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件安装结构及使用其的新风机、风机盘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6


本申请涉及空气处理系统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空气处理设备的一种过滤件安装结构及使用其的新风机、风机盘管。



背景技术:

在空气处理系统的领域,例如新风机或者空调机组等各种空气处理装置需要在进风侧或出风侧设置过滤件,以对流入或流出空气处理装置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为了保证过滤处理的效果,过滤件需要被定期更换。通常来说,空气处理装置对其安装位置有一定要求,例如需要安装在吊顶等空间内,而吊顶空间内包括错综复杂的水管、线管或墙壁等各种阻挡物,并且吊顶空间的下方也包括龙骨结构等阻挡物,往往使得安装空气处理装置以及更换过滤件的操作空间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更换过滤件的过滤件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般来说,各种不同的空气处理装置通常具有不同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当吊顶空间安装已经完成后,空气处理装置的安装位置将会受到限制。此时,用户只能根据吊顶空间的实际情况以及过滤件的安装结构而被动地选择空气处理装置。例如,当空气处理装置的过滤件位置处下方有阻挡物时,用户将只能选择侧抽式过滤件安装结构的空气处理装置;而当空气处理装置的过滤件位置处的侧面有阻挡物时,用户则只能选择底抽式过滤件安装结构的空气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在第一方面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件安装结构,所述过滤件被安装在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内,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相对设置,所述底部包括底部开口和底部盖板,所述底部盖板设置在所述底部开口的下方,并且设置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底部开口;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部和/或第二侧部包括侧部开口;所述顶部、底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连接形成前侧开口和后侧开口,所述过滤件安装在所述前侧开口和所述后侧开口之间;其中,所述过滤件能够从所述底部开口或从所述侧部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还包括:前端板,所述前端板设置在所述前侧开口处,并连接至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所述前端板具有进风口;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在所述后侧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在一新风机的进风侧。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内的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和/或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导向装置用于引导所述过滤件从所述侧部开口和/或从所述底部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导向装置包括限位导轨,所述限位导轨为“u”形,所述“u”形的限位导轨的宽度与所述过滤件的厚度匹配,以使得所述“u”形的限位导轨能够容纳所述过滤件。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第一侧部还包括侧部盖板,所述侧部盖板设置在所述侧部开口的外侧,并且设置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侧部开口。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限位导轨包括:顶部导轨,所述顶部导轨连接在所述顶部的内侧;底部导轨,所述底部导轨连接在所述底部的内侧;第一侧部导轨,所述第一侧部导轨连接在所侧部盖板的内侧;和第二侧部导轨,所述第二侧部导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部的内侧。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底部还包括:底部内板,所述底部内板的后侧边沿向内弯折形成内弯折边;底部边板,所述底部边板的前侧边沿向内弯折以形成内弯折边;其中,所述底部内板的内弯折边与所述底部边板的内弯折边间隔以形成底部开口,所述底部盖板盖合在所述底部开口的下方;并且其中,所述底部内板的所述内弯折边、所述底部边板的所述内弯折边和所述底部盖板一起形成所述底部导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顶部的后侧边沿向外弯折形成外弯折边;并且所述底部边板的后侧边沿向外弯折以形成外弯折边;其中,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通过所述顶部的所述外弯折边与所述底部边板的所述外弯折边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新风机的所述进风侧的端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底部盖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部开口处;和/或所述侧部盖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侧部开口处。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在所述后侧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至一风机盘管的回风箱的进风侧开口。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的所述底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条,两个所述连接条之间形成所述底部开口;并且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的所述顶部的后侧边沿向外弯折形成外弯折边;其中,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通过所述顶部的所述外弯折边与所述底部的所述连接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风机盘管的所述回风箱的所述进风侧开口处。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两个所述连接条的靠近所述底部开口的边沿处分别设有限位凸台,两个所述限位凸台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过滤件的长度匹配。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还包括:顶部阻挡部,所述顶部阻挡部由所述顶部的前侧边沿朝所述底部延伸形成;底部阻挡部,所述底部阻挡部由所述底部的前侧边沿朝所述顶部延伸形成;其中,所述顶部阻挡部和所述底部阻挡部分别与所述回风箱之间形成顶部导轨和底部导轨。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的所述底部盖板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底部开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底部开口。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的所述底部盖板包括: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具有长度方向;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接收在所述腰形孔中并连接至所述回风箱的底板;其中,通过所述紧固件在所述腰形孔中的移动,所述底部盖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底部开口沿所述腰形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底部盖板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底部开口处。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上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机盘管,包括上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新风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2a为图1中的过滤件及过滤件安装结构从前侧角度看的立体结构图;

图2b为图1中的过滤件及过滤件安装结构从后侧角度看的立体结构图;

