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柴油机驱动的发电机中,离合装置不能根据柴油机的转速自动离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动离合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自动离合装置,包括:外套,在所述外套的一侧设有沉槽;离合槽,所述离合槽设置在所述外套的内壁上;离合棒,所述离合棒设置在所述离合槽内;芯座,所述芯座设置在所述沉槽内;芯柱,所述芯柱与所述芯座连接。
所述离合槽的顶面为斜面。
所述离合槽的斜面与所述芯座的外圆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a为30度。
所述离合槽的底面设有离合口,所述离合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离合棒的外直径。
所述离合槽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离合槽均匀布置在所述外套的内壁上。
在所述芯座与所述外套之间设有轴承。
在所述芯柱的内壁上设有键槽。
本实用新型自动离合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可以实现柴油机转速高于发电机转速时,自动闭合,而当柴油机转速低于发电机转速时,自动分离的自动离合功能。从而保证发电机的转速始终保持在额定转速(如1500r/min),不会因为柴油机转速的波动影响发电机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发电机的发电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离合装置侧剖图;
图2为图1的a-a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离合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离合装置工作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离合装置工作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自动离合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离合装置,自动离合器芯柱5与发电机轴连接,外套1通过“联轴器孔”与柴油机的联轴器相连接。同时,在芯座6与外套1之间设有轴承9,在芯柱5的内壁上设有键槽10。
芯柱5和外套1旋转方向相同。如图中n1、n2所示(n1表示柴油机转速;n2表示发电机转速)。自动离合器外套1的内壁上,沿圆周开有三个成120度分布的离合槽3,每个离合槽3内放有一个离合棒4。芯座6与外套1二者的关联就依靠放置在“离合槽3”里的“离合棒4”来实现。
芯座6设置在外套1的沉槽2内,离合槽3的顶面7有一个“离合槽斜面”,该斜面与芯座6外圆的切线方向成一个小于30度的夹角a。离合槽3靠近内圆面有一个离合口8,此离合口8的宽度,最大尺寸要略小于离合棒4的直径,而且还不影响离合棒4在离合槽3内自由活动。
作用原理:当发电机的转速和柴油机的转速相同时,也就是n1=n2时,自动离合器芯座6和外套1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此时离合棒4在离合槽3内处于“自由状态”。而当柴油机转速高于发电机转速时,也就是n1>n2时,芯座6与外套1就有一个位移,相当于离合器外套1按顺时针方向运动,此时,离合棒4会因为二者相对位移被卡在离合槽3的斜顶面7和芯座6外圆面之间。这样离合器就实现闭合连接。
当柴油机转速低于发电机转速时,也就是n1<n2时,芯座6与外套1也有一个位移,相当于离合器外套1按逆时针方向运动,这样离合棒4就会脱开离合槽3和芯座6外表面形成的夹角。芯座6和外套1实现分离。
重力作用的影响:由于离合棒4在离合槽3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它所处的位置会受到重力的影响,比如当一个离合槽3旋转到“斜面”在上,离合棒4在下时,这个离合槽3的“离合作用”就会因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影响离合效果。但是,因为在圆周面上按圆周120度分布了三个“离合槽3”,所以,虽然其中的一个受到重力影响,但还有两个可以不受影响而正常工作。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自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在所述外套的一侧设有沉槽;离合槽,所述离合槽设置在所述外套的内壁上;离合棒,所述离合棒设置在所述离合槽内;芯座,所述芯座设置在所述沉槽内;芯柱,所述芯柱与所述芯座连接,所述离合槽的顶面为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槽的斜面与所述芯座的外圆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a为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槽的底面设有离合口,所述离合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离合棒的外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槽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离合槽均匀布置在所述外套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座与所述外套之间设有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柱的内壁上设有键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