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的防火、阻燃、防潮、耐高温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保温、中央空调、保温箱、化工罐体等领域。特别是其兼顾保温、防火和施工的性能引起了广泛重视,已作为最好的建筑保温材料被广泛推广。
传统的聚氨酯保温板连续线生产方法,采用整体式的布料杆,即在一根直管上打出若干小孔来分布物料,同时利用布料杆的来回摆动来实现连续布料。此方法的缺点是,布料不均匀,若出现空鼓、折痕等现象。
基于此,如何提高钢带上布料的均匀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包括设置在输送工作台上的布料杆和驱动布料杆往复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布料杆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向钢带分布物料的小孔,还包括均料装置,用以促进通过布料杆喷洒到钢带上的聚氨酯液体均匀混合。
进一步,所述均料装置包括带动所述钢带震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通过风力吹动胶液融合的第二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震动器。
进一步,所述震动器固定在所述输送工作台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吹动聚氨酯液体流动的喷头,所述喷头与气源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布料杆的前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结构与众不同,操作方便,通过在传统的在钢带上喷洒聚氨酯液体的布料杆和输送工作台上增加均料装置,实现促进通过布料杆喷洒到钢带上的聚氨酯液体均匀混合,降低布料不均匀,出现空鼓、折痕等现象,提高布料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一种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主视图的全剖视图。
附图2为附图1一种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输送工作台,2.钢带,3.驱动机构,4.布料杆,5.小孔,6.喷头,7.震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生产保温板的布料方式为,在输送钢带2的输送工作台1的上方设置布料机构,包括布料杆4和驱动布料杆4沿输送的宽度方向往返摆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布料杆4通过抽吸泵与聚氨酯液体箱体管连接,即通过布料杆4上的小孔5排放到钢带2上,实现动态喷洒胶液。
如图1和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包括设置在输送工作台1上的布料杆4和驱动布料杆4往复摆动的驱动机构3,优选地,所述输送工作台1为输送带,所述驱动机构3设置在输送带的上方,所述驱动机构3可以为丝杆驱动,具体地为,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丝杆、螺套和驱动丝杆转动的电机,所述丝杆通过支架设置在输送工作台1的上方,所述布料杆4通过螺套连接丝杆,通过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实现往复摆动,所述布料杆4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向钢带2分布聚氨酯液体的小孔5,还包括均料装置,用以促进通过布料杆4喷洒到钢带2上的聚氨酯液体均匀混合。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通过在传统的在钢带2上喷洒聚氨酯液体的布料杆4和输送工作台1上增加均料装置,实现促进通过布料杆4喷洒到钢带2上的聚氨酯液体均匀混合,降低布料不均匀,出现空鼓、折痕等现象,提高布料的均匀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均料装置包括带动所述钢带2震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通过风力吹动胶液融合的第二驱动装置,即通过带动钢带2整动促进钢带2上喷洒的聚氨酯液体流动实现快速融合,且通过震动降低聚氨酯胶液中残存的气泡,使聚氨酯更加密实,提高质量,且通过设置的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风力驱动聚氨酯胶液流动进一步促进混合,且通过分离驱动加快降温,促进聚氨酯的发泡。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震动器7,通过所述震动器7带动钢带2震动,具体地,所述震动器7为高频低幅震动器7,避免聚氨酯液体喷溅。
具体地,所述震动器7固定在所述输送工作台1上,为方便安装,将所述震动器7固定在输送工作台1上,通过输送工作台1带动钢带2震动,可以理解为,所述震动器7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要实现驱动所述钢带2震动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吹动聚氨酯液体流动的喷头6,所述喷头6与气源管连接,通过气源给所述喷头6供气,所述气体通过喷头6排出后吹向钢带2上的聚氨酯,促进流动融合。
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喷头6设置在所述布料杆4的前端,即所述喷头6与所述布料杆4同步摆动,实现均匀吹动钢带2上的聚氨酯胶液,避免存在死角导致风力吹不到,同样地,所述喷头6可以设置其他位置,实现驱动聚氨酯流动即可。
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布料杆的前端,即所述喷头与所述布料杆同步摆动,实现均匀吹动钢带上的聚氨酯胶液,避免存在死角导致风力吹不到,同样地,所述喷头可以设置其他位置,实现驱动聚氨酯流动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包括设置在输送工作台(1)上方的布料杆(4)和驱动布料杆(4)往复摆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布料杆(4)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向钢带(2)分布聚氨酯液体的小孔(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料装置,用以促进通过布料杆(4)喷洒到钢带(2)上的聚氨酯液体均匀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料装置包括带动所述钢带(2)震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通过风力吹动胶液融合的第二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震动器(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器(7)固定在所述输送工作台(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吹动聚氨酯液体流动的喷头(6),所述喷头(6)与气源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温板的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6)设置在所述布料杆(4)的前端。
技术总结