图2c为图1中的过滤件安装结构从俯视角度看的立体结构图;

图2d为图1中的过滤件安装结构从仰视角度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的过滤件及过滤件安装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的过滤件安装结构的顶部、底部和前端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1中的过滤件安装结构的侧部盖板和第一侧部导轨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1中的过滤件安装结构的顶部导轨和第二侧部导轨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图1中的过滤件安装结构的第一侧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8a-8b为图1中的过滤件从侧部开口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的两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9a-9c为图1中的过滤件从底部开口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的三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风机盘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11a-11b为图10中的回风箱及过滤件安装结构的两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12a为图10中的过滤件安装结构的底部盖板关闭底部开口时,过滤件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2b为图10中的过滤件安装结构的底部盖板打开底部开口时,过滤件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3a和13b为图10中的过滤件从侧部开口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的两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14a和14b为图10中的过滤件从底部开口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的过程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本申请中使用的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新风机100的立体结构图,用于示出新风机100的大致结构,以说明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在新风机100中的安装位置。

如图1所示,新风机100包括主体段101和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其中过滤件安装结构110设置在主体段101的前侧,并且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内部安装有过滤件105。在主体段101的内部,设置有风机等设备和风道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未详细示出。作为一个示例,过滤件安装结构110设置在新风机100的进风侧。在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前端部设有进风管102,在主体段101的后端设有出风管103。由此,空气从进风管102进入新风机100后,先经过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内部的过滤件105过滤,再流过主体段101,得到洁净的空气后从出风管103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过滤件安装结构110仅需连接在新风机100的进风侧(即主体段101的前侧)即可,无需与主体段101内部的结构配合,因此可以适用于具有各种内部结构的新风机。

图2a-2d中示出了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整体结构,其中图2a-2b示出了设置有过滤件105时,过滤件105和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在两个不同角度下的立体结构;图2c-2d示出了省去过滤件105时,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在两个不同角度下的立体结构。

如图2a-2d所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包括顶部221、底部222、左侧部224(即第一侧部224)和右侧部223(即第二侧部223),其中,顶部221和底部222相对设置,左侧部224和右侧部223相对设置。具体来说,左侧部224和右侧部223分别连接在顶部221的左、右两侧,底部222设置在顶部221的相对的一侧,并且底部222也与左侧部224和右侧部223相连。由此,顶部221、底部222、左侧部224和右侧部223能够连接以形成前侧开口208和后侧开口209。其中,过滤件105设置在前侧开口208和后侧开口209之间,并且过滤件105抵靠或大致抵靠在顶部221、底部222、左侧部224和右侧部223处。由此,空气通过前侧开口208进入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经过过滤件105过滤后,从后侧开口209流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作为一个示例,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在后侧开口209处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段101的前侧(即新风机100的进风侧),以使得从后侧开口209流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空气能够进入主体段101内。

作为一个示例,前侧开口208处设有前端板211,前端板211上设有进风口218,进风管102与进风口218连接,以使得空气能够通过进风管102和进风口218进入过滤件安装结构110。作为一个示例,前端板211与顶部221、底部222、左侧部224、右侧部223均连接,以使得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大致为后侧开口的盒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盒体结构,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作为一个更具体的示例,为了便于加工,前端板211可以与顶部221和底部222设置为一体结构,例如顶部221和底部222分别是由前端板211的顶端和底端弯折而形成的。而左侧部224和右侧部223分别连接在前端板211、顶部221和底部222的两侧。

作为一个示例,左侧部224和/或右侧部223包括侧部开口338(参见图3中的侧部开口338)和侧部盖板228,其中侧部盖板228设置在侧部开口338的外侧,用于打开和关闭该侧部开口338。当侧部盖板228打开侧部开口338时,过滤件105能够从侧部开口338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在本实施例中,侧部开口338和侧部盖板228设置在左侧部224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设置在右侧部223处,或者左侧部224和右侧部223均设有侧部开口和侧部盖板。并且,底部222包括底部开口339(参见图3中的339)和底部盖板229,其中底部盖板229设置在底部开口339的外侧,用于打开和关闭该底部开口339。当底部盖板229打开底部开口339时,过滤件105能够从底部开口339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其中侧部开口338和底部开口339的更具体的结构将结合图3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将过滤件105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内还设有导向装置,作为一个示例,导向装置可以设置在顶部221、底部222、左侧部224和右侧部223内侧。导向装置可以具有本领域常用的导向结构,例如导轨结构或滚轮结构等,能够用于引导过滤件105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装置为限位导轨,例如“u”形的限位导轨,其中“u”形限位导轨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宽度与过滤件105的厚度匹配,以使得“u”形导轨能够容纳过滤件105。“u”形的限位导轨除了能够引导过滤件105的移动以外,还能对过滤件105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例如,当过滤件105被容纳在“u”形的限位导轨中时,即使过滤件105与顶部221、底部222、左侧部224和/或右侧部223之间存在少量间隙,“u”形的限位导轨的两个侧边也能够阻挡这些间隙,以防止空气不经过过滤件105而从这些间隙中漏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间隙的存在将有利于过滤件105在过滤件安装结构110中的移动。

