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2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尘器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手持式吸尘器由于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较为方便,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手持式吸尘器通常内置有可反复充放电使用的电池组,因此需要通过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座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具体的,充电座内置有电路组件、以及与手持吸尘器上的充电公端相对应的充电母端,电源适配器设置在充电座外部,电源适配器的充电头通过所述电路组件与充电母端电连接,此外,充电座上设有可容纳并固定手持式吸尘器底部的容置槽,当手持吸尘器放置在容置槽中时,手持吸尘器通过其上的充电公端与充电座上的充电母端相电连接,从而进行充电操作。

然而,上述充电座内设有用于连接电源适配器的充电头和充电母端的电路组件,因此充电座的结构比较复杂,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及吸尘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上壳、充电座下壳和电源适配器,充电座上壳和充电座下壳围合形成中空腔体,充电座上壳设有一贯穿孔,电源适配器包括充电头,充电头通过充电座下壳固定在中空腔体中且部分穿过贯穿孔。

由于电源适配器的充电头通过充电座下壳固定,并且充电头部分结构穿过贯穿孔,当待充电电器放置在充电装置上时,充电头能直接插入待充电电器的充电口进行充电,与现有技术中电源适配器和待充电电器需要电路组件的转接相比,省略了电路组件,因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上也较为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充电头包括充电端以及接线端,充电端穿过贯穿孔,接线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充电端与第一端之间设有凸缘,充电座上壳抵接凸缘,充电座下壳抵接第二端,以将接线端夹设在中空腔体中。

这样设置,使充电端暴露在充电座上壳之外,接线端位于中空腔体内,可以使充电端露出充电座上壳的距离较小。并且容易使充电端立设在充电座上壳上。此外,将接线端夹设在充电座上壳和充电座下壳之间,这样也便于将充电头稳固地固定在中空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充电座下壳包括支撑部,支撑部为由中空腔体的底壁朝向贯穿孔伸出的支撑柱,支撑柱与第二端抵接固定。

支撑部具有一定的高度,通过用支撑部将充电头支撑起来,以便于充电头的充电端从充电座上壳的贯穿孔中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端端部形成有防弯部,在支撑部的侧方还形成有辅助支撑肋,以辅助支撑防弯部和/或第二端。

第二端端部是用于和电线连接的部分,因此在电线盒第二端之间容易发生弯折等而导致电线断裂,防弯部可以尽量保护该部位不受电线弯折的影响。此外,在支撑部的侧方相应地设有辅助支撑肋,因此能够对防弯部也进行很好地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辅助支撑肋和支撑部的顶部端面的形状与第二端的外部形状相匹配。

在第二端的外部形状并不是平面的情况下,这样设置能够对第二端进行更好地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充电座上壳包括设置在其内侧壁上的限位部,限位部围设在贯穿孔周围,并夹持充电头的侧部。

当支撑柱充电座上壳抵接凸缘,充电座下壳抵接第二端,以将接线端夹设在中空腔体中时,由于充电头只在竖直方向进行了限位,因此其仍有沿水平方向晃动或倾倒的可能,通过使限位部夹持充电头的侧部,这样能够对充电头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使其固定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部为由充电座上壳的内侧壁朝向充电座下壳伸出的侧壁,且在侧壁上局部设有缺口。

用于形成限位壁的侧壁围设在充电头周围,可以使其无法左右晃动,侧壁上设置的缺口可以便于和充电头连接的电线伸出。同时由于侧壁夹持着充电头,也能防止充电头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还包括与充电头电连接的适配器本体,适配器本体位于中空腔体外。这样能够减小充电座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连接在充电头和适配器本体之间的连接线,充电座上壳和/或充电座下壳上设有供连接线穿设的连接孔。这样便于连接线引出到充电座上壳和/或充电座下壳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充电座下壳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下壳安装柱,充电座上壳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上壳安装柱,下壳安装柱和上壳安装柱的位置彼此对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这样可以实现充电座上壳和充电座下壳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下壳安装柱设置在支撑部侧方,且下壳安装柱和支撑部之间设有连接肋。

这样可以增加下壳安装柱和支撑部之间的连接强度。在遇到充电装置掉落等冲击情况时,充电座上壳和充电座下壳之间不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充电座上壳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槽,贯穿孔设置在容置槽的槽壁上。

容置槽可以用来承载待充电电器,并为待充电电器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置槽的槽壁包括第一槽壁段和第二槽壁段,第一槽壁段的高度大于第二槽壁段的高度。

这样设置,第一槽壁段能够给待充电电器更好的支撑,防止其倾倒。此外,第二槽壁段相对于容置槽槽底的高度为h2,也能使第二槽壁段和第一槽壁段一起对待充电电器进行支撑。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以及上述的充电装置,吸尘器本体包括充电口,充电座上壳包括可承载吸尘器本体的容置槽,充电头可与放置在容置槽中的吸尘器本体的充电口插接。

