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及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98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及应用该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的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净饮机颠覆了传统的饮水模式,创新地将净水、饮水、制冷、制热等功能融于一体,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便捷、安全、健康的饮水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净饮机采用的即热模块普遍存在加热时噪音偏大的问题,极大降低了用户体验的舒适性。另外,现有即热模块在加热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热量散失,因此导致出水温度较用户实际需求温度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加热时噪音偏大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及家用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及家用电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中,包括壳体单元和盖板单元,壳体单元内部形成容置凹槽,盖板单元设置在容置凹槽的开口处,以形成封闭腔室,即热模块设置在封闭腔室内部。

进一步,盖板单元和/或壳体单元上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即热模块的进水口与进水孔相连通,即热模块的出水口与出水孔相连通。

进一步,进水孔和出水孔设置在盖板单元上,即热模块的进水口位于远离盖板单元的一端,出水口位于靠近盖板单元的一端,即热模块的进水口与盖板单元上的进水孔通过连通管相连,即热模块的出水口与盖板单元上的出水孔直接相连。

进一步,即热模块上的进水口端部设置有进水接头,进水接头插接在进水孔中,进水孔与进水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和/或即热模块上的出水口端部设置有出水接头,出水接头插接在出水孔中,出水孔与出水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壳体单元内部的容置凹槽中设置有限位筋条,即热模块设置在容置凹槽中并由限位筋条限位固定。

进一步,壳体单元内部的容置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筋条,底壁上设置有导向卡槽,即热模块沿侧壁上的导向筋条插入容置凹槽中,并由导向卡槽限位固定。

进一步,壳体单元和盖板单元形成的封闭腔室中设置有吸音材料。

进一步,壳体单元的容置凹槽的开口边沿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盖板单元盖设在容置凹槽的开口处,第一密封圈位于壳体单元和盖板单元之间。

一种家用电器,其中,包括上述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

进一步,家用电器为净饮机。

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及家用电器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即热模块放置于由盖板单元和壳体单元形成的封闭腔室内,可把即热模块产生的噪音封闭在腔室里,减少噪音向外传播,从而降低噪音,同时还可减少即热模块的热量散失,从而使出水温度更加准确;

2)盖板单元和壳体单元形成的腔室内设有限位结构,可保证即热模块在腔室内不会自由晃动,避免影响即热模块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盖板单元和壳体单元上设有密封结构,减少缝隙,可更好地隔绝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的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中的进水孔和出水孔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中的壳体单元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中的壳体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中的壳体单元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及家用电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包括壳体单元10和盖板单元20,其中,壳体单元10内部形成容置凹槽11,盖板单元20设置在容置凹槽11的开口处,以形成封闭腔室,即热模块30设置在封闭腔室内部。由此,通过将即热模块设置在封闭腔室内,使即热模块加热时产生的噪音处于封闭腔室内,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噪音往外传播和发散,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还可减少即热模块的热量散失,使出水温度更准确。

其中,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即热模块可以采用现有常见的即热模块形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且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应用在多种家用电器上,如净饮机等。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壳体单元10为一体成型的框架壳体结构,内部形成容置凹槽11,即热模块30可嵌设在壳体单元10内部的容置凹槽11中,优选的是,容置凹槽11中设置有限位筋条,即热模块30可通过容置凹槽11中的限位筋条进行初步的限位固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单元也可通过多块板状结构拼接而成,只要能够起到容置即热模块的作用即可,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

进一步,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单元10内部的容置凹槽11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筋条12,底壁上设置有导向卡槽13,由此,即热模块30可沿侧壁上的导向筋条12插入容置凹槽11中,并由导向卡槽13限位固定,导向筋条12和导向卡槽13协同配合起到预固定作用,保证即热模块30不会在壳体单元10中晃动。优选的是,壳体单元10内部的容置凹槽11中可设置有吸音材料,如消音棉等,以更有效的起到降噪效果。

进一步,盖板单元20为板状结构,盖设在壳体单元10中的容置凹槽11的开口处,以封闭容置凹槽11。其中,盖板单元20上设置有进水孔21和出水孔22,即热模块30的进水口31与盖板单元20上的进水孔21相连通,即热模块30的出水口32与盖板单元20上的出水孔22相连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水孔和出水孔也可以设置在壳体单元上,或者分别设置在盖板单元和壳体单元上,只要是方便与即热模块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即可。