具体来说,限位导轨包括顶部导轨236、底部导轨233、左侧部导轨235(即第一侧部导轨235)和右侧部导轨237(即第二侧部导轨237)。其中,顶部导轨236连接在顶部221的内侧,过滤件105的顶部容纳在顶部导轨236的两侧边之间。类似的,底部导轨233连接在底部222的内侧,左侧部导轨235连接在左侧部224的内侧,右侧部导轨237连接在右侧部223的内侧,并且过滤件105的容纳在相应位置的限位导轨的两侧边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顶部导轨236和底部导轨233的长度大致相等,左侧部导轨235和右侧部导轨237的长度大致相等,并且顶部导轨236和底部导轨233的长度要大于左侧部导轨235和右侧部导轨237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2a-2d所示的实施例中,左侧部导轨235连接在侧部盖板228的内侧。由此,当过滤件105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时,可以沿着限位导轨移动。例如,当过滤件105从侧部开口338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时,顶部导轨236和底部导轨233引导过滤件105移动;当过滤件105从底部开口339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时,左侧部导轨235和右侧部导轨237引导过滤件105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装置也可以仅设置在顶部221和底部222中的其中一个上,或者仅设置在左侧部224和右侧部223中的其中一个上,但是对称设置导向装置可以使过滤件105的移动更加便利。

图3为过滤件105及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爆炸结构图,用于说明侧部开口338和底部开口339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左侧部224包括侧部开口338和侧部盖板228,侧部开口338的大小被设置为不小于过滤件105的尺寸,以使得过滤件105能够通过侧部开口338移入或移出。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顶部221、前端板211以及底部222的左侧均具有一段向内弯折的内弯折边(参见图4中的内弯折边452和内弯折边453),这些内弯折边之间在左侧部224处形成侧部开口338,侧部盖板228可拆卸地与这些内弯折边连接,以使得侧部盖板228可拆卸地连接在侧部开口338处,从而能够打开或关闭侧部开口338。在其他实施例中,侧部盖板228也可以通过铰接等方式与顶部221、前端板211以及底部222的其中一部分连接,只要能够打开或关闭侧部开口338即可。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将侧部开口338的空间设置地较大,能够更加便于操作人员移入或移出过滤件105。

底部222包括底部开口339和底部盖板229,作为一个实施例,底部开口339也可以按照与侧部开口338类似的方式设置,在左侧部224、前端板211以及右侧部223之间形成底部开口339。而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将底部开口339与底部导轨233设置为一体的结构,以更加节省材料。具体来说,底部222包括底部内板342和底部边板332,底部边板332设置在底部内板342的外侧,并且它们并排间隔布置,该间隔形成底部开口339。底部盖板229可拆卸地与底部内板342和底部边板332连接,以使得底部盖板229可拆卸地连接在底部开口339处,从而打开或关闭底部开口339。其中,底部内板342和底部边板332间隔的距离为l,该距离l与过滤件105的厚度d大致相同或略大于厚度d,以使得过滤件105能够从该间隔(即底部开口339)中移入或移出。并且,底部内板342和底部边板332相对的边沿处均向上弯折,以形成底部导轨233的两个侧边。在本实施例中,底部盖板229形成底部导轨233的底部。

仍然如图3所示,在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前侧,进风管102可拆卸地连接在前端板211的进风口218处,以连通进风管102与进风口218。在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右侧,右侧部223连接在顶部221、前端板211以及底部222的右侧。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顶部221、前端板211以及底部222的右侧之间也形成了开口,但是右侧部223固定连接在顶部221、前端板211以及底部222的右侧,以使得过滤件105不会从该开口处移入或移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右侧部223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以使得过滤件105也可以从右侧的开口处移入或移出。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顶部导轨236和右侧部导轨237可以被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例如顶部导轨236和右侧部导轨237是由导轨334弯折而形成两段相互垂直的导轨,并且分别与顶部221和右侧部223的内侧相连。

图4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顶部221、底部222和前端板211的立体结构图,用于示出它们更详细的结构。如图4所示,底部内板342的后侧边沿向内弯折(在图4中即向上弯折)形成内弯折边443,底部边板332的前侧边沿也向内弯折(在图4中即向上弯折)形成内弯折边447,内弯折边443和内弯折边447间隔以形成底部开口339,过滤件105的底部能够容纳在内弯折边443和内弯折边447之间,并且抵靠底部盖板229。内弯折边443、内弯折边447和底部盖板229一起形成了底部导轨233。当底部盖板229打开底部开口339时,过滤件105能够从内弯折边443和内弯折边447之间的底部开口339中移出。

