅助推动气流,可有效调整贯流扇叶出风口处气流速度和压力不均匀的问题;具体为中间空腔中挤出的气流能够反作用于主导风板1的内表面吹出的贯流扇叶带出的气流,均匀并加速主导风板1内表面气流流速,空腔中气流流动将主导风板1表面气流压力分摊,均匀压力。

本实施例的空调导风装置可通过气流兑换减小导板承载增加其使用寿命;具体为中间空腔中挤出气流,气流流速比一般导板内面气流流速几何倍增长,使主导风板1外表面与内表面气流气压差降低,主导风板1所受的承载降低。

本实施例的导风装置可以通过一个件实现双导板的导流功能;具体为主导风板1与辅助导风板2通过连接板3组成一个部件,部件转动时,主导风板1与辅助导风板2部分内空腔方向移动,其形成方向上吹出气流,配合主导风板1内表面导向气流,实现普通双导板的导流作用。

本实施例的空调导风装置可通过多层气流避免导风板两壁面温差大造成的凝露现象;具体为主导风板1内表面吹出冷/热风,主导风板1与辅助导风板2组成空腔吹出高速辅助气流,辅助导风板外表面自然气流,三层气流产生递进关系,减小主导风板1、辅助导风板2与外面温差,避免凝露现象。

本实施例的空调导风装置在保持性能需求的产品形态下,实现产品形态多样性及可玩性;可实现部件完全闭合,增加室内机美观性;具体为:一般导板作为功能部件产品形态固定,转动间隙造成部件无法完全闭合,主导风板1与辅助导风板2结合使用,主导风板1作为主要功能部分藏在产品里面,以实现功能性为主,辅助导风板2作为外观面,作用部分在中间形成腔体,辅助导风板2部分的形态可进行丰富变化不影响功能,同时边线弧度及长短变化不需考虑干涉风道7部分,可与空调外壳6实现无缝装配。

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风板、辅助导风板以及连接板,所述主导风板与辅助导风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其中,所述主导风板的内表面与空调的风道之间构成主出风口,主导风板的外表面与辅助导风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空腔,构成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主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汇形成混合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有若干个,各分流板均匀分布于主导风板的外表面与辅助导风板的内表面之间的空腔内,并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各自独立的若干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为弧形板,其弧形凸面为主导风板的外表面,弧形凹面为主导风板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的内表面均匀分布有三个安装孔;三个所述安装孔分别垂直安装于主导风板内表面的两端以及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风板的中部为直板,两端成型为弧形,辅助导风板的外表面与空调外壳相互配合;所述连接板具体为两块弧形板,两块弧形板分别对应安装于辅助导风板两端的内表面以及主导风板两端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辅助导风板以及连接板之间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包括主导风板、辅助导风板以及连接板,主导风板与辅助导风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其中,主导风板的内表面与空调的风道之间构成主出风口,主导风板的外表面与辅助导风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空腔,构成辅助出风口;辅助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主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汇形成混合风。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空气倍增,增加出风量,且通过空气倍增优化处理,出风更自然舒适。本实用新型通过空气倍增辅助推动气流,可有效调整贯流扇叶出风口处气流速度和压力不均匀的问题,并通过气流兑换减小主导风板承载,增加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实现了双导板的导流功能,并且通过多层气流避免导风板两壁面温差大造成的凝露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盛楠;汪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2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