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充电装置,由于电源适配器的充电头通过充电座下壳固定,并且充电头部分结构穿过贯穿孔,当充电器本体放置在容置槽中时,充电头能直接插入吸尘器本体的充电口进行充电,与现有技术中电源适配器和吸尘器需要电路组件的转接相比,省略了电路组件,因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上也较为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充电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装置中充电座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的另一个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充电头;

12-中空腔体;

13-容置槽;

15-充电座上壳;

16-充电座下壳;

21-充电端;

22-接线端;

221-第一端;

222-第二端;

223-凸缘;

224-防弯部;

131-贯穿孔;

132-第一槽壁段;

133-第二槽壁段;

134-把手容置槽;

151-限位部;

152-侧壁;

161-支撑部;

162-缩水孔;

163-下壳安装柱;

164-上壳安装柱;

165-第一扣合部;

166-第二扣合部;

167-连接肋;

168-辅助支撑肋;

100-充电装置;

200-吸尘器;

300-吸尘器本体;

301-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充电装置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100,包括充电座上壳15、充电座下壳16和电源适配器,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围合形成中空腔体12,充电座上壳15设有一贯穿孔131,电源适配器包括充电头2,充电头2通过充电座下壳16固定在中空腔体12中且部分穿过贯穿孔131。

由于电源适配器的充电头2通过充电座下壳16固定,并且充电头2部分结构穿过贯穿孔131,当待充电电器放置在充电装置100上时,充电头2能直接插入待充电电器的充电口进行充电,与现有技术中电源适配器和待充电电器需要电路组件的转接相比,省略了电路组件,因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上也较为低廉。

具体的,电源适配器(poweradapter)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市电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电源适配器一般包括适配器本体和充电头2,适配器本体和充电头2之间通过电线或连接线等实现电连接,适配器本体通过插头等直接和市电连接。而充电头2通过充电座下壳16固定在中空腔体12中,且部分穿过贯穿孔131,具体是指充电头2的部分结构固定在中空腔体12中,而其用于充电的一端穿过贯穿孔131露出到充电座上壳15之外,当待充电电器、例如吸尘器承载在充电装置100上时,便于充电头2直接插入到吸尘器的充电口上。

对于充电头2与充电座下壳16的具体固定方式,可选的,如图2、3所示,充电头2包括充电端21以及接线端22,充电端21穿过贯穿孔131,接线端22包括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充电端21与第一端221之间设有凸缘223,充电座上壳15抵接凸缘223,充电座下壳16抵接第二端222,以将接线端22夹设在中空腔体12中。这样可以使充电端21暴露在充电座上壳15之外,接线端22位于中空腔体12内,可以使充电端21露出充电座上壳15的距离较小。并且容易使充电端21立设在充电座上壳15上。将接线端22夹设在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之间,这样也便于将充电头2稳固地固定在中空腔体12内。此外,为了保证凸缘223与充电座上壳15较好地抵接,可以使贯穿孔131的直径略大于充电端21的直径,而小于凸缘223的外径。

进一步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装置中充电座下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充电座下壳16包括支撑部161,支撑部161为由中空腔体12(充电座下壳16)的底壁朝向贯穿孔131伸出的支撑柱,支撑柱与第二端222抵接固定。在支撑部161的中心处形成有缩水孔162,这是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形成的工艺孔。并且支撑部161具有一定的高度,通过用支撑部161将充电头2支撑起来,以便于充电头2的充电端21从充电座上壳15的贯穿孔131中伸出。

此外,如图3、4所示,第二端222端部形成有防弯部224,在支撑部161的侧方还形成有辅助支撑肋168,以辅助支撑防弯部224和/或第二端222。第二端222端部是用于和电线或连接线连接的部分,因此在电线和第二端222之间容易发生弯折等而导致电线断裂,防弯部224可以尽量保护该部位不受电线弯折的影响。在设有防弯部224的情况下,也要考虑对防弯部224进行支撑,因此在支撑部161的侧方相应地设有辅助支撑肋168,能够对防弯部224和第二端222都进行很好地支撑。

此外,一般而言,第二端222的外部形状并不是平面,因此要考虑将支撑部161的顶端形状也进行改变,具体可选的,可以使辅助支撑肋168和支撑部161的顶部端面的形状与第二端222的外部形状相匹配,这样就可以对第二端222和防弯部224进行更好地支撑。可以如图4所示,使辅助支撑肋168的局部高度较高,以起到挡住第二端222的侧部,防止其滑动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充电座上壳15包括设置在其内侧壁152上的限位部151,限位部151围设在贯穿孔131周围,并夹持充电头2的侧部。这是由于当支撑柱充电座上壳15抵接凸缘223,充电座下壳16抵接第二端222,以将接线端22夹设在中空腔体12中时,充电头2只在竖直方向进行了限位,因此其仍有沿水平方向晃动或倾倒的可能,通过使限位部151夹持充电头2的侧部,这样能够对充电头2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使其固定更加稳固。