底部边板332的后侧边沿向外弯折(在图4中即向下弯折)形成外弯折边448,顶部221的后侧边沿也向外弯折(在图4中即向上弯折)形成外弯折边45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弯折边448和外弯折边451能够将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可拆卸地连接在主体段101的前侧(参见图1)。该外弯折边448和外弯折边451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将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安装至主体段101的前侧,而在操作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底部边板332和顶部221的后侧边沿也可以均向内弯折以形成内弯折边。

并且,底部内板342的左侧边沿向内弯折(在图4中即向上弯折)形成内弯折边453,前端板211的左侧边沿也向内弯折(在图4中即向后弯折)形成内弯折边452,此外,虽然图4中并未示出,但是参考图3可知,顶部221的左侧边沿也向内弯折(在

图4中即向下弯折)形成了内弯折边。在本实施例中,内弯折边453、内弯折边452以及顶部221的内弯折边均用于与侧部盖板228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铆接。

如图4所示的这些弯折边均可以通过将对应的部位弯折而形成,在不浪费材料的前提下,简化了加工工艺,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5为侧部盖板228和左侧部导轨235的立体结构图,用于示出左侧部导轨235和侧部盖板228的连接结构。如图5所示,左侧部导轨235连接在侧部盖板228的内侧,以使得左侧部导轨235是与侧部盖板228一起移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左侧部导轨235与侧部盖板228铆接固定,但是左侧部导轨235内的铆钉可能会影响过滤件105在左侧部导轨235内的移动。作为一个示例,左侧部导轨235是通过将板562的中部的两个侧边弯折而形成的。具体来说,板562的中部的两个侧边弯折以形成左侧部导轨235的两个侧边561,板562的中部的未弯折的部位作为左侧部导轨235的底部,其中两个侧边561之间的距离也为l。需要说明的是,板562的顶端和底端可以用于与侧部盖板228连接,例如铆接。为了避免铆钉影响过滤件105的移动,铆接部位可以设置在板562的顶端和底端的两侧的翼部567处,以与过滤件105的移动轨迹错开。由此,左侧部导轨235能够连接至侧部盖板228,并且过滤件105在左侧部导轨235内的移动不会受到铆钉等的影响。

如图5所示,侧部盖板228的顶部也具有一段内弯折边555,该内弯折边555可以用于与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顶部221连接。

图6为顶部导轨236和右侧部导轨237的立体结构图,用于说明导轨334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导轨334包括顶部导轨236和右侧部导轨237,顶部导轨236和右侧部导轨237大致形成l形状。与左侧部导轨235相似,顶部导轨236包括两个侧边672和位于左端的连接部666,右侧部导轨237同样也包括两个侧边和位于底端的连接部664,连接部666用于与顶部221连接,连接部664用于与右侧部223连接。作为一个示例,为了便于加工,导轨334可以通过将一根长条形状的“u”形导轨剪裁掉多余部分后,弯折90°而形成。

图7为右侧部223的立体结构图,用于说明右侧部223的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右侧部223包括右侧板768,右侧板768大致为方形形状,其四个边沿均向外弯折以形成四个外弯折边758,其中顶侧的外弯折边758用于与顶部221相连,前侧的外弯折边758用于与前端板211相连,底侧的外弯折边758用于与底部222相连,而后侧的外弯折边758则与顶部外弯折边451和底部外弯折边448一起,用于将过滤件安装结构110连接到主体段101的前侧。需要说明的是,右侧板768的四个边沿形成外弯折边能够便于操作人员通过铆钉等结构将右侧部223固定连接到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右侧,在操作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右侧板768的四个边沿也可以形成内弯折边。

图8a和8b为过滤件105从侧部开口338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两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用于说明过滤件105从侧部开口338移出时,过滤件105与导向装置的配合关系。如图8a-8b所示,当新风机100安装完成后,如果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下方有阻挡物,则过滤件105需要通过侧部开口338移出。

具体来说,操作人员先从新风机100的左侧拆卸左侧部224的侧部盖板228,使得左侧部导轨235与侧部盖板228一起被拆卸,并且使得侧部开口338被打开。此时,操作人员可以手持过滤件105的左端,将过滤件105从侧部开口338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

