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花泡泡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6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花泡泡织物。



背景技术:

常规的提花织物面料,为了追求布面提花花型的效果,通常都是在织造提花结构时,特别是在背衬位置,均需要加织一定衬纬结构来支撑提花线圈,提花线圈增加了织物的表面粗糙度,而且与肌肤充分完全的接触,从而就破坏了织物本身的舒适度,造成衬底织物与皮肤的频繁摩擦而导致人体不适。因此,提花织物与皮肤的亲肤性能及提花花型效果之间的矛盾在行业内容普遍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改善了亲肤性能的提花泡泡织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花泡泡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上设有提花花型,该提花花型由粗纱线和细纱线并列成圈形成的若干个提花线圈构成,粗纱线的线径大于细纱线的线径,细纱线的弹力大于粗纱线的弹力,粗纱线对提花线圈的拉力与细纱线对提花线圈的拉力不同使得提花线圈成拱起的弯曲弧形状。

所述粗纱线和细纱线均编织24条路数并列成提花线圈。

所述粗纱线的线径为40-50旦尼尔,细纱线的线径为10-20旦尼尔。

所述24路粗纱线与24路细纱线采用每英寸44支织针的排列密度编织。

所述粗纱线路数线圈密度cpi控制为60-80,细纱线路数线圈密度cpi控制在120-160。

所述粗纱线路数线圈密度wpi和细纱线路数线圈密度wpi相同。

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不同的粗纱线和细纱线,在提花线圈处形成拱起的弧形状,从而减少与肌肤的接触面,改善亲肤性能,实现了减少面料对皮肤的直接摩擦目的,同时具备通气、舒适的提花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提花泡泡织物,包括织物本体1,所述织物本体上设有提花花型2,该提花花型由粗纱线和细纱线并列成圈形成的若干个提花线圈构成,粗纱线的线径大于细纱线的线径,细纱线的弹力大于粗纱线的弹力,粗纱线对提花线圈的拉力与细纱线对提花线圈的拉力不同使得提花线圈成拱起的弯曲弧形状。利用弹力不同的粗纱线和细纱线,在提花线圈处形成拉力反差,促使细纱线与粗纱线在各个提花线圈形成自然的拱桥效果,减少织物具有提花花型的面与肌肤的接触面,从而达到改善亲肤性能,实现了减少面料对皮肤的直接摩擦目的,同时具备通气、舒适的提花效果。

所述粗纱线和细纱线均编织24条路数并列成提花线圈。粗纱线的线径为40-50旦尼尔,细纱线的线径为10-20旦尼尔。24路粗纱线与24路细纱线采用每英寸44支织针的排列密度编织。

所述粗纱线路数线圈密度cpi控制为60-80,细纱线路数线圈密度cpi控制在120-160。粗纱线路数线圈密度wpi和细纱线路数线圈密度wpi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细纱线的弹力远大于粗纱线,利用不同的弹力形成拉力反差,使得提花线圈形成拱起的弯曲弧形状,从而使得不会全部面与肌肤接触,保留提花造型效果的同时又确保了织物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提花泡泡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本体上设有提花花型,该提花花型由粗纱线和细纱线并列成圈形成的若干个提花线圈构成,粗纱线的线径大于细纱线的线径,细纱线的弹力大于粗纱线的弹力,粗纱线对提花线圈的拉力与细纱线对提花线圈的拉力不同使得提花线圈成拱起的弯曲弧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泡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线和细纱线均编织24条路数并列成提花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花泡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线的线径为40-50旦尼尔,细纱线的线径为10-20旦尼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花泡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24路粗纱线与24路细纱线采用每英寸44支织针的排列密度编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花泡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线路数线圈密度cpi控制为60-80,细纱线路数线圈密度cpi控制在120-1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花泡泡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线路数线圈密度wpi和细纱线路数线圈密度wpi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花泡泡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上设有提花花型,该提花花型由粗纱线和细纱线并列成圈形成的若干个提花线圈构成,粗纱线的线径大于细纱线的线径,细纱线的弹力大于粗纱线的弹力,粗纱线对提花线圈的拉力与细纱线对提花线圈的拉力不同使得提花线圈成拱起的弯曲弧形状。本实用新型改善亲肤性能,实现了减少面料对皮肤的直接摩擦目的,同时具备通气、舒适的提花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谢开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盛兴隆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0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