限位部151具体的设置方式例如可以是,由充电座上壳15的内侧壁朝向充电座下壳16伸出的侧壁152,且在侧壁152上局部设有缺口。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三面侧壁,一面有缺口的结构。用于形成限位壁的侧壁152围设在充电头2周围,可以使其无法左右晃动,侧壁152上设置的缺口可以便于和充电头2连接的电线伸出。同时由于侧壁152夹持着充电头2,也能防止充电头2的转动。

此外,可选的,电源适配器还包括与充电头2电连接的适配器本体,通过使适配器本体位于中空腔体12外,这样能够减小充电装置100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连接在充电头2和适配器本体之间的连接线,当然,为了将充电头2上连接的连接线引出到中空腔体12外,可以考虑使充电座上壳15和/或充电座下壳16上设有供连接线穿设的连接孔(未图示)。

对于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的固定方式,可以考虑使二者拆卸地连接,以便于将各部件安装到中空腔体12中,例如,如图3、4所示,可以使充电座下壳16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下壳安装柱163,充电座上壳15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上壳安装柱164,下壳安装柱163和上壳安装柱164的位置彼此对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具体的,下壳安装柱163和上壳安装柱164在充电座下壳16上的投影重合,且至少两个下壳安装柱163和至少两个上壳安装柱164内部具有螺纹孔,至少两个下壳安装柱163的螺纹孔贯穿充电座下壳16。这样可以在充电座1的外部将螺钉等紧固件拧入到上壳安装柱164和下壳安装柱163的螺纹孔中,可以实现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的可拆卸连接。

除此之外,如图3所示,还可以使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通过扣合的方式连接,例如,在充电座下壳16上设置第一扣合部165,在充电座上壳15上与第一扣合部16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扣合部166,在充电座下壳16盖设到充电座上壳15上时,使第一扣合部165和第二扣合部166彼此扣合,使得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的固定更为牢固。

此外,如图4所示,可选的,下壳安装柱163设置在支撑部161侧方,且下壳安装柱163和支撑部161之间设有连接肋167。这样可以增加下壳安装柱163和支撑部16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遇到充电装置100掉落等冲击情况时,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之间不易脱落。

进一步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截面图,如图2、图5所示,充电座上壳15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槽13,贯穿孔131设置在容置槽13的槽壁上。具体可以是容置槽13的槽底上。容置槽13可以用来承载待充电电器、例如吸尘器的底部,并为待充电电器充电。容置槽13的内部形状可以与待充电电器的下部形状吻合,图2所示的充电座上壳15内部中空且形成有一个凹槽,充电座下壳16盖设在凹槽的槽口处,这样可以在充电座1的可被人观察到的范围内不会出现接缝,可提高外观的美观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内均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彼此相对以共同形成上述的中空腔体12。对于充电头2在容置槽13的槽壁上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将充电头2的充电头2设置在容置槽13的槽底壁上,这对应于待充电电器的充电口设置在待充电电器底部的情况。一般而言,充电端21在容置槽13槽壁上的设置位置要和待充电电器的充电口301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以保证待充电电器容纳在容置槽13中时,充电端21能够插入到充电口301内即可。

另外,对于容置槽13的形成方式,对应于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共同围成中空腔体12的情况而言,可以是充电座上壳15上背离充电座下壳16的一个端部下凹而形成容置槽13。

此外,一般说来,待充电电器外轮廓为不规则形状,因此其重心的位置不一定位于其几何中心的位置处,因此,在将待充电电器放置在容置槽13中时,有可能会出现待充电电器容易倾倒的情况,如图5所示,可以考虑使容置槽13的部分槽壁的高度较高,具体的,容置槽13的槽壁包括第一槽壁段132和第二槽壁段133,第一槽壁段132相对于容置槽13槽底的高度h1大于第二槽壁段133相对于容置槽13槽底的高度h2,其中,第一槽壁段132对应于待充电电器上容易倾倒的方向。这样设置,第一槽壁段132能能够给待充电电器更好的支撑,防止其倾倒。此外,第二槽壁段133相对于容置槽13槽底的高度为h2,也能使第二槽壁段133对待充电电器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充电头2的充电端21相对于容置槽13槽底的高度h3小于第二槽壁段133相对于容置槽13槽底的高度h2。若充电头2的充电端21相对于容置槽13槽底的高度h3等于第二槽壁段133相对于容置槽13槽底的高度h2,在待充电电器向容置槽13进行安装时,容易出现待充电电器的侧后部撞到充电端21的情况,若h3小于h2,就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另外,在待充电电器设有把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容置槽13也包括能够容置该把手的部分,具体的,在第一槽壁段132的至少部分槽壁沿垂直于容置槽13的方向局部凹陷形成把手容置槽134,以容置待充电电器的把手。