在如图8a和8b所示的状态下,过滤件105沿箭头870所示的方向逐渐离开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其中,过滤件105的右侧离开右侧部导轨237,但是过滤件105的顶端和底端的一部分仍然被容纳在顶部导轨236和底部导轨233中,使得过滤件105沿着顶部导轨236和底部导轨233移动。此时,底部盖板229仍然作为底部导轨233的一部分连接至过滤件安装结构110,以关闭底部开口339。过滤件105继续沿箭头870所示的方向移动,直至可以完全离开过滤件安装结构110。

图9a-9c为过滤件105从底部开口339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三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用于说明过滤件105从底部开口339移出时,过滤件105与导向装置的配合关系。如图9a-9c所示,当新风机100安装完成后,如果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侧面有阻挡物,则过滤件105需要通过底部开口339移出。

具体来说,操作人员先从新风机100的下方拆卸底部222的底部盖板229,使得底部开口339被打开。此时,操作人员可以手持过滤件的底端,将过滤件105从底部开口339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10。

在如图9a-9c所示的状态下,过滤件105沿箭头969所示的方向逐渐向下离开过滤件安装结构110。其中,过滤件105的顶端离开顶部导轨236,但是过滤件105的左端和右端的一部分仍然被容纳在左侧部导轨235和右侧部导轨237中,使得过滤件105沿着左侧部导轨235和右侧部导轨237移动。此时,侧部盖板228仍然连接至过滤件安装结构110,以关闭侧部开口338,并且左侧部导轨235也仍然容纳过滤件10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底部开口339是由底部内板342的内弯折边443和底部边板332的内弯折边447间隔形成的,因此当过滤件105从底部开口339中移出时,过滤件105会紧贴内弯折边443和内弯折边447,从而使得底部导轨233的两个侧边(内弯折边443和内弯折边447)也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将过滤件105安装至(或移入)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过程与图8a-9c类似,仅顺序相反,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空调机组的立体结构图,用于示出回风箱1001和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整体结构以及安装位置。

如图10所示,空调机组的末端设备中一般包括风机盘管1000,通过风机盘管1000能够将冷却或加热后的空气送入室内,使室内温度降低或升高。风机盘管1000一般安装在吊顶空间内,安装位置受到限制。作为一个示例,风机盘管1000中包括主体段1002、回风箱1001和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其中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设置在回风箱1001的前侧(即进风侧),并且回风箱1001连接在主体段1002的前侧,主体段1002的后侧为出风侧。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内部安装有过滤件1041和1042,回风箱1001内设置有风机,主体段1002的内部包括热交换装置等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回风箱1001和主体段1002的内部结构)。回风箱1001和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前侧(即进风侧),以及主体段1002的后侧(即出风侧)设置在吊顶上,并与吊顶下方的室内空间连通。

由此,吊顶下方的室内的空气先经过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内的过滤件1041和1042过滤后,在回风箱1001内的风机的作用下,流过主体段1002,与主体段1002内的热交换装置进行热交换后,再从主体段1002的后侧流出并送入室内,使室内温度降低或升高。

如图10所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与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相似是的,也包括顶部1021、底部1022、右侧部1024(即第一侧部1024)和左侧部1023(即第二侧部1023),它们相对设置并连接形成前侧开口1008和后侧开口1209(参见图12a所示),过滤件1041和1042安装在前侧开口1008和后侧开口1209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与过滤件安装结构110不同的是,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大致上为方形框架结构,而不是过滤件安装结构110的方形盒体。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不具有前端板。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左侧部1023和右侧部1024的距离较大,过滤件可以设置为由过滤件1041和过滤件1042拼接而成。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在省去了过滤件1041和1042后,回风箱1001及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在两个不同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用于说明回风箱1001的具体结构以及回风箱1001与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连接结构。

如图11a-11b所示,回风箱1001大致为方形盒体,其前侧具有进风侧开口1115,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在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后侧开口1209(参见图12a)处,可拆卸地安装在回风箱1001的进风侧开口1115处。其中,回风箱1001的后侧也具有开口,以使得空气能够通过其后侧的开口进入主体段1002内。

具体来说,回风箱1001具有顶板1191、底板1192、左侧板1193和右侧板1194,它们均在各自前侧的边沿处向进风侧开口1115内弯折,以分别形成上弯折边1171、下弯折边1143、左弯折边1173和右弯折边1174。当过滤件被安装在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内,回风箱1001内的风机产生吸力时,过滤件能够紧贴回风箱1001并且被回风箱1001的上弯折边1171、下弯折边1143、左弯折边1173和右弯折边1174阻挡,不能向后移动。此时,回风箱1001的进风侧开口1115实际上由上弯折边1171、下弯折边1143、左弯折边1173和右弯折边1174形成。作为一个示例,回风箱1001的进风侧开口1115的面积要小于过滤件1041和1042的横截面积,以使得空气需要经过过滤件过滤后,才能流过回风箱1001的进风侧开口1115。

