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早晨或夜晚进行健身,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众多种类的运动服装。运动服一般都是贴身衣物,由于人们在运动过程中会出汗量较多,汗液会导致运动服吸附在人体皮肤表面,给人们造成一定的不舒适感。同时,人们也会选择在户外健身,而运动服表面容易沾染灰尘,尤其当运动服被汗液浸透后,空气中的灰尘会直接粘附在运动服上,不利于之后的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包括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和第三编织线,所述第一编织线的下方设有第二编织线,第二编织线垂直于第一编织线设置,第二编织线的下方设有第三编织线,第三编织线平行于第二编织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编织线从左至右呈正弦曲线的样式弯曲设置,第一编织线设有多根,多根第一编织线前后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第二编织线从左至右呈“s”形弯曲设置,第二编织线依次穿插设置在第一编织线相邻的波峰下方,第三编织线从左至右呈“s”形弯曲设置,第三编织线依次穿插设置在第一编织线相邻的波峰的下方和波谷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编织线由第一涤纶纤维丝和多根竹原纤维丝组成,多根竹原纤维丝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涤纶纤维丝的四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编织线由多根聚酯纤维丝相互缠绕捻合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编织线由第二涤纶纤维丝和多根棉纤维丝组成,多根棉纤维丝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二涤纶纤维丝的四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编织线、第二编织线和第三编织线相互交错穿插,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表面有多道波峰凸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汗液的蒸发速度快,给使用者更加舒适的穿着体验;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由第一涤纶纤维丝和多根竹原纤维丝组成的第一编织线,且竹原纤维丝能够快速的对使用者皮肤上的汗液进行吸收,并通过第一编织线的波峰位置蒸发,并且呈正弦曲线样式弯曲的第一编织线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拉性能,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肢体的动作不会受到约束;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由多根聚酯纤维丝相互缠绕捻合而成的第二编织线,第二编织线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受拉变形后能够快速复原,并且第二编织线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汗、防尘的性能;
同时,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由第二涤纶纤维丝和多根棉纤维丝组成的第三编织线,第三编织线直接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棉纤维丝使得皮肤的触感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的立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的立体结构仰视图。
图3为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的俯视图。
图4为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的前视图。
图5为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的侧视图。
图6为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中第一编织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中第二编织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中第三编织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编织线;11、第一涤纶纤维丝;12、竹原纤维丝;2、第二编织线;21、聚酯纤维丝;3、第三编织线;31、第二涤纶纤维丝;32、棉纤维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8,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包括第一编织线1、第二编织线2和第三编织线3,所述第一编织线1的下方设有第二编织线2,第二编织线2垂直于第一编织线1设置,第二编织线2的下方设有第三编织线3,第三编织线3平行于第二编织线2设置;所述第一编织线1从左至右呈正弦曲线的样式弯曲设置,将第一编织线1呈正弦曲线的样式设置使得第一编织线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拉性能,第一编织线1设有多根,多根第一编织线1前后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第二编织线2从左至右呈“s”形弯曲设置,第二编织线2依次穿插设置在第一编织线1相邻的波峰下方,第三编织线3从左至右呈“s”形弯曲设置,第三编织线3依次穿插设置在第一编织线1相邻波峰的下方和相邻波谷的上方,第三编织线3对第二编织线2进行支撑,从而使得第二编织线2对第一编织线1的波峰部位进行支撑,并且第三编织线3能够挤压第一编织线1的波谷部位,第三编织线3配合第一编织线1的波谷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更加平整,使得使用者皮肤的触感更加舒适。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编织线1由第一涤纶纤维丝11和多根竹原纤维丝12组成,多根竹原纤维丝12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涤纶纤维丝11的四周,第一涤纶纤维丝11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拉能力,防止竹原纤维丝12在外力下被扯断,竹原纤维丝12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耐磨性能,以及抗菌、防臭、防紫外线的功能,将竹原纤维丝12捻合在第一涤纶纤维丝11上,使得第一编织线1兼具韧性、耐磨性和吸水性等诸多优点。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编织线2由多根聚酯纤维丝21相互缠绕捻合而成,聚酯纤维丝21具有良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聚酯纤维丝21制的第二编织线2使得第一编织线1受外力拉伸时能够快速复原,且聚酯纤维丝21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防汗、防尘性能,汗水和灰尘均难以粘附在聚酯纤维丝21上,汗水和灰尘会沿着第一编织线1波谷处的第二编织线2滑落。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三编织线3由第二涤纶纤维丝31和多根棉纤维丝32组成,多根棉纤维丝32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二涤纶纤维丝31的四周,第二涤纶纤维丝31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拉能力,能够防止棉纤维丝32在外力下被扯断,棉纤维丝32具有较好的皮肤亲和性,棉纤维丝32使得第三编织线3在与使用者皮肤接触时,使用者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第二编织线2对第一编织线1的波峰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上表面有着较多的凸起,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大,又由于第三编织线3与第一编织线1的波谷依次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下表面较为平整,与皮肤的接触更加舒适,因此将第一编织线1的波峰作为衣服的外层,将第一编织线1的波谷作为衣服的内层,并且使得第一编织线1上的每道波峰呈竖直状态设置,即使得的衣服上外表面的波峰形成竖直排列的一道道凸起,便于汗液在相邻两道波峰之间流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包括第一编织线(1)、第二编织线(2)和第三编织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线(1)的下方设有第二编织线(2),第二编织线(2)垂直于第一编织线(1)设置,第二编织线(2)的下方设有第三编织线(3),第三编织线(3)平行于第二编织线(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线(1)从左至右呈正弦曲线的样式弯曲设置,第一编织线(1)设有多根,多根第一编织线(1)前后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第二编织线(2)从左至右呈“s”形弯曲设置,第二编织线(2)依次穿插设置在第一编织线(1)相邻的波峰下方,第三编织线(3)从左至右呈“s”形弯曲设置,第三编织线(3)依次穿插设置在第一编织线(1)相邻的波峰和波谷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线(1)由第一涤纶纤维丝(11)和多根竹原纤维丝(12)组成,多根竹原纤维丝(12)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一涤纶纤维丝(11)的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线(2)由多根聚酯纤维丝(21)相互缠绕捻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速干运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编织线(3)由第二涤纶纤维丝(31)和多根棉纤维丝(32)组成,多根棉纤维丝(32)呈螺旋状缠绕在第二涤纶纤维丝(31)的四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