优选的是,壳体单元10的容置凹槽11的开口边沿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1,盖板单元20盖设在容置凹槽11的开口处,第一密封圈41位于壳体单元10和盖板单元20之间,由此,第一密封圈41既能保证壳体单元10内部的防水要求,同时也能保证对声音的更有效密封,进一步防止声音外泄。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即热模块30的进水口31位于远离盖板单元20的一端,出水口32位于靠近盖板单元20的一端,即热模块30的进水口31与盖板单元20上的进水孔21通过连通管33相连,即热模块30的出水口32与盖板单元20上的出水孔22直接相连。由此,需要加热的水从盖板单元20上的进水孔21流入,并通过连通管33流到即热模块30底部的进水口31处,水从底部进入即热模块30内部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的高温水从即热模块30的出水口32、盖板单元20上的出水孔22流出。

进一步,为了方便连接,与即热模块30的进水口31相连的连通管33的一端与进水接头34相连,进水接头34插接在盖板单元20上的进水孔21中;对应地,即热模块30的出水口32与出水接头35相连,出水接头35插接在盖板单元20上的出水孔22中。优选的是,进水孔21与进水接头34之间、出水孔22与出水接头3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2,第二密封圈42可以保证连接处的防水密封要求,同时也能避免因装配间隙导致的声音外泄,进一步保证降噪效果。

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的装配进行说明:首先,将即热模块30装配到壳体单元10的容置凹槽11中,并利用容置凹槽11中的导向筋条12和导向卡槽13进行预固定;然后,将盖板单元20上的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与即热模块30上的进水接头34和出水接头35进行轴孔对位配合(并不仅限于圆形轴孔配合,也可以是方形、多边形等配合对位形式);最后,通过螺钉将盖板单元20和壳体单元10固定装配(并不仅局限于通过螺钉的方式固定,也可通过卡扣或者卡扣、螺钉的固定方式),从而将即热模块30有效固定在盖板单元20和壳体单元10形成的封闭腔室中。

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及家用电器通过将即热模块包裹在封闭腔室内,将噪音尽可能地阻隔在封闭的空间里,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同时也可减少即热模块加热时的热量损失,提高出水温度,以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单元和盖板单元,壳体单元内部形成容置凹槽,盖板单元设置在容置凹槽的开口处,以形成封闭腔室,即热模块设置在封闭腔室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盖板单元和/或壳体单元上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即热模块的进水口与进水孔相连通,即热模块的出水口与出水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水孔和出水孔设置在盖板单元上,即热模块的进水口位于远离盖板单元的一端,出水口位于靠近盖板单元的一端,即热模块的进水口与盖板单元上的进水孔通过连通管相连,即热模块的出水口与盖板单元上的出水孔直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即热模块上的进水口端部设置有进水接头,进水接头插接在进水孔中,进水孔与进水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和/或即热模块上的出水口端部设置有出水接头,出水接头插接在出水孔中,出水孔与出水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单元内部的容置凹槽中设置有限位筋条,即热模块设置在容置凹槽中并由限位筋条限位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单元内部的容置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筋条,底壁上设置有导向卡槽,即热模块沿侧壁上的导向筋条插入容置凹槽中,并由导向卡槽限位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单元和盖板单元形成的封闭腔室中设置有吸音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单元的容置凹槽的开口边沿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盖板单元盖设在容置凹槽的开口处,第一密封圈位于壳体单元和盖板单元之间。

9.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家用电器为净饮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其中,包括壳体单元和盖板单元,壳体单元内部形成容置凹槽,盖板单元设置在容置凹槽的开口处,以形成封闭腔室,即热模块设置在封闭腔室内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的家用电器。本实用新型的即热模块的降噪结构及家用电器通过将即热模块放置于由盖板单元和壳体单元形成的封闭腔室内,可把即热模块产生的噪音封闭在腔室里,减少噪音向外传播,从而降低噪音,同时还可减少即热模块的热量散失,从而使出水温度更加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董平安;申鸿海;张玉莹;谢武彬;王佳贝;陶学发;程广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1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