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顶部1021包括顶板1178、外弯折边1151和顶部阻挡部1186,其中外弯折边1151是由顶板1178的后侧边沿向外弯折(即向上弯折)而形成的,外弯折边1151用于与回风箱1001的上弯折边1171连接。顶部阻挡部1186是由顶板1178的前侧边沿向下(及朝向底部1022)延伸或弯折而形成的,顶部阻挡部1186大致上与回风箱1001的上弯折边1171平行,并且顶部1021的顶板1178、顶部阻挡部1186与回风箱1001的上弯折边1171之间形成顶部导轨1136。过滤件1041和1042的顶部被容纳在顶部导轨1136内,并沿着顶部导轨1136滑动。

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左侧部1023包括左侧部阻挡部1188和侧部开口1138,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右侧部1024包括对称设置的右侧部阻挡部1189和侧部开口1138。其中,左侧部阻挡部1188大致与回风箱1001的左弯折边1173平行设置,并且与左弯折边1173之间形成侧部开口1138。同样的,右侧部阻挡部1189大致与回风箱1001的右弯折边1174平行设置,并且与右弯折边1174之间形成也侧部开口1138。其中,过滤件1041和1042能够通过左侧部1023和/或右侧部1024的侧部开口1138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

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底部1022包括底部阻挡部1187、底部开口1139以及底部盖板1129。其中,底部阻挡部1187是由底部1022的前侧边沿向上(即朝向顶部1021)延伸或弯折而形成的。底部阻挡部1187大致与回风箱1001的下弯折边1143平行设置,并且和回风箱1001的下弯折边1143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形成底部开口1139。底部盖板1129可移动地连接在底部开口1139处,以打开或关闭底部开口1139。当底部盖板1129打开底部开口1139时,过滤件1041和1042能够通过底部开口1139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当底部盖板1129关闭底部开口1139时,底部1022的底部盖板1129、底部阻挡部1187与回风箱1001的下弯折边1143之间形成底部导轨1133。过滤件1041和1042的底部被容纳在底部导轨1133内,并沿着底部导轨1133滑动。其中,顶部导轨1136和底部导轨1133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中顶部导轨236和底部导轨233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具体来说,底部盖板1129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腰形孔1180,腰形孔1180具有长度方向,该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在回风箱1001的底板1192上的相应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紧固件1181,其中每个紧固件1181各穿过一个腰形孔1180连接至底板1192上。通过紧固件1181在相应的腰形孔1180中的移动,能够使得底部盖板1129相对于底部开口1139沿腰形孔118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底部盖板1129可移动地连接在底部开口1139处。作为一个示例,紧固件1181可以为蝴蝶螺栓。当蝴蝶螺栓被锁紧时,底部盖板1129不能相对于底部开口1139移动;当蝴蝶螺栓被松开时,蝴蝶螺栓能够相对于底部开口1139沿相应的腰形孔1180前后移动。其中底部盖板1129打开和关闭底部开口1139的工作过程将结合图12a-12b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底部1022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条1163,这两个连接条1163分别是由左侧部阻挡部1188的底部和右侧部阻挡部1189的底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并用于与回风箱的底板1192连接。底部开口1139位于这两个连接条1163之间,更具体来说,这两个连接条1163、回风箱底板1192与底部连接边框1197共同形成底部开口1139。其中,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通过顶部1021的外弯折边1151以及这两个连接条1163,可拆卸地连接在回风箱的进风侧开口1151处。由此,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既能形成供过滤件移入或移出的底部开口1139和侧部开口1138,又不会影响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与回风箱1001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前侧开口1008实际上是由顶部阻挡部1186、左侧部阻挡部1188、右侧部阻挡部1189和底部阻挡部1187形成。前侧开口1008的面积要小于过滤件1041和1042的横截面积,以使得顶部阻挡部1186、左侧部阻挡部1188、右侧部阻挡部1189和底部阻挡部1187能从前侧阻挡过滤件1041和1042。作为一个示例,为了便于过滤件1041和1042从侧部开口1138移入或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前侧开口1008与回风箱1001的进风侧开口1115之间的距离可以略大于过滤件的厚度。而当过滤件安装在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内后,即使过滤件与回风箱的弯折边之间存在间隙,在回风箱1001内的风机开启时,过滤件也会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紧贴回风箱的弯折边,因此不会影响过滤件的过滤效果。

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还包括外连接边框1190,外连接边框1190连接在前侧开口1008的前侧(或外侧)。其中,外连接边框1190包括顶部连接边框1196、底部连接边框1197、左侧部连接边框1198和右侧部连接边框1199。其中,顶部连接边框1196连接至顶部阻挡部1186的底部,左侧部连接边框1198和右侧部连接边框1199分别连接至左侧部阻挡部1188的右侧和右侧部阻挡部1189的左侧,而底部连接边框1197连接至左侧部连接边框1198和右侧部连接边框1199的底部,并且底部连接边框1197连接至底部阻挡部1187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外连接边框1190用于与设置在吊顶上的进风口或进风管连接,使室内空气可以进入吊顶上方的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内,因此外连接边框1190根据需要可以具有任何截面形状。

图12a和图12b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立体结构图,其中图12a中示出了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在底部盖板1129关闭底部开口1139时的状态,图12b中示出了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在底部盖板1129打开底部开口1139时的状态。

如图12a所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底部盖板1129处于关闭底部开口1139的状态,此时底部盖板1129相对于底部开口1139而言,处于最前侧的位置。由于紧固件1181与回风箱的底板1192连接在一起,因此紧固件1181与底部开口1139相对位置不会变化。紧固件1181穿过底部盖板1129上的腰形孔1180,处于腰形孔1180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

如图12b所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底部盖板1129处于打开底部开口1139的状态,此时底部盖板1129相对于底部开口1139而言,处于最后侧的位置。紧固件1181穿过底部盖板1129上的腰形孔1180,处于腰形孔118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

需要说明的是,当底部盖板1129相对于底部开口1139前后移动时,紧固件1181相对于腰形孔1180也沿着腰形孔1180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当底部盖板1129移动到如图12b所示的位置时,底部盖板1129实际上处于回风箱的底板1192的下方,以让出底部开口1139,供过滤件1041和1042移入或移出。

如图12a和12b所示,在两个连接条1163的靠近底部开口1139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凸台1265,这两个限位凸台1265之间的距离与过滤件1041和1042的总长度匹配,以使得当过滤件1041和1042安装在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中时,这两个限位凸台1265能够将过滤件1041和1042保持在限位凸台1265之间的位置的预设位置处。作为一个示例,限位凸台1265的高度被设置为在安装过滤件时,能够一定程度的限制过滤件处于其预设位置,而不应被设置为过高,以免不利于过滤件1041和1042从侧部开口1138移入或移出。

图13a和图13b为过滤件1041和1042从侧部开口1138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两个角度的立体结构图,用于过滤件1041和1042与导向装置的配合关系。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当风机盘管1000安装完成后,如果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下方有阻挡物,则过滤件1041和1042更换时需要通过侧部开口1138移出。其中,操作人员先手持过滤件1041的左端和/或1042的右端,将过滤件1041和1042的端部略微抬起以越过连接条1163上的限位凸台1265,再从过滤件1041和1042从侧部开口1138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

具体来说,如图13a和13b所示,过滤件1041沿箭头1370所示的方向沿着顶部导轨1136和底部导轨1133向左移动,逐渐离开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过滤件1042沿箭头1376所示的方向沿着顶部导轨1136和底部导轨1133向右移动,逐渐离开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在此过程中,过滤件1041会紧贴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左侧部阻挡部1188和回风箱1001的左弯折边1173移动,使得左侧部阻挡部1188和左弯折边1173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过滤件1042会紧贴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右侧部阻挡部1189和回风箱1001的右弯折边1174移动,使得右侧部阻挡部1189和右弯折边1174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箭头1370和箭头1376所示的方向相反,过滤件1041和1042从不同的方向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仅为了示意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件1041和1042也可沿相同的方向移动,以先后离开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13a和13b所示的实施例中,过滤件1041和1042从侧部开口1138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紧固件1181穿过腰形孔1180与回风箱1001紧固连接,底部盖板1129关闭底部开口1139,底部盖板1129用于形成底部导轨1133的底部。

图14a和14b为过滤件1041和1042从底部开口1139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过程的立体结构图,用于说明过滤件1041和1042的移动过程。如图14a和14b所示,当风机盘管1000安装完成后,如果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侧面有阻挡物,则过滤件1041和1042需要通过底部开口1139移出。

如图14a所示,操作人员先松开紧固件1181,使得底部盖板1129能够相对于底部开口1139前后移动。然后操作人员从风机盘管1000的底部将底部盖板1129向后侧移动,紧固件1181沿着腰形孔1180移动至腰形孔1180的前端,使得底部盖板1129打开底部开口1139。

如图14b所示,操作人员可以手持过滤件1041和1042的底部,将过滤件1041和1042从底部开口1139沿箭头1469所示的方向移出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类似的是,在此过程中,过滤件1041和1042会紧贴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底部阻挡部1187和回风箱1001的下弯折边1143移动,使得底部阻挡部1187和下弯折边1143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将过滤件1041和1042安装至(或移入)过滤件安装结构1010的过程与图13a-14b类似,仅顺序相反,不再赘述。

由此,本申请的过滤件安装结构既能够从侧部开口安装或拆卸其内部的过滤件,也可以从底部开口安装或拆卸其内部的过滤件,特别适合于更换过滤件的空间受限的空气处理装置。并且,本申请通过在过滤件安装结构的内部设置一些导向结构,以便于过滤件从过滤件安装结构中移入或移出。同时,本申请的过滤件安装结构的底部盖板可以以可拆卸或可移动等方式连接在底部开口处,使得当过滤件需要从底部开口安装或拆卸时,通过底部盖板即可打开底部开口,而当过滤件不需要从底部开口安装或拆卸时,也可以通过底部盖板关闭底部开口。

尽管参考附图中出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将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申请教导的精神和范围和背景下,本申请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可以有许多变化形式。本领域技术普通技术人员还将意识到有不同的方式来改变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结构细节,均落入本申请和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过滤件安装结构,所述过滤件被安装在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内,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包括:

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相对设置,所述底部包括:

底部开口;

底部盖板,所述底部盖板设置在所述底部开口的下方,并且设置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底部开口;

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部和/或第二侧部包括侧部开口;

所述顶部、底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连接形成前侧开口和后侧开口,所述过滤件安装在所述前侧开口和所述后侧开口之间;

其中,所述过滤件能够从所述底部开口或从所述侧部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还包括:

前端板,所述前端板设置在所述前侧开口处,并连接至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所述前端板具有进风口;

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在所述后侧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在一新风机的进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还包括:

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内的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和/或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导向装置用于引导所述过滤件从所述侧部开口和/或从所述底部开口移入或移出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限位导轨,所述限位导轨为“u”形,所述“u”形的限位导轨的宽度与所述过滤件的厚度匹配,以使得所述“u”形的限位导轨能够容纳所述过滤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部还包括侧部盖板,所述侧部盖板设置在所述侧部开口的外侧,并且设置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侧部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导轨包括:

顶部导轨,所述顶部导轨连接在所述顶部的内侧;

底部导轨,所述底部导轨连接在所述底部的内侧;

第一侧部导轨,所述第一侧部导轨连接在所侧部盖板的内侧;和

第二侧部导轨,所述第二侧部导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部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还包括:

底部内板,所述底部内板的后侧边沿向内弯折形成内弯折边;

底部边板,所述底部边板的前侧边沿向内弯折以形成内弯折边;

其中,所述底部内板的内弯折边与所述底部边板的内弯折边间隔以形成底部开口,所述底部盖板盖合在所述底部开口的下方;

并且其中,所述底部内板的所述内弯折边、所述底部边板的所述内弯折边和所述底部盖板一起形成所述底部导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的后侧边沿向外弯折形成外弯折边;并且

所述底部边板的后侧边沿向外弯折以形成外弯折边;

其中,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通过所述顶部的所述外弯折边与所述底部边板的所述外弯折边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新风机的所述进风侧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盖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部开口处;和/或

所述侧部盖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侧部开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在所述后侧开口处可拆卸地安装至一风机盘管的回风箱的进风侧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的所述底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条,两个所述连接条之间形成所述底部开口;并且

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的所述顶部的后侧边沿向外弯折形成外弯折边;

其中,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通过所述顶部的所述外弯折边与所述底部的所述连接条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风机盘管的所述回风箱的所述进风侧开口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连接条的靠近所述底部开口的边沿处分别设有限位凸台,两个所述限位凸台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过滤件的长度匹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还包括:

顶部阻挡部,所述顶部阻挡部由所述顶部的前侧边沿朝所述底部延伸形成;

底部阻挡部,所述底部阻挡部由所述底部的前侧边沿朝所述顶部延伸形成;

其中,所述顶部阻挡部和所述底部阻挡部分别与所述回风箱之间形成顶部导轨和底部导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的所述底部盖板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底部开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底部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的所述底部盖板包括:

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具有长度方向;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接收在所述腰形孔中并连接至所述回风箱的底板;

其中,通过所述紧固件在所述腰形孔中的移动,所述底部盖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底部开口沿所述腰形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底部盖板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底部开口处。

16.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

17.一种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件安装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滤件安装结构,以及使用该过滤件安装结构的新风机和风机盘管,过滤件被安装在所述过滤件安装结构内,其中过滤件安装结构包括底部开口和底部盖板,底部盖板设置在所述底部开口的下方,并且设置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底部开口。过滤件安装结构还包括侧部开口。本申请的过滤件安装结构既能够从侧部开口安装或拆卸其内部的过滤件,也可以从底部开口安装或拆卸其内部的过滤件,特别适合于更换过滤件的空间受限的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葛雯;邹锦荣;巫晓东;邱剑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2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