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6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站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电站锅炉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然而这部分产生的热量大多数情况下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导致白白浪费,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是一种对电站煤炭发电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以此来达到对热能进行回收、减少热能散失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不能充分对锅炉余热进行吸收利用,同时对于电站锅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实用性强、余热吸收效率高、环保节能的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支腿和竖直设置在箱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分为工作腔一和工作腔二,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伸入工作腔一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所述工作腔一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工作腔一外侧壁的顶部设有吸气管且吸气管的进气口连接有吸气扇一,所述吸气管远离吸气扇一的端部穿过隔板设置并连接有吸气扇二;

所述工作腔二内设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侧壁顶部设有进液管且净化箱底部设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穿过箱体外侧壁设置,所述吸气管远离吸气扇一的端部伸入净化箱内设置,所述工作腔二的外侧壁上设有泵机,所述泵机的吸水口连接有水管一且水管一伸入净化箱内设置,所述泵机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管二且水管二伸入工作腔二内设置,所述水管二上连接有喷头且喷头位于工作腔二内,所述工作腔二的顶部设有排气管且排气管内设有吸气扇三,所述工作腔二的底部设有排液管且排液管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通过吸气管内壁的余热对工作腔一的低温水进行加热,并在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下使低温水得到充分加热,排气管伸入到工作腔二内的净化箱内可对电站锅炉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处理回收,并通过设置泵机抽取净化箱内的净化液送至喷头处可对处理后的烟气进行再次处理,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

作为改进,所述工作腔二的顶部为倒置漏斗状,工作腔二的顶部为倒置漏斗状的设置便于烟气能够沿着漏斗倾斜内壁被吸风机三从排气管排出,防止烟气残留在工作腔二内。

作为改进,所述吸气管为蛇形弯管,吸气管蛇形弯管的设置使减缓了烟气的流动速度同时延长了吸气管的长度,便于工作腔一内的低温水得到烟气余热的充分加热。

作为改进,所述排气管内卡装有滤筒且滤筒的表面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滤筒的表面活性炭吸附层的设置进一步吸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和颗粒物,滤筒卡装在排气管内便于滤筒的更换与清洗。

作为改进,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有阀门,进水管设有阀门便于控制低温水进工作腔一的水量,出水管设有阀门便于将加热后的低温水排出并使用。

作为改进,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设有阀门,进液管设有阀门便于控制净化液进入净化箱内,出液管设有阀门便于对反应后的净化液进行排出。

作为改进,所述吸气管远离吸气扇一的端部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设置为了防止净化箱内的净化液流入至吸气管内。

作为改进,所述吸气管与隔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吸气管与隔板连接处密封垫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喷头喷洒出来的净化液流入至工作腔一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1、箱体,1.1、支腿,2、隔板,3、工作腔一,4、工作腔二,5、电机,6、搅拌轴,7、搅拌叶,8、进水管,9、出水管,10、吸气管,11、吸气扇一,12、吸气扇二,13、净化箱,14、进液管,15、出液管,16、泵机,17、水管一,18、水管二,19、喷头,20、排气管,21、吸气扇三,22、排液管,23、滤筒,24、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2,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底部的支腿1.1和竖直设置在箱体1内的隔板2,所述隔板2将箱体1分为工作腔一3和工作腔二4,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电机5且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伸入工作腔一3内的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上设有搅拌叶7,所述工作腔一3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9,所述工作腔一3外侧壁的顶部设有吸气管10且吸气管10的进气口连接有吸气扇一11,所述吸气管10远离吸气扇一11的端部穿过隔板2设置并连接有吸气扇二12;

所述工作腔二4内设有净化箱13,所述净化箱13侧壁顶部设有进液管14且净化箱13底部设有出液管15,所述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均穿过箱体1外侧壁设置,所述吸气管10远离吸气扇一11的端部伸入净化箱13内设置,所述工作腔二4的外侧壁上设有泵机16,所述泵机16的吸水口连接有水管一17且水管一17伸入净化箱13内设置,所述泵机16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管二18且水管二18伸入工作腔二4内设置,所述水管二18上连接有喷头19且喷头19位于工作腔二4内,所述工作腔二4的顶部设有排气管20且排气管20内设有吸气扇三21,所述工作腔二4的底部设有排液管22且排液管22上设有阀门。

所述工作腔二4的顶部为倒置漏斗状。

所述吸气管10为蛇形弯管。

所述排气管20内卡装有滤筒23且滤筒23的表面设有活性炭吸附层。

所述进水管8和出水管9均设有阀门。

所述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均设有阀门。

所述吸气管10远离吸气扇一11的端部设有单向阀24。

所述吸气管10与隔板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来自电站锅炉的烟气在吸气扇一的作用下进入吸气管内,将进水管打开并使低温水进入到工作腔一内,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搅拌桨对低温水搅拌从而使吸气管内的高温烟气对低温水进行充分加热,烟气在吸气扇二的作用下进入到净化箱内,打开进液口使净化液进入净化箱内并对烟气中的有毒气体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烟气在吸气扇三的作用下上升,启动泵机,净化箱内的净化液会进入水管二中并从喷头喷出,使未净化完全的烟气进一步得到净化,当烟气从排气管排出的时候,设置在排气管上的滤筒会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和颗粒进一步吸附,从而在利用锅炉余热的同时使排出的烟气得到有效净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底部的支腿(1.1)和竖直设置在箱体(1)内的隔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将箱体(1)分为工作腔一(3)和工作腔二(4),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电机(5)且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伸入工作腔一(3)内的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上设有搅拌叶(7),所述工作腔一(3)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管(8)和出水管(9),所述工作腔一(3)外侧壁的顶部设有吸气管(10)且吸气管(10)的进气口连接有吸气扇一(11),所述吸气管(10)远离吸气扇一(11)的端部穿过隔板(2)设置并连接有吸气扇二(12);

所述工作腔二(4)内设有净化箱(13),所述净化箱(13)侧壁顶部设有进液管(14)且净化箱(13)底部设有出液管(15),所述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均穿过箱体(1)外侧壁设置,所述吸气管(10)远离吸气扇一(11)的端部伸入净化箱(13)内设置,所述工作腔二(4)的外侧壁上设有泵机(16),所述泵机(16)的吸水口连接有水管一(17)且水管一(17)伸入净化箱(13)内设置,所述泵机(16)的出水口连接有水管二(18)且水管二(18)伸入工作腔二(4)内设置,所述水管二(18)上连接有喷头(19)且喷头(19)位于工作腔二(4)内,所述工作腔二(4)的顶部设有排气管(20)且排气管(20)内设有吸气扇三(21),所述工作腔二(4)的底部设有排液管(22)且排液管(22)上设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二(4)的顶部为倒置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10)为蛇形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0)内卡装有滤筒(23)且滤筒(23)的表面设有活性炭吸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8)和出水管(9)均设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均设有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10)远离吸气扇一(11)的端部设有单向阀(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10)与隔板(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底部的支腿和竖直设置在箱体内的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将箱体分为工作腔一和工作腔二,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伸入工作腔一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所述工作腔一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工作腔一外侧壁的顶部设有吸气管且吸气管的进气口连接有吸气扇一,所述工作腔二内设有净化箱,所述吸气管远离吸气扇一的端部伸入净化箱内设置,所述工作腔二的外侧壁上设有泵机,所述泵机的吸水口连接有水管一且水管一伸入净化箱内设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余热吸收效率高、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雷涛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70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