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领域,尤其涉及能量储存装置,特别是一种飞轮式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ups电源普遍用于电能的储存和释放。现有技术中,ups电源使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元件。而蓄电池在使用中又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维护比较麻烦,体积较大,不利于环境保护,且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如可能发生的电路腐蚀、火灾、爆炸)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飞轮式电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飞轮式电源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中空结构;外转子传动轴,所述外转子传动轴穿设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外转子,所述外转子设置在所述基座内,所述外转子的一端与所述外转子传动轴连接,所述外转子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连接;飞轮轴,所述飞轮轴设置在所述基座内,所述飞轮轴的一端与所述外转子传动轴连接,所述飞轮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外转子的另一端连接;飞轮,所述飞轮设置在所述飞轮轴上,所述飞轮位于所述外转子内;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外转子传动轴连接;补能机构,所述补能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所述补能机构与飞轮轴连接。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壳,所述控制壳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控制发电机转子,所述控制发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控制壳内,所述控制发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外转子传动轴上;控制发电机定子,所述控制发电机定子设置在所述控制壳内,所述控制发电机定子与所述控制发电机转子对应。
所述补能机构包括:补能壳,所述补能壳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补能电机转子,所述补能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补能壳内,所述补能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飞轮轴上;补能电机定子,所述补能电机定子设置在所述补能壳内,所述补能电机定子与所述补能电机转子对应。
在所述外转子与所述飞轮轴之间、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飞轮式电源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可以完成能量的储存、释放,且可以避免使用蓄电池带来的弊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轮式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飞轮式电源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飞轮式电源装置采用飞轮储能和实现能量转换。主要由设备基座1、外转子2、储能飞轮3、耦合控制发电机定子4、耦合控制发电机转子5、高速(补能)电机定子6、高速(补能)电机转子7、飞轮轴8、外转子传动轴12以及轴承9组成。
飞轮3通过飞轮轴8与高速(补能)电机转子7连接,也就是高速(补能)电机转子7与飞轮3、飞轮轴8成为一体。它由两端的轴承9支撑,被放置在外转子2内部。外转子2和外转子传动轴12与耦合控制发电机转子5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体,由两端的轴承9支撑,被安放在设备基座1内,并且可以通过联轴器10和发电机11相连接。而高速(补能)电机定子6,耦合控制发电机定子4则安装在设备基座1上。
设备工作时,飞轮3由高速(补能)电机驱动,使其转速达到约4000r/min。由于飞轮3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在高速运转时就储存了较大的动能。外转子2通过联轴器10与发电机连接,它的转速保持在1500r/min(4极发电机的额定转速),且与飞轮3的旋转方向相同。发电机11与网络电源连接,在网络正常供电时,发电机11处于电动机运行状态。网络停电时,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外转子2与飞轮3产生电磁耦合力。飞轮3储存的动能通过外转子2向发电机释放(带动发电机转子发电)。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一种飞轮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中空结构;外转子传动轴,所述外转子传动轴穿设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外转子,所述外转子设置在所述基座内,所述外转子的一端与所述外转子传动轴连接,所述外转子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连接;飞轮轴,所述飞轮轴设置在所述基座内,所述飞轮轴的一端与所述外转子传动轴连接,所述飞轮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外转子的另一端连接;飞轮,所述飞轮设置在所述飞轮轴上,所述飞轮位于所述外转子内;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外转子传动轴连接;补能机构,所述补能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所述补能机构与飞轮轴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壳,所述控制壳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控制发电机转子,所述控制发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控制壳内,所述控制发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外转子传动轴上;控制发电机定子,所述控制发电机定子设置在所述控制壳内,所述控制发电机定子与所述控制发电机转子对应,所述补能机构包括:补能壳,所述补能壳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补能电机转子,所述补能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补能壳内,所述补能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飞轮轴上;补能电机定子,所述补能电机定子设置在所述补能壳内,所述补能电机定子与所述补能电机转子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转子与所述飞轮轴之间、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轴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