本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上壳、充电座下壳和电源适配器,充电座上壳和充电座下壳围合形成中空腔体,充电座上壳设有一贯穿孔,电源适配器包括充电头,充电头通过充电座下壳固定在中空腔体中且部分穿过贯穿孔。由于电源适配器的充电头通过充电座下壳固定,并且充电头部分结构穿过贯穿孔,当待充电电器放置在充电装置上时,充电头能直接插入待充电电器的充电口进行充电,与现有技术中电源适配器和待充电电器需要电路组件的转接相比,省略了电路组件,因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上也较为低廉。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吸尘器的另一个立体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吸尘器200,包括吸尘器本体300以及实施例一的充电装置100,吸尘器本体300包括充电口301,充电座上壳15包括可承载吸尘器本体300的容置槽13,充电头2可与放置在容置槽13中的吸尘器本体300的充电口301插接。吸尘器本体300的充电口301一般设置在吸尘器本体300的底部,吸尘器本体300的底部承载在容置槽13中,由此,当吸尘器本体300的底部承载在容置槽13中时,充电端21插入充电口301对吸尘器200进行充电。此外,实施例一的待充电电器即吸尘器本体300。充电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均已在前述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充电装置,由于电源适配器的充电头通过充电座下壳固定,并且充电头部分结构穿过贯穿孔,当充电器本体放置在容置槽中时,充电头能直接插入吸尘器本体的充电口进行充电,与现有技术中电源适配器和吸尘器需要电路组件的转接相比,省略了电路组件,因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上也较为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上壳(15)、充电座下壳(16)和电源适配器,所述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围合形成中空腔体(12),所述充电座上壳(15)设有一贯穿孔(131),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充电头(2),所述充电头(2)通过所述充电座下壳(16)固定在所述中空腔体(12)中且部分穿过所述贯穿孔(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2)包括充电端(21)以及接线端(22),所述充电端(21)穿过所述贯穿孔(131),所述接线端(22)包括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所述充电端(21)与所述第一端(221)之间设有凸缘(223),所述充电座上壳(15)抵接所述凸缘(223),所述充电座下壳(16)抵接所述第二端(222),以将所述接线端(22)夹设在所述中空腔体(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座下壳(16)包括支撑部(161),所述支撑部(161)为由所述中空腔体(12)的底壁朝向所述贯穿孔(131)伸出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第二端(222)抵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222)端部形成有防弯部(224),在所述支撑部(161)的侧方还形成有辅助支撑肋(168),以辅助支撑所述防弯部(224)和/或所述第二端(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肋(168)和所述支撑部(161)的顶部端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222)的外部形状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上壳(15)包括设置在其内侧壁上的限位部(151),所述限位部(151)围设在所述贯穿孔(131)周围,并夹持所述充电头(2)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51)为由所述充电座上壳(15)的内侧壁朝向所述充电座下壳(16)伸出的侧壁(152),且在所述侧壁(152)上局部设有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与所述充电头(2)电连接的适配器本体,所述适配器本体位于所述中空腔体(12)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充电头(2)和所述适配器本体之间的连接线,所述充电座上壳(15)和/或所述充电座下壳(16)上设有供所述连接线穿设的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下壳(16)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下壳安装柱(163),所述充电座上壳(15)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上壳安装柱(164),所述下壳安装柱(163)和上壳安装柱(164)的位置彼此对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安装柱(163)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61)侧方,且所述下壳安装柱(163)和所述支撑部(161)之间设有连接肋(167)。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下壳(16)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下壳安装柱(163),所述充电座上壳(15)上还设有至少两个上壳安装柱(164),所述下壳安装柱(163)和上壳安装柱(164)的位置彼此对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上壳(15)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槽(13),所述贯穿孔(131)设置在所述容置槽(13)的槽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3)的槽壁包括第一槽壁段(132)和第二槽壁段(133),所述第一槽壁段(13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槽壁段(133)的高度。

15.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本体(300)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所述吸尘器本体(300)包括充电口(301),所述充电装置中的所述充电座上壳(15)包括可承载所述吸尘器本体(300)的容置槽(13),所述充电装置中的所述充电头(2)可与放置在所述容置槽(13)中的所述吸尘器本体(300)的充电口(301)插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及吸尘器。充电装置(100)包括充电座上壳(15)、充电座下壳(16)和电源适配器,充电座上壳(15)和充电座下壳(16)围合形成中空腔体(12),充电座上壳(15)设有一贯穿孔(131),电源适配器包括充电头(2),充电头(2)通过充电座下壳(16)固定在中空腔体(12)中且部分穿过贯穿孔(1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装置及吸尘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王焕;刘晓明